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议论文问题如何写段落论证过程。rn以及如何找中心论点。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
语文议论文问题
如何写段落论证过程。rn以及如何找中心论点。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
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材料+评论+小结
示例:
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绽放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319字)
优点: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材料典型;分析紧扣中心,鲜明贴切,小结深化主题。
是相对比较成功的议论文段
观点—— 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材料—— 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分析—— 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
小结—— 归纳,点破主题
(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点题、点话题、点话题关键词;篇首点、篇末点、篇中段
模式二、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
例: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务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1995年高考题)
请认真读读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讨论一下这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1)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
(2)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3)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康的品格。(4)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5)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向他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最终忧郁而死。(6)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发展,使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德的形成。
(7)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想要发展,必须博采各国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8)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9)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不是承认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10)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
(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应当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收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材料作文一般采用“引述材料”的开头方法。但切忌照抄和啰嗦。本文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第一段(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第二段(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
这个开头,小巧明快,可谓凤头。
第3段,用了(3)(4)(5)(6)四句话,联系历史论证,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3)句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一个分论点。(4)(5)句举例。(6)句议论。这是个常用的议论语段模式:提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在这论证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这就会使文章肤浅。本文作者不但举例典型,且在举例后扣住事例,扣住论题,从周瑜的史事中挖掘出嫉妒的危害和对人们的启示,议论精当。我们要有这种“议论的意识、习惯”防止“有例无议”的毛病。
另外:本文的例子,来自课本,课本是一个论据宝库,要好好开发。
第四段也用了(7)(8)(9)(10)四句话,(7)既注意了过渡,又提出了一个论点,承上启下,用笔十分经济,写法绵密。这一点很值得学习。(8)(9)(10)句的论证结构与上段相同,但内容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一、由上段的“反面例证”转向“正面例证”,而且从“个人存亡”转到“社会发展”,由“小”到“大”,逐层深入。二、由史实转向现实,这既达到了题目“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这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文章最后一段收篇。(11)句,作者用一句名言收拢上文两层论证。有以一当十之效。(12)句十分严密,一呼三应。前一分句呼应反面论证一段,后一分句呼应正面论证一段进而呼应开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联系自我”,可谓一石三鸟,真可谓“豹尾”!
写作点拨:
这篇文章的示范性,可模仿性极强。
整篇文章,4段,12句。首段引入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收拢和照应,中间两段论证,正反对比,每一段又由“立——摆——议”三层组成。一篇满分作文12句话搞掂,看来,写议论文并不难。
模式三 中心论点+分论点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
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可以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可以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模式四 中心论点+三联系(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结尾
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偏向于举例论证;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第四段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第五段结尾。
这是议论文“化大为小”的简单高效实用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能使内容充实。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模式五 层进模式
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这是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可收到逐层深入之效。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
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能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模式六 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简述材料,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七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辩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辩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可能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但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嗦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泛的毛病。
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结构:
第1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2段,举例论证,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3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4段,辩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5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6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要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掌握了这一常规写法,可从上面几种模式中选择一二种,反复练习,我们写议论文就不会摸不着边际无从下手了。如果我们再通过反复练习,加强材料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写出好的议论文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论点分解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对立统一等几种。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1、横向式分解
①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如:
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A.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哪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B.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的重要标志是智育
C.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D.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对论点中有关词语的关系作分析。如
论点:学和问应紧密结合起来。
A.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各门技术,不懂之处就要多问。
B.问的目的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又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
③联想与论点有关的人和事(由古而今,由小到大,由此及彼)。
论点:办事要从根本出发
A.掌握知识,学习文化,要从根本出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B.建设祖国,引进外资,要从根本出发:引进外“智”。
④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2、对比式分解
即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如
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A.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B.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纵向式分解
①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C.首先要承认困难。
D.其次是不怕困难。
E.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②从三个层次对论点设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或“怎么样”还有再分解的余地。
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2、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B1。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2。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B3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C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C1。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C2。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③挖掘所论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实质等,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题目:在感于《扫盲表彰会》
3、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
4、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事。
5、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4、辩证式分解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整理。
论点:正确对待妒嫉心。
A.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B.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C.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二、整体布局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中学生写议论文,先要掌握基本常规,由一而始,举一反三,然后再千变万化。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材料(由头)
引论—→方法 ②过渡
③论点
①立(分论点)
第一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摆(道理)
本论 → ①立(分论点)
分两层 第二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议(道理)
①总结上文
结论 →方法
②发出号召
(说明:本论部分通常在两至三个论证段,如果有第三个论证段,写法同上)
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材料+评论+小结
示例:
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绽放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319字)
优点: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材料典型;分析紧扣中心,鲜明贴切,小结深化主题。
是相对比较成功的议论文段
观点—— 明确(一句话,干净利落)
材料—— 事例典型,叙述简洁(用公众认可的例子,某人之类少用为妙)
分析—— 紧扣中心论述,不游离
小结—— 归纳,点破主题
(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点题、点话题、点话题关键词;篇首点、篇末点、篇中段
模式二、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
例: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务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1995年高考题)
请认真读读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讨论一下这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1)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
(2)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3)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康的品格。(4)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5)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向他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最终忧郁而死。(6)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发展,使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德的形成。
(7)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想要发展,必须博采各国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8)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9)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不是承认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10)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
(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应当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收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材料作文一般采用“引述材料”的开头方法。但切忌照抄和啰嗦。本文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第一段(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第二段(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
这个开头,小巧明快,可谓凤头。
第3段,用了(3)(4)(5)(6)四句话,联系历史论证,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3)句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一个分论点。(4)(5)句举例。(6)句议论。这是个常用的议论语段模式:提论点——摆事实——讲道理。
在这论证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这就会使文章肤浅。本文作者不但举例典型,且在举例后扣住事例,扣住论题,从周瑜的史事中挖掘出嫉妒的危害和对人们的启示,议论精当。我们要有这种“议论的意识、习惯”防止“有例无议”的毛病。
另外:本文的例子,来自课本,课本是一个论据宝库,要好好开发。
第四段也用了(7)(8)(9)(10)四句话,(7)既注意了过渡,又提出了一个论点,承上启下,用笔十分经济,写法绵密。这一点很值得学习。(8)(9)(10)句的论证结构与上段相同,但内容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一、由上段的“反面例证”转向“正面例证”,而且从“个人存亡”转到“社会发展”,由“小”到“大”,逐层深入。二、由史实转向现实,这既达到了题目“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这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文章最后一段收篇。(11)句,作者用一句名言收拢上文两层论证。有以一当十之效。(12)句十分严密,一呼三应。前一分句呼应反面论证一段,后一分句呼应正面论证一段进而呼应开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联系自我”,可谓一石三鸟,真可谓“豹尾”!
