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轮明月,古人的诗词表达和科学却不一样。古人眼中的月是吟花弄月之月,是风花雪月之月;月中嫦娥存在于神话的虚无之中,在“碧海青天”度着冷清寂寞。而今人眼中的月亮,是一个世界各大强
同是一轮明月,古人的诗词表达和科学却不一样。古人眼中的月是吟花弄月之月,是风花雪月之月;月中嫦娥存在于神话的虚无之中,在“碧海青天”度着冷清寂寞。而今人眼中的月亮,是一个世界各大强国争相探测的神秘星球;“嫦娥”,成了地球人眼中热得发烫的“嫦娥二号”。
我国古来咏月诗词数量繁多,据说在唐诗中占了五分之一。而写得最多的是赞叹月色的形象。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在众多吟月的古诗词中,论知名度可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今人吟月的诗词仍然继承了古人传统的艺术手法:
1、望月亮而感怀天地之恒久、人生之须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2、叹人情世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3、望月而生缱绻情怀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袁枚)。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
4、望月而思乡、思念亲人友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刘禹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盈桂梢香空挂,别恨离愁诉断肠(左河水《中秋》)。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5、古人对月圆月缺也不能解释,月亮绕地球旋转不明白。全凭肉眼的直觉和想象,想出了月中有宫殿、桂树、玉兔、吴刚、嫦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形容警察的诗词有哪些?
该题材只有现代诗,现在进行列举:
1.《我是警察》
2021年10月23日 刚子
我是警察,想配一把枪
假的就可以了
遇到歹徒就拔枪吓唬他
如果他穷凶极恶
我就跑
也不用跑得快
我懂得,他不会拼命来抓我
遇到刁蛮的违法者
我故意亮亮枪
如果他拍着胸脯说,来,往这里打
我就拿起枪,扣动扳机
点燃一支香烟送到他嘴上
给他消消火
遇到闯红灯不听劝的大妈
我掏出枪递给她孙子
这孙子熟练地射了我一身水
大妈指着我哈哈大笑
你看这孙子,这孙子
遇到不用枪的时候
我还可以用脸听响声
以膝盖着地化解这世间的毒
实在过意不去
就把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心脏
打一针强心剂
2.《警察的身影》
2021-06-29 馨警
警察的身影
总是很忙碌
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
每天穿梭在万千百姓中
警察的身影
总是很威严
就像一把锋刃的利剑
时刻悬在不法份子的心灵
警察的身影
总是很孤独
就像漫天飞舞的片片花掰
孤零地洒落在欢乐的人间
因为是警察
我们别无选择
总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他人
而不是最亲密的亲朋好友
警察的身影,希望你能懂
警察的忙碌,希望你理解
警察的无奈,希望你体谅
警察的付出,希望你认可
警察的警徽,希望你尊重
平安中国需警民携手同行
3.《警察吟》
2021-01-15 朱向民
庄严国徽顶头上,百姓安危胸中放。
立警为公责如山,执法为民心滚烫。
4.《人民警察礼赞》
2021-08-12 黄学军
向“保一方平安“的人民警察致敬!
人民警察国柱石,
赤胆忠心保安宁.
擒拿格斗强本领,
火眼金睛好猎人.
惩恶扬善树正气,
除暴安良建功勋.
舍生忘死酬大道,
捍卫中华永和平.
5.《阳光警察陈冰礼赞》
2021-11-13 黄学军
陈冰是重庆公安局一名因公致残的警察!
因公致残好警察,
阳光生活酬韶华。
踏平坎坷创奇迹,
屡建战功举世夸。
为什么在地球上反射探测器达到一定高空后要转弯
《看不见的光》单元测试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 王恒林
【知识点津】
【自学检测】
1、__________线和__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靠近红光的是__________线;靠近紫光的是__________线。
2、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__________。
3、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大气层上部的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动、植物和人类不受伤害。
5、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测同步】
例1:关于红外线,下列叙述正确的事( )
A.只有燃烧的物体才能发射红外线
B.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
C.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不能吸收红外线
D.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叶子吸收红外线
练习1:利用红外线作用,生活中可用来( )
A.寻找水源
B.预防风暴和寒潮
C.烤食品
D.红外遥感
例1: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喊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X射线
练习1:应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进行( )
A.使照相底片感光
B.杀菌
C.防伪
D.浴室用来取暖
【课堂小结】
【限时检测】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紫外线功能的是( )
A.有助于合成人体维生素D
B.杀死微生物
C.诊断疾病
D.使荧光物质发光
2.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的是( )
A.大气层
B.臭氧层
C.地面
D.地表的动植物
3.红外线遥感就根据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_____,利用高空的灵敏的红外探测器_________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显示出被测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4.紫外线灯能使荧光物质_______,钞票或商标的一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________下识别标记,这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
5.试述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和应用。
【知识拓展】
1.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电视机遥控器使用的是不可见光——红外线。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即使不让遥控器正对电视机,而是朝着墙壁、地板甚至朝着天花板,遥控器仍能控制电视机。在空气中,红外线不是沿直线传播吗?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回答上述问题,并解释朝着墙壁、地板等方向也能控制电视机的道理。
2.阅读
照片的颜色
为什么景物的色彩在照片上显示出的颜色和人眼所见的未必相同?
