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冬至

发布时间: 2019-11-02 14:36: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岁月匆匆寒意切,雨幕霜纱云中日。冬至时节,川南盆地天空霜雾缭绕,低沉的气温开始大幅度下降,喧嚣声中的城市温差这几天总是徘徊在五至七度上下,天空阴沉沉的,不时还下着小雨,细雨蒙蒙,街上的车龙天天排着长队,急三火四行人也少了许多。 北风吹来,雨雾中似乎夹

话说冬至

  岁月匆匆寒意切,雨幕霜纱云中日。冬至时节,川南盆地天空霜雾缭绕,低沉的气温开始大幅度下降,喧嚣声中的城市温差这几天总是徘徊在五至七度上下,天空阴沉沉的,不时还下着小雨,细雨蒙蒙,街上的车龙天天排着长队,急三火四行人也少了许多。

  北风吹来,雨雾中似乎夹带着雨雪,人们忙着穿上保暖服,两手自然而然插进裤兜,有时还缩着脖子,快步走进两旁店铺,街上的行人更少了。冬至数九,风寒林霜,久违的太阳藏进了厚实的云层里,冬日暖阳也真的是有点太吝啬了!

  一、冬至由来

  冬至俗称“冬节”、“大冬”、“长至节”、“亚岁”、“首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这一天从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从阴历上来看,冬至又是九寒天的第一天,从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天”,以九天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数尽,寒冬就会过去。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为一年中最为寒冷之日,标志冬尽春来,是冬春转变之时。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地球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泱泱华夏,垂范百世。古代对冬至也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清嘉录》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后汉书》也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之记载。从周代起,唐、宋时期和明清两代皇帝在冬至这天均有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可见,古人对冬至是十分重视的。

  《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民以食为天,民间百姓总会花心思用有限的粮食做成别具一格的特色,不仅点缀了节日,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代代相传。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在冬至有不同的风俗。总的来说,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俗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冬至一阳生”。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归日,子末有宿期。

  二、冬至习俗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关于冬至吃饺子有两种说法,民间习俗认为冬至日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也不利农事收获;另一说吃饺子是为了药王张仲景在冬至舍药。

  冬至为大,源自人们对春的期盼,这不知牵连动多少诗人的情怀,歌唱不绝。杜甫写有两首冬至诗,其中《小至》最为出名:“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春春又来”;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施行途中逢节有感而作的《邯鄣冬至夜思家》,充分表达了“佳节思亲”之情。

  冬至有节令食品,因地域不同而风俗不同。在我国北方,至今保留着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而在南方有吃糯米团子的习俗,象征美满团圆;在我们新疆流传着“冬至不吃饼子,耳朵会被冻掉”。虽然各地的风俗不同,但都是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团圆的期盼。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像饺子一样和和美美、万事如意。

  冬至未至,严寒已来。繁华烟云抵不过凄风冷雨。那些古老的传统带着民间百姓的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温暖一代又一代人的天寒地冻。中国古代以二十四节气计时间。冬至为二十四节令之一,即大雪后的第十五天,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成为冬至一阳生。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在冬至人们又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朝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时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洋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员”、“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明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因最初制成馄饨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家家户户吃馄饨。

  南方部分地区在这一天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大葱炒豆腐的习惯,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在江南水乡,有冬至夜全家欢聚一堂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用以防灾祛病。

  在苏州地区对冬至格外重视,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加入桂花酿制的冬酿酒,配以各式各样的卤菜,不仅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祈愿。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的动物,然后分层蒸成九层糕,用以祭祖的传统。

  三、冬至进补

  冬至进补养生大有学问和考究。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朝,盛于唐朝,流传至今。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冬至这天,我们工会对口帮扶一位跨世纪的乡村老人。一大早,小刚率队,我们一伙来去白塔山一个农家小院里探访一位百岁老人。

  下车后,我们沿弯弯曲曲的青石板小路前行,山坡竹林掩映中的乡肠小路时隐时现,坡连着山,坡依附着弯,九弯十八拐坡,不多时,眼前白墙青瓦的川南民居在竹林中错落排开。院落是典型的三合院古老民居,院前古树参天,各类盆景花卉-字儿排开,奇花异卉,郁郁葱葱,虽是冬天,这里却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老人今年已满过107岁,右手执一拐杖精气神儿未衰,颤悠悠的起身给我们让座。时至午间,老人热情地请我们喝羊肉汤,大家一边喝汤一边听老人乐呵呵地讲起他的故事。这个出生医学世家的老人总是谦虚说没有长寿秘诀,在我们看来勤劳、乐观、简朴是少不了的。老人主张季节养生,比如在当下冬至时节需要注意保健,她特别主张四个方面:运动、进补、乐观、忽躁。于是,老人随口摆谈起了冬季养生处方。

  冬天一定要运动。“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此时节一定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冬季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但是不要小看这些运动,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不宜过度运动,大量运动会使阳气外泄,寒邪入侵。运动时间不适合也会消耗体内储存的能量,扰乱正常的生理周期,无法达到健身的作用。最好等阳光出现才外出活动,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进补有四忌,冬天要进补,身强如老虎。“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冬令进补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进补食物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一是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其他还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红枣、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二是要有御寒功能。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根茎类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菜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比如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

  三是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走进一幅幅冬景画面,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细细品味着最真实的快乐与感动,在一页页冬色发现乐趣和讲究多多,冬天也不再是天寒地冻,但其乐融融,放眼严寒里春天也就不远了。

本文标题: 话说冬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992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冬至,满街羊肉香寒冬至人心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