写作点拨:
这篇文章的示范性,可模仿性极强。
整篇文章,4段,12句。首段引入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收拢和照应,中间两段论证,正反对比,每一段又由“立——摆——议”三层组成。一篇满分作文12句话搞掂,看来,写议论文并不难。
模式三 中心论点+分论点式。
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
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可以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可以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模式四 中心论点+三联系(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结尾
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偏向于举例论证;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第四段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第五段结尾。
这是议论文“化大为小”的简单高效实用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能使内容充实。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模式五 层进模式
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这是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可收到逐层深入之效。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
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能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模式六 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简述材料,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七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辩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辩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可能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但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嗦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泛的毛病。
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结构:
第1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2段,举例论证,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3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4段,辩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5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6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要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掌握了这一常规写法,可从上面几种模式中选择一二种,反复练习,我们写议论文就不会摸不着边际无从下手了。如果我们再通过反复练习,加强材料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写出好的议论文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论点分解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对立统一等几种。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1、横向式分解
①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如:
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A.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哪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B.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的重要标志是智育
C.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D.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对论点中有关词语的关系作分析。如
论点:学和问应紧密结合起来。
A.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各门技术,不懂之处就要多问。
B.问的目的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又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
③联想与论点有关的人和事(由古而今,由小到大,由此及彼)。
论点:办事要从根本出发
A.掌握知识,学习文化,要从根本出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B.建设祖国,引进外资,要从根本出发:引进外“智”。
④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2、对比式分解
即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如
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A.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B.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纵向式分解
①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C.首先要承认困难。
D.其次是不怕困难。
E.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②从三个层次对论点设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或“怎么样”还有再分解的余地。
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1、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2、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B1。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
B2。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B3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C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C1。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
C2。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③挖掘所论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实质等,由表及里,步步深入。
题目:在感于《扫盲表彰会》
3、四位“脱盲先进”却有三位未脱盲,其原因是当事者不重实效而又好大喜功。
4、此举可以糊弄不重调查、喜听好言的上级领导。其后果是欺骗愚弄群众,贻误大事。
5、铲除官僚主义,让形式主义在大众面前曝光,使之无地可容是杜绝这类现象的方法。
4、辩证式分解
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整理。
论点:正确对待妒嫉心。
A.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B.妒嫉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一个缺乏妒嫉心的人,往往是安居“下游”、心甘“落后”的人。
C.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
二、整体布局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中学生写议论文,先要掌握基本常规,由一而始,举一反三,然后再千变万化。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材料(由头)
引论—→方法 ②过渡
③论点
①立(分论点)
第一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摆(道理)
本论 → ①立(分论点)
分两层 第二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议(道理)
①总结上文
结论 →方法
②发出号召
(说明:本论部分通常在两至三个论证段,如果有第三个论证段,写法同上)
1、找论点
中心论点的提出一般有五种方式:
第一种,文章的题目本身是个明确的判断,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的题目往往不是论点就是论题,如果是论题,就从文中找出能对题目涉及的问题有明确看法的句子)
第二种,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第三种,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
第四种,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总论点。
第五种,原文没有明确表示论点的语句,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少数议论文)。
2、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事)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原理、定律等。(引的话)
特例:事例中有话某人说了一句什么话。
这种要看这句话的用处,如果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则属道理论据,
如果是在事件中表明一定作用的,也就是为事件服务的,则属事实论据中的一部分。
3、论证过程:
要诀:采用什么论据,通过什么论证,证明了什么观点
格式:举……例子,证明了…… (事实论据)
引了……的话,证明了…… (道理论据)
不可忽略的:在论证过程中如出现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也要在论证过程中提及。最后写出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如: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从什么角度(方面)证明作者观点的?
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分别概括出每段的中心,
如果是一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
每段或每层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答题要点:文章内容,生活实际,自己感受,缺一不可。
要诀: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 生活中(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
+ 我认为(对以上两点的自己的看法)
6、锻接题:(可出现在三种文体中,非只在议论文中,是本次中考必考题型)
步骤:1)阅读锻接材料,分析和原文的锻接点(即相关的内容)
2)分析锻接材料与原文的关系
A对比
B类比
3)分析锻接材料对原文起的作用
A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B对原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4)审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看就从几则中概括共性,还是选一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锻接材料的内容,还须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中心论点的提出一般有五种方式:
第一种,文章的题目本身是个明确的判断,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的题目往往不是论点就是论题,如果是论题,就从文中找出能对题目涉及的问题有明确看法的句子)
第二种,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第三种,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论述中心。
第四种,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总论点。
第五种,原文没有明确表示论点的语句,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少数议论文)。
2、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事)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原理、定律等。(引的话)
特例:事例中有话某人说了一句什么话。
这种要看这句话的用处,如果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则属道理论据,
如果是在事件中表明一定作用的,也就是为事件服务的,则属事实论据中的一部分。
3、论证过程:
要诀:采用什么论据,通过什么论证,证明了什么观点
格式:举……例子,证明了…… (事实论据)
引了……的话,证明了…… (道理论据)
不可忽略的:在论证过程中如出现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也要在论证过程中提及。最后写出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如:首先举了(引了)……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从什么角度(方面)证明作者观点的?
如果是几段文字,要分别概括出每段的中心,
如果是一段文字,则要看这段文字可以分几层,每层的中心是什么,
每段或每层的中心,就是作者论证的方面或角度。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答题要点:文章内容,生活实际,自己感受,缺一不可。
要诀: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 生活中(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
+ 我认为(对以上两点的自己的看法)
6、锻接题:(可出现在三种文体中,非只在议论文中,是本次中考必考题型)
步骤:1)阅读锻接材料,分析和原文的锻接点(即相关的内容)
2)分析锻接材料与原文的关系
A对比
B类比
3)分析锻接材料对原文起的作用
A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B对原文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4)审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看就从几则中概括共性,还是选一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锻接材料的内容,还须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2
写议论问不要凭空议论,要有论点,也就是要一事一议
先确定自己要写的论点,再确定要用的论证方法,围绕这些一段话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 和 两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 文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为:__立论文____和____驳论文___,其中《中国失掉了自信力》一文就属于__驳论_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
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
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
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
论文题目
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内容提要
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
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
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议论文怎么写?就是给你一段材料,让你从中找出一个辩题进行论述。怎样写才有新意?
议论文是对一个事物或道理,加以论证说服或者提出一种见解的文章。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不管文中是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道理进行论证说明,还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反驳,都要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从思维类型上说,议论的主要任务,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议论文与我们前面讲过的记叙文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记叙文表现中心或者主题的时候,要用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材料来表现,要在读者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场景、形状、声音等等。议论文在表现作为文章中心的论点时,则基本上不用具体可感的材料,也无须在读者头脑里形成画面、场景、形状、声音等,而是需要用有力的事实、深刻的道理对论点加以证明,以使读者能够信服。
从思维方法上来说,记叙文的写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议论文的写作则主要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
