请问有那些英雄事迹读后感?读后感要流畅,内容要详细,总体感觉好,不低于300字,不高于400字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1946年秋天,国...
请问有那些英雄事迹读后感?
读后感要流畅,内容要详细,总体感觉好,不低于300字,不高于400字一、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敌后武工队”,刘胡兰觉得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不料敌人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胡兰昂首挺胸大义凛然,敌人故意在她面前用铡刀连铡几个人,她依然铁骨铮铮,向着气势汹汹的敌人怒吼一声:“我咋个死法?”然后坦然躺在刀座上,惨遭敌人杀害。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二、重于泰山的革命战士——张思德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为掩护战友而牺牲。9月8日,毛主席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专门撰写了纪年文章《为人民服务》,对张思德给予了极高评价,文章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三、为了新中国炸掉敌人碉堡的——董存瑞
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正当总攻冲锋号吹响的时候,突然迎面的桥上敌人暗藏的碉堡射出了一窜窜火舌,阻挡了解放军的冲锋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毅然举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19岁。牺牲时董存瑞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啊!
四、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
黄继光,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担任爆破任务。在手雷掷完后,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而壮烈牺牲,被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五、严守纪律为国捐躯的——邱少云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敌人发射的一颗燃烧弹正落在离他不到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火苗慢慢烧到了他的身上,此时,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向后一滚,身上的烈火就可熄灭。但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坚定地趴在地下,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最后壮烈牺牲,死时手指头已全部插入地下。邱少云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六、坚守阵地出色完成阻击任务的——杨根思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曾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1950年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全排战士先后多次打退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被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七、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罗盛教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1952年1月2日晨,一个名叫崔莹的朝鲜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罗盛教听到喊声,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几次把崔莹托出水面,又跌入水中。最后拼尽最后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也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
王杰,山东金乡县人。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辅导江苏邳州张楼公社民兵投弹演习时,一民兵将拉了弦的手榴弹投到了人群中,危急关头,王杰用身体扑了过去,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被挽救了,王杰却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为他题了词。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部队为“王杰部队”、其所在班为“王杰班”。
九、勇拦惊马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欧阳海
欧阳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1963年11月18日,随军野营训练,路过京广铁路时,一匹马受到呼啸而来火车的惊吓,突然蹿上铁路,在即将与火车相撞的危急时刻,欧阳海奋不顾身将马推出铁路,避免了列车出轨事故,保障了旅客安全,自己却壮烈牺牲。
1946年秋天,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敌后武工队”,刘胡兰觉得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不料敌人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胡兰昂首挺胸大义凛然,敌人故意在她面前用铡刀连铡几个人,她依然铁骨铮铮,向着气势汹汹的敌人怒吼一声:“我咋个死法?”然后坦然躺在刀座上,惨遭敌人杀害。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二、重于泰山的革命战士——张思德
张思德,四川仪陇人,中共中央警备团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为掩护战友而牺牲。9月8日,毛主席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专门撰写了纪年文章《为人民服务》,对张思德给予了极高评价,文章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三、为了新中国炸掉敌人碉堡的——董存瑞
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正当总攻冲锋号吹响的时候,突然迎面的桥上敌人暗藏的碉堡射出了一窜窜火舌,阻挡了解放军的冲锋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毅然举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19岁。牺牲时董存瑞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啊!
四、用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
黄继光,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担任爆破任务。在手雷掷完后,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而壮烈牺牲,被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
五、严守纪律为国捐躯的——邱少云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战术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敌人发射的一颗燃烧弹正落在离他不到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火苗慢慢烧到了他的身上,此时,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向后一滚,身上的烈火就可熄灭。但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战友们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坚定地趴在地下,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最后壮烈牺牲,死时手指头已全部插入地下。邱少云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赢得了战役的胜利。
六、坚守阵地出色完成阻击任务的——杨根思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曾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1950年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领全排战士先后多次打退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被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七、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罗盛教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1952年1月2日晨,一个名叫崔莹的朝鲜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罗盛教听到喊声,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几次把崔莹托出水面,又跌入水中。最后拼尽最后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也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并在山上建立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
王杰,山东金乡县人。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辅导江苏邳州张楼公社民兵投弹演习时,一民兵将拉了弦的手榴弹投到了人群中,危急关头,王杰用身体扑了过去,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被挽救了,王杰却献出了23岁的年轻生命。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为他题了词。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部队为“王杰部队”、其所在班为“王杰班”。
九、勇拦惊马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欧阳海
欧阳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1963年11月18日,随军野营训练,路过京广铁路时,一匹马受到呼啸而来火车的惊吓,突然蹿上铁路,在即将与火车相撞的危急时刻,欧阳海奋不顾身将马推出铁路,避免了列车出轨事故,保障了旅客安全,自己却壮烈牺牲。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读后感以下是我在网上寻找的,看看是否可以。
红军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 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 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作家社此次推出中译本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获得译者董乐山先生家属独家授权。书中首次汇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译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订版等三个早期不同版本中的所有珍贵图片。
新版《红星照耀中国》的图片安排,以1937年、1938年、1939年三个不同版本危险后顺序,前面版本中已用图片,后面不再出现。凡英文原版中的图片,则尽量援用最初说明,以使读者了解该书与西方读者最初见面时的原貌。
红军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二
