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辉丽的《岁时记》终于读完了。喜欢的书籍可能会读得有些慢,因为记忆力不如从前,很多文字看完后几乎没什么印象,又会回过头来重新翻阅。冯辉丽这本书貌似写节气,实际上多是对她所挑选的诗人的描写,选出诗人的某一首与节气相对应的诗,然后写诗人的生平,写诗人的苦与乐,写诗人的闲致情绪,同时糅杂了自己诸多感喟
冯辉丽的《岁时记》终于读完了。喜欢的书籍可能会读得有些慢,因为记忆力不如从前,很多文字看完后几乎没什么印象,又会回过头来重新翻阅。冯辉丽这本书貌似写节气,实际上多是对她所挑选的诗人的描写,选出诗人的某一首与节气相对应的诗,然后写诗人的生平,写诗人的苦与乐,写诗人的闲致情绪,同时糅杂了自己诸多感喟。文笔优美,心思细腻,是我喜欢的文字。
很多人都说读书要杂要广,也知道这种要求是对的,也曾跟随“有书”读了些时日,但有一些书真的读不下去,我又不想变得多深刻,多渊博,只是喜欢而已啊!干嘛非要如此强求自己?经过千般挣扎,最后还是决定只读自己喜欢的,任性就任性吧。我读书读的是诗意和快乐,是相似和温暖,是共鸣和慰藉……在冯辉丽的文字里我读到了。一个个诗人的身影纷纷在我脑海中交错浮荡,他们的怨愁与不得,失意和落寞,让我更近距离的认识了他们。
朱淑真与李清照相差几十岁,虽然李清照一生也是飘零,但她毕竟度过静好时光,也曾与心爱的人把酒言欢。可朱淑真就不同了,也一样才情纵横还,得到过李清照的悉心传授,但终生不得所爱。她号称“幽微居士”,多半时光独行独坐独唱酬,演绎着一个人的倾国倾城。她说,娇羞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戒律森严的南宋时期,对女子颇为苛刻,大都藏在深处独欢,或以含蓄慰藉的笔法,隐晦表达。但她不是,所以人们称她“红艳诗人”,受尽苦楚。
也是个可怜人。她不过需要爱,有爱在,百年是一瞬,若无爱,一分一秒都嫌长。那漫漫的经年里,又有谁能够懂得和救赎?最后以跳河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多写梅花诗词,梅花雪,梅花窗,梅花妆,梅花魂……为何她如此爱梅?是梅不但美,它还有铮铮风骨吧!可以想象,在雪月流年里,她在诗词中独守芬芳的身影,还有无心可依的悲怜。
曾很喜欢一首诗,也在课本里出现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多简单又多好啊!童心童趣盎然,淡泊宁静自在。但我不知作者。原来是宋代的邵雍所作。苏轼,司马光等文人雅士都是他的座上宾。连辛弃疾都说~作诗犹爱邵尧夫。但他一生怡情风月,不仕功名。朝廷的免考授官他不去,被丞相富弼举荐,也拒绝。甚至宋神宗三道诏书,授他官职,他也不愿意。后实在推脱不了,就称身体有疾,不肯赴职。
就连那么恃才傲物的李白在被朝廷召唤时也大喜过望,仰天长笑,邵雍却说什么也不肯。要么就是真不喜欢,要么就是早已看破。这样的人通常都不会太出名,但在我看来绝对是世外高人。他不自诩清流,也不待价而沽,只是心有所向,寻一处清幽静好,当一回红尘外的隐逸人。不谋名,不谋利,缤纷世相只是过眼烟云。所以他没有柳宗元改革变法失败被贬谪的“独钓寒江雪”的孤绝心境。但他们,我都喜欢。
在红尘里守着自己,守着清苦岁月,最难,何况他还有过人才华。但却得以在风烟俱净中韬光养晦,写下诸多书籍,也是与众不同的一生,诠释了另一种辉煌。朱淑真这一辈子也不过是苦心于无枝可栖,邵雍却在名利诱惑中做回了自己。
多好啊!万丈红尘里什么也不说,只为看枯水中一枝荷,亦是我所爱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