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前两天去了一个同学聚会的饭局,现在大家也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了,理所当然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配偶和孩子也带过来。饭还没上桌,到处都响着差不多的寒暄声:“你们家孩子这么大了啊,像你,看着挺聪明的,成绩一定很好吧。”“哪里哪里,数学可差了,天天都要人盯着。”“哎,我家的特
写在前面
前两天去了一个同学聚会的饭局,现在大家也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了,理所当然的很多人都会
把自己的配偶和孩子也带过来。
饭还没上桌,到处都响着差不多的寒暄声:
“你们家孩子这么大了啊,像你,看着挺聪明的,成绩一定很好吧。”
“哪里哪里,数学可差了,天天都要人盯着。”
“哎,我家的特别调皮,总是打架,成天被请家长,我脸都丢干净了。”
“这孩子,站这么半天了,怎么还不叫人啊?我们家的就这么内向,愁啊。”
小孩子们一听,要么满脸都写上了不高兴,要么就把爸妈的手一甩,自己找小伙伴玩,谁也不乐意听到爸妈口中的自己怎样怎样。
1
替孩子谦虚要不得
我们总说谦虚是美德,但是现在许多人却曲解了谦虚的意思。
谦虚是指不夸大自己的能力,不自负,并且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
是能坦然地承认自己具备的能力,并且清楚能力的极限或缺陷,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的能力。
更何况父母还替自己的孩子否定,当着外人面只说孩子的缺点,有哪个孩子听了心里会高兴呢?
听到这样的话,孩子心里更多地是想:“原来爸爸妈妈心里是这样看我的,他们是不是认为我什么都拿不出手?”
甚至有的家长借着谦虚的由头,故意在人前曝光孩子的缺点。
可能他们的想法很好,希望能够用“激将法”去刺激一下孩子,让孩子能产生“我也不能输”的念头,回去以后能更勤奋一点。
但其实九成九是不起作用的,反而会让孩子自暴自弃:“原来你们眼里我就这么差劲,那还努力个什么劲!”
而且越是试图用激进或强迫的手段试图让孩子改掉缺点,孩子反而越会把缺点放在身上,哪怕明知道对自己没好处,也不会想着去改掉它,还会让缺点伴随一生。
一个孩子身上总不可能全是缺点,也不可能都是优点,优点和缺点都应该被父母公平地看待。
不要多做无谓的谦虚,更不要故意当着外人面一味否定孩子,实事求是地说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
盯住孩子缺点不放多半父母是主因
为什么父母总爱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呢?其实很大部分是由于父母自身的原因:
①
隐隐的争胜心:
每次小朋友们聚在一起,父母们就总不自觉地想要分个胜负,谁家的大方,谁家的活泼,谁家的书法得了第一,谁家的考试厉害,那我家的呢?
这样一看,总觉得好像就自己家的孩子拿不出手,当然也就盯着孩子的缺点了。
但孩子作为一个个体,并不是一种炫耀资本,希望好胜心太强的父母能放平心态,先去帮助孩子改掉缺点,再来谈别的。
而不是指望你说几句话,孩子就能改头换面。
②
弥补缺憾:
父母身上可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欠缺了某种能力,并且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而这种欠缺又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延续,于是十分焦虑。
比如因为口才不好与晋升机会失之交臂,那么就会对孩子的内向少言格外关注,总希望孩子能够突然有一天口若悬河。
但往往越是逼迫,孩子越是沉默。
①
追求完美:
总希望培养出“模范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缺点也就格外吹毛求疵,小缺点也会在他们眼里变成大毛病。
孩子在父母面前也会特别紧张,会非常害怕出错,往往变成一个察言观色谨小慎微的人。
总试图把孩子按在一个订好的框框里,孩子不光长不成你期望的样子,还会失去自己的特点。
3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
但雕琢一块玉也不是想雕什么样它就能成什么样,真正有灵性的玉器,都是大师们顺应玉石天然的纹理和棱角去雕琢,让它成为传世的宝器。
如果不顾它的特点强行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再好的玉也只能被雕成一件充满匠气的作品,失去它的灵性。
教育孩子,其实是比琢玉更难更漫长的一件工作,希望大家能够顺应孩子的个性和优缺点,教会孩子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苛求。
*文章内容系村长讲故事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