有的同学对议论文不怎么重视,认为议论文没有记叙文重要,这是不正确的。议论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报纸电台的社论、评论,工作中的讲话、报告,司法领域中的起诉书、答辩状,以及在个人书信中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都需要议论文。另外,学习议论文对个人修养也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培养人的思维敏捷,分析透彻,说理有理有据,也可以培养人说话清晰深刻,富有条理。
所以,对于议论文的学习,我们也是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的。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是由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议论的任务,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学写议论文,主要应该掌握四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第二,要有明确的论点;第三,要有充分的论据;第四,要进行强有力的论证。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1.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
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选择论题,也就是选择所要议论或者评论的问题。
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论题才算有意义呢?一般来说,有针对性的和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比较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论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你的文章是写给哪部分人的,你要议论的事对这部分人来说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比较有价值的。
2.要有明确的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者是态度。它好比记叙文中的主题,它是统领全篇的中心。
与记叙文的主题应当鲜明集中一样,议论文应该有一个鲜明集中的主题——明确的论点。有了明确的论点,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才能保证文章不枝不蔓,沿着正确的方向朝前发展。
确立明确的论点,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文中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应像提炼记叙文的主题一样,需要从论点到材料、从材料到论点反复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持。
要想对自己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就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从中找出主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论点,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要想使材料与论点相互吻合,相互支持,就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反复思考现有的材料哪些需要加强,哪些需要删去;论点是不是与材料有相矛盾的地方,需不需要更换。只有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才能确定出一个十分明确的论点,从而展开有力的议论。
3.要有充分的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文章产生说服力的基础。
要想使论点深刻、能说服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论据。论据不充分,读者就不能被你所说服,甚至读者还会说你在讲空话、假话。
怎样才能做到论据充分呢?主要应该做到这样两点。一要有足够的事实材料;二这些材料还必须有较强的典型性。
足够的事实材料,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要想具备足够的事实材料,首先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有了较多的材料,才能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当然,足够的材料并不意味着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能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只要很好地证明了论点,材料用得越少反而越好。
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是说所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最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使用这样的材料来说明问题,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使文章产生较强的说服力。要想得到这样的材料,首先要较多地占有材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其次是要注意结合论点一起来思考,选择出最有表现力的材料。
4.要进行有力的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清晰、突出,具有说服人的力量,就像记叙文写作中,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把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一样。
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联,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二者有力地、共同地完成了说服读者的任务。
作为小学生,要想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主要应该掌握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
议论文的论证,主要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即我们前面讲过的归纳的思维方法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具体到写作实践当中,基于这两种思维方法,人们又创造出多种与之相适应的议论方法,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举实例。就是用最能表现论点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我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
小强特别爱吃零食。他口袋里总装着糖、瓜子、巧克力豆之类的东西,上学的路上吃,课间玩的时候吃,有时上着课他都偷偷地往嘴里塞。
事引申。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一个事理作为论据,来表现另一个道理(即文章的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两个事理要有一定的联系。否则,就不会产生相应的说服力。例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也是这样的,你不努力,不进步,就会退步。因为不努力,学到的知识就少。即使是学过的知识,也会因为不努力而渐渐生疏。所以,我们在学习上,决不能有松懈的思想。
反证。就是不从正面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来加以证明。这种方法,往往能产生正面证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要使反面的“结果”来触动人心。例如:
我们应当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讲卫生,浑身哪里都是脏的,别人见了你就会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讲卫生会传染很多疾病,严重地危害我们的健康。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方法,往往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事物的对比性,也就是说这种对比,必须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例如:
李力同学是个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上街买东西,碰上一个人大声地喊“抓小偷”。好多人见小偷跑过来,都躲到了一边,他却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小偷,扭打起来……
除去以上四种最常用的议论方法之外,还有类比法、因果互证法等等。
我们知道,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一篇文章的成败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在考虑论点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楚,构思这篇文章应该用归纳的思维方法还是演绎的思维方法,采取哪一种议论方法比较合适。只有把这两个问题想清楚,才能保证文章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按计划的路线向前发展。
确定了议论方法之后,还要精心安排组织材料,也就是考虑文章的结构问题。议论文的结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主要有这样三种:一个是先总后分,一个是先分后总,另一个是推进式。先总后分,是先提出全篇论点,然后从不同方面来加以论证,这是一种演绎的方法。先分后总,是先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比较分析,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归纳的思维方法。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地议论分析,由浅入深地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归纳,或者说是多层次的归纳。
无论采取哪一种结构方法,从文章总的发展趋势来说,都应该呈现出一种由浅到深,一步比一步更有力的气势,不能越到后面越乏味无力,那样是无法吸引读者的。
结合范文看议论文写作
前面我们已经懂得了写议论文的基本要求,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下面我们结合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译文),看一看他是怎样进行议论的。
古人传说:成王拿着梧桐叶子,和他的小弟弟开玩笑,说道:“拿这叶子封你。”周公进来祝贺。成王说:“这是在开玩笑。”周公说:“天子不能开玩笑。”于是成王便把唐地封给了他的小弟弟。
我觉得这话是不对的。王弟如果应该封,周公应该及时地跟成王说,不能因为开玩笑而弄假成真。王弟如果不应该封,而周公因为开玩笑的话,弄假成真,将唐地封给一个孩子,让他做那里的君主,这样做能算是圣人么?况且,周公不认为天子不应该乱讲话,说了的话就要做到。假使成王拿梧桐叶与宫人、太监们开玩笑,周公也要求他做到么?
大凡君王的道德好坏,要看他做的事怎么样。如果做得不对,即使改变十次也不要紧,一定要做得对了才算,何况他明明是在开玩笑呢?如果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实行,那就是周公教成王做错事了。
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该在平时以道德来感化成王,不应当趁此机会说这样的话。更不应该一操,一纵,使他像牛马一样。这样做,一定会失败的。就是家人父子之间,也不能这样做,何况是君臣之间呢?……
这是柳宗元对《史记·晋世家》里记载的一件事所发的议论。这里是节选。
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楚,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文章的论题,即古人传说的那件事。
这个论题,在当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那时,朝廷存在着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激烈斗争,两派都想通过影响皇上施行自己的主张。所以,选择这样的论题,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是十分有意义的。
文章的论点,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十分简要明确。这是对论题的判断,也是全篇文章的中心。有了这样一个中心,就可以有条有理地组织材料了。
再看它的论据。文中的论据主要有五个:第一个是当封应该怎样;第二个是不当封应该怎样;第三个是如果不对,改变十次也没有关系;第四个是如果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实行,那就是教成王做错事了;第五个是辅佐君王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这样五个论据不但十分充分,而且都是切中问题实质的。
文章的论证也是十分有力的。它运用演绎的方法,首先从当封应该怎样,不当封应该怎样,进行二意夹击,接着深入一步,从如果君王不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两个方面,进一步批驳,最后,又从辅佐君王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进行更有力的驳斥。
整篇文章呈现出一种步步深入,一步比一步更有力的气势。
议论文写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1.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避免方法
小学生写议论文,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论据不充分,一个是论证不严密,缺乏力量。
论据不充分,主要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不足,或者是文中所用的材料缺乏典型性。出现这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对论题进行认真的、深入的分析。我们知道,每个论题都有着特定的本质,同时又有着表现本质的种种方面。我们在进行议论的对候,只有驳倒或者证明了问题的本质,以及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文章才能产生较强的说服力,这篇文章也才能算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在确定了文章的论题之后,首先要对论题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看看它的本质是什么,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哪里是议论的关键。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之后,再据以确立论点,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论据。
《桐叶封弟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十分出色的。不难看出,论题的本质是周公认为君主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是周公认为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实行。柳宗元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也抓住了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从五个方面轮番对它们进行了批驳,把周公的错误做法,批驳得再也没有一点站住脚的根据。
论证不严密,缺乏力量,主要是因为材料没有组织好,使得论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材料呢?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讲过的结构方法(即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推进式等)之外,还应该注意材料的安排要富有逻辑性。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材料的组织安排应该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来安排。从大的方面说,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
提出问题,即文章的开头部分,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明确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
分析问题,是论证论点的重点部分,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论题的错误。这一部分,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考虑论述的先后顺序和说服效果。
解决问题,即文章的结论,一般作为文章的结尾。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综合和概括,也应认真加以对待。好的结尾,或者总结全文,突出论点;或者照应前文,严密周到,或者戛然而止,干净利落;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每一部分的内部,也应该根据表现论点以及部分的中心的需要,按着事理的逻辑联系来安排材料。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才能像一棵主干挺拔,枝叶茂盛的大树。
《桐叶封弟辩》的论证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文章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提出了问题,紧接着就进入分析阶段,话语简洁,却笔笔锋利,句句切中要害,把周公的错误做法批驳得体无完肤之后,戛然而止,留下思索,显得十分干脆利落。
2.例文分析
以上,我们讲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也讲了议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下面,我们对一篇习作进行一下分析,并结合修改对前面的知识做一次综合练习。
我不是小孩子了
妈妈,我已经是12岁的孩子了。可是您还是总把我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这也不让我干,那也不让我干,而且从不让我到远一点的地方去。
我们班的李强,爸爸常出差,妈妈有病,家里许多事都是他做,可人家并没有出什么事,学习也不差。
像我这样的年龄,应该学着做点事了。什么都不学,长大了就什么都不会干。另外,您也该放我出去接触接触生活,自己闯练闯练了。离家稍微远一点又怕什么呢?我又不是不知道怎么过马路。玩一会儿、或者办完事就回来,能出什么事?
