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呢?管鲍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
为什么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呢?
管鲍之交的故事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 。
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选择朋友,管鲍之交为什么成为大家学习榜样?
管仲年轻的时候,与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了解他很有才能。
一、鲍叔牙主动帮助管仲解决经济困窘,获利多分给管。
管仲家里很贫穷,又要奉养年老的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一个人拿出来的。可是,当生意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是不够朋友,本钱拿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很理解管仲的困窘,对仆人解释,“怎么可以这么说呢?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鲍叔牙不认为管仲只有匹夫之勇。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这家伙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
三、主动让贤,把自己丞相之位让给朋友,甘居管仲手下。
齐襄公当政的时候,齐国发生了内乱。当时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他随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而管仲则随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齐襄公被杀后,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取得了胜利,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他就是齐桓公。因为管仲曾经帮助公子纠反对自己,有一次差点一箭射死齐桓公。齐桓公就把管仲抓起来投进了大狱。鲍叔牙知道管仲的贤能,就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相信了鲍叔牙的话,就任命管仲为相。鲍叔牙自愿在管仲手下当官,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有才能,而称赞鲍叔牙能识别提拔人才。
管仲很感激鲍叔牙,他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的处境更艰难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和不好的时候。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以死报答公子纠,我却被关押起来,鲍叔牙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不能扬名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他在齐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壮大经济,增强国力。
因为齐国地方小,又处在东海边上,经济很不发达。管仲就大力发展工商业,繁荣国家的商业贸易。为了使人们安居乐业,管仲改革赋税制度,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级征税;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管仲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建立军事管理合二为一的体制;为了选拔优秀人才,管仲推出“人才选拔法”,使国内好学的人、有孝道的人、聪明的人、勇敢的人能够成为有用的人才。
鲍叔牙没有看错人。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第一个。没有鲍叔牙,管仲早就成了齐桓公刀下鬼。比起庞娟,孙膑二朋友,鲍叔牙心胸开阔多了。鲍叔牙举荐战俘朋友取代自已丞相之位,此人毫无私心,一切以国家为念。主动放弃个人利益。为国选材,“内举不避亲”。没有管仲,就没有齐桓公霸主地位。同理,没有鲍叔牙的萧何追韩信之功,也没有管仲扬名四海的机会。难怪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历来为人们称道的原因是因为两人深厚情谊已成为代代相传的佳话。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扩展资料:
齐桓公见鲍叔牙这么推崇管仲,就说:“那你明天带他来见我吧!”鲍叔牙笑了笑说:“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须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怎么能随随便便召来呢?”于是,齐桓公选了一个好日子,亲自出城迎接管仲,并且请管仲坐在他的车上,一起进城。
管仲到了宫廷,急忙跪下向齐桓公谢罪。齐桓公亲自把管仲扶起来,虚心地向他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管仲讲得一清二楚。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三天三夜,真是相见恨晚。齐桓公接着就任命管仲为相。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