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浓云为意象的古诗词 云这个意象在古诗中都有什么含义?

发布时间: 2022-09-09 17:58: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109

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诗经里便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非我思存。《郑风.出其东门》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以浓云为意象的古诗词 云这个意象在古诗中都有什么含义?

  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诗经里便有: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非我思存。

  《郑风.出其东门》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齐风.敝笱》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都人士之仕.白华》

  诗经之“云”多以意“多”。因于认识上的局限,见天上漫漫云朵,其实为众,是而认为众多。也有看云飘飘而产生感叹的,如“英英白云”句,看白云飘悠悠而想到时运之艰难,有几分惆怅,已有象征的义素。

  楚辞之中“云”也不少,如:

  飘云屯其相离兮,帅云霞而来御

  屈原《离骚》

  云霞来迎,一如亲友,可见诗人给予“云”的任达,浪漫之情采。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屈原《大司命》

  此云能“乘”,可谓为行铺路。岂是云能行?诗者思行矣!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屈原《悲回风》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宋玉《九辩.四》

  “浮云”于高空飘荡,似高志之于理想,又不免“浮”而不定,何者?云因“浮”而难免有不能自控之处,因而高志遭疑总难免,此“浮云”实为诗人心中情感之云矣。

  如果说《诗经》里的“云”仍是比较集体意识,那么《楚辞》里的“云”则已比较个性化。《诗经》之“云”仍多在实物与其本义的层面,而《楚辞》中“云”更注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色彩。如“云霓”成为拟人化的物象而恭迎诗人;是诗人用以遮天蔽日的“云”;“玄云”则为乌云,有迎风乘云之宏势;而以“青云”为衣“白霓”为裳,寄寓诗人精神上的舒放壮达;有时“云霏霏”弥漫天宇,仿佛把诗人的欢乐都笼罩去了,“云”即有黑暗势力之意;诗人心中的“浮云”则含有一种浮离不定之感,其飘其止仿佛其身其志,因而发出哀叹之声;而“云蒙蒙”则明显地指希望太阳(光明势力)耀长空,可恨乌云(黑暗势力)来迷蒙。总而言之,楚辞里“云”意象已具很强个性色彩,含有更多的是其本义之外的象征义

  云,作为一种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作品中被赋予了作者不同的思想。例如,卢思道的《从军行》中,借“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塑造了战斗激烈、绵长的景象。这里的“云”是从云的浓重沉实的本象形态与战斗凝重紧张的相似点出发,通过这个意象的寄托,使战斗场面更生动,突显其惨重;也使一种厌战之感委婉道出。崔灏的《黄鹤楼》所写的“云”,则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里的“白云”着重把其悠悠千载,依然如故的情景与鹤去楼空、古人已逝、岁月不再的现实相对比,发出的是对人世茫然的深沉感叹。

  王维的诗歌最喜写云。“在王维现存的489首诗中(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据初步统计有83首诗中有‘云’的意象,这表明王维诗中‘云’是一个中心意象。”

  众所周知,“空”是王维诗歌的一个中心概念。但“空”也是佛教的最高范畴之一,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佛家之“空”,并不是指一切皆无。世间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有”,佛家所强调的是从“有”中悟“空”。王维最崇信的《维摩洁经》,以及《金刚经》、《楞伽经》都宣扬这种“万法如幻,无有定相”的观点。王维接受了空幻观,他尽力想看空人世间的许空幻观对王维的艺术影响很大,表现在诗歌中,就是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不仅着重外形突出特征的刻画,还探究外在形式所蕴含的意味。佛家说,实相非相。王维的诗总在试图突显实际事物空幻的本质,因而具有一种超脱、空灵、含蓄的美。③