这个问题并不是指失败的照相底片和冲晒品,而是指优良的照相底片和冲晒技术来说的。原来,人眼看不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但照相机底片对这两种辐射线都能感光,因此,在紫外线较丰富的光源下拍照,常觉得照片偏蓝,反之,在红外线较丰富的光源下拍照,常觉得照片偏红。
在紫外线较丰富的光源下拍照,照片偏__________,红外线较丰富的光源下所拍的照片偏_____,故照片上的色彩和人眼所见的景色是_________(填“相同”“不同”)
摄影底片对各种色光的反应和人眼的反应相同吗?
《光的折射》测试题
山东淄博沂源鲁村中学 王恒林
【知识点津】
1、理解用光的折射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能大体做出光的折射路径
【自学检测】
1、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不完整的光路图,在图中,折射角是________,MN的________是玻璃。
4、渔民在叉鱼时,真实的鱼是在渔夫看到的鱼的________像,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________射到________中发生了________现象的缘故。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________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
【学测同步】
知识点1、利用折射现象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早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刚刚升起时,实际上它还处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造成的。
●对应练习
1、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在水中出现的岸边树木的倒影
B.潜水艇中的潜望镜
C.汽车司机所用的观后镜
D.从岸上看到池中水的深度比实际的浅一些
2、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部
C.看到的鱼的下部
D.看到的鱼的右边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知识点2、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对应练习
1、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_______,折射角_______。
2、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知识点3、有关折射的作图
●对应练习
1、如4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
【限时检测】
1.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_,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射入________时发生的________造成的,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_______像。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__。
3.当光从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_______于入射角。
4.一束光从空气中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入射光与分界面的夹角为30°,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
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
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
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
7.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8.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9.图中,容器底有一探照灯S发出一束光线投射到MN木板上,在B点形成一光斑,当向容器中注水时,光斑B将移向( )
A.B的上方
B.B的下方
C.B的左边
D.B的右边
10.上题中,光射到水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随着水面的升高,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12.如图所示,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知识拓展】
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2、“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3、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4、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墙壁按一下开关,有时也可以将关闭的电视机打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可见光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不可见光的折射现象
C.不可见光的反射现象
D.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5、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6、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镜花水月
B.管中窥豹
C.一叶障目
D.海市蜃楼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池底看来起来比实际浅
C.平静的水面映出桥的“倒影”
D.白天,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8、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虚像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选填“能”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9、湖岸边的柳树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________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是光的________现象。
10、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1、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1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r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
0°
17°
24°
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
13、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王店子镇王店子学区中心校 高志刚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 ,它有两种方式: 和 。
4.物质从 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至 ,最小分度值是 。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和 。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 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
吃冰棒解热 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8.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9.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三、实验题(共10分)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描写儿童的诗句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
白话文释义: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村居》
白话文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出自宋代:杨万里《舟过安仁》