妈妈,真希望您能把我当成大孩子,让我多干一点事,多闯练闯练,多掌握一些生活本领。
这篇议论文的毛病,主要是论据不充分,论证不严密,缺乏说服人的力量。从论据来说,虽然有三个——李强许多事都自己做,可并没出什么事;什么都不学,长大了就什么都不会干;离家稍远一点没什么可怕的。但都只是泛泛一提,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论证来说,材料虽然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的,但组织得并不严密,逻辑性也不很强。仅从材料的份量这一点上来看,第三自然段的材料反而没有第二自然段的材料份量重,给人一种越到后面越没劲的感觉,缺乏吸引人的力量。
下面,我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试对这篇短文做一下修改。
首先,我们应该对文章的论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作为问题提出来的这件事,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无疑,是妈妈对主人公只知道疼爱,不知怎样培养教育。这个本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什么也不让主人公干;一个是不让主人公到远处去。问题的本质和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找到了,议论就有了明确的对象。
至于论点,我们仍可采用原文的论点,即“像我这样的年龄,应该学着做一点事了”。
下一步就该考虑证明论点的论据了。原来的三个论据主要是讲得不深不透,我们应该使之加强,使它们更加突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
论证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材料没有安排好,我们可以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交换一下位置,各个部分内部再进行相应的组织安排。这样,文章的论证就变得比较有力了。
当然,这只是修改文章的大致思路,实际上的思考过程,远比这些要复杂得多。
经过这样的思考,就可以动笔修改了。
下面是经过修改的文章,同学们可以将两篇对照分析,从中体会议论文写作及修改的道理。
我不是小孩子了
妈妈,我已经是12岁的孩子了。可是您还是总把我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这也不让我干,那也不让我干,而且从不让我到远一点的地方去。
像我这样的年龄,应该学着做一点事了。什么都不练不学,长大了不用说建设国家,恐怕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您能照顾我一辈子么?何况,我们老师曾经说过,适当做点家务,参加些社会活动,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有,您老怕我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会出事,其实有什么事可出呢?我又不是不知道怎么过马路。对于交通规则,我是非常熟悉的。您忘了,前些时候,我们不是还到街上帮警察叔叔维持交通秩序么?
我问了许多同学,他们的家长都不像您这样,他们都鼓励孩子多做一点事,让他们多到外面去闯练。我们班的李强,爸爸经常出差,母亲体弱多病,家里的许多事都是他去做,远处近处都得去;可人家并没有出什么事,而且学习也并不差,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头几名。
妈妈,我真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话,让我像这些同学那样,多做一点事,多到外面闯练闯练,掌握更多的生活本领。
文章并没有做大的改动,基本上是按原来的思路修改的,只是在论据和论证方法上做了些改动
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不管文中是对一个事物或一个道理进行论证说明,还是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批评反驳,都要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如果从思维类型上说,议论的主要任务,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议论文与我们前面讲过的记叙文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记叙文表现中心或者主题的时候,要用具体可感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材料来表现,要在读者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场景、形状、声音等等。议论文在表现作为文章中心的论点时,则基本上不用具体可感的材料,也无须在读者头脑里形成画面、场景、形状、声音等,而是需要用有力的事实、深刻的道理对论点加以证明,以使读者能够信服。
从思维方法上来说,记叙文的写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议论文的写作则主要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
有的同学对议论文不怎么重视,认为议论文没有记叙文重要,这是不正确的。议论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报纸电台的社论、评论,工作中的讲话、报告,司法领域中的起诉书、答辩状,以及在个人书信中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都需要议论文。另外,学习议论文对个人修养也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培养人的思维敏捷,分析透彻,说理有理有据,也可以培养人说话清晰深刻,富有条理。
所以,对于议论文的学习,我们也是应该予以足够重视的。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议论文是由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议论的任务,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学写议论文,主要应该掌握四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第二,要有明确的论点;第三,要有充分的论据;第四,要进行强有力的论证。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四个方面的问题:
1.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
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选择论题,也就是选择所要议论或者评论的问题。
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那么,什么样的论题才算有意义呢?一般来说,有针对性的和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比较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论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想一想,你的文章是写给哪部分人的,你要议论的事对这部分人来说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比较有价值的。
2.要有明确的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者是态度。它好比记叙文中的主题,它是统领全篇的中心。
与记叙文的主题应当鲜明集中一样,议论文应该有一个鲜明集中的主题——明确的论点。有了明确的论点,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才能保证文章不枝不蔓,沿着正确的方向朝前发展。
确立明确的论点,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对文中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另一方面,也应像提炼记叙文的主题一样,需要从论点到材料、从材料到论点反复思考,使二者相互吻合,相互支持。
要想对自己所要议论的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就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分析,从中找出主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论点,才是有价值的,才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要想使材料与论点相互吻合,相互支持,就需要运用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反复思考现有的材料哪些需要加强,哪些需要删去;论点是不是与材料有相矛盾的地方,需不需要更换。只有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才能确定出一个十分明确的论点,从而展开有力的议论。
3.要有充分的论据
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文章产生说服力的基础。
要想使论点深刻、能说服人,必须要有充分的论据。论据不充分,读者就不能被你所说服,甚至读者还会说你在讲空话、假话。
怎样才能做到论据充分呢?主要应该做到这样两点。一要有足够的事实材料;二这些材料还必须有较强的典型性。
足够的事实材料,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要想具备足够的事实材料,首先要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有了较多的材料,才能比较鉴别,从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当然,足够的材料并不意味着材料越多越好,而是要看能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只要很好地证明了论点,材料用得越少反而越好。
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是说所选用的材料应该是最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使用这样的材料来说明问题,才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使文章产生较强的说服力。要想得到这样的材料,首先要较多地占有材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其次是要注意结合论点一起来思考,选择出最有表现力的材料。
4.要进行有力的论证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使论点清晰、突出,具有说服人的力量,就像记叙文写作中,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把主题表现得鲜明突出一样。
好的论证应当是严密有力的,即论据与论点紧密相联,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论点很好地统领着论据,二者有力地、共同地完成了说服读者的任务。
作为小学生,要想使论证严密有力,产生强有力的说服作用,主要应该掌握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二是要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
议论文的论证,主要运用两种思维方法,即我们前面讲过的归纳的思维方法和演绎的思维方法。具体到写作实践当中,基于这两种思维方法,人们又创造出多种与之相适应的议论方法,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举实例。就是用最能表现论点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我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之处,是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
小强特别爱吃零食。他口袋里总装着糖、瓜子、巧克力豆之类的东西,上学的路上吃,课间玩的时候吃,有时上着课他都偷偷地往嘴里塞。
事引申。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一个事理作为论据,来表现另一个道理(即文章的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应该注意两个事理要有一定的联系。否则,就不会产生相应的说服力。例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也是这样的,你不努力,不进步,就会退步。因为不努力,学到的知识就少。即使是学过的知识,也会因为不努力而渐渐生疏。所以,我们在学习上,决不能有松懈的思想。
反证。就是不从正面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来加以证明。这种方法,往往能产生正面证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要使反面的“结果”来触动人心。例如:
我们应当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讲卫生,浑身哪里都是脏的,别人见了你就会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不讲卫生会传染很多疾病,严重地危害我们的健康。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方法,往往能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事物的对比性,也就是说这种对比,必须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例如:
李力同学是个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上街买东西,碰上一个人大声地喊“抓小偷”。好多人见小偷跑过来,都躲到了一边,他却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小偷,扭打起来……
除去以上四种最常用的议论方法之外,还有类比法、因果互证法等等。
我们知道,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一篇文章的成败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在考虑论点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楚,构思这篇文章应该用归纳的思维方法还是演绎的思维方法,采取哪一种议论方法比较合适。只有把这两个问题想清楚,才能保证文章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按计划的路线向前发展。
确定了议论方法之后,还要精心安排组织材料,也就是考虑文章的结构问题。议论文的结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主要有这样三种:一个是先总后分,一个是先分后总,另一个是推进式。先总后分,是先提出全篇论点,然后从不同方面来加以论证,这是一种演绎的方法。先分后总,是先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比较分析,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是一种归纳的思维方法。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地议论分析,由浅入深地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归纳,或者说是多层次的归纳。
无论采取哪一种结构方法,从文章总的发展趋势来说,都应该呈现出一种由浅到深,一步比一步更有力的气势,不能越到后面越乏味无力,那样是无法吸引读者的。
结合范文看议论文写作
前面我们已经懂得了写议论文的基本要求,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下面我们结合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译文),看一看他是怎样进行议论的。
古人传说:成王拿着梧桐叶子,和他的小弟弟开玩笑,说道:“拿这叶子封你。”周公进来祝贺。成王说:“这是在开玩笑。”周公说:“天子不能开玩笑。”于是成王便把唐地封给了他的小弟弟。
我觉得这话是不对的。王弟如果应该封,周公应该及时地跟成王说,不能因为开玩笑而弄假成真。王弟如果不应该封,而周公因为开玩笑的话,弄假成真,将唐地封给一个孩子,让他做那里的君主,这样做能算是圣人么?况且,周公不认为天子不应该乱讲话,说了的话就要做到。假使成王拿梧桐叶与宫人、太监们开玩笑,周公也要求他做到么?
