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如下:有时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更为真实。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感悟。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
审题篇
本题的表述非常模糊,在审题方面构造了极大的难度。材料唯一的一句话中却出现了三次“真实”,意味着首先要对“真实”进行界定。真实可以解释为真理或现实,材料中用作形容词,那么“真实”即现实,反之“不真实的东西”即虚构的东西。材料换言之,即虚构的东西比现实的东西更为现实。命题人显然是要求考生去分析原因。
本题信息
话题:虚构的东西何以比现实的东西更为现实?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审题的难度已然很高了,而构思的难度更高。
虚构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当然可以说出很多内容,不同的内容指向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里亮亮老师只分析其中的一个构思方向:把虚构的东西聚焦为艺术作品。
毕加索曾经说:“我要做到真实,一种比实际更深刻、更真切的真实。”于是乎,他在画作《格尔尼卡》中构筑出全新的阐释向度,来逼视现实,甚至抵达真实之上。
1937年4月,西班牙巴斯克省,经佛朗哥授意,贡多尔军团参谋长冯·利赫多芬实施残暴的格尔尼卡行动,德国空军的炮火密匝匝地把格尔尼卡小镇罗织成人间炼狱,一千五百余名百姓成为战争亡魂。
不久后,毕加索悲愤焦灼,几经易稿,绘出了恢弘巨制《格尔尼卡》。
整个画面灰黑白色块交叠错杂,沉郁阴森,线条直截凶狠地把画面割裂开来,支离破碎却又构合出悲凉和绝望蔓延的纹路。画面左侧是看起来并不凶狠的公牛,像是噙着泪,低低哞叫,等待着屠宰的宿命轰然降临。怀抱死婴的妇人仰着头,面容痛苦扭曲。战士手握断剑,倒在地上,残喘难继。画面中央,战马仰天长啸,悲恸难抑,寓意深陷苦痛的西班牙。马头上方,也就是整个三角形构图的定点,巨大的眼睛以灯泡为瞳仁,冷漠且骇人地注视着这些灰黑白色块所呈现的种种残暴、血腥和痛苦。画面右侧绘制了三个妇人:从窗口探出头来的妇人一手捂胸口,一手握着油灯远远伸出,光芒闪耀,将整个画面蕴含的悲哀照得通透明亮;另一个妇人则从坍塌的楼房坠落,两手高举,绝望呼救;下方的那个妇人摊着双手,似乎在仓惶遁逃。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众多作品中寓意最为清晰的一幅画。在画作中,毕加索激愤于战争的苦难和残暴,焦灼于灰色的悲哀和绝望,清楚明了地参印和观照了政治现实。
时至今日,我们透过这幅画作,依然可以阅读到那段灰暗的历史,感受到毕加索的悲天悯人,同时警惕给人类带来痛苦的战争。
虽然这幅画作是虚构的,看起来毫不真实,却能让我们穿越抽象的历史概念,对现实获得更为本质、更加丰富的理解。
同样,被称为“诗史”的杜甫的诗歌也具有类似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不单能让人们深入理解现实,还能直接影响和改变现实。
2021年上映的影片《我不是药神》,虽然是基于陆勇事件改编而来,但是加入了不少虚构的内容,甚至原型陆勇不得不公开表示:“电影里面那个男主角除了名字和我有点一样,其他什么都不像我。我当年卖药从来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帮助别人,我始终遵守法律,是个好人。我不希望因为电影的原因导致那些影迷对我有一些误解。”
如此虚构的电影,却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最终使得有关部门将非常昂贵的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总之,伟大的艺术作品虽然是虚构的,却能直击人性和社会弊病,甚至推动现实,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因而比真实更为真实。
亮亮老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