  同时,在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云似乎是最虚实难测的东西。它形态万千、变化无常,恰喻多样不定的世事;它又如此的瞬间变幻,成团的实体一下子就变成雨水消失无踪,因此它最能象征同样似有实无的空幻。这个也许就是王维常在诗中写到“云”的原因。因为心中塞满的全是“空幻”,感受最深的自然就是类似空幻的情景。而且王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过着亦官亦隐的日子,生活上的简单与孤独使诗人有充裕的时间亲近大自然:“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还无期。”《终南别业》,从而,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云”作为天空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可能是诗人每每抬头望天,思考无限的哲学意蕴,感概人生的最忠实的聆听者。此外,唐代士子盛行漫游、读书山林的风气,眼界广阔、理想远大,与自然更有长期的交往。唐代人口流动较大,疆域内外出入频繁,贸易、游历、迁谪、服役、做官等都使人们走出狭隘的家庭空间,走入自然。在王维以前及其时的唐代诗人中,也有不少写到“云”的意象,例如: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王勃〈普安建阴题壁〉)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只是王维诗中的“云”是有个性的,虽然各有差别,却符合其诗“清淡而味远”的整体风格。这些都是由于王维个人涵咏大雅的才情(精通音乐、绘画;广涉佛学以及以儒、道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复杂的人格结构(做官与归隐之间的长期徘徊)所赋予的。

  张海沙先生在其著作《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中论及王维诗中“云”的意象时,提出王维诗中“云”的意象主要有四层含义:较显明的一层,是将世事人事的变幻与空虚比作浮云;第二层是用云寄托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第三层,是表达一种难解的禅境;第四层是佛法的象征,也是其最深的含义。

  ⑴将世事人事的变幻与空虚比作浮云;

  “埋身白云长已矣,空余流水向人间。” (《哭殷遥》)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酌酒与裴迪》)

  “山万重兮一片云,混天地兮不分。”(《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其二》)

  ⑵用云寄托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寄崇梵僧》)

  “望见南山阳,白云霭悠悠。”(《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

  ⑶表达一种难解的禅境;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惟应见白云。”(《山中寄诸弟妹》)

  “行到水穷处,坐看白云起。”(《终南别业》)

  “不知栋云里,去作人间雨。”(《辋川集.文杏馆》)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过香积寺》)

  ⑷佛法的象征;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软草乘趺坐,长松响梵声。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登辨觉寺》)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双关手法。“法云”万法如云,世事万物以及佛法都是如云一样虚而不实。

  “趺坐檐前日,焚香竹下烟。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身逐因缘法,心过次第禅。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这里的“云”则寓意“法”的高大、清静、圣洁.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士郎山居》)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绛河。”(《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辋川集.欹湖》)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酬诸公见过.时官出在辋川庄》)

  ⑸表达一种欣赏自然的情趣;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韦士郎山居》)

  “月回藏珠斗,云消出绛河。”(《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辋川集.欹湖》)

  “山鸟群飞,日隐轻霞。”(《酬诸公见过.时官出在辋川庄》)

古诗中以鸟为意象的诗很多,求助几句.快啊拜托了

(一)、苍鹰。杜甫青年时代写过一首诗《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掇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风鸟,毛血洒平芜。”诗人通过描绘画鹰来抒发他那疾恶如仇的激情和搏击云霄的壮志。首联点明画鹰,矫健不凡的苍鹰挟风带霜,虎虎生威,使得洁白如雪的画绢上仿佛突然腾起一片风霜肃杀之气。颔联、颈联描写苍鹰的神态。耸身抓兔,侧目传神,光彩照人,气雄万夫,几个简单而逼真的细节活画出苍鹰严阵以待,跃跃欲试的形象。尾联顺势收笔,抒写心志:何时才能展翅云天,搏击凡鸟?何时才能搏杀平芜,大获全胜呢?诗歌题画赞鹰,借鹰喻人,发乘风思奋之心,抒疾恶如仇之志,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二)、飞鸟。《春望》前四句这样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前两句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丛生,林木苍苍。画面破败萧索,给人以怵目惊心之感。后两句写春望所感:国破家亡,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意境凄惨悲痛,读来令人心惊肉跳。显然,两联四句,前后关涉,诗人意在以山花泣泪,飞鸟惊心来表达自己离乱伤怀,满目凄凄的忧患之感。《南邻》写朋友山居生活的幽雅情趣。前四句“锦里先生马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写客人来访,主人素面尘心,热情相接;儿童笑语相迎,天真可爱;小鸟阶除啄食,不惊不乱。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宁静,纯真本色;一切都是那么历历在目,活灵活现。足见友人一家老小甚至包括温驯可人的小鸟多么淳朴、厚道,多么和平、友善。从这些大摇大摆,悠然啄食的小鸟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静谧和友人生活的隐逸幽雅。《绝句二首》(其二)则对比着色,以乐衬悲。“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一二两句几乎就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驰的艺术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飞鸟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画面绚丽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三四两句却流露出岁月荏苒,归期遥遥的漂泊之感,情调凄楚哀怨,无可奈何。显然,一二两句的乐景铺设是为了反衬三四两句的思归伤感。洁白耀眼,光彩照人的水鸟负载着一颗漂泊流浪归思沉重的心!

