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读后感200字红军读后感200字第一篇:《长征故事》读后感——王嘉禾今天我读了《长征故事》里面的“儿童团排除万难找组织”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
红军读后感200字
红军读后感200字第一篇:《长征故事》读后感——王嘉禾今天我读了《长征故事》里面的“儿童团排除万难找组织”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川陕苏区的红四军打了胜仗,儿童团的12名团员组成了小分队到乡下去宣传。半个月后大家原路返回到驻地后,发现大部队已经走了,他们很害怕,因为他们中最大的才13岁,最小的只有10岁,何连英说:“走,我们去追赶大部队。”他们打听到了大部队是往西开拔的,于是就踏上了追赶大部队的路程。他们经过了三个月的艰苦行程,一共走了一两千公里,最后终于找到了大部队,还全部正式加入了红军,跟随大部队踏上了万里长征的路程。读完了这篇故事,我十分敬佩他们的毅力和勇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有毅力和勇气,我一定会成功。第二篇:《长征的故事》—《小兰的故事》读后感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小兰的女红军,她13岁时爸爸妈妈就去世了,这时红军来到了她的故乡,于是,小兰随部队一起长征,为了照顾伤员,在过桥时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干粮掉进了水里。她为了让大家可以填饱肚子,就把口袋里塞满泥土和野草,装成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大家知道后,纷纷把粮食分给了她。看完之后,想到有些同学挑食、剩饭,我感到惭愧。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不是红军长途跋涉,吃树皮,吃草根,我们的新中国也不可能成立!我们要在学习上发扬红军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富强。第三篇:《长征的故事》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袋干粮》,这个动人的长征故事。这个故事中,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长征时,为了救伤员,把好不容易得到的一袋干粮被水漂走了。为了不让大家发现而分一点给小兰吃,她一直坚持着,为了不让大家少吃一口饭,顾全大局的小兰用野草把挎包装置住了,这样,就像真正的干粮一样。可是虚弱的小兰过了几天就被看护员识破了,之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每个人都分给了小兰一点,这样,小兰也不愁吃野草了。虽然,这个故事很短,但是,这个故事的内涵,却不小。小兰紧紧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却拥有着三十一岁男人的精神!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不怕吃苦、坚强和无私,他们的长征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是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的。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不要怕吃苦,要为祖国争一口气,要为祖国出气!第四篇:《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还记得毛主席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们历经了多少苦难。这二万五千里的动人篇章。面对高大的雪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挖出一条条道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有想到那大草原蕴藏着沼泽,将战士们一一沉下。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自己却已经死亡。也许,我们在电视和书上也会看到一些动人事情,常常会使人掉下泪珠。作为小学生,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红军长征记 读后感
求《红军长征记》的读后感.好的追加100分!!!提到长征,人们肯定会想到伟大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主席,想到心狠手辣的蒋介石,想到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让红军损失惨重的李德。
《中国红军长征记》篇篇引人入胜,不时让人拍手称快。有时,你会被毛主席有神鬼不测之妙的计谋而情不自禁地赞叹;有时,你会被蒋介石的毒狠气得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我喜欢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为什么红军所到之外大多数百姓都夹道欢迎?就是因为毛主席定的军纪严明;为什么红军经常打胜仗,令敌人闻风丧胆?就是因为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计谋精妙;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在军队里威信那么高?就是因为他们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装备差、人又少的红军之所以能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因为有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有战士们的信念与舍生忘死,才使二千多战士完成长征。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不半途而废,树立目标,争取成功!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中国红军长征记》篇篇引人入胜,不时让人拍手称快。有时,你会被毛主席有神鬼不测之妙的计谋而情不自禁地赞叹;有时,你会被蒋介石的毒狠气得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我喜欢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为什么红军所到之外大多数百姓都夹道欢迎?就是因为毛主席定的军纪严明;为什么红军经常打胜仗,令敌人闻风丧胆?就是因为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的计谋精妙;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在军队里威信那么高?就是因为他们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装备差、人又少的红军之所以能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因为有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有战士们的信念与舍生忘死,才使二千多战士完成长征。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不半途而废,树立目标,争取成功!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是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九军团经过云南东川一带,由于得到当地干人儿的帮助,因而顺利攻下了东川县城。