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自爱?为何要自爱?自爱又寓意着什么?写越多越好,要重点自爱就是自己爱护自己。只有自己爱护自己,才能有效地爱护别人,别人也才会...
何谓自爱?为何要自爱?自爱又寓意着什么?
写越多越好,要重点自爱的基础是自信。在自己拥有的东西之中,凡是有能力给我们乐趣、提升或其他价值的,我们都会爱护它。给我们价值越大的,我们越加爱护它;没有价值的,我们就会把它丢在一旁,破烂了或者失去了也不在乎。
既然给我们价值越大的我们越加爱护,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没有比他本人更值得他爱护的了。为什么在今天的社会中,这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一辈,不好好地爱护自己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以下数点中看到;
1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很注重个人修养,其中"谦虚"是很重要的一点。"谦虚"本身没有问题,但错误地以为必须降低自己才能显出对别人的尊崇,却渐渐地成为一般人对"谦虚"的定义。其实,妄自菲薄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连自己都否定自己的价值,又怎样祈望别人肯定自己呢?
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往往习惯用恐惧、羞愧感和犯罪感去推动孩子做或不做某些事。这样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能力不足、不能控制情况、没有做正常人的资格等,因而没有自信。
3我们也常常教人不要自私,要多为他人设想,为别人做点事。这是很好的教诲。可是,加上前面两点所产生的效果,一个人的潜意识往往认为必须牺牲自己才能成全别人。我们的社会更爱表扬这类人,认为这才是良好的模范。
其实,一个必须牺牲自己才能帮助别人的人,力量极为有限,往往帮了别人自己也要别人帮了。反之,一个懂得爱护的人,会在自己不伤元气的情况下帮人,为的是使自己有能力再帮更多的人,同时自己还可继续成长、壮大。
老是盲目歌颂烈士,以他为模范,到头来,所有有心有力的人都死了,革命怎会成功?懂得保护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才能保证有成功的一天,否则,极其量只会成为"有风度的失败者"而已。
4传统上,家长很想小孩"听话",多听话便会少用脑,更会养成依赖的心态,也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
我们可以用以下的练习去提升自爱。
第一步:
选出一件自己十分心爱的东西,然后写下自己如何对待它(怎样做,希望它会怎样),至少5点。
第二步:
写出如何可以把上面所写的行为和动机实施在本人身上。
自尊自爱互尊互爱心得体会
自爱和自信的定义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和关系?
自信就是对自已的为人处事很有信心.
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做各种准备的感性评估。自信能促进成功。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 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自信的积极,是软弱的、不彻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积极。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
2、自爱
自爱就是向自己敞开胸怀,使自己能感受周围和自身的一切;自爱就是愿意接受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加任何评论或批判;自爱就是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以使自己能常常和自己接触;自爱就是让自己这样地生活,说出自己受感动的东西,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东西,使自己越来越为自己和别人所看见;自爱就是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自爱就是我怎么样对自己很重要,但这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的价值来判断的;自爱就是不要脱离世界其他部分去观察自己,体验自己,而要把自己作为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来理解;自爱就是给自己一个生活方向:“我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自爱就是直面自己,与自己进行沟通,就是你对自己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通过倾听自己,感受自己,追踪自己,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从而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有助于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多地认识自己。你是否自爱,取决于你的感觉如何。你千万不要孤立自己,你寻找与别人的共处,你知道你需要通过他们来认识自己以往的人生经历。当你热爱自己时,你就是强者,当你不爱自己时,你倒不如说就是个弱者,你表现自己越少,你认识自己也就越少。如果你愿意尊重自己,别人也会尊重你。因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
自爱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自爱,被定义为“对自己的爱”或“对自己的幸福或利益的爱”,已被概念化为基本的人类必需品和道德缺陷,类似于虚荣和自私,是自恋、自负、自负的同义词。 利己主义、自恋等。 然而,几个世纪以来,自爱通过骄傲游行、自尊运动、自爱抗议、嬉皮时代、新时代女权运动以及促进自爱的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采用了更积极的内涵。 作为致力于防止药物滥用和自杀的自助和支持团体的内在因素。
自爱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首先由威廉·斯威瑟 (William Sweetser, 1797–1875) 描述为维持“心理卫生”。他的分析在他于 1830 年 8 月 26 日发表的文章“禁酒协会”中得到证明,声称定期保持心理卫生对个人和社区的福祉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根据美国自杀学协会的说法,缺乏自爱会增加自杀风险,该协会在 2008 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研究了低自尊和缺乏自爱的影响及其与自杀倾向和企图的关系。他们将自爱定义为“对自己的信念(基于自我的自尊)和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信念(基于他人的自尊)”。它的结论是“抑郁、绝望和低自尊是自杀意念脆弱性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抑郁和绝望的情况下,低自尊也可能增加自杀意念的风险。 ”。
自爱最早是由 1950 年代的垮掉一代和 1960 年代嬉皮时代的早期提出的。 在目睹了二战的毁灭性后果和军队仍在越南战争中战斗后,西方(尤其是北美)社会开始提倡“和平与爱”,以帮助产生正能量并促进保护消散环境因素,例如 石油管道的出现以及对温室效应造成的污染的认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