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霸解答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
求学霸解答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打破了欧洲思想界在封建高压下“万马齐喑”的局面,促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实验精神,它对推动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消灭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文艺复兴使文学、艺术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孕育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上的革命,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文艺复兴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第一、它把人们主要是有教养的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发扬了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第二、文艺复兴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 17、18世纪及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的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的无价瑰宝,永放光芒。
第四、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经院哲学的统一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后来的“自然权利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的革命权利”、“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4、文艺复兴也存在一些缺陷。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对旧的上层建筑的变革,有着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它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第二、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文人和学者们虽然大力表现和发扬人文主义精神,认识和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但是他们还是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与之没有彻底决裂,而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三、大多数人文主义者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落后的东西保留下来,如魔法、巫术和占星术等。
总之,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冲破神学世界观的是在天文学领域:
1、哥白尼第一个向“地球中心说”和教会权威挑战。1540年他写成的《天体运行论》一书,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本身也在以地轴为中心自转。这是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获得解放的标志,从此自然科学独立地迅速地发展起来。
2、布鲁诺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1584年出版《论无限、宇宙和众多世界》指出,宇宙是无边际的,因而没有中心,宇宙中存在着无数个太阳系一样的天体,宇宙是物质的、统一的、永恒的,有自己的规律。地球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3、伽利略是意大利杰出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1609年,他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有高山深谷,木星有四颗卫星,注意到金星有盈亏现像,太阳上有黑子,银河是由无数发光的恒星所组成。这些成果直接间接地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4、德国天文学家凯普勒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凯普勒的发现,突破了哥白尼学说的圆形轨道的传统观念,并把它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伊拉斯谟的人文主义思想。
伊拉斯谟是16世纪誉满欧洲的人文主义者,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于长篇讽刺作品《愚人颂》。
1、他通过“愚人”女子登台说教,夸耀自己的品质,嘲笑和辱骂教皇、主教、僧侣以及贵族的愚昧,抨击神职人员的贪婪和淫荡,揭露封建贵族的腐朽、虚荣和好战。伊拉斯谟赞美人生,提倡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烦琐的宗教仪式。他主张实行世俗政治,反对神学思想和神权独裁,要求清除教会积弊,建立合理的教会。
2、伊拉斯谟攻击的主要是经院哲学家,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教会教皇制度。他同教会的斗争,给与后来宗教改革家反对教皇的统治以极大帮助。
3、由于阶级偏见,他害怕人民,把人民诬为多头兽,从而使他和人民隔绝起来。
试述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及其人文主义思想内容的特点。
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从事创作20多年,写出37个剧本和150多首14行诗。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等多种体裁。
他的历史剧有《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三世》等。这些历史剧不仅再现了许多历史事件,而且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他赞成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分裂,拥护王权加强。
他的喜剧主要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这些喜剧充满了乐观主义情调,赞美友谊和爱情,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社会道德理想。