(三)、孤雁。《孤雁》一诗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首联点题,孤雁不饮不啄,执着一念,且飞且鸣,其声凄惨,其影孤单。思念同伴,拼命追寻,悲壮中透露出一份热烈,一份执着。颔联巧用对比,“一片影”写孤雁的渺小孤独,“万重云”写云天的高远浩茫,两相映衬,更见得离群失伴的孤雁漂泊云天,无处投身的悲苦焦虑。“谁怜”反问,渲泄滚滚诗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份离乱伤怀不正如孤雁的哀哀长鸣吗?颈联描写幻觉,刻画心理。孤雁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一刻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涯,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晃动;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鸣响。这两句血泪文字以虚写实,亦幻亦真,情深意切,哀痛欲绝。尾联以“野鸦”来陪衬孤雁,感情浓烈,爱憎分明。孤雁是思群念友,悲鸣不已,痛苦劳累,迫切焦急;野鸦则鸣噪纷纷,了无意绪,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两相比照,更见得孤雁的孤单可怜,处境险恶,也可看出野鸦的鄙卑无聊,冷漠刻薄。四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孤雁,孤单困苦却飞走哀号,处境险恶却苦苦追寻,卑微渺小却心比天高,这是一首孤雁念群,悲中有壮的赞歌,这是一曲披露心曲,挑战人生的赞歌。小小一只孤雁写尽了诗人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

(四)、白鹭。《绝句四首》(其三)写草堂远眺的新春美景,抒发作者欢快明朗、轻松愉悦的心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二两句精选景物,巧妙着色,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图景。首句写春回大地,绿柳成阴,黄鹂成对,婉转啼鸣,呈现一派生机,颇具喜庆意味。次句写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成行,直上青天,凸现一种空灵,暗示一片天机。上下两句不管是婉转歌唱的黄鹂,还是姿态优美的白鹭,也不管是抽芽吐绿的翠柳,还是空阔明朗的青天,无一不流露出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我们几乎可以说,面对如此大好春色,诗人童心未泯,诗性大发,要像黄鹂一样歌唱春天,要象白鹭一样自由飞翔!杜甫的另一首诗《漫成一首》也写白鹭,情趣却迥然不同。“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全诗写夜泊之景,意境宁静安谧,朦胧幽美。第三句写江岸白鹭。皓月银辉,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约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非常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透过一个“静”字,我们几乎可以闻到生命甜美呼吸的丝丝气息,这种生命的静谧美好,这种和平的珍贵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诗人才能充分体会得到,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五)、黄莺。《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描写春暖花开时节黄四娘家的艳丽风光。“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二两句描绘繁花盛开,鲜艳灿烂的情景,侧重于静态描写,三四两句写彩蝶蹁跹,黄莺歌唱的热闹,侧重于动态摹绘。透过彩蝶飞舞的画面,我们闻到了花香阵阵;透过娇莺啼唱,自在舒心的形象,我们体验到了一个热闹缤纷的世界。说娇莺自在,歌声动听,其实意在抒发作者满目春光,满心欢喜的情怀。杜甫的另一首诗的《别房太尉墓》也写黄莺啼叫,但情调意趣不是兴高采列,而是悲伤痛苦,诗歌这样写道:“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全诗抒发诗人悼念亡友,伤心国事的情怀。结尾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幽静的图景,离别友人坟墓之际,只看见林花纷纷飘落,只听见黄莺声声哀鸣。描声绘色,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如哀乐阵阵。此时此地,此声此景,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和孤零零的吊客。