红军打开粮仓,把粮食发放给穷苦群众,并且根据群众的要求,公审处决了反动县长和一个大土豪,城内外群众对此拍手称快。在东川县城,红军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援,筹款达6万余元,干人儿踊跃参加红军,不到一天半的时间,便扩大了800多个红军战士。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许多难以想到的困难,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不仅要冒着对岸敌人的炮火,还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险滩。要强渡过河,必须找到熟练的船工。经过做工作,十几名船工来了。战斗打响了,老乡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几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临船毁人亡的危急关头,四名船工跳进滚滚的急流里,用背顶着船,船上的船工尽力用竹篙撑着,经过惊心动魄的搏斗,终于脱离了险境,把红军勇士们送到对岸。在红军面临茫茫草地的时候,当地一位六十多岁的藏族通司不畏艰险,带领红军在水草地行军四天四夜,终于开辟了一条可以让红军大部队通过的生命线。
长征中军民鱼水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攻占湖南锡矿山。工人群众个个兴高采烈,不仅夹道欢迎,而且还燃放鞭炮,自发地在门口点上小油灯给部队照路。时值初冬天气,红军的衣着单薄,群众纷纷把好房子腾给红军,把厚实的被子让给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做饭、烧水。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争着为群众做事,真是军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连一排30多名红军战士夜里睡觉煤气中毒,周围群众闻讯后,很快弄来了新鲜萝卜和淘米水,把鲜萝卜磨碎后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中毒的战士们吃,由于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士全部苏醒过来了。红17师在一次作战后,有47名伤员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经过新寨时,苗族首领扬以沙老人带领全寨男女老少,赶到路边,硬是把伤员们“抢”到他们寨子里去治疗休养。伤员们到新寨后,全寨三十几户人家争着让出自己的床铺安置伤员。妇女们为伤员端屎端尿,男人们扛上火枪站岗放哨。在遇到民团搜查时,苗族群众就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后来,有几位伤员因伤势恶化,光荣牺牲,苗寨用最隆重的仪式进行安葬,并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红军坟”,成为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历史见证。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400字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办法,企图构成包围圈,断绝苏区物资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对红军来说,屡战屡败的蒋介石这点伎俩其实算不了什么。只可惜此时红军已失去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领导,被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义者所把持,红军最终被逼上了远征的道路。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000余人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被迫开始突围长征。其中1军团19880人,3军团17805人,5军团12168人,8军团10922人,9军团11538人。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纵队:军委纵队4695人,中央纵队9853人。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企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一仗:湘江战役。
敌人利用宽阔的湘江构成了第四道封锁线,红军前有湘江拦阻,左有广西军,右有河南军,后有中央军和广东军阀穷追不舍,处境万分险恶。25日,中央军委发布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令中央红军分四路纵队,迅速抢渡湘江,通过敌第四道封锁线。26日,红1、3军团主力迅速前进,先头部队红2、4师各一部于27日在广西的兴安、全州间抢渡湘江,至当日晚,红军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间60华里长的湘江两岸。此时,军委纵队距最近的湘江渡河点只有80多公里,如果轻装急行军,一天即可赶到。可是,由于山路狭窄,加之后续部队携带着从苏区运出的大量物资,行动迟缓,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宝贵的机会白白地丧失了。11月29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我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5昼夜,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4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红军长征读后感150字左右
红军长征读后感150字左右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叫小兰的女红军,她13岁时爸爸妈妈就去世了,这时红军来到了她的故乡,于是,小兰随部队一起长征,为了照顾伤员,在过桥时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干粮掉进了水里。她为了让大家可以填饱肚子,就把口袋里塞满泥土和野草,装成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大家知道后,纷纷把粮食分给了她。
看完之后,想到有些同学挑食、剩饭,我感到惭愧。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不是红军长途跋涉,吃树皮,吃草根,我们的新中国也不可能成立!
我们要在学习上发扬红军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富强。
看完之后,想到有些同学挑食、剩饭,我感到惭愧。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不是红军长途跋涉,吃树皮,吃草根,我们的新中国也不可能成立!
我们要在学习上发扬红军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富强。
本文标题: 在红军中 上 读后感(红军读后感2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7487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