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材料是文章的核心,也是逻辑论证的主体,所以我们再花些篇幅做分析。如果题目给出了一个现象或者观点,逻辑论证一般遵循以下顺序:1...
论证材料是文章的核心,也是逻辑论证的主体,所以我们再花些篇幅做分析。如果题目给出了一个现象或者观点,逻辑论证一般遵循以下顺序:1,为什么会有这个论点或者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一步仅仅分析了原因,开始了你的逻辑推理的第一步。出题者的本意是要看你对这个现象、观点的见解,而不是仅仅分析产生的原因。2,这个现象或者观点,你持有什么态度?同意?反对?为什么?完成了这一步,才形成了逻辑论证,阅卷者才能看到你的论点。3,有了第二步后,你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和论点。那么你有没有深度阐述你的论点?在结论和论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延伸扩展。有,你的文章就出彩了。
论证材料我们要举一反三,比如:看待现在的追星现象、明星的造人设,我们可以用晕轮效应这个材料。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年轻人往往会追星,因为明星们的人设就会把他们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这个材料可以适用主题:看本质、不为暂时表面现象迷惑、要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同样,这个材料也可以用在代沟、一代不如一代、表面现象和实际沟通、。比如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认为那么文章适用的主题就是:人与人的认知需要的不是表象的观察媒体的盲从,而是要直接的了解。那么,引申出的深度论点是什么呐?我们可以把认识人需要独立思考、通过直接经验去了解延伸到认识世界也需要同样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世界认知社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