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诗词 中医望诊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 2022-06-24 13:57: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句子 点击: 105

望诊为四诊之一,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对患者的精神、面色、形体、动态以及舌象、排泄物等进行观察的一种诊断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在的各种病理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体表上来,所以应

中医望诊诗词 中医望诊包括哪些内容

  望诊为四诊之一,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对患者的精神、面色、形体、动态以及舌象、排泄物等进行观察的一种诊断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在的各种病理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体表上来,所以应注意观察神、色、形、态的变化。  1.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通过眼神、呼吸、语言等方面反映出来。神来源于人的精气,因此,一个人有神还是无神,可以反映精气的盛衰,精气充足则有神,精气不足则无神。  2.色,指面色。面部的色泽,是五脏气血盛衰的表现,若面色红润而有光泽为气血充足,表示健康,或即使患病,其病情也轻,预后也多良好;若面部的色泽呈现苍白,或铁青,或晦暗、枯槁不润,为气血不足,多为疾病严重,病程迁延,预后多不良。  3.形,指形体。形体强弱也反映脏腑功能的盛衰,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如骨骼坚大、皮肤润泽、肌肉结实、胸廓宽阔,多为体质强壮,表示脏腑功能强盛;而骨骼脆小、皮肤枯槁、肌肉瘦削、胸廓狭窄,多为体质虚弱,表示脏腑功能不足。  4.态,指姿态。动态矫健灵活,是健康的表现,若四肢关节不利或半身不遂等,则为疾病的状态。  5.望舌,是中医大夫重要的检查方法。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可测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6.望排泄物,主要包括大小便、痰液等,也可反映人体的寒热虚实。如大便稀溏为寒,小便黄浊为热。  望舌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舌诊的内容,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观察舌质,可知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审辨舌苔,可测知其病位的浅深、疾病的性质、病邪的进退及胃气的存亡。因此,舌诊在判断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与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辨脏腑气血之盛衰:舌为心之苗窍,心的气血上通于舌,其他脏腑通过经络也和舌联系,因此,脏腑气血之盛衰,可以通过舌质和舌苔的异常变化而反映出来。如舌质淡红荣润的,是为正常之色,多表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弱;舌质紫暗,为气血瘀阻;舌苔薄白而润,为胃气旺盛,津液充足;舌光无苔的多为胃气衰败及胃阴大伤之证。  辨疾病之性质:舌苔黄燥的,多是邪热炽盛,苔深黄而焦黑的则为热极。白苔多为寒,苔白而黏腻的多为有湿。腐腻之苔多属食积或痰浊。舌质紫暗或夹有瘀点、瘀斑的多为血瘀之证。  辨病位之深浅:观察舌苔的厚与薄,能帮助了解病位的深浅。如在外感病中,舌苔薄的,多为病在初期,邪尚在表,病位较浅;苔厚的多系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薄苔往往随病邪的发展而逐渐增厚,相反,厚苔往往随病邪的减退、外达而逐渐变薄。  辨病势之进退:舌苔由白转黄,或由黄转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是病势向前进展的象征,如舌苔由润转燥,或由燥而变为干焦,或舌苔出现剥脱的,这是热极伤津的现象,多表示病情危重;若舌苔由燥转润,为邪去津复之象,表明正能胜邪,津液渐充,病情转愈之兆。  辨病之转归与预后:凡舌色荣润、舌体柔和而有血色的多为吉象,预后多良好;凡舌色枯暗、舌体强硬而无血色的,或舌有裂纹,或无苔而胖嫩的,多为气血衰败之征,预后多不良。  总之,舌诊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诊法,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必须结合其他诊法,互相参照,全面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仲义居)

赞美古代名中医的诗句80

1、木之彬彬,非取异於人。可宫室则斩则伐,可笾豆则捋则撷。草之茸茸,非求显於世。中刍牧则刈则鉏,中医和则剥则枯。(《木之彬彬》宋:黄庭坚)

