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榨坊刘郎闻莺(2019-04-0423:26:05)18世纪中叶,我们铜盆冲发展到应字派高峰时,就有应中公一支独立出去,在对门樟树岭下首开基建房,新屋建成之后,他们置备了一套榨油设备,从此,应中公家族居住的地方便叫油榨庄。油榨庄有两幢建筑,一幢大的,前后三重堂屋,
油榨坊
刘郎闻莺 (2019-04-04 23:26:05)
18世纪中叶,我们铜盆冲发展到应字派高峰时,就有应中公一支独立出去,在对门樟树岭下首开基建房,新屋建成之后,他们置备了一套榨油设备,从此,应中公家族居住的地方便叫油榨庄。
油榨庄有两幢建筑,一幢大的,前后三重堂屋,坐北朝南,也是油榨庄最早的建筑;一幢小一点,只有一重堂屋,坐东朝西,建筑时间稍迟一些。
油榨设备主要有三大件:一是油榨机,这部油榨机放置在那个小堂屋里;一是碾子,这部碾子放在三重大堂屋的中间那个堂屋里;三是炒锅,这炒锅有两口,一口在小堂屋,一口在大堂屋。
油榨机主机体是一根大樟树做的,这根樟树长约4米,周长约4米,是一根硕大的树,两头留下50公分后,其余部分要挖空内里,榨油的时候,将踩制好的油饼放进樟树的肚子里依次排好,再将樟树增一个个栓放在油饼的另一头,就可以正式榨油了。这樟树增是条型的,它要码放三四层高,要码满樟树的肚子,到最后还有一点逢,就将一个一头小一头大的条增加进去,然后就用撞杆撞击这根条增,直到把条增完全撞击到位,一个回合也就完成了,然后退出那条被撞击的条增,再加进方形的条增,又进行第二轮的撞击,循环往复,直到把油最后榨尽。榨油的时候,油饼开始是松泡的,随着一轮一轮的撞击,松泡的油饼就变得紧致起来,最后就变成了铁一样坚硬的枯饼,这时,榨油就到位了。
撞杆的撞击是榨油的关键一步,这撞杆是樟树做的,约有5米长,尾小头大,大头用铁箍箍住,它便成了铁头,就是用它撞击那条斜增的。这撞杆在大头那头的2米处挖一条形洞眼,有一根樟树竖杆拴住它,再有粗麻绳吊住竖杆,麻绳的另一头就拴在房梁上。撞击斜增的时候要三个人,一个师傅掌握撞杆的尾,两个劳力握住前面的竖杆。撞击时,师傅拉开马步,先是点击一下斜增,然后是大马步狠命的一击;点击的时候,前面两个劳力只用一只手握住竖杆跟进,大撞击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必须扒一下翘高的铁头。师傅的技术全在于稳准狠,他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 (哲理名言大全 )
榨油之前有两道必要的工序,一道是炒籽,炒锅是斜放的,外低内高,一人烧火一人炒,这里面也有技术,主要是火候,炒嫩了榨不出油,炒老了也就烧油了,而且油还有焦糊味,恰到好处就是它的最高技术要求。
籽炒好以后就是将它碾碎,碾子很大,直径也是4米,碾槽全是木质的,炒熟的籽均匀地放在碾槽里后,就可以开始碾制了。碾子的另一个设备就是碾盘,一般是两个石质圆盘,圆盘中央凿有两个洞眼,再用木架固定,木架的另一头就固定在碾盘中央,拉动碾盘做圆周运动的就是牛力,所以,碾槽外面还有一条牛路,这是专门用于牛的圆周运动的。牛是不自觉的,你要它做圆周运动拖着碾盘工作,就必须有一人驱赶,这个人就叫赶碾人。
籽碾好以后,还要进行蒸热,蒸热以后就是踩饼。踩饼用的是铁圈,踩饼工作也是有技术的含量的,他要将稻草铺开,铺开时是伞状结构,底一层,饼上又一层,这两层的的稻草实际上就是一根。你可以想象一下,碎碎的籽粉要用稻草包裹住,没有技术能行吗?
这一套榨油设备是应中公家族共有的,家族一代代披枝散叶,他的每一个子民都有份。进入中共的合作化时期,应中公家族这套榨油设备就成为了合作社的财产,这是一笔大财产,说没有就没有了,所有者心里肯定是很难受的。
小时候,我经常去油榨庄厮混,因为我们家也就是这个小队的成员。每到初夏时,油菜籽出世了,四里八乡的乡民肩挑车推,将收获的菜籽集中到这里来榨油,油榨作坊从天亮就要工作到深夜一二点钟。这时候,满山的树木已经翠绿了,满川的禾苗披着颗颗露珠,油榨庄里面的菜油香飘向四面八方,10里之内的空气都是清香的,你还可以听见撞击油榨增的撞杆手发出的“哎呦”声。
80年代,机械榨油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秀水地区已经有了电动榨油机,最初几年,还是老式榨油机和新式榨油机共存的年代,许多人说,还是老式榨油机炸出来的油好吃。就在这新旧交替时期,油榨庄人将这套设备卖了,所得银钱到底是属于生产队还是属于油榨庄人,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已经到外面工作若干年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