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红与黑》读书笔记干货分享:《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司汤达,豆瓣上7.9万人读过,评分8.2。我们来看看1815年一个“...
086《红与黑》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红与黑》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司汤达,豆瓣上7.9万人读过,评分8.2。
我们来看看1815年一个“向社会开战”的年轻人于连的下场——自寻死路。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到第三章都没有给我带来什么触动,因此我一度把这本书放下,大概隔了一两周的时间又重新捡回来看,等我看到第四章、第五章的时候,就完全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了,精彩的人物内心描写一点都不像是写于1830年的故事。
摘抄某一段书评——《红与黑》从书名到线索,从人物到故事,无处不充满着各种对立。贫穷与富有、低贱与高贵、(蔑视与征服、喜欢与厌恶、容忍与放纵等),讳莫如深的段落中司汤达凝练出一条条血的真理论。这个世界上很多机会就不是给你的,很多尊重就不是给你的,但是你可以选择抗争,你可以去争取。而结果,是因人而异的。正如上一段所说,最重要的对立无外乎标题中红与黑的对立扑克牌一样的明示——红色的军旅和黑色的教会。
据说《红与黑》写的是野心家的故事,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了“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又有评论说,当时的社会流传着“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足见这部作品的力度。
世间不会有阳光普照似的机会和财富,却到处是要阻挡人跨越阶级的壁垒,它们用质疑的眼神、冷漠的口气和阴霾的表情给人可能有或着完全没有的“再联系”。《红与黑》里的词——“对于上流社会,他感到的只是仇恨与厌恶,这个上流社会实际上只是在餐桌的末端接纳了他”。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于连”,他渴望成功,渴望财富与地位,他有着雄心壮志即便生活想要撕碎他,他依旧奋不顾身的扑过去。但因为他的自尊,他拒绝了别人的施舍与帮助。司汤达在于连的爱情历程上围绕自尊与骄傲,在他为梦想而披荆斩棘的时候设置了一个他最难通过的心坎——自尊。于连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相貌、学识、人性、机会、人脉、爱情等,凡是可以改变他或者帮他度过先天劣势的东西,他统统利用。于是他从一个在家被父兄欺负的软蛋,一个穷得只有一身破衣烂衫的小人物,变成市长家里的家庭教师,变成贝尚松神学院的辅导教师,再变成侯爵的心腹秘书,直至成为侯爵家里的上门女婿,不仅得到了田产、财产以及如花似玉的夫人,他还得了一张中尉的委任状。恐怕《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也不及于连蜕变的华丽,故事的前半部分讲的就是于连的成功轨迹,他记忆超凡因而腹有诗书因此与众不同,他胆大包天勾引雇主的家属因而工于心计,他想法纯粹只为征服最终斩获了他要的生活。可是后半部分他死了——被判死刑且拒绝别人的营救而赴死,因为他曾经利用的市长夫人,用一纸揭发信把他打回了原形,我想这就是作者构思巧妙的地方,但凡小人物翻身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识破自身苦心的包装,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穷而受到的歧视、奚落和忽略,对于连而言唯独这种打击他无法忍受,所以他枪杀了检举他的市长夫人,导致入狱并判处死刑。话说回来,就算于连入狱后凭借那个时候的人脉和财富,想找一条活路还是有很多可能的。要是作者把主人公往乞求饶命的方向去写,读者想必也见怪不怪,可是倘若真是这样的一个“于连”,反而会令书中之前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人物“精神分裂”,正是因为他具有这样的执念,使得他不愿意摇尾乞怜的活下去,也正是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会步步为营走到上层社会。他说“我的罪行是残酷的,而且是有预谋的,我该当判处死刑,各位陪审官先生,可能我值得怜悯,但是有些人还是接着惩罚我来杀一儆百,使这样一种年轻人永远丧失勇气。他们出生在一个卑微地阶级里,可以说是受着贫困的煎熬,但是他们有幸收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大胆地混入有钱人高傲地称之为上流社会的圈子里,他们承受着鄙视和极具讽刺的话语。”这股气势,才造就了他丑小鸭往白天鹅的转变,同样是因为这股气势,属于他白天鹅的时间并没有很久便陨落了。年轻人读到最后,往往变得迷惘,“那些使你畜类柏翠的东西,恰恰使你感受不到脚下的幸福”。所以我们一直在追求幸福,以为幸福像马拉松终点的彩带、以为幸福像咖啡底的糖末,哪有刻舟求剑一样的幸福呦!多得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我以为”。
等把全书看完后,不禁大为感叹——司汤达不愧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的巨匠。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像于连、马娣尔特(于连的妻子)、瑞纳夫人(于连的真爱、情妇)可谓是描写的栩栩如生,即便是二号角色也就是次要角色如拉穆尔侯爵、彼拉神甫也写的活灵活现,再如书中仅是前后出现的老索雷尔(于连的父亲)、弗利赖神甫、戴薇尔夫人这类的角色,也勾勒的惟妙惟肖,有模有样。
角色之间的情感、心理、想法、利益的变换和博弈,给人以一种所有故事仿佛就在昨天才徐徐落幕的真实,而这种真实的感觉即便在文字内容来自接近两百年前的法国,即便是由译者翻译过来的内容,时间和种族的隔阂丝毫不减文字的锐利。让我如饥似渴读下去,忘乎所以的感慨。
书的后半部分可谓是高潮迭起,于连如何征服大家闺秀,他的这位侯爵千金——勇气与智谋兼备的漂亮女孩,在死心塌地爱上于连同时,一心想着为心上人在父亲的权贵下博取更多的地位和尊严。最终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成功了。
正当读者为这对年轻男女的机遇感到惊奇的时候,司汤达下了一道闪电,狠狠的把他们的生活击翻,给读者的感受好像是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冲浪,刚登上天际的时候就迎来加速的下冲!