翻译:树木的彬彬有礼,并取不同于人。可能宫殿就杀,打,可篷豆就摸就采摘。毛茸茸的草,不是要求显于世。中放牧就割是鉏,中医和就剥就会干枯。

2、平生胸中医国法,尽变黄馘为秀眉。力进唐虞作元氯,酲醲病酒何劳治。端知听讼破症尔,洞见五藏聊决之。造化升平唯一笔,弼成尧舜垂衣日。墨客诗人慕响来,朱草嘉禾时一出。(《登闻鼓诗》宋:毛滂)

翻译:平生心里医生国家法,全部变黄是秀眉。。力进唐虞作元氯,醉酒多多病酒怎么能治理。端知道听讼破病你,看透五脏聊决定的。造化升平只有一笔,贺若弼成为尧舜垂衣天。黑客诗人仰慕响来,朱草嘉禾时出现一个。

3、 井臼每苦烦,药食则不暇。不药得中医,默符覆器。哦诗便无恙,乞酒宴茅舍。弥荷天地恩,性命永其贳。饥鹰侍中辈,死矣一饱乍。顾我与君侯,更愧东山谢。(《十二弟季所和邵子文病中感怀之作复次韵寄子》宋:晁说之)

翻译:家务常常烦躁,药食则没有时间。中医药能不,沉默符覆盖器。哦诗就没事,请求酒席宴请茅屋。弥承受天地恩,生命永的宽恕。饥鹰侍中等,死了一个饱忽。我与您,更惭愧东山道歉。

4、 最晓阴阳证,于身独不灵。有妻持旧肆,无子学遗经。虫蚀抄方箧,莎生晒药庭。城中医绝少,堪惜尔雕零。(《悼秦医》宋:刘克庄)

翻译:最通晓阴阳证,在我独自不灵。有妻子拿着旧店,没有儿子学习遗经。虫蚀抄方箱,莎生晒药庭。城里医生很少,能够珍惜你凋零。

5、 十日高眠昼起迟,缓寻方药得中医。不才岂是官无事,多病惟应志未衰。门巷雪深妨过马,江湖岁晚益多歧。衣冠论说今如此,旧简残灯亦自疑。(《病中怀黄世显李宾之》明:谢铎)

翻译:十日高睡白天起晚,缓寻得中医方药。不才难道是官无事,很多病人只有接受志不衰。门巷雪深妨碍过马,江湖岁晚更多分歧。衣冠评论现在这样,旧书灯也怀疑自己。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药。著有作品《扁鹊内经》、《外经》、《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1、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因此被称为“脉学之宗”。

2、华佗

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被害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了,但人民还永远怀念他。

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3、张仲景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读了《伤寒论》后喜曰:“此真活人也”。南北朝时陶弘景说:“惟仲景一方,最为众方之祖”。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张仲景医方的宝贵。《伤寒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也是医家必读。

指中医诊病术语即望诊成语是什么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ods)。

词语解释

【名称】望闻问切

【拼音】wàng wén wèn qiē(现代汉语词典注音为4声)

【出处】

最早应源于《难经》第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事例】~是中医必经的步骤。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叫做四诊。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中医

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就是指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脉四种诊法。

中医望诊,是如何望神的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中望诊中的望神尤为重要。 望神可以辨别病人神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 如病人精神充沛,神志清晰,目光精彩,面色红润,表情活泼,语音洪亮,呼吸平静,则表示神气健旺,正气未伤。中医称此为“得神”、“有神”。有神,则疾病一般不太重,预后亦较好。 如病人精神萎靡,神思恍惚,目光暗淡,面色晦滞,表情淡漠,言语低沉,呼吸急促,则表示神气虚衰,正气败散。中医称此为“失神”、“无神”。失神,则病势较深重,须防疾病突变。 还可见一些久病、重病、精神极疲衰的病人,原来不欲言,语音低微,时断时续,后来突然语言不休;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两颧发红,如涂油彩。此常说明病情恶化,为“回光返照”之证,中医称此为“假神”,是一种败象

中医望诊

通过 望神 望面色 望舌苔 望身体 等等 查查百度 或者咨询当地中医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的书(关于中医的)?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难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本草纲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农本草经

本文标题: 中医望诊诗词 中医望诊包括哪些内容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uzi/17957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知字诗词 含有知字的诗句秋叶伤感诗词 有没有关于秋叶瓢落的伤感诗句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