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 填词入门;如何选择适合的词牌

发布时间: 2022-06-30 17:58: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89

做了烟雨的编辑之后,经常看到一些作者词作内容和词牌基调不甚相符,比如用《满江红》词牌填了一首缠绵悱恻的相思词,用《小重山》填了一首苍凉越的哀汶川,所以一直以来希望能整理出一些简捷的

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 填词入门;如何选择适合的词牌

做了烟雨的编辑之后,经常看到一些作者词作内容和词牌基调不甚相符,比如用《满江红》词牌填了一首缠绵悱恻的相思词,用《小重山》填了一首苍凉越的哀汶川,所以一直以来希望能整理出一些简捷的资料,让喜欢填词的朋友更好地选择表达自己内容的词牌。不足之,敬请斧正。希望能对喜欢填词的朋友有所帮助,并预祝创作丰收!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西楼》,李清照《武陵-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音乐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或细腻轻扬;或越豪放;或婉约柔;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昂。凡此种种,词牌基本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烈,声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理。同样,《寿楼》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昂,与燕尔新婚的感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作用,如若违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大跃进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显得不伦不类。 那么,怎样根据自己的思想感和内容需要去选择那些适合表达相应内容的词牌呢?如果你精通音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词谱都以五音十二律标出了词牌的曲调。如果你不通音律也可以按照夏承焘先生的办法:第一,从声、韵方面探索,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第二,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第三,排比前人同词牌优秀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词牌写哪种感最多、最好。 对学者来说,三种方法中的第三种是最实际的,而且便于更快地掌握。当然,词牌仅是一种格式,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内容,而形式总是要为内容服务的,因此,我们也不能对词牌的选择墨守规。我们揣摩古代大词人的作品,就是要用他们的作品来衡量某些词牌的声;而不是用揣摩来的声去衡量大词人的作品。《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如《诗经》,当也是用来唱的,是先有而后有言,然后才配以音律。只有这样,个人的感才不至于受到音律的拘束而难于表达。即使是我们现今的歌曲,亦是先写歌词,然后再根据歌词的内容配曲。关于这一点,《乐记》中有“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乐歌。”就连宋代王灼的专论词牌选择的《碧漫志》,也有“古人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之说。可见,表达真切的思想感比形式的选择要重要得多。下面将常见词牌曲调做简单介绍,并分别归类:一、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楚。 《釵凤》声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伤别,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调,描写感。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调。 《阮郎归》急凄苦,凄婉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伤别之。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台》音调缠绵,忧婉凄抑,适宜表达凄抑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二、缠绵婉转类: 《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点绛唇》多用于女相会,描写感。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感,表现友。《踏莎行》描写雅。 《长相思》多怀旧,写女,以声助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忆吹箫》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绪。 《小重山》、《定风》、《临江仙》感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调。 《忆江南》、《浣溪沙》、《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 三、豪放壮类: 《永遇乐》感越。 《好事近》表达越不平的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越声,为军旅曲,后越调。 《龙》越,表达凄壮郁勃感。 《清平乐》,片感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昂雄壮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调。 《沁园》、《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感,不宜形容女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釵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昂慷慨壮烈感。 《调歌》、《满江红》,调子较高,感烈,声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的思想感。 四、其他: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一般短篇宜抒,长篇宜舖叙。 一般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如秦观《八六子》“月一帘幽梦,风十里柔”。 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如《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如《兰陵王》、《六丑》、《淘沙慢》。 学者宜用书写精壮质朴之的《八声甘州》;从容和婉柔的《满庭芳》;以及《蓦山溪》、《减字木兰花》、《临江仙》、《蝶恋花》、《菩萨蛮》,比较好掌握。 参考书籍:龙榆生《词学十讲》、《唐宋诗词格律》,王力《诗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等。以诸人词调说多取材《碧漫志》,如有条件可以通读原文,另附《词调辑草》以供参考。 词调辑草 【沁园】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之。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参观『高扬爽朗』部【沁园】条) 【破阵子】一名《十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满江红】 《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声越,宜抒豪壮感和恢张襟抱。亦可酌增衬字。姜夔改作平韵,则调俱变。 【念奴娇】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曰:‘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者,宜用入声韵部。 【兰陵王】 《碧漫志》卷四引《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尝着假面对敌,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宫,管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亦名‘大犯’。”《清真集》正入“越调”。毛幵《樵隐笔录》:“绍兴,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至末段,声尤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此曲音节,犹可于周词复咏得之。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韵,第二段五仄韵,第三段六仄韵,宜用入声部韵。