大凡君王的道德好坏,要看他做的事怎么样。如果做得不对,即使改变十次也不要紧,一定要做得对了才算,何况他明明是在开玩笑呢?如果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实行,那就是周公教成王做错事了。
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该在平时以道德来感化成王,不应当趁此机会说这样的话。更不应该一操,一纵,使他像牛马一样。这样做,一定会失败的。就是家人父子之间,也不能这样做,何况是君臣之间呢?……
这是柳宗元对《史记·晋世家》里记载的一件事所发的议论。这里是节选。
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楚,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文章的论题,即古人传说的那件事。
这个论题,在当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那时,朝廷存在着革新派与保守派的激烈斗争,两派都想通过影响皇上施行自己的主张。所以,选择这样的论题,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是十分有意义的。
文章的论点,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十分简要明确。这是对论题的判断,也是全篇文章的中心。有了这样一个中心,就可以有条有理地组织材料了。
再看它的论据。文中的论据主要有五个:第一个是当封应该怎样;第二个是不当封应该怎样;第三个是如果不对,改变十次也没有关系;第四个是如果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实行,那就是教成王做错事了;第五个是辅佐君王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这样五个论据不但十分充分,而且都是切中问题实质的。
文章的论证也是十分有力的。它运用演绎的方法,首先从当封应该怎样,不当封应该怎样,进行二意夹击,接着深入一步,从如果君王不对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这两个方面,进一步批驳,最后,又从辅佐君王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进行更有力的驳斥。
整篇文章呈现出一种步步深入,一步比一步更有力的气势。
议论文写作容易出现的问题
1.容易出现的问题及避免方法
小学生写议论文,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论据不充分,一个是论证不严密,缺乏力量。
论据不充分,主要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不足,或者是文中所用的材料缺乏典型性。出现这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对论题进行认真的、深入的分析。我们知道,每个论题都有着特定的本质,同时又有着表现本质的种种方面。我们在进行议论的对候,只有驳倒或者证明了问题的本质,以及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文章才能产生较强的说服力,这篇文章也才能算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在确定了文章的论题之后,首先要对论题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看看它的本质是什么,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哪里是议论的关键。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之后,再据以确立论点,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论据。
《桐叶封弟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十分出色的。不难看出,论题的本质是周公认为君主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是周公认为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实行。柳宗元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也抓住了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从五个方面轮番对它们进行了批驳,把周公的错误做法,批驳得再也没有一点站住脚的根据。
论证不严密,缺乏力量,主要是因为材料没有组织好,使得论据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材料呢?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讲过的结构方法(即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推进式等)之外,还应该注意材料的安排要富有逻辑性。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材料的组织安排应该按照事理的逻辑联系来安排。从大的方面说,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
提出问题,即文章的开头部分,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明确论点,使读者对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首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引起注意。
分析问题,是论证论点的重点部分,主要任务是分析问题,组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或反驳论题的错误。这一部分,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考虑论述的先后顺序和说服效果。
解决问题,即文章的结论,一般作为文章的结尾。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综合和概括,也应认真加以对待。好的结尾,或者总结全文,突出论点;或者照应前文,严密周到,或者戛然而止,干净利落;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每一部分的内部,也应该根据表现论点以及部分的中心的需要,按着事理的逻辑联系来安排材料。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才能像一棵主干挺拔,枝叶茂盛的大树。
《桐叶封弟辩》的论证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文章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提出了问题,紧接着就进入分析阶段,话语简洁,却笔笔锋利,句句切中要害,把周公的错误做法批驳得体无完肤之后,戛然而止,留下思索,显得十分干脆利落。
2.例文分析
以上,我们讲了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也讲了议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下面,我们对一篇习作进行一下分析,并结合修改对前面的知识做一次综合练习。
我不是小孩子了
妈妈,我已经是12岁的孩子了。可是您还是总把我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这也不让我干,那也不让我干,而且从不让我到远一点的地方去。
我们班的李强,爸爸常出差,妈妈有病,家里许多事都是他做,可人家并没有出什么事,学习也不差。
像我这样的年龄,应该学着做点事了。什么都不学,长大了就什么都不会干。另外,您也该放我出去接触接触生活,自己闯练闯练了。离家稍微远一点又怕什么呢?我又不是不知道怎么过马路。玩一会儿、或者办完事就回来,能出什么事?
妈妈,真希望您能把我当成大孩子,让我多干一点事,多闯练闯练,多掌握一些生活本领。
这篇议论文的毛病,主要是论据不充分,论证不严密,缺乏说服人的力量。从论据来说,虽然有三个——李强许多事都自己做,可并没出什么事;什么都不学,长大了就什么都不会干;离家稍远一点没什么可怕的。但都只是泛泛一提,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论证来说,材料虽然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的,但组织得并不严密,逻辑性也不很强。仅从材料的份量这一点上来看,第三自然段的材料反而没有第二自然段的材料份量重,给人一种越到后面越没劲的感觉,缺乏吸引人的力量。
下面,我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试对这篇短文做一下修改。
首先,我们应该对文章的论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作为问题提出来的这件事,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无疑,是妈妈对主人公只知道疼爱,不知怎样培养教育。这个本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什么也不让主人公干;一个是不让主人公到远处去。问题的本质和表现本质的主要方面找到了,议论就有了明确的对象。
至于论点,我们仍可采用原文的论点,即“像我这样的年龄,应该学着做一点事了”。
下一步就该考虑证明论点的论据了。原来的三个论据主要是讲得不深不透,我们应该使之加强,使它们更加突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
论证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材料没有安排好,我们可以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交换一下位置,各个部分内部再进行相应的组织安排。这样,文章的论证就变得比较有力了。
当然,这只是修改文章的大致思路,实际上的思考过程,远比这些要复杂得多。
经过这样的思考,就可以动笔修改了。
下面是经过修改的文章,同学们可以将两篇对照分析,从中体会议论文写作及修改的道理。
我不是小孩子了
妈妈,我已经是12岁的孩子了。可是您还是总把我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这也不让我干,那也不让我干,而且从不让我到远一点的地方去。
像我这样的年龄,应该学着做一点事了。什么都不练不学,长大了不用说建设国家,恐怕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您能照顾我一辈子么?何况,我们老师曾经说过,适当做点家务,参加些社会活动,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有,您老怕我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会出事,其实有什么事可出呢?我又不是不知道怎么过马路。对于交通规则,我是非常熟悉的。您忘了,前些时候,我们不是还到街上帮警察叔叔维持交通秩序么?