白话文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清代:袁枚《所见》
白话文释义: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出自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白话文释义: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那位大家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文本当中的有何作用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表现人物命运、人物性格和人物心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极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易把前后文章弄明白。可见,《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与小说是浑然一体的,是不可或缺的。
一、暗示人物命运、昭示情节发展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大都与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紧密相关相关,读者可以从诗词曲赋中探测出相关人物的遭遇和结局。不仅《好了歌》及注、《金陵十二钗》曲词、《红楼梦》十四支曲和《春灯谜》等等,就是《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连句》《卢雪亭联句》《柳絮词》《咏白海棠》等诗,也都暗寓着人物的命运。如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的《霁月难逢》,就对晴雯的性格和命运作了精辟的概括: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在贾宝玉的丫鬟中,晴雯不仅美丽,而且聪明伶俐、嫉恶如仇。她敢于顶撞、讽刺怡红院中地位颇高的袭人,敢于与王夫人进行斗争,但最终被保守势力所践踏,落得悲剧的结局。判词中“寿夭多因毁谤生”即点明了这一点。
晴雯对宝玉非常忠心,她于重病之际,为宝玉补孔雀裘,尽管“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还是一针一线,坚持补完,补完以后已“力尽神危”。她死后,宝玉写了情真意切的“芙蓉女儿诔”,正应了判词中所说的“多情公子空牵念”。
又如探春的判词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中除王熙凤外,又一个具有管理才能的女子。她聪明能干,文化素养亦不亚于宝钗,黛玉、湘云,海棠社就是她发起的。就是这样的才女,却避免不了“远嫁”的悲剧命运。判词末两句,已暗示探春将抛家去国,远嫁海外。
再如惜春的判词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已点明惜春最终将出家为尼。
曹雪芹以诗谜暗示人物命运、昭示情节发展,难度是相当大的:一要谜面谜底相符;二要符合有关的判词和十二曲。由此看来作者是煞费苦心的,从这一艺术手法可以看出,《红楼梦》虽为巨制,但却精雕细刻。
二、表达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红楼梦》中对人物心境的精确表现,是其它古典小说所不能相比的。如果没有诗词曲赋的作用,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就不会如此光彩夺目。二十七回的(葬花辞》有力地表现了林黛玉对生命易逝的感叹及对理想的向往: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粉,落絮轻沾扑绣帘。
……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
黛玉这首词,用了许多秋天的景物,如“秋花,“秋草”“秋灯”“秋雨”等。秋天是植物衰败的季节,生命由繁盛期转人低落期。“秋夜”“秋灯”等词对表现林黛玉的心境及塑造林黛玉的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诗词还可在比较中展现不同的人物性格。第七十回的柳絮词,就表现了黛玉、宝钗的不同性格。
黛玉是一个愁绪满怀的少女,所以柳絮在她眼里是“飘泊亦如人命薄”,是“叹今生谁舍谁收”?而薛宝钗的柳絮词与此却截然不同。宝钗是一个谙熟人际关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比较达观的人,所以,柳絮在她眼里竟成了一种高贵无比、值得赞颂的东西。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碟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垠,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柳絮本是一种洁白却又软弱无力的东西,随风漂泊,在一般人眼中,柳絮是值得怜悯的,可薛宝钗却将柳絮写得自由、从容,仿佛不是风在吹柳絮,而是柳絮在巧妙地利用风。“东风卷得均匀”,风奈何不得柳絮,“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黛玉、宝钗的性格差异:一个是感伤忧郁、愁绪满怀;一个是温柔敦厚、豁达乐观。
三、量身定做、诗即其人
前人论及《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时说,《红楼梦》“不比其他小说,先有几首诗,然后把人物硬嵌上”。其诗词曲赋的优劣都是按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学识各随其人而量身定做的,曹雪芹为每个人物都代写出了各种不同体裁、风格的诗词曲赋。
林黛玉的诗哀伤沉郁。她在第27回《葬花吟》中怜花、惜花,以花来形容自己的境况,把自己凄凉的心境勾勒得淋漓尽致。《红楼梦》中多处写黛玉“以泪还债”,其中《桃花行》一诗最有代表性。诗中写到: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拢空月痕。
从这首诗可以感觉到黛玉感伤优郁的情调,诗亦如其人。
薛宝钗为人敦厚温柔,其诗也温雅沉着。如“珍重芳姿昼掩门”,就是其人写照;王熙凤虽然精明能干,但文化不多,所以开口吟出“一夜北风紧”的“粗话”,但这句粗话是符合她的身份的;刘姥姥来自农村,她的生活经历只能作出“大火烧了毛毛虫”或者是“花儿落了结个大怪瓜”之类的“顺口溜”来;至于那位皇家出身的呆霸王薛蟠,不学无术,只能唱出“一个坟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否则他就不是呆霸王了。
曹雪芹通过诗词曲赋出色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那些“代人捉刀”替作品中人物写的词,都能随着情节的变化、性格的发展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更加深化。这些诗词,大部分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但并非单纯的客观描摹,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个人不同的思想感情、表达不同的心境、表现不同的性格、寄寓不同的人生观。《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和人物、故事紧紧揉合在一起,它们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对不同人物的塑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十首最美朦胧诗
十首最美朦胧诗:
北岛《回答》、顾城《弧线》、舒婷《双桅船》、食指《相信未来》、江河《星星变奏曲》、杨炼《休眠火山》、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牧野《海的名字叫寂寞》。
描写眼睛的诗歌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明眸善睐” (曹植《洛神赋》)
“目流睇而横波” (傅毅《舞赋》)
《红楼梦》对美女眼睛的描写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林黛玉)“眼如水杏”(薛宝钗)“一双丹凤三角眼”(凤姐)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晏几道《采桑子》 :“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
唐代李贺《唐儿歌》中有“一双瞳仁秋水”
唐代元稹《崔徽歌》 :“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荡秋水横波清。”
刘鹗在《老残游记》 中写道:“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曹雪芹《红楼梦》 中写众女子经常用“眉蹙春山,眼颦秋水”
柔和性气。雅称佳名呼懿懿。解舞能讴。绝妙年中有品流。眉长眼细。淡淡梳妆新绾髻。懊恼风情。春著花枝百态生。---《减字木兰花·柔和性气》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照水有情聊整鬓,倚阑无绪更兜鞋。眼边牵系懒归来。 ---《浣溪沙》
揩试老来诗句眼,要看拍堤春水。月下凭肩,花边系马,此兴今休矣。溪南酒贱,光阴只在弹指。--- 《念奴娇·风狂雨横》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