面对瑞那妇人的一纸忏悔信,于连的做法是语无伦次的带上枪并给这位贵妇人两发子弹,一发击中帽子,一发击中肩膀。接下来的发展又是一番狂狼飙升,一直认为爱的是马娣尔特的于连,忽然意识到中枪的瑞那夫人才是自己的真爱,而马娣尔特作为于连的未过门的妻子,明知他心有他属却依然为营救自己的丈夫不计血本的前后奔波。
戏剧性的是瑞那夫人,即便身中于连一枪,但还是热爱他,当看到她不顾街头巷议的她从丈夫身边来到于连的监牢,被捉回却又逃跑,最后甚至想要去巴黎向国王求情,饶恕这个之前想杀死她的男人时,我们只能啧啧感叹。
至于于连,经过这么多是非纠缠,他反而决心赴死。呜呼,于连能步步为营不奇怪,会死也不奇怪了。可惜他那个时候不懂中文,不知道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早有总结,因而排解不出那股心中抑郁,不然你也不至于绝望赴死了。古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于连啊于连,你是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式的悲剧人物。
围绕着三位主角的畸形爱情而产生的种种情景,真要比当今俗套的电视剧精彩的多!
《红与黑》的下卷,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对白,我仅摘录如下:
“而且,于连与我能桴鼓相应。他缺的是什么?名望和财产。名望,他日后自会造就,财产,也不难挣得”……“哪一桩大事,开始的时候不是走极端?只有事成之后,芸芸众生才觉得似乎是可行的”。——马娣尔特
“你们看到的不是狼,是狼的影子”。——马娣尔特
像于连这样有几分才气的年轻人,想要发迹,决不能靠爱情。他们得紧紧依附一个小集团,这个小集团一旦走运,社会上所有的好处就会落到他们头上。闭门做学问的人,不属于任何小集团,就活该他倒霉了!纵有些微成就,甚至还不是很有把握的成就,也会受到攻讦,而贤声在外的大奸巨滑,就会掠他人之美以造就自己的不败之名。……小说好比一面镜子,鉴以照之,沿着大路,迤逦行去。……镜子照出污泥,你们却责怪镜子。——作者
在过去的六个礼拜里,侯爵有时心血来潮,很想提携于连,让他小有资财。侯爵觉得,穷就是贱,说出去对他侯爵固然丢脸,对他女儿的丈夫更其不堪……——侯爵心理描写
沉默是纪念我的唯一方式。——于连信马娣尔特
在他(指于连)看来,死本身并不可怕。他的一生,不过是为大不幸做准备的漫长过程,当然不排除被人视为人生最大不幸的死。——作者评于连
神甫突然住口,好像被自己的话惊住似的:向不可与言的人说了不可与言的事。——弗利赖神甫心理描写
“这就是我的罪过,诸位,而惩罚也将更加严厉,因为事实上,审判我的,全是些非我族类的人。陪审官席上,连一位发家致富的乡民都没有,统统都是气我不过的有产阶级……”——于连自我的辩护解释
一种具有远大抱负的坚毅性格,自能支配凡夫俗子的粗鄙头脑。——评价马娣尔特的能力
“不,受人尊敬的人物,不过是作案时幸而没被当场抓获的骗子罢了。”——于连自言自语
“孤独的活着……多折磨人啊!……”,“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于连自言自语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4
阅读触动星级:4
体验收获星级:4
个人实用星级:3.5
综合推荐星级:4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