我问了许多同学,他们的家长都不像您这样,他们都鼓励孩子多做一点事,让他们多到外面去闯练。我们班的李强,爸爸经常出差,母亲体弱多病,家里的许多事都是他去做,远处近处都得去;可人家并没有出什么事,而且学习也并不差,成绩一直是班上的头几名。
妈妈,我真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话,让我像这些同学那样,多做一点事,多到外面闯练闯练,掌握更多的生活本领。
文章并没有做大的改动,基本上是按原来的思路修改的,只是在论据和论证方法上做了些改动
议论文咋写?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反驳论点的方法之一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 反驳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归谬法是以某一个论点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由于引申出来的结论无法成立,因此,引申出这一结论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写作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运用归谬论证揭示其“非”,能收到澄清认识的良好效果。 反驳论点还可用反证法,即作者并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于是与之相对的论点便不驳自倒了。 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是,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 (2)反驳论据。反驳论据,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反驳对方论点的途径。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乃是论点赖以支撑的支柱,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论点就失去依托,不攻而自垮。 (3)反驳论证。反驳论证,这是通过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不符合逻辑关系的漏洞来否定对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作冷静的分析,发现其中逻辑推理上自相矛盾之处,然后予以有力的揭露。 (4)分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和 事实论证
考场如何写好议论文
1.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论点:
定义: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形式: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证明与被证明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反驳论点的方法之一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 反驳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归谬法是以某一个论点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由于引申出来的结论无法成立,因此,引申出这一结论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写作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运用归谬论证揭示其“非”,能收到澄清认识的良好效果。 反驳论点还可用反证法,即作者并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于是与之相对的论点便不驳自倒了。 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是,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 (2)反驳论据。反驳论据,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反驳对方论点的途径。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乃是论点赖以支撑的支柱,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论点就失去依托,不攻而自垮。 (3)反驳论证。反驳论证,这是通过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不符合逻辑关系的漏洞来否定对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作冷静的分析,发现其中逻辑推理上自相矛盾之处,然后予以有力的揭露。 (4)分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和 事实论证
考场如何写好议论文
1.写好字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2.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开好头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4.中间段写好首句和末句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5.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7.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写个观点明确的题目,然后第一段写出你要表达的观点,简单阐述一下,接着三段表达分论点,然后每个论点举一个以上的例子,最后一段总结一下你的观点,或者再升华一下就OK了~
议论文好些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a、从正面分析,b、从反面分析,c、给出你自己所倾向的结论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要怎么样做,然后提出其中不足,在提出改善方向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a、从正面分析,b、从反面分析,c、给出你自己所倾向的结论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要怎么样做,然后提出其中不足,在提出改善方向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散文。
请告诉我这些文体如何得高分。最好弄篇范文。谢谢。 对于高中生来说,议论文写作较其它文体缺乏写作经验,写出来的议论文存在较多的弊病。其中最为典型的有下列三种错误:一是三要素不鲜明,下笔神侃,离题万里,与中心论点南辕北辙;二是有论点,但论证只能围绕论点转圈圈,不能条分缕析,深入浅出,论证缺乏逻辑性;三是论点加论据,以叙代议,论据没能起到论证的作用。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错误,我选择高中生怎样写好议论文作为研究论题。在教学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写作入格引导,先入格,然后逐步达到合格。写议论文的确是个难点。他们尽管容易弄懂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但真正在写作实际中,仍很难写出一篇象样的议论文来。
一、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高质量的议论文,就是因为他们接触和写作最多的是记叙和说明两种文体,不明白议论文的写作目的究竟是什么。于是,我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反复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不管什么议论文它始终是服务于生活的。不管是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还是反驳某些错误看法和作法,都是针对实际问题而发。目的就是使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为他人或社会所了解,并使之不得不信服和承认,从而发挥积极的影响。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对每一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所在作反复的提示和强调,反复将这种写作目的的突出作用与他们的写作实际相结合。这样举一反三,写作议论文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二、帮助学生寻找写作源泉,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
在明确了写作目的之后,学生的又一难题是找不到写的东西。即使老师出一个命题作文,他们仍然是空谈几句,无法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我认为:就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言,不管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之中,值得议论的问题都很多,就叫他们重点议论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就是很好的写作源泉。第一,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自己感受最直接、最深的写作素材。其实,这个观察与写记叙文和说明文的观察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对这个观察所得重在议论罢了。不是重点观察某件事的起始和经过情况,而是重点着眼于对它的看法,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主张上进行观察。第二、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写作的源泉,老师要切实地作好引导,深入实际与学生共同寻找。然后将寻找所得,利用放学前后很短的时间,在黑板上公布出来,启发大家寻找,或帮助找不到写作契机的同学指点迷津。如本期开学几周以来,我和同学们共同选取了《中学生打工利弊谈》、《浅谈中学生上网》、《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有没有好处》、谈男女生的交往》等议题,由于这些都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水平。再在班上宣读一些代表作,大家都觉得并不是找不到写作内容,而是许许多多的议论话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眼前。他们打开了自己生活的闸门和生产的窗户,这些丰富的素材便源源不断地流向笔端,他们再也不会说议论文找不到写头了。
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他们“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仓库,主要指前两个仓库,即直接材料的仓库和间接材料的仓库。有了信息仓库,写起议论文提取材料如囊中取物,自然会顺手得多。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我选择了这么几种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材料:在课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信息(含语文课本中可供写作的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外积累写作素材;并且坚持定时检查,然后互相交流,发挥最大的信息效应。课外的信息固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作为一个人,他的接触面总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能够让全班几十个学生把各自采集到的信息拿出来交流,那么每个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无疑将大大增多。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流是获得信息的有效方法。全班几十种“思想”互相交流,那每个人将拥有多少种“思想”啊!它无疑将大大加快了信息仓库的建设。为了激发学生建设信息仓库的兴趣,可以把收集信息跟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尝到甜头,从而更自觉地收集信息。这里捎带提及一点,教会学生多角度地使用材料做论据,尽一材多用之妙,无形中会大大增加信息仓库的储量,对开拓学生的思路也不无好处。
三、指导写作
有了写作素材,不等于就有了作文,这好比有了砖头、水泥和钢筋等建筑材料,不等于有了房子。建筑材料要变成房子,还要经过设计与加工。同样,写作素材要变成作文,还得进行提炼加工,恰当采用表达方式。记叙文是以形象生动的事实和感情来打动人、感染人,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而议论文则是以议论为主,其中的记叙只是为了引出议论,使议论更有针对性,它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是通过议论表明作者的态度、看法、提示出道理来。所以除了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外,更重要的就是论据要有力,论证要有方,要使三要素达到和谐统一,能被人接受。论据有力,就是说选用的论据,无论是事实还是理论,都要有强大的说服力,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会从内心折服,举双手赞同你的观点。论证有方,就是说证明论点的方法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合情合理,能恰到好处地帮助论据证明论点。要做到论据有力,具体论证时,所选论据必须具有普遍意义,必须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并乐于接受。还必须具有代表性,能集中地证明论点的实质。使用的论证方法必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必须能将论据同论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架在两者之间的“桥梁”。
但高中生的议论文大多停留在“三段论”式的套路上:开头指出论点+中间罗列事例+结尾重复论点。老师们作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如果在规范化的要求下,以渐进的序列训练,就可以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激发学生“攀登”的欲望,可以“更上一层楼”了。这种训练在形式上是要求建立起议论文渐进的各层面的框架,其实却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因为分析能力在议论文中是最见功底的能力。
到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应进一步要求建立起议论文的内部整体框架。前阶段的“三段论”式文章,不管罗列的材料怎么多,文章怎么长,其实只有一个层次。现在则要求分二三个层次,即提炼二三个分论点来阐述或证明中心论点。