一、浅谈本书及作者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美国记者白修德对这本书以及作者斯诺的评价。是的,就是埃德加·斯诺,这位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完成长达7年采访的西方记者,揭开了无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离的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作者长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甚至于许多中共领导面对面交流,也正是应为这样本书的内容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他站在非常可观的角度,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不仅反映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遥不可忘的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这是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
二、读后新认识
“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激情,
资料共享平台。”斯诺自己说道。
红军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三
一、著作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即《RED STAR OVER CHINA 》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因当时中国实际现状,该书最初以《西行漫记》为名出版。
二、书中主要描写人物及其非凡传奇的人生
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写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尤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为生动且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非常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当他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 "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感觉——————说这些都是为了要锻炼自己。毛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并且由始至终都认真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闭了门才出来。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带分文、环绕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 登上《三国》上的徐州城墙;绕行当时颇具盛名的南京城墙。毛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朱德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彭德怀在小学与老师发生争执后,操起板凳就把老师给揍了、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 是一方面军三军团的司令员。他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自己的马常让给部下骑。当在陕北打败回族将领马家的骑兵后,毛泽东作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靠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父亲是湖南哥老会的领导者之一。年少时贺龙便以胆略及才智声益名满湘地。传闻他可以在任何一座城市随时发动几百到几千哥老会成员加入红军。书中也对徐海东、林彪、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洛浦等革命领导人的英勇事迹及非凡人生作了生动真实的描写。
三、领导人、红军、人民的关系
红军是一 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无疑在长征中得到证实。红军的领导人习惯说“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说“兄弟们,向前冲”;八路军实行官兵平等,就连朱总司令一个月的薪水也才五块大洋;新四军更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部队,主要是由支援红军主力长征而留在长江以南八省的游击队、赤卫队组成。项英领导着他们艰苦顽强的与数十倍力量的敌人作斗争,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时。国军曾无数次的宣称他们已经彻底剿灭了这支部队,然而正如多数领导人一样它却无数次的死而复生,且拥有巨大的革命力量。“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这不仅是红军自己说的,也是农民百姓、人民群众说的。如若要说红军与人民的关系如何?我认为用彭德怀的话“我们是鱼、人民是水,我们在人民之中如鱼得水”无疑是最好的说明。
红军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 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 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 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作家社此次推出中译本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获得译者董乐山先生家属独家授权。书中首次汇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译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订版等三个早期不同版本中的所有珍贵图片。
新版《红星照耀中国》的图片安排,以1937年、1938年、1939年三个不同版本危险后顺序,前面版本中已用图片,后面不再出现。凡英文原版中的图片,则尽量援用最初说明,以使读者了解该书与西方读者最初见面时的原貌。
红军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二
一、浅谈本书及作者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美国记者白修德对这本书以及作者斯诺的评价。是的,就是埃德加·斯诺,这位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完成长达7年采访的西方记者,揭开了无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离的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作者长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甚至于许多中共领导面对面交流,也正是应为这样本书的内容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他站在非常可观的角度,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不仅反映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遥不可忘的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这是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
二、读后新认识
“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激情,
资料共享平台。”斯诺自己说道。
红军书籍《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三
一、著作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即《RED STAR OVER CHINA 》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因当时中国实际现状,该书最初以《西行漫记》为名出版。
二、书中主要描写人物及其非凡传奇的人生
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写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尤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为生动且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非常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当他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 "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感觉——————说这些都是为了要锻炼自己。毛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并且由始至终都认真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闭了门才出来。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带分文、环绕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 登上《三国》上的徐州城墙;绕行当时颇具盛名的南京城墙。毛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朱德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彭德怀在小学与老师发生争执后,操起板凳就把老师给揍了、他9岁离家闯荡世界、17岁带领饥民攻打粮仓, 是一方面军三军团的司令员。他对待士兵胜似兄弟,长征途中自己的马常让给部下骑。当在陕北打败回族将领马家的骑兵后,毛泽东作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靠两把菜刀起家的贺龙,父亲是湖南哥老会的领导者之一。年少时贺龙便以胆略及才智声益名满湘地。传闻他可以在任何一座城市随时发动几百到几千哥老会成员加入红军。书中也对徐海东、林彪、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洛浦等革命领导人的英勇事迹及非凡人生作了生动真实的描写。
三、领导人、红军、人民的关系
红军是一 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人民军队无疑在长征中得到证实。红军的领导人习惯说“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说“兄弟们,向前冲”;八路军实行官兵平等,就连朱总司令一个月的薪水也才五块大洋;新四军更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红军部队,主要是由支援红军主力长征而留在长江以南八省的游击队、赤卫队组成。项英领导着他们艰苦顽强的与数十倍力量的敌人作斗争,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时。国军曾无数次的宣称他们已经彻底剿灭了这支部队,然而正如多数领导人一样它却无数次的死而复生,且拥有巨大的革命力量。“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这不仅是红军自己说的,也是农民百姓、人民群众说的。如若要说红军与人民的关系如何?我认为用彭德怀的话“我们是鱼、人民是水,我们在人民之中如鱼得水”无疑是最好的说明。
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章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2021-10-18 2页 2.13分
用App免费查看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
2021-10-18 2页 2.13分
用App免费查看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从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带着无数他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战争的问题,到西北地区与中共领导下的红军共同生活了四个月,与许多中共领导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段不同寻常的旅程与经历为斯诺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真实、客观的素材。《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革命历史与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压迫与宁死不屈的抗争。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
本文标题: 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771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