他的悲剧主要写于17世纪:《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等,代表他的创作的最高成就。剧中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与黑暗罪恶的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他以暂时柔弱的先进力量同强大的罪恶势力斗争的悲剧结局,来控诉封建社会和封建贵族,同时还批判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贪婪、自私和残忍,以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莎士比亚创作的巨大成就,不仅在欧洲文坛上享有最高声誉,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走向衰落而艺术呈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意大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即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然而意大利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直到16世纪前期,意大利仍四分五裂,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各公国或城市共和国混战不休,加剧了经济分散性。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中心的转移,使得大西洋沿岸一些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获得较快发展,君主专制政权的实力得以增强,而意大利的经济却出现衰落。
2、法国和西班牙依仗其强大的专制政权,对软弱分裂的意大利实行宰割,于15世纪末,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了长达6
有关于伊拉斯谟的评价如何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主要成就
奖学金
“伊拉斯谟Era *** us”项目是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合作性的学生交流项目,其每一课程都是由欧洲几所大学联合经营。
伊拉斯谟是“European Action for the SocialMobili-ty of UniversityStudents”的缩写,即欧洲大学生社会流动行动计划,同时也是为了纪念15世纪欧洲一位著名的学者、教育家DesideriusEra *** us(伊拉斯谟)设立的。这位大学者曾在法国、英格兰、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学习和教书,花费毕生精力用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1987年,欧盟开始颁发Era *** us奖,使得有超过一百万的欧洲学生获得到欧洲其他国家学习的机会。
“伊拉斯谟-世界Era *** us Mundus”奖学金
欧盟从2004年起,将“Era *** us”项目增加为“伊拉斯谟-世界 Era *** us Mundus”,以支持欧洲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学生交流,并加强支持欧盟以外的留学生,其推广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是“伊拉斯谟Era *** us”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旨在吸引全球人才到欧洲求学,而不仅仅是首先考虑北美地区。“伊拉斯谟-世界Era *** us Mundus”奖学金已成为欧盟高等教育的一个品牌,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其专业面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经,已有上百个入选项目。
人文主义
伊拉斯谟是个人文主义者,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这首先是要把几个世纪曲了解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不传给世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准备土教育界的;然而事情常常不是按常情常理发展的;当新事物在大喊大叫以排山倒海之势而至的时候,那些细水长流的、时而是默默的、然而是锲而不舍地具有开拓前景之功的工作,往往是人们不容易看到的。
人物评价
中世纪的结束,有个辉煌巨星出现,是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他天才极高,学问丰富,通晓古典文学和圣经,机智而笔锋锐利,受到全欧洲文化和宗教界的赞仰,可说是空前绝后,没有人达到他那样的声誉。
当时著名的人文学者,都对他赞美有加。有的称他为“神圣的人”;有的特地步行,远道去看他,以表示朝圣一般的崇敬。当每到一大城市,受到正式欢迎,待他如同王者。欧洲各国的君王,请他为顾问;历任教皇都请教对时事的意见;有的还风示要他作枢机主教,他谢绝了。许多的贵族,都以同他结交为荣,送他礼物。
马丁路德知道伊拉斯谟的好处,自己坦白承认,在文学上望尘莫及。早在1516年,路德即观察到他的弱点,恐怕对恩典认识不够。路德为真理勇往直前,虽万死不辞;伊拉斯谟则认为求取和平,不妨稍微牺牲真理,也许为了自己的舒适。1524年四月,路德写信给伊拉斯谟说:全世界可以见证,你在文学上的成就,使我们对圣经有真正的了解;神的恩赐在你身上奇妙的彰显出来,叫我们感激。
在《愚人颂》完成500周年之际,比利时发行一枚精制银币来纪念这一伟大学者,该枚银币同时也是“欧洲著名人物”系列之一。该银币成色为92.5%,重量为18.75克,直径为33毫米面额为10欧元,发行量为15000枚。背面为伊拉斯谟肖像,上边缘为伊拉斯谟姓名;正面为尼德兰版图,上方为面额和年号,边缘从左到右分别用荷兰语、法语和德语表示的比利时国名,以及象征欧盟的12颗星星。
赫伊津哈称伊拉斯谟为“圣贤”,说他那精致婉转的灵魂源于对友爱与和睦的渴望和对争斗的反感。自古“圣贤 ”必当如是,其必须给世界带来爱多于恨,带来和谐多于争执,带来更多超越国界、民族、宗派的思路,哪怕经常被现实中人目为虚渺天真。
伊拉斯谟的人物简介
伊拉斯谟,约1466年10月27日生于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青年时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开始接触一些人文主义者。1499年去英国,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后攻读希腊语和研究宗教改革问题。
1506年赴意大利的都灵大学学习,因对教会不满于1509年返回英国,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抨击了经院哲学和宗教偏见。1511~15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著书指责战争。
1521年前往瑞士的巴塞尔,继续发表著作。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
伊拉斯谟生于荷兰的沿海商业城市鹿特丹。是一位教士与一个医生女儿的私生子,他进的第一所学校设在哥达(Gouda),质量低劣。