要使学生懂得,作文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如老师说:“你们说学生的校服很好,为什么好?”学生很快 会说:“一是色彩鲜艳,表现青年朝气蓬勃的风貌;二是款式简洁、宽松,适合青年好动的特点;三是质地牢 固,穿三年不会磨损。”那如果写成议论文,“我们的校服好”就是中心论点,三点理由就是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这使学生懂得:提炼分论点并不神秘,是对现实生活分析的结果,证明性的议论文是一个以果(中心 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但分论点毕竟是对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后抽象出来的,它用以揭示论据和中心论点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个需要正确使用概念、恰当运用判断、合理进行推理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作为高中生,宜化难为易,删繁就简。下面介绍一下议论文写作中的论点分解与结构安排。
(一)论点分解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1、 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如:
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A. 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哪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B. 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的重要标志是智育。
C. 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D. 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3、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A. 首先要承认困难。
B. 其次是不怕困难。
C.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二)整体布局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中学生写议论文,先要掌握基本常规,由一而始,举一反三,然后再千变万化。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材料(由头)
引论—→方法 ②过渡
③论点
①立(分论点)
第一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讲(道理)
本论 ①立(分论点)
第二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讲(道理)
①总结上文
结论-→方法
②发出号召 (说明:本论部分通常在两至三个论证段,如果有第三个论证段,写法同上。)
又如高考议论文“雄鹰四步走”式:
一立、引述点题(立意要新巧)。
二析、论据分析(分析古今中外的理论或事实论据,论据要真实典型)。
三联、联系实际(联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与事件及自身现实等)。
四结、结论点题。 还如六步层进式论证结构。
1,点:点明中心论点(字数约占文章的1/10)
2,正:正面举例论述 。
3,反:反面举例论述(2,3字数约占文章的2/10)。
4,深:深入开掘 (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5,联:联系现实 (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6,总:总收全文 (字数约占文章的1/10)。
(三)实例分析
论点:学会宽容。 按“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从三个层次对“学会宽容”进行设问。
A. 宽容不是懦弱和退让,是大度的表现。
B1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2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B3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C1学会宽容,就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C2学会宽容,需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三、分析材料——严密论证 如果只会提炼分论点,不会对所引述的材料进行分析,很可能只从整篇文章的材料堆砌到文章各层次内的材料堆砌,还没有揭示层次内材料与分论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因而也不能揭示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内在关系。这就进而需要建立内部层段的框架,即对材料进行评析,严密论证。这是写议论文要攻破的又一个难点。
以上只是初学者在写作前应起码明确的几点。其实,要真正写好议论文,还必须加强写作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书却没买上,怅然而归的途中,细细想来,今天确实有所得,从同学的行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难的道理,这是买不到的生活教科书啊!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的立出新意,开人眼界。
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4.悬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5.集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
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6.对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 如《变色龙》。
总的说来,记事套路多半也可用来记人,有的还可用来写抒情散文。设计这些套路,意在指导学生入叙事之门,克服叙事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既有利于参加各种考试,又有利于将来工作中的应用。
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以事抒情课本中多划为记叙文范畴,因而只设计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两式。
1.参游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本式的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典型篇目:《难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两式特点)等等。
使用本式,题旨有的在行文中显出,如《难老泉》,有的在文末点明,如《雨中登泰山》。选用哪种形式,主要据个人行文的习惯而定了。
使用本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2.静赏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于心里不宁静而想起荷塘,经过小煤屑路进入荷塘,这是进入静景的欣赏地点。接下来依次先赏月下荷塘,次观塘上月色,再览塘周树影。这是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地赏景。赏景之后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又由江南水乡的采莲,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却没有当年采莲的生气。这是赏景的联想,以加深写景的含义。
用这一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忽视了这三点,这篇文章就成为一张简单的多镜头照片了。
本式多用于写静景,故称静赏式。可用来写山写水,画雨绘云,草原树林都可如法去写。
3.象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茶花赋》等。其主要特征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用白杨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国新貌。
4.情索式。
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
如朱自清的《春》,这一式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运用这一式的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这一式还可称并列式,因为几幅画或几个方面是平列关系。如《井冈翠竹》。
5.怀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
这一式实质上是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郑振铎的《海燕》应用这一式时应抓住它的主要特点,即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不至于无话可说,寥寥几语就把话说完。
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6.叙史式。
这一式难度较大,只作为一般了解,其套路模式为: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
《土地》和《内蒙访古》等都是本式的典型篇目。
总的说来,抒情套路旨在教给学生在行文思路和结构柜架上扎实的学会怎样将感情寄托于景物中。
一、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高质量的议论文,就是因为他们接触和写作最多的是记叙和说明两种文体,不明白议论文的写作目的究竟是什么。于是,我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反复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不管什么议论文它始终是服务于生活的。不管是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还是反驳某些错误看法和作法,都是针对实际问题而发。目的就是使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为他人或社会所了解,并使之不得不信服和承认,从而发挥积极的影响。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对每一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所在作反复的提示和强调,反复将这种写作目的的突出作用与他们的写作实际相结合。这样举一反三,写作议论文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二、帮助学生寻找写作源泉,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
在明确了写作目的之后,学生的又一难题是找不到写的东西。即使老师出一个命题作文,他们仍然是空谈几句,无法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我认为:就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言,不管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之中,值得议论的问题都很多,就叫他们重点议论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就是很好的写作源泉。第一,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自己感受最直接、最深的写作素材。其实,这个观察与写记叙文和说明文的观察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对这个观察所得重在议论罢了。不是重点观察某件事的起始和经过情况,而是重点着眼于对它的看法,从而得出自己的见解、主张上进行观察。第二、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写作的源泉,老师要切实地作好引导,深入实际与学生共同寻找。然后将寻找所得,利用放学前后很短的时间,在黑板上公布出来,启发大家寻找,或帮助找不到写作契机的同学指点迷津。如本期开学几周以来,我和同学们共同选取了《中学生打工利弊谈》、《浅谈中学生上网》、《作业完不成加倍惩罚有没有好处》、谈男女生的交往》等议题,由于这些都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写出了水平。再在班上宣读一些代表作,大家都觉得并不是找不到写作内容,而是许许多多的议论话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眼前。他们打开了自己生活的闸门和生产的窗户,这些丰富的素材便源源不断地流向笔端,他们再也不会说议论文找不到写头了。
帮助学生建设信息仓库,以解除他们“无米之炊”的苦恼。秦牧说,写文章“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比较容易”。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仓库,主要指前两个仓库,即直接材料的仓库和间接材料的仓库。有了信息仓库,写起议论文提取材料如囊中取物,自然会顺手得多。然而,建设信息仓库却是一项看似平常实则非凡而艰巨的工程,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腋成裘,才可能真正建成。我选择了这么几种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材料:在课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信息(含语文课本中可供写作的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外积累写作素材;并且坚持定时检查,然后互相交流,发挥最大的信息效应。课外的信息固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作为一个人,他的接触面总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能够让全班几十个学生把各自采集到的信息拿出来交流,那么每个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无疑将大大增多。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流是获得信息的有效方法。全班几十种“思想”互相交流,那每个人将拥有多少种“思想”啊!它无疑将大大加快了信息仓库的建设。为了激发学生建设信息仓库的兴趣,可以把收集信息跟议论文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尝到甜头,从而更自觉地收集信息。这里捎带提及一点,教会学生多角度地使用材料做论据,尽一材多用之妙,无形中会大大增加信息仓库的储量,对开拓学生的思路也不无好处。
三、指导写作
有了写作素材,不等于就有了作文,这好比有了砖头、水泥和钢筋等建筑材料,不等于有了房子。建筑材料要变成房子,还要经过设计与加工。同样,写作素材要变成作文,还得进行提炼加工,恰当采用表达方式。记叙文是以形象生动的事实和感情来打动人、感染人,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而议论文则是以议论为主,其中的记叙只是为了引出议论,使议论更有针对性,它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文是通过议论表明作者的态度、看法、提示出道理来。所以除了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外,更重要的就是论据要有力,论证要有方,要使三要素达到和谐统一,能被人接受。论据有力,就是说选用的论据,无论是事实还是理论,都要有强大的说服力,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会从内心折服,举双手赞同你的观点。论证有方,就是说证明论点的方法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合情合理,能恰到好处地帮助论据证明论点。要做到论据有力,具体论证时,所选论据必须具有普遍意义,必须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并乐于接受。还必须具有代表性,能集中地证明论点的实质。使用的论证方法必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必须能将论据同论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架在两者之间的“桥梁”。
