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 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长征精神

发布时间: 2021-06-25 15:26: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作文 点击: 98

长征精神导读: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

作文素材 | 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导读: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关乎坚持,关乎信念,关乎希望,是很多主题可用的素材,建议大家背诵积累。积累在日常,厚积可薄发。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生动阐释了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接续历史,把革命前辈开创的光辉事业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长征标注了人类精神的新高度。迢遥万里的跋涉中,长征精神体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正义必胜的信念,体现为救国救民的担当、无怨无悔的牺牲,体现为独立自主的勇气、实事求是的品格,体现为顾全大局的胸怀、团结一心的素养,体现为人民至上的情怀、植根群众的作风。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今天的新长征路上,发展的任务紧迫繁重,改革的攻坚艰苦卓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丝毫不亚于当年的万里长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才能克服“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跨越今天的雪山草地,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95年上下求索,67年励精图治,我们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方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曲折,遭遇怎样的风险挑战,我们都没有理由犹疑和动摇,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遵循的是规律,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矢志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只有时刻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统揽大局、统筹全局,把我们的军队建设好,把我们党这个领导核心建设好,把改革发展的全局维护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需要我们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我们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目标的最终实现。

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辉煌。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3日 01 版)

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和时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描述过长征:“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能设想的。先哲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艰苦卓绝的历史环境塑造了长征精神,而长征精神又使红军跨越了千难万险,走到中华民族抗战前线。

一、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战胜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构成了长征精神的五大要素。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于一切是长征精神的首要元素

长征精神,包含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精神承载着民族担当,红军长征将革命战略转移同民族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政策上看:1935年8月1日,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民族共同抗战。从实践上看:北上陕北就是进军抗日前沿阵地。1936年9月14日,党中央在致电张国焘的电文中指出:北上是为了实现领导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胜利完成全部长征,落脚西北一隅,远离长江中下游流域这片被国民党视若禁区的核心地带。与此同时,日本欲壑难填,侵华步伐步步紧逼,严重危及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此时此刻的共产党远走西北,使国共矛盾暂时缓解。国民党迫于民意和舆论,经过权衡,逐步放松“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转而着手准备抗战。中国共产党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渠道与国民党接触,共图合作抗日。红军落脚陕北地区,客观上减轻了来自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压力,为中国共产党接下来的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正如毛泽东后来所指出的:“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到那么多的根据地呢?”中国共产党即使在万里长征中,也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长征胜利的首要精神元素和精神支柱。

(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长征精神的本质

长征精神,包含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长征路上,党和红军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外有数十万敌军日夜追赶,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物资奇缺,缺医少药,病痛、饥饿、伤残、死亡随时随地威胁着每一个红军指战员的生命,加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沼泽茫茫无际,雪山皑皑无尽,环境、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而红军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战胜种种困难,在同强大敌人和恶劣自然条件的殊死搏斗中,各路红军互相支援,密切配合;红军将士政治上同心同德,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困难和危急时刻,总是把方便和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最终红军不但走出了绝境,而且开辟了新战场。长征树立起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标杆,长征谱写人类世界无私奉献的精神史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甚至具体到每一个人,只要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

(三)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特色

长征精神,包含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从政治角度看:长征路上,每一次对错误路线的纠正,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结果。遵义会议在党和红军生死关头,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根本上扭转中国革命的危难局面。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摆脱敌人的包围,争取到战略上的主动,并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使党和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伟大的战略转移。从军事角度纵观整个长征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气候奇寒的夹金山,到达四川西北的懋功地区,与李先念的红四军先头部队会师等,每一个战略方向的调整,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探索、求实和创新精神息息相关。

