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深夜,完成了一个小说的收尾。这就是余华的小说《活着》。薄薄的不到200页,其实故意放慢了速度,也有些事情羁绊,却也还是...
又是一个深夜,完成了一个小说的收尾 。
这就是余华的小说《活着》。
薄薄的不到200页,其实故意放慢了速度,也有些事情羁绊,却也还是3个晚上就读完了。
每每读完一个优秀作品,尤其是小说类的,都心潮澎湃。
仿佛是又见到一位性格迥异的朋友,在倾听他对人生的看法。
昨晚其实几度哽咽,几乎要泪流满面了,甚至于很担心后面的悲剧再度发生。
一段薄薄几页的字里行间,却几经峰回路转,忐忑跌宕。
每个人物都以意料不到的悲剧撒手人间,当然又不是无厘头,而是合情合理。
也许,正是因为它的合理性,才让人更加觉得苍凉而真实。
从而对那个年代,那个社会感慨万千。
回首如今,如果能顺利的活到最后,也是一种知足的话,
那么我们身处和平和富足的时代,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是的。余华在自序中也写道:他是听到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旧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于是他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
这也是这本小说的核心了。只是老黑奴变成了福贵而已。
爷爷的“福贵”,到外孙子就变成了“苦根”。一段时代的缩影在儿孙三代的变迁中演化。
如果生活中还有什么不平之事,难过之坎,委屈之情,
看看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和苦根,对,还有福贵的爹娘。
如果悲痛是以一种哭天抢地的面貌呈现,你或许感受也是浮于表面。
但当这种情绪以一种克制、淡然得近乎冷漠,还能带点讽刺,就立刻深刻而立体起来。
这本书传达的就是这种情绪。愤懑于中,最后化为无形;悲伤透顶,最后化为淡然。
或许是因为时间,时间将所有的情绪沉淀。
再一个感叹的是文笔描述的感染力。
书中说的人物经历其实在多少历史、文学作品中阐述呈现过,可谓屡见不鲜。
仿佛同样的场景布局,有的呈现的索然,有的却魔法般的吸引你置身于此,感同身受。
这种写作的笔法和魅力真是让人叹服,寥寥几笔,画面感立刻呈现。
末了,以余华书中的一段福贵的话结束吧: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着我身边的人,龙儿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更多推荐:
看似稀疏平常的场景,原来都是有套路的——《正向盈利》读后感
清明,想起父亲
美国,是强弩之末吗?
拼来拼去,最后拼的还是人品“如果太累,就和生活请个假吧”
现实让你无法表达自我,竟可以到让人想自杀的地步——李诞《候场》
在你看来,到 2035 年中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宝妈怎样做带孩子既不烦又能活出自我?
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一万元,你支持吗?
如何看待2021年2月24日A股大跌?
重温童年回忆,学到哪三个方法?——《天龙八部》
成年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