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很少看青春电影,倒不是因为剧情简单有时甚至是幼稚,只是因为大多青春电影试图用成年人的手法还原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生活,为了制造冲突而强加了暴力,性,酒精,甚至毒品相关的一系列元素。青春,也许是迷茫的,但绝不是这样混乱的,暴躁的。一星期前,我坐在飞机上有些无聊,等了二十分钟还没有起飞,
我向来很少看青春电影,倒不是因为剧情简单有时甚至是幼稚,只是因为大多青春电影试图用成年人的手法还原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生活,为了制造冲突而强加了暴力,性,酒精,甚至毒品相关的一系列元素。
青春,也许是迷茫的,但绝不是这样混乱的,暴躁的。
一星期前,我坐在飞机上有些无聊,等了二十分钟还没有起飞,多云的天气也没让我的心情变好一些,正好包里的平板上有几部还没有看过的电影,我就挑了这一部看起来最轻松的。
首先,这是一部日本的漫改电影,原作是由初野晴的短篇推理小说改编的电视动画。
电影削弱了大部分的推理环节并且修改了情感线,镜头更着重于这样一群十代的青少年们如何度过每一天平凡的高中生活,又是如何在学业和兴趣里作出抉择。
穗村千夏是一个普通的,非常活力的女高中生,进入高中之后,她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吹奏乐部,却发现吹奏乐部已经快要被废止了,她凭着自己的热爱成功招募了团员,并且让吹奏乐部不断壮大,而她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着。
小濑村晶作曲和改编的原声带非常好听。我一直认为交响乐有着无论何时都感动人心的力量,就像这部影片里原创的曲子《吹奏乐的狂诗曲——第一篇“春之光、夏之风”》。
曲子里满是属于青春的朝气,就算不看电影只是听曲,都会心生勇气和希望。
虽然剧情非常简单,但是打动我的一点在于这部电影的去成人化。
我仿佛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高中生活,普通的,吵闹的,充满着日常的幻想,作业之余也会偷跑到舞房去练舞的那个高中生活。
电影最开始的时候,是开学典礼。
就像很多学校一样,影片中的校长说,“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社团活动,都希望你们能不懈努力。”
不懈努力,是最难的事情之一,但是在十几岁的时光里变得轻而易举。
回想起来,高中的时候大概是我自己最自由的一段时光,人生的目标还摇摆未定但有了大致方向,加入了自己喜欢的社团,自己喜欢什么就会马上付诸于行动,实在无聊还可以偷跑出校门去买一份加烤肠的鸡蛋饼或者去旁边的公园里划船。
十几岁的我们,大概是最不懂得妥协的。
影片中的千夏加入了想要加入的吹奏乐部,可是社团里的最后两个成员都不想再维持这个社团了。
千夏去找了校长,去找了指导老师,去校门口立起海报招新,即使收效甚微,但是从来也没有想过放弃。
高中时候的我们,能够为了社团一次正式表演的机会直接去找校长谈判,就算校长说不行我们也还是会想方设法让它变得可行。
那个年纪,仅仅凭借着热爱,就能一往无前。
认识我和卡老板的人大概知道,我们两个人是高中同学,也加入了同一个歌舞社团。
社团有一句标语叫“因为热爱”,几十个少年仅仅因为喜欢唱歌,或者喜欢舞蹈,喜欢乐器而聚在了一起,就算你不愿意讲话也会有人欣赏你的才华,在舞房里跳一整个下午躺在地板上嚎叫着“真累啊”,但下一秒听到音乐还是会站起来继续跳。
那时候的我们,不怎么懂得放弃,喜欢的事情大多都会坚持到底。
后来究竟是什么时候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委曲求全,学会了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眼前喜欢的事情,人们称之为成长,我却在努力延缓它们的到来。
影片中的鼓手界雄,因为去世的父亲和要照顾养老院的老人们而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演奏,当千夏去找他的时候,界雄眼底满是责任和喜爱摆在面前两难的挣扎。
他们的指挥草壁老师,明明是一个天赋绝佳的作曲家和指挥,却不得不向生活妥协,留着还未完成的乐稿成为了一间小学校的老师。
而男主角春太,虽然父母万般叮嘱他要专注学习,不要参与无关紧要的社团活动,他还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还有,对千夏的一些难以言明的好感,成为了吹奏乐部的第一名正式成员。
小时候,尤其是青春所谓的叛逆期的时候,我们可以无所畏惧地向一切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不。
可是现在,我们渐渐考虑更多,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之后,所做的决定引起的蝴蝶效应和随之而来的后果也更加严重。
于是,我们掩埋起了叛逆的自己,试图去扮演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有时候也会想起好几年前那个春与夏交织的时候,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带着些无知的朝气和鲁莽的横冲直撞的勇气。
就像影片里千夏第一次吹奏长笛的时候,还有春太最后在公车上把位置让给了千夏的时候,幼稚,年轻,可能会有烦恼,但却依旧向着阳光奔跑。
愿你们,和我,余生做的大多数事,都是出于喜爱。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