(六)、沙鸥。《旅夜抒怀》描绘诗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漂泊异地的情景和感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首联写景喻人,突出诗人凄孤无依之境,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脆弱,像江中孤舟一样漂泊不定。颔联以雄阔乐景写凄楚悲情。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意境的雄浑阔大反衬出诗人的孤苦伶仃。有了前面这些或比喻或反衬的铺垫和渲染,尾联才水到渠成,撼人心魄。水阔天空,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颠沛流离,四海为家。这一联即景自况,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内心漂泊无依,颠连无告的苦痛忧思。《客至》表现诗人的隐逸情怀。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描绘环境,绿水缭绕,春意融融,给人以江波浩渺,空阔明媚之感,又写群鸥飞临,款款情深,更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僻静,同时也点明了诗人远离尘嚣,自得其乐的隐逸情怀。《江村》三四两句分别写燕和鸥:“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梁间燕子,自去自来,自由自在;江上白鸥,忽近忽远,相伴相随。它们忘机不疑,乐群适性,是如此通晓人性,简直成了诗人消夏避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同时透过这些轻灵洒脱的笔调,我们又体会到了一种关怀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趣。

(七)、燕子。《绝句漫兴九首》(其九)描写燕子扰人的情景:“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一二句写燕子熟门熟路,频频来访,“故”字暗示出来者不善,别有用心。三四两句写飞燕添愁惹恨,频频扰人,筑巢衔泥,点污琴书,追捕飞虫,打着主人。这飞舞的燕子筑巢托身则罢,还要如此肆无忌惮,扰人欺人,简直可恶!其实透过这种细腻逼真的细节描写,我们不也体察到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吗?另一首诗《燕子来舟中作》则一反这种落井下石欺人太甚的形象,把燕子写得缠绵多情,善解人意。“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首联人燕对举,诗人漂泊转徙,居无定所,燕子衔泥筑巢,两度翻新。人与燕,如陌路重逢,感慨良多。中间四句诗人将心比心,怜悯燕子,也悲叹自身。可怜的小燕子啊,你我曾是故园旧知,何以今日形同陌路,满目疑惑,莫非主人的孤独衰老?抑或故园的荒芜破败?天宽地阔,你竟然居无定所,四处为家,这又何异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结尾两句落笔飞燕,安慰人心。孤单弱小的燕子啊,你竟然飞临孤舟,歇息船樯,刚和我聊了几句,又匆匆飞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感动得我老泪纵横啊!全诗捕捉细节,极写漂泊动荡之忧思。人燕对视,互诉衷曲,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凄楚悲怆,感人肺腑。句句咏燕,实是句句关连着诗人的茫茫身世啊。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则有别于以上两首诗的悲哀、烦恼的情调,借燕子表达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情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二句大处落笔,着色绘光,描绘了一幅明丽阔远的初春图景;三四两句则捕捉细节,动静勾勒,别具情趣。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来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日冲融,日丽沙暖,成双成对的鸳鸯,正相依相偎地静睡,恬适安详。整个诗歌流露出一种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古诗中的“柳”有哪些意象,分别有哪些古诗为代表

一、表示春天万物生长的活力。形容柳的形体特征及阴柔之美。

如贺知章 咏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表示赠别。

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杨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哀愁。

三、以柳言愁,“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人”

等等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

1、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意思是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的日子,美丽的梨花在清明节后飘落。

这两句即点明了季节,又指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明确的景象

2、爱情的象征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1)《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其羽。之子(被送的女子)于归,远送于野。”

意思是:燕子飞来飞去,有前有后。我的妹子远嫁,送到郊外分手。

(2)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

(1)“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2)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3)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4)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4、太平的象征 

燕子,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飞起来很好看,人称“燕舞”。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意思是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在古代诗歌里, “燕舞”常和“莺歌”并列, 作为风调雨顺、春光大好的典型意象。

扩展资料: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各有什么含义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动物类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鸟:理想的寄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场所类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西楼:孤独寂寞,思念故国亲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时节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黄昏:寂寞愁苦。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音乐类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梅花落》:旅人思乡。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捣衣声:离愁别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扩展资料: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体。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意象也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幻影。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过程。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象

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 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古诗词的意象 关于秋天的

1、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3、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5、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7、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8、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9、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10,、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11、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12、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3、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14、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15、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本文标题: 以浓云为意象的古诗词 云这个意象在古诗中都有什么含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2144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曹操古诗词大全 求曹操古诗一篇形容做了美梦的诗词 形容美梦的诗句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