(四)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是长征精神的体现

长征精神,包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红军的团结精神不仅体现在军内,而且体现在民族大团结上。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铿锵诗句,高度赞颂当时全党全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在艰辛的长征路上,为了建立新中国这一共同理想,红军官兵团结一致,无坚不摧。干部把口粮让给病号,首长用自己的战马驮运伤员;士兵挺身而出掩护领导同志安全,战士牺牲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味着胜利。正是凭借红军官兵这种志同道合、生死与共、血肉相连、大局为重的革命精神,长征最终以红军胜利和敌人失败而告结束。红军在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后,很快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杂居区,经过苗、瑶、侗、壮、水、布依、仡佬、纳西、彝、藏、羌、回、东乡、土、裕固等少数民族居住地。语言不通、思维取向不同、习俗隔阂等,给长征中的红军带来许多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层出不穷的考验。1934年11月底,红军进入苗族聚居地区时,红军总政治部专门颁布《关于我军沿途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要求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的牛,这些措施让红军赢得广大苗族同胞的信任和拥护。1935年初,红军进入凉山彝族聚居区时,特地颁发布告:“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贫民,都是骨肉兄弟。尊重彝人风俗,不动一丝一粟。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在彝海边饮血结盟,形成彝汉一家乃至56个民族同一家的感人局面。此外,红军还沿途及时发布《对回族人民的宣言》等文告,提出“实现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红军主张回、藏等各族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政策。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这些民族政策措施的提出和实施,得到各少数民族的真心支持,扩大了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的影响。在广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的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筹草备粮、侦察敌情、当向导、保护伤员,不少同胞还参加革命队伍。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胜利,也是红军和各族人民的共同胜利。

(五)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是长征精神的内核

长征精神,包含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紧紧依靠群众。在长征出发时,苏区人民为红军革命事业几乎捐献了一切。在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纪律,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红军在所到之处,都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广大群众也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视为穷人的队伍,把红军称为“菩萨兵”。红军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赢得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人民群众也不惜用生命、财产、热情来拥戴红军。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都是依靠各地群众的帮助得以解决的。红军走到哪里,人民就支持到哪里。长征路,是红军传播和实施群众路线之路;长征路,是结成军民鱼水情之路。

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早在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利益趋向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变性,都要求我们党不断寻求与长征精神对接的路径。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预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长征精神之所以未被尘封,这一集体记忆到今天仍能被唤醒,是因为它兼具历史的厚重性和时代的延续性,具有两大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标杆,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有顽强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成为一个团体、一个人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生存条件空前残酷,士兵以野菜、野果等充饥,喝雪水解渴,与多自己数倍以至数十倍的敌人周旋苦斗,不少将士被敌人、严寒和饥饿无情地夺取了生命。红军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残酷处境和激烈战斗,却始终百折不挠,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坚持与敌斗争,直至胜利。这正是我们党、我们的人民、我们伟大的民族勇往直前、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这正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正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升华和续延。

(二)用长征精神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

长征精神有着内在的科学价值和外在的感召价值。其内在的科学价值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当中,为民族求生存、为人民求解放的革命理想与信念,在任何强敌与艰难面前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节与情操,蓬勃向上、团结一致的浩然正气,与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良好作风,今天仍然是我们党需要不断保持和大力弘扬的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团结,这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加强纪律性,这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长征精神的外在感召价值体现在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辐射力上。其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蔑视和战胜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都将对当今社会产生积极的感召、引导和教育作用。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基点;发扬长征精神,就要发扬勇于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

红军长征的壮举虽已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作为构筑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精神桥梁,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缔造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同样发挥着凝聚民心、引导方向、催人奋进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

(作者系北京市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

解读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传世的英雄史诗,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举国上下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在10月21日的纪念大会上,领袖作了重要讲话,对长征精神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及专家学者也都对长征精神进行过阐述,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红军长征得以胜利的政治灵魂。党和红军将士始终把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就是他们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的力量源泉。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将士理想和信念的胜利,因为在他们心中,远大的理想和革命的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虽然艰难可以摧毁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红军将士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苦难、曲折、牺牲,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二、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的精神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但是我们党领导的红军能够一路走下来,就是因为他们要救中国于危难之时,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正所以他们有了高于天的革命理想,在长征路上,他们没有向极度的困难低头,没有向恶劣的环境屈服。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硬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抢夺娄山关,激战嘉陵江、冲破乌江天险,击退了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三、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就是党和红军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最好写照。当时红军和国民党军的力量悬殊很大,如果死打硬拼,我们党和红军就有覆没的危险。可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瞎指挥,加上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革命根据地丧失。在长征初期,李德仍然一意孤行,准备把队伍带到敌人力量强大的地方去,那只能使党和红军陷入绝境,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这些不切实际的盲动做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缜密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力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然后通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等一系列的重要会议讨论,中共中央采取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和建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清算了李德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领导权,从此使红军步入了正确的前进道路。

