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两集《射雕》,洪七公在中了欧阳锋的奇毒后武功尽失。蓉儿和郭靖倍感悲伤。洪七公为了安慰他们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学会别离。和至亲的人别离,和亲朋好友别离,和喜欢的人与事别离……洪七公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角色,一代宗师,武功精湛,心地纯良,为人重义气,有个性,做事有底线
昨天看了两集《射雕》,洪七公在中了欧阳锋的奇毒后武功尽失。蓉儿和郭靖倍感悲伤。洪七公为了安慰他们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学会别离。和至亲的人别离,和亲朋好友别离,和喜欢的人与事别离……洪七公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角色,一代宗师,武功精湛,心地纯良,为人重义气,有个性,做事有底线,还有一个特别可爱的毛病~贪吃。
金庸真是个奇才。《射雕》里每个人身上都被赋予了鲜明的特点,黄药师的冷,郭靖的呆,黄蓉的灵,欧阳锋的毒,欧阳克的色,穆念慈的痴,杨康的坏,梅超风的阴,老顽童的癫,等等吧,个性鲜明,人物形象饱满。但无论多好的人都存在局限,无论多坏的人也有内心的柔软。看得人爱恨交织,心情复杂。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执念,也正是这份执,书写了他们各自不一样的人生。仔细想一想,人这辈子真的都是在离别中。只是有小离与大别之分而已。每天都有无数擦肩而过的人,在短暂的眼神交汇后没入人海。记忆中去过无数次车站,送人离开。生命中也有一些交情或深或浅的朋友,在经过一段短暂的相交后便分离,有的再也不复相见。包括我教的每一届学生。多数再也看不到,个别匆匆一见后又是各奔西东。
还有,我们也曾爱过一些人,用心爱过的。当初无论有多爱,最终都成为记忆的风景,装点着寂寞的人生,无数次想起,无数次黯然,无数次随风飘散。最难过的是与亲人的分离。你以为永远在一起的可能恰恰分开的最久。有多少依依不舍的离别,就有多少刻骨铭心的想念,我们在生活的棋局中过得迷惘而坚韧。
有时在想,人在朽木之时是伴随着悲伤和痛苦离开的,因为不舍,这都可以理解。可为什么刚刚降生人世的婴儿也是哭着拥抱这个世界的呢?在正常的思维中,他们应该是高兴的,可分明却以啼哭开始。这是不是意味着,人这辈子哭比笑的时候多?是不是说明烦恼的时候多,痛苦的时候多,别离的时候多呢?其实,无论多么热闹,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或许,婴孩在以这样的方式昭告人间吧!
中国人崇尚圆满,避谈离别和死亡。在某些方面说,这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你不说它就不存在了吗?坦然自若的面对和接受才是正确的选择。应该和我们的衣食住行一样淡而处之,自然而然。我特别喜欢李开复的那本《向死而生》,他曾在死亡线上挣扎,才对生死有了慎重而客观的思考。他的向死而生,是用生命书写的文字。特别喜欢这个题目,只有解开了死亡的谜题才能明白活着的意义。而这样的思考是要经过种种阵痛的。它是痛苦的,也是必须的,才会有一天,可能是轻松的。
所以洪七公说出那番话,是真正的淡定自若,一个叫花子,如果不是有盖世的武功,想必会受尽白眼与欺辱,他也一定经历过,苦熬过,人生的喜乐悲欢尽在他的眼中,功名利禄皆是浮云,所以一切都风轻云淡了。可有一点我想不明白,那为什么还要争天下第一呢?是不是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特别羡慕世外高僧,闲云野鹤之人,不受任何束缚和所累,过得明白与通透。
因为小别,才有相聚之欢。因为终有离别,才显得相聚意义的深远。席慕蓉说,如果别离之后,思念才显得更加深刻而清晰,都有了温柔的光泽,那么离别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与童年离别,与青春离别,也与生命离别,我们告别了今日,才能拥有明天,这样想来,一切就都释然了。不过,最喜欢《射雕》里的一个镜头,在一匹马上,郭靖拥着黄蓉绝尘而去,痴爱的背影消失在江湖滚滚风云中,那真是最圆满的结局啊!
最喜王昌龄的那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若有人问起我,你就说我的一颗心如贮藏在玉壶中晶莹剔透的冰一般。
是的,你走吧,我总要习惯一个人。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