但高中生的议论文大多停留在“三段论”式的套路上:开头指出论点+中间罗列事例+结尾重复论点。老师们作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如果在规范化的要求下,以渐进的序列训练,就可以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激发学生“攀登”的欲望,可以“更上一层楼”了。这种训练在形式上是要求建立起议论文渐进的各层面的框架,其实却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因为分析能力在议论文中是最见功底的能力。
到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应进一步要求建立起议论文的内部整体框架。前阶段的“三段论”式文章,不管罗列的材料怎么多,文章怎么长,其实只有一个层次。现在则要求分二三个层次,即提炼二三个分论点来阐述或证明中心论点。
要使学生懂得,作文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如老师说:“你们说学生的校服很好,为什么好?”学生很快 会说:“一是色彩鲜艳,表现青年朝气蓬勃的风貌;二是款式简洁、宽松,适合青年好动的特点;三是质地牢 固,穿三年不会磨损。”那如果写成议论文,“我们的校服好”就是中心论点,三点理由就是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这使学生懂得:提炼分论点并不神秘,是对现实生活分析的结果,证明性的议论文是一个以果(中心 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
但分论点毕竟是对生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后抽象出来的,它用以揭示论据和中心论点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个需要正确使用概念、恰当运用判断、合理进行推理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作为高中生,宜化难为易,删繁就简。下面介绍一下议论文写作中的论点分解与结构安排。
(一)论点分解
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议论文的结构布局主要是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种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是分解中心论点,然后用几个分论点(实际已作了中心论点的论据)依次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或阐述,下面对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作全面的介绍,以供同学们在具体的作文中,针对作文的特点选择而用。
1、 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如:
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A. 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哪个阶级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B. 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的重要标志是智育。
C. 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D. 德、智、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3、按意义上由浅入深的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
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
A. 首先要承认困难。
B. 其次是不怕困难。
C.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二)整体布局
文无定法,但有常规。中学生写议论文,先要掌握基本常规,由一而始,举一反三,然后再千变万化。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①材料(由头)
引论—→方法 ②过渡
③论点
①立(分论点)
第一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讲(道理)
本论 ①立(分论点)
第二层→方法 ②摆(论据)
③讲(道理)
①总结上文
结论-→方法
②发出号召 (说明:本论部分通常在两至三个论证段,如果有第三个论证段,写法同上。)
又如高考议论文“雄鹰四步走”式:
一立、引述点题(立意要新巧)。
二析、论据分析(分析古今中外的理论或事实论据,论据要真实典型)。
三联、联系实际(联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与事件及自身现实等)。
四结、结论点题。 还如六步层进式论证结构。
1,点:点明中心论点(字数约占文章的1/10)
2,正:正面举例论述 。
3,反:反面举例论述(2,3字数约占文章的2/10)。
4,深:深入开掘 (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5,联:联系现实 (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6,总:总收全文 (字数约占文章的1/10)。
(三)实例分析
论点:学会宽容。 按“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从三个层次对“学会宽容”进行设问。
A. 宽容不是懦弱和退让,是大度的表现。
B1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2宽容是去除嫉妒的良方。
B3宽容既给别人以鼓励,同时也使自己有所收获(融洽了人际关系,你会较多地得到援助之手)。
C1学会宽容,就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C2学会宽容,需要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
三、分析材料——严密论证 如果只会提炼分论点,不会对所引述的材料进行分析,很可能只从整篇文章的材料堆砌到文章各层次内的材料堆砌,还没有揭示层次内材料与分论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因而也不能揭示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内在关系。这就进而需要建立内部层段的框架,即对材料进行评析,严密论证。这是写议论文要攻破的又一个难点。
以上只是初学者在写作前应起码明确的几点。其实,要真正写好议论文,还必须加强写作训练,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常用叙事散文写作格式
1.倒叙式。
本式的特定含义不同于平常所说的倒叙,是专指以事开头的倒叙,如《火刑》、《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都是以事开头的,而《一件珍贵的衬衫》平常人们也称倒叙,但它是以物开头的。这一式大家熟知,就不详细介绍了。只强调两点,一是从什么地方开篇的,结尾仍要回到什么地方;二是开篇之事要能带动全篇。
2.领悟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亲历一事→悟出哲理。
刘白羽亲历长江三峡的航行之后,悟出了“人们只要从汹涌的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的道理。
这一式应用率很高,凡生活学习中的事,动动脑筋,都很有悟头。
3.失得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为甲而去→因乙失甲→怅然若失→转念领悟,所获甚大。如写买书,由于遇一儿童迷路而哭,同学硬拉他帮助儿童找父母,孩子父母找到了,可书却没买上,怅然而归的途中,细细想来,今天确实有所得,从同学的行为中真正懂得急人之难的道理,这是买不到的生活教科书啊!这一式往往可以别开生面的立出新意,开人眼界。
使用这一式要注意两点:一要注意意外之事的急迫性,非到不立即解决而不行的程度,不然放弃本来要做的甲事,而去做乙事,就不合情理;二要注意乙事办完再回到去办甲事上,从甲事未办成的失中寻得,应感情细腻而真实,自然合理。
4.悬念式,也叫溯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第二次考试》。陈伊玲初试成绩优异,才气过人,而复试为什么落差极大,前后判若两人?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设置悬念,造成疑问。于是苏林教授决定去探个究竟。一路所见,都是为突出陈伊玲的精神。这是探因的过程。原因找到了,原来她为救灾,不顾自己明天就将考试的处境,宁肯失去个人的机遇,也不愿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疑问排除了,陈伊玲的品质也突出了。
使用本式的首要问题是开篇的悬念,一是悬念设置要自然,结果要在情理之中;二是悬念要能带动全篇。
5.集锦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交代文旨→
其主要特点是开头有个引子,引出话头,然后从几个不同角度记写几件事,这几件事都能反映人物的品质,或反映开头点明的文旨。
这一式无论记事、记人和抒情均可通用。记人可用来写《我的×××》一类文章,记事可写《×××市场行》一类文章,抒情可写景物,如《××景物记》。
6.对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①甲的高大←→乙的渺小,如《一件小事》;②一个人行为几个阶段的对比:甲是乙→甲不是乙→甲是乙→甲不是乙…… 如《变色龙》。
总的说来,记事套路多半也可用来记人,有的还可用来写抒情散文。设计这些套路,意在指导学生入叙事之门,克服叙事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既有利于参加各种考试,又有利于将来工作中的应用。
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以事抒情课本中多划为记叙文范畴,因而只设计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两式。
1.参游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本式的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典型篇目:《难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两式特点)等等。
使用本式,题旨有的在行文中显出,如《难老泉》,有的在文末点明,如《雨中登泰山》。选用哪种形式,主要据个人行文的习惯而定了。
使用本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2.静赏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于心里不宁静而想起荷塘,经过小煤屑路进入荷塘,这是进入静景的欣赏地点。接下来依次先赏月下荷塘,次观塘上月色,再览塘周树影。这是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地赏景。赏景之后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又由江南水乡的采莲,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却没有当年采莲的生气。这是赏景的联想,以加深写景的含义。
用这一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忽视了这三点,这篇文章就成为一张简单的多镜头照片了。
本式多用于写静景,故称静赏式。可用来写山写水,画雨绘云,草原树林都可如法去写。
3.象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茶花赋》等。其主要特征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用白杨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国新貌。
4.情索式。
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
如朱自清的《春》,这一式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运用这一式的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这一式还可称并列式,因为几幅画或几个方面是平列关系。如《井冈翠竹》。
5.怀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
这一式实质上是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郑振铎的《海燕》应用这一式时应抓住它的主要特点,即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不至于无话可说,寥寥几语就把话说完。
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6.叙史式。
这一式难度较大,只作为一般了解,其套路模式为: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
《土地》和《内蒙访古》等都是本式的典型篇目。
总的说来,抒情套路旨在教给学生在行文思路和结构柜架上扎实的学会怎样将感情寄托于景物中。
多看、多想、多写
多看:首先我推荐书海战术,多看各个名家的散文和议论文,然后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那么OK,你就找准你喜欢的这个作者的书,多看,但不是要求你泛泛的和看玄幻小说一样的看,而是要用心的看,去感受。
多想:用心的去看,然后去思考作者所描写的那种意境,做到物我两忘,人文合一。
多写:模拟着去些,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说没灵感,写不出来,别放弃,哪怕是你只能写出一句话,也要写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心中有词了。
多看:首先我推荐书海战术,多看各个名家的散文和议论文,然后总有一种是你喜欢的,那么OK,你就找准你喜欢的这个作者的书,多看,但不是要求你泛泛的和看玄幻小说一样的看,而是要用心的看,去感受。
多想:用心的去看,然后去思考作者所描写的那种意境,做到物我两忘,人文合一。
多写:模拟着去些,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说没灵感,写不出来,别放弃,哪怕是你只能写出一句话,也要写下来。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心中有词了。
百度 搜狐 谷歌 搜狗 搜搜更懂你
多看新闻,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多读书。
本文标题: 请问对于谈自己看法类的议论文,是只从正/反中挑一个写好,还是两方面一起论证比较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zuowen/1828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