四、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途中,广大的红军将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始终保持着紧密团结良好作风。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张国焘,在长征途中,闹独立,企图分裂红军。但是多数领导人如朱德、陈昌浩、徐向前等,顾全大局,紧紧地站在党中央一边,对张国焘作了一系列的说服工作,最终使红四方面军继续北上,与各路红军胜利会师。像张国焘闹不团结的纯属个别现象,从总体上看,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例如,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看到中央红军的艰难处境,就通过络绎不绝的马队、牦牛队,把一批批筹集到的数十万斤粮食,上千件衣裤、皮衣、棉大衣、毛毯、鞋子等慰劳品从茂县、理县运至小金中央红军驻地。鉴于中央红军长途跋涉,减员不少,红四方面军调拨了3个团近4000人,充实中央红军。由于红四方面军的大力支援,对中央红军增强战斗力,改善军需,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长征的最终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五、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领袖在纪念大会上讲话的主题“红军大胜仗,人民是靠山”,深刻地指出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道路,是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正确道路。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亲密联系,使党深深地扎根人民之中。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群众中间,才能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的强大动力。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艰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纪念长征,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张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

2021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领袖在宁夏参观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讲话,深刻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指引我们夺取新长征胜利的行动指南。

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无论处在什么时代,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发掘,都会产生新的震撼,受到新的激励。它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在“五坚五力”上。

一是坚信不疑的定力。长征途中,红军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高山大川、激流险滩的阻隔困扰。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官兵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为全体工农大众求解放的坚定信念。长征开路先锋杨成武将军说:“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的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张闻天同志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也走不了。”正是凭着这种对革命理想坚信不疑的定力,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谱写了壮怀激烈的英雄赞歌。

二是坚韧不拔的毅力。翻开长征的历史,看看这些令人震撼的数字:中央红军翻越大山18座、跨过大河24条,历经八个省份两万五千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方能休整一次,日均行军74里.....而这些都是在经历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等极度困难条件下进行的。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啃树皮,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处处挑战生命的极限。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把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是坚如磐石的合力。在整个长征中,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间,无时不体现着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同志情、战友爱。朱德总司令多次把伤兵扶上自己的战马,自己却徒步前进;右臂重伤截肢的红军师长贺炳炎,不但让出坐骑给伤病员,而且还为之牵马引路。许多红军将士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所剩不多的干粮让给战士,宁肯自己牺牲也要抢救战友的生命。在极度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困境中,官帮兵、强帮弱、大帮小、有帮无,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形成了团结友爱、坚如磐石的合力,才使红军成为打不倒、压不垮、拖不烂的钢铁洪流。

四是坚强后盾的伟力。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之中。人民是革命的母亲,革命是为了人民。长征伊始,红军就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每到一地,都向群众宣传自己的主张,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打土豪、分田地,领导群众争取自身利益。在红军政策的感召下,各族人民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红军。仅阿坝地区,就为红军筹集粮食1000万公斤,还有大量的牲畜和食盐。正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所形成的坚强后盾,才使红军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五是坚不可摧的强力。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军队的核心领导地位。从此,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大胜直罗镇,等等。不仅演绎了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观,而且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坚强领导集体。即使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企图分裂红军,却最终遭到可耻的失败。这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一旦形成,无论是外部敌人的进攻,还是内部错误路线的干扰,都无法撼动这个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这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长征永远在路上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长征永远在路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新长征是当年红军长征的继续与发展。因此,弘扬长征精神,不仅是正当其时,而且是题中应有之义。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共产党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我们党无坚不摧、克难制胜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面临的虽不是血与火的战斗,却有糖衣炮弹的攻击;虽不是生与死的考验,却有名与利的诱惑。能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关键就看能不能铸牢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所以,弘扬长征精神,最根本的是补足精神之“钙”,打好理想信念之基,练就金刚不败之身,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在深化改革上攻坚克难。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面临涉深水区、啃硬骨头的重大历史任务。如同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样,必须付出代价,作出某些牺牲。“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年,红军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今天,我们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即使个人利益受点损害,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所以,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私心,抓难点,补短板,求突破,使党的事业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向前。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长征期间,红军在没有后方依托的情况下,由于执行了正确的群众路线、民族政策和严明的部队纪律,使沿途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因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把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才能得民心,顺民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长征的胜利,是党的胜利,是党的坚强有力领导的胜利。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的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当年红军长征相比,并不是轻了,在某种方面甚至是更严峻了。面对“四个考验”“四个危险”的严峻挑战,领袖多次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部署,既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又要加强党的理论、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建设,使党成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坚强领导核心。

本文标题: 作文素材 | 2021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长征精神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zuowen/1453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报学习笔记|英烈保护`文明祭扫黎老师教小学作文|四年级作文·《开平碉楼导游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