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本”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 2019-09-29 15:42: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7

听北京全球教育咨询中心首席运营官BenNorton教授的讲座,他现场提问了一个问题:在座的,有谁在“以爱为本”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请举手。现场一片寂然,无一人举手。顿时,我感到了一种深深地惶恐,身上有出汗的感觉,心里感到了一种莫名的难过。不知道是为教育悲哀,还是为自己

“以爱为本”永远在路上

  听北京全球教育咨询中心首席运营官BenNorton教授的讲座,他现场提问了一个问题:在座的,有谁在“以爱为本”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请举手。现场一片寂然,无一人举手。

  顿时,我感到了一种深深地惶恐,身上有出汗的感觉,心里感到了一种莫名的难过。不知道是为教育悲哀,还是为自己悲哀,抑或为这个世界悲哀。现场几百个人,都是教师、校长、教育学者、教育官员。试想,这个群体,如果在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感受到爱,那么我们事业的意义将大打折扣。我们的老师、管理者,如果没有这种爱的体验,那么我们能不能施爱?会不会施爱?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都言辞铮铮的宣称我们如何爱学生,但从受爱对象——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没有感受到我们的爱,反而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种束缚、一种绑架、一种禁锢。那么,我们如何爱学生?爱学生的起点和目标在哪里?泰安东方贝贝幼儿园曾经做过这么一个活动,分头采访妈妈和孩子,并录制成视频,再让双方观看。结果发现,妈妈对孩子的爱有许多的附加条件,有一些价值或者要求在里面,可能更爱孩子可爱的时候,而对孩子犯错、烦乱等不能容忍。而对孩子而言,当问到妈妈打你或者训斥你的时候,你还爱妈妈吗?孩子的眼中尽管有一丝迟疑,但还是很坚定的回答了“爱”!事后,妈妈在看视频的时候热泪盈眶或者放声痛哭。父母的爱尚且如此,那么教师的爱如何实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欢,不因为外在环境、容貌、成绩、习惯、甚至劣迹而改变。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情绪喜好,不可能对所有的人有爱、施爱。作为教师,爱学生是一种永远的追求。我有位同事,对孩子真的没有二话可说。为他们买衣服、水果、学习用品,关心他们的学习与思想。学生初中毕业,离开她后,她依旧抽时间买了水果、做了饭菜去高中去探望。高考结束后,孩子从考场出来,第一个电话不是打给父母的,而是打给我这位同事的。在我看来,即使她没有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到爱,至少她让一部分孩子感受到了爱。

  中国人历来就是一个表达含蓄的群体,很少也很不擅长表达爱。所以,很多教师在工作中,一心一意的为孩子好,但孩子并不一定领情,也不一定能感受的到。那么一些不爱孩子的表现,他们往往会很敏感、会记得很清楚。记得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不愿去上学,结果家长问出原因来是“老师骂她”。于是家长进行了投诉,园长调了监控、问询了其他孩子和老师,都没有证据表明老师骂这个孩子,老师自己也感到很委屈。后来,问孩子时,孩子说“老师的眼睛骂我”。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表情会说话、行为会说话。所以,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enNorton教授说优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优质教育的落脚点在于教师是否以爱来教导学生。我深以为然!这绝不是以“爱的名义”来对老师进行道德绑架。尽管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形形色色的学生会做出形形色色的事情,至少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心里是爱他们的,是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的!这应该是我们的一种教育追求!

本文标题: “以爱为本”永远在路上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8719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刀刃和刀背率先爬到山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