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理论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鸦片战争后...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理论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 近代中国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
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2)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 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②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这场革命,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种民主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要造成各革命 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做贡献。
它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 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 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其他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换言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 论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他的形成包含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 刻总结。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含了对旧 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 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的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 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 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 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其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 难祸害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②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 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
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果不 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 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 治。
④官僚资本主义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 的巧取豪夺,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但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①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③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 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 动力。
④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1. 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 力量之一。
2. 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 时期,也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
因此,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 进行批评和斗争,又斗争又联合,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 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领导权的原因:
①其他阶级和政党的弊端: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证。
②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 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以下特点和优点:
1. 中国无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具有彻底的 革命性。
2. 中国无产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 形成。
3. 中国无产阶级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 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成为中国社会里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 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的要求:
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坚持领导权的基本方略: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 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动力还包括资产阶级
所以,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1.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3.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4.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 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 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也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 具体阐述。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 目标。
(1)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①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 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②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步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与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2)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解 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 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3)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 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 一致性。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❶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 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❷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创建了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❸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 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 道路理论。
❹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 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❺1938年11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
必然性
①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1.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 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 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 军队。
2.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 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 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 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可能性
②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 定的。
1. 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 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2.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 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3.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4.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5.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3)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 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②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 命道路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 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1) 统一战线
①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❶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 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 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❷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 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 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②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 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❶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 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❷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斗争。
❸当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受别的帝国主义支持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 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③两个联盟
❶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❷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才能实现党对 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同时,只有建立第二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④实践经验
1.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2. 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 斗争的策略。
3. 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4.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2) 武装斗争
①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民主可以利用,无组
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革命人 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人民 群众血肉相连的新型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没 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②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
1.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 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2. 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 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3. 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党在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同时,在深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 础上,形成了一整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和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
(3) 党的建设
①加强党的建设的背景:
❶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 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 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❷加之党长期在农村发展,且处于战争环境之中,如果不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就会组织松散、软弱涣散,不可能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不可能具备优良的作风,更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并取 得革命胜利。这些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 须不断地结合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党的建设。
②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1.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 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2.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 则,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全党服从中央。
3.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 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完成党 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的总政策,为全党的团结统一奠定政治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 紧密结合起来,在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中推进党的建设。
(4) 三者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 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 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毛泽东的建党学说: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组 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请阐述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 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 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既广泛吸收了工人阶级以外的阶级、阶层中的革命分子入党, 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1)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毛泽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革命理论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的论述,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重要原理。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 产阶级思想。
②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纲领和策略的思想,发展为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 线密切联系着的重要原理。
③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把民 主集中制提高到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以及贯彻民主集中制的 根本目的。
④在党内斗争问题上,指出党内斗争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斗争,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强 调党内斗争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⑤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要具备优良品德和列宁倡导的求实 精神,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概念。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 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
⑦新中国成立前后,又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 侵蚀,反对官僚主义等。
(2)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建党学说从实践和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党的建设是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的最主要法宝,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 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中国革 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 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作出的分析和研究,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 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 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反对帝国主义斗 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