如何填写格律诗词

诗词曲赋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绚丽的明珠,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其继承与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吟诗填词的人越来越少。偶然看到有人填写的某某词,只是字数与其选的词牌要求相符,但平仄大多“不拘小节”,有的甚至连韵脚都没有,我认为这根本就不是在填写格律诗词。如果想自由挥发,不受格律诗词的限制,干脆就写自由体诗,那会宽舒得多。格律诗词也需要继承与发展,有的人认为既然是填写格律诗词就应该按照以前的发音,其中还包括了入声字。而我认为这恰恰是格律诗词需要改革的主要方面,格律诗词的填写应该以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为标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不需要再采用入声字。格律诗词之所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一是因为语言的精练,二是因为韵律的魅力,不同的律绝、词牌有不同的格律要求,就像一首首美妙动听的音乐。试想如果不按照规定的平仄要求去填写,读起来将会是什么感觉?一首好的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百读不厌,不仅仅是因为诗词本身韵律的美,离不开诗词的妙语、意境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下面以词牌《如梦令》为例,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如梦令》为单调,七句,押五仄韵,一叠句,三十三字。谱:〔平〕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叠句),〔平〕仄〔仄〕平平仄(韵)。注:〔〕中的表示可平可仄,而没有〔〕的必须按照平仄要求去填。(韵)表示要用韵,没有要求转韵的,在同一首诗词里用韵要统一。例1: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例2:本人作《如梦令》:“触网如痴如醉,忘却何为疲惫。光电送佳音,岂顾月初收费。伊妹,伊妹,令我等得心碎。”

请问 雪绿蓑 这个词牌有谁写过吗?

很遗憾的回答你:没有这个词牌,所以没有人“写过”。——我身边刚好有一本《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里面罗列了各个词牌的别名,其中没有提到“雪绿蓑”,所以我确定它不存在。

除非是现代人(而且应该是某个不知词律为何物的现代人)“自创”的。当然,这样的话就不是我们大家能够知道的了。

参考资料:《白香词谱》、《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

经典词牌格律详解及填词要求、技巧?

"白香词谱",里面包含100首名家词、100种常用词调、100种词的格律。“常用词调格律辞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选取“钦定词谱”里常见词调,不过我用过后觉得不太适合初学者,某些词谱里有部份明显的格律错误,当然懂格律就什么大碍,还是挺适合随身携带的。 你说填词的技巧,其实也没什么技巧,无非就是多填,多学。虽说词不想格律诗需要那么严谨的格律知识,但我个人认为,还是需要先有格律基础,才去填做。背词谱是不错的掌握方法,视你个人精力吧,当然在你熟悉格律及多写作的基础上,也能够逐渐熟悉的。

有一个绿色的词典软件,可以背古诗词请问是什么名字

古诗软件大全为大家整理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手机古诗软件,包括 中华好诗词、高思爱上古诗、诗词助手、古诗文网、诗词助手等,用户下载后即可在手机上看古诗学习古诗,有适合儿童使用的古诗早教,适合文人使用的古诗鉴赏,喜爱的朋友赶快到绿色资源网下载体验吧!

古诗简介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

王力著有哪些书!

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年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年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年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8年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40.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年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年   26 汉语讲话(王力) 文化教育 1955年   27 汉语史稿(王力) 科学 1957年   28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29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0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1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王力) 中华书局 1956年   3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商务 1985年   33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5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山东教育 1991年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8 诗词格律(王力著)   39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2年   4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0年   41 汉语浅谈(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4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2000年   43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年   44 爱(奢辣尔第著/王了一译) 商务印书馆 1934年   45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46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了一译) 开明书店 1931年   4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年   48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   49 词类(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50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 中国科学院 1955年   51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开明书店 195

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对仗与对偶的区别:

1、两个概念。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2、两种语言形式。

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

3、运用于不同文体中。

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

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总结来说:对偶用于散文和诗歌,对仗只用于律诗或对联。对偶上下句可以有相同的字,对仗上下联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对偶上下句不讲究平仄相对,对仗上下联必须平仄相对。

扩展资料:

对仗与对偶的相同点:通过比较看,二者相同点在于都有一个“对”字,说明了都应该是两句相对的,整体结构要相同,意义是要相关(也就是有一定的联系)。其审美作用都是使语言的音韵更加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提高表达效果。

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

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

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仗

百度百科-对偶 (修辞方法)

谁划分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人还是今人?

  一、是古人,这一概念始于我国唐朝。

  二、扩展知识:

  1、分类依据: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2、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3、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本文标题: 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 填词入门;如何选择适合的词牌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820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唐伯虎著名诗词苏州 唐伯虎比较著名的诗词有哪些`回家_古诗词 关于回家的诗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