9岁时进入设在文特的圣·利宾教会学校,在此学习的9年中,受到了阿勒克山得尔、墨吉斯和兄弟会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84年他18岁时,其父去世,他的监护人把他送到一所教会学校,为将来的修道士生活作准备。后到斯泰因修道院任修道士,在此他阅读了大量古典著作,学业大进。
1493年,入巴黎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和神学,当时巴黎大学内的迂腐的学风和无聊的说教使伊拉斯谟非常失望,他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在巴黎时,他曾招收了几个学生,按人文主义的思想来教导他们。
1499年10月,应其好友和保护人蒙乔伊勋爵(Lord Mountjoy)之邀赴英国作短暂访问,成为由科勒特所领导的,以利那克瑞(Linacre)、格若新(Grocyn)和莫尔为成员的人文主义团体的一员,并与这些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保持终生的友谊。此后,他游历欧洲,充任私人教师,写作和如饥似渴地研究希腊文。这一时期他所写的著作中,充满着回到原始基督教的渴望,他希望教会从繁文缛节的教条和仪式中解脱出来,回到《圣经》和教父派那里去。
1505年伊拉斯谟重赴英国,同莫尔合作,编译和出版古代自由思想家卢亚契奴斯的著作,并应御医巴提斯卡·博伊利奥(B.Boerio)的聘请监督管理他的两个孩子的教育。
1506年,到意大利,于都灵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509年,回英国,写下著名的《愚人颂》。
1510─1514年间,在剑桥大学教授希腊文和神学,完成了希腊文版的《新约》,它改正了存在于拉丁文《圣经》中的很多错误,是向北方文艺复兴的学者们提供的最优秀的希腊文典范。在此期间,他还帮助好友科利特建立圣保罗学校,为学校编写拉丁文教科书,把该校办成了著名的人文主义学府。
1517—1521年间,定居于勒文。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伊拉斯谟同路德意见不和,争论激烈,虽然他同情路德的工作、也反对路德谴责的教会的弊病。他既痛斥罗马教会,也不满意路德的新教。晚年,他与世隔绝,在矛盾的心境下度过了孤寂和苦难的余生,1536年病逝。
介绍:伊拉斯谟和他的
<img src="">
分类: 人文学科解析:
伊拉斯谟(Era *** us,1466-1536)是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主要教育著作有:《愚人颂》、《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正确的教学》等。 伊拉斯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 伊拉斯谟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他指出:“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当的教育。”
伊拉斯谟认为,教育应具有以下目的:在青年的头脑中播下虔诚的种子;使青年热爱并学习自由学科;能为生活做好准备;掌握基本的礼仪。 伊拉斯谟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 伊拉斯谟高度重视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愚人颂》是伊拉斯谟在7天内用一种轻轻松松、漫不经心、说说笑笑的笔调一气呵成的。所谓"愚人"是中世纪寓意文学中的一个人格化、形象化的概念。她象征泛滥的热情、无拘无束的行动、直率的言谈和无忧无虑的狂欢。在《愚人颂》中,伊拉斯谟用他那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副绚丽多姿、波澜壮阔的画面,一情一景,耐人寻味。在《愚人颂》的前半部分,作者让"愚夫人"出场逗乐,她肆无忌惮,大放厥词。她首先为愚人大唱赞歌,强调饮食男女,只有按自然的意志办事,才能得到幸福,深思和忧郁只能把人的灵魂变成荒凉的沙漠;欢乐不是来自清新的思路和智慧的头脑,而是来自放纵、疯狂和 *** ;正直、睿智和理性的人都是不正常和变态的。在后半部分,伊拉斯谟以其对人性独到的洞察力,将人类愚蠢的方方面面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作者借了“愚夫人”之口,尖锐地嘲笑了当时的僧侣、神学家、君主和贵族;认为这些人的生活是虚伪、阴暗、粗暴和可悲的。《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学“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因此,“愚人”一词成为快乐和幸福的同义词;而《愚人颂》,实际上也就是对人性的歌颂。
文艺复兴谁写的《幼儿教育》
1466年10月26日生于荷兰的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是一名天主教的神父计拉德(Roger Gerard),与一个医生的女儿,私生了这个孩子。他成为中古世代到现代转接的人物。青年时代入修道院。伊拉谟斯幼年丧母,在大座堂学校受教育,聪颖过人,十二岁的时候,即精通古典文学。1486年,他的监护人送他入鹿特丹附近的修院。虽然他不喜欢那里的生活方式,但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1492年,坎柏里(Cambrai)主教按立伊拉斯谟受任教职。不过,他始终未作教堂神甫,而作主教秘书。1495年,伊拉斯谟进入巴黎大学,进修神学之外,于古典文学喜爱西塞禄(Cicero),于教父中爱耶柔米(Jerome),论著为华拉(Laurentius Valla);华拉从据语言学,揭穿教廷所谓的康士坦丁献让罗马诏书(Donation of Constantine),不过是第八世纪的伪造品,而动摇罗马历来声称优越的根基。
1499年,伊拉斯谟访问英国,结识了当时的政教要人,包括黎泰谟(William Latimer),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和圣保罗大座堂的首牧寇勒(John Colet),并经引介给英王亨利七世(Henry VII),和王子,后来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寇勒教导他,神学必须从枯燥的经院学派回到圣经,从教条进到实践的智慧。因此,他在牛津大学修读希腊文,但没有像拉丁文那样的登峰造极。1506至1509年,伊拉斯谟到意大利,深受文艺复兴的薰沐;获土伦大学(University of Turin)神学博士。
1509年,他再到英国,住在莫尔家中。撰写《愚人颂》(Encomium Moriae 英译本为 The Praise of Folly)。此书在他有生之年,至少再版二十七次。书是以讽刺文体写成,通俗诙谐,而不涉低级。教皇利欧十世(Leo X),非常喜爱。他受邀在剑桥大学作讲座教授,教希腊文和耶柔米。
1514年,任修院主持的老朋友,要他复作修士生涯。他连忙写信表示,自己着意文学,敬谢不敏。是教皇利欧十世作成好事,下诏准伊拉斯谟在院外过世界的生活,并不必穿修士的衣服。到1517年四月,更特准解除他修道士的誓愿。
1520年六月十五日,教皇利欧十世,开除路德的教籍。显然有人把他给路德的信给了教皇看。九月十三日,伊拉斯谟写信给教皇,仍然说路德的好话,也为他自己立场辩护。
1520年十二月五日,支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撒克森选侯腓德烈(Frederick),问起他对路德的意见,伊拉斯谟说:“路德犯了两样罪:他冲撞了教皇的冠冕,和教士们的肚腹。”伊拉斯谟看到局势的发展,趋向极