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咨询室中,有一对夫妻来访者,他们在结婚后的第二年找到我,主诉“亲密关系”。他们婚后没有小孩,也没有那么多家庭琐事。但是,随着结婚时间越来越长,这对新婚夫妇有一个特别大的困扰:他们感觉,似乎结婚后,荷尔蒙就不再分泌了,对对方再无兴趣。他们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自由恋爱,因相爱而结婚。对
我的咨询室中,有一对夫妻来访者,他们在结婚后的第二年找到我,主诉“亲密关系”。
他们婚后没有小孩,也没有那么多家庭琐事。但是,随着结婚时间越来越长,这对新婚夫妇有一个特别大的困扰:他们感觉,似乎结婚后,荷尔蒙就不再分泌了,对对方再无兴趣。
他们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自由恋爱,因相爱而结婚。对彼此没有欺骗,没有肉体出轨,也没有精神出轨。
但是,他们就是对对方提不起兴致,性生活频率一再下降:已经从恋爱时的一周两三次,降到一周一次,再到一个月一次,到最后,一个月一次都是打卡完成任务。
亲一下对方跟吃一块肉一样,没有感觉。
他们因为知道两性生活对感情和婚姻的重要性,所以找到我,想改善这种情况,更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我们有什么毛病?
其实,这对夫妻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他们代表了相当一群人在亲密关系上遇到的普遍问题:为什么结婚后,就没有结婚前的那股劲儿了呢?
其实不只是结婚。
再往前说:确定恋爱关系后,就没有两人在确定恋爱关系前、暧昧不清时彼此试探来得更有情感张力。
当两人恋情尚未确定,正处在积聚能量不断升温的过程中,一个短信都能激动半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反复地看和对方的聊天记录,乐此不疲,就跟神经病一样。
其实,心理学上,这个阶段的恋爱,就可以被称之为一种“暂时性的精神失常”。
正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来。
蔡康永曾说,男人在结婚之后,就变得懒得再哄女人了。
涂磊也曾说,男人是猎人,女人是猎物,结婚后,猎人使命达成,成功猎到猎物,可以休息了。
《非诚勿扰》中曾有一位男嘉宾,在说出下面一段话之后,被女生集体灭了灯:男人谈恋爱,是一个兴趣、精力和关注度逐渐降低的过程;女人谈恋爱,是一个伴随依赖,对对方的情感逐渐上升的过程。所以,女性要对男性有心理准备。
听到“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一笑置之的,八成都是未婚的人;已婚的人听到这句话,心里绝对会是一声叹息。
更多的婚后失去激情的表现,更像是“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还习以为常。
最常见的就是“爱情”变“亲情”。
而且,这种情况还有更广泛的合理化借口:似乎结婚后,“爱情”本来就是要变成“亲情”的,这再正常不过,情侣变成家人,关系更近一步,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爱情”变“亲情”,绝对不是什么“关系更近了一步”,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递进关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情。
亲情并非不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变亲情啊,想象一下:年纪轻轻,你说你的生命中已经没有爱情了?这怎么能忍受?
生命的原动力都失去了一半。
那么,我们的爱情呢?婚姻是怎么毁掉了我们的爱情的?
从心理学上讲:爱情和婚姻,是完全的两回事。
婚姻是三元层面的,指向规则;
爱情是二元层面的,指向恋人。
比如,有的人恋爱可以谈得轰轰烈烈,但本人却并不适合携手走入婚姻;
再比如,封建社会,男女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都没见过,更没爱情,但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这样的,结婚后,通过磨合,竟然能相处得不错。
三元层面指向规则,规则会带来身份,身份会产生焦虑。而同时,二元和三元层面,本身就是冲突的。
比如,当走入婚姻的两个人,本来的男孩,有了丈夫的身份,本来的女孩,有了妻子的身份,这是我们在婚姻中获得的第一个身份;
同时,你们还获得了女婿、儿媳妇的身份;
有了孩子,你们还会获得父亲、母亲的身份……
每一个身份,都带有这个身份相关的规则与责任。而这些,都会限制、占据以及不断修正你原本仅有的爱人的身份。
既然,多重身份本身,就已经挤压了你爱情的空间,如果这个时候,你还不能够保持好几个身份同时存在,再让一些身份搞到自己顾此失彼,让单一身份占据自己过多的空间,那么,爱情就更无处安置了。
这里,更常见的是:女性做了妈妈,就会让妈妈的身份占据自己的绝大部分。
涂磊曾经说:中国的女人只有“女儿性”和“母性”,没有“妻性”。这就是妻子的身份保有得不够好的一种体现。
婚姻中的“规则”还体现在:家庭本身更像是一个庞大的、互相协作来运作的大型机械。
我们必须按照规则,严丝合缝地去运作:老公要挣钱、要应酬;妻子要挣钱、要生孩子、要照顾家庭成员等。
转化作每天的日常安排,就是每天我们按时起床,妻子、老公都按照自己的身份和既定的任务规则开始“各自”高速地旋转起来:该做饭的做饭,该上班的上班,每天跟打仗一样。
我们不需要爱情,甚至不需要交流,按照统一的既定规则,运作得好,才是家庭最大的成功。
婚姻也是反人性的。
人性是自由的,会见异思迁,会喜新厌旧。
婚姻是有包括道德、法律、社会文化等各种约束的:比如,社会规则是有“结婚证”这个东西,还有“一夫一妻”这个制度。
这就是规则。
因为这个规则,你能看到,有多少人:
结婚后,有了孩子,虽然感情一般,但是,但凡能将就,就将就过了;
结婚后,无论是过了印度心理学派关于两性说法的五年窗口期,还是传统说的七年之痒,还是十年、还是二十年,不相爱了的人,大有人在,领了证,就这样吧,离婚涉及到赡养问题、财产分割、子女归属,实在太麻烦;
更多的人说:如果谈恋爱,早就跟TA分手了,但是结婚了,总不能马上离婚,总要试图调和和改变……
这就是规则和人性,是完全两回事。
所以,《奇葩说》里,经济学家薛教授说:理论上,你结婚的人,基本上一定不是最适合你的人。你遇到的人,一定是在彼此都适合结婚的时候,碰到了而已,是一种偶然。
所以,理论上,你完全有不止一次的可能性,遇到一个更适合你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谈很多次恋爱的原因。
但是,如果结婚也都那样做,不仅是生活就乱了,而是社会就乱了,我们中的很多人也会蒙受实际损失。
所以,我们需要规则来规范起来,婚姻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是基于规则的产物。
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完全让爱情和人性自己做主。
如果我们想要获得美满的爱情和婚姻,就应该在婚后,非常有意识地保有自己爱人的身份。
无论你是不是一位爸爸或者妈妈,是不是位高权重的领导,是不是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想要持续保有爱情,你要时刻记得,你是TA的爱人,让自己回到爱人的位置。
并且,在各个身份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谁都想拥有童话故事里所有爱情故事浪漫的结局。
虽然理论冰冷至此,但是,拥有一段美丽的爱情和一个幸福的婚姻,并非遥不可及。
即便有的生活真相,并不那么美丽,而是否能过上我们理想的生活,最终的决策权并不在任何人手里,除了你自己。
接受真相,需要勇气;过好生活,需要高度的自我觉知,以及智慧。
愿你有一段幸福美满的爱情,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
也许你还想看:
恶性事件后,我跪求所有家长:告诉孩子这4点,关键时刻能保命
陈坤花了整整30年,打破原生家庭魔咒:那些摆脱成长阴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胡歌酒后吐真言:中国只有5%的父母,有界限感
用苹果手机的小伙伴将我“设为星标”
用安卓手机的朋友“置顶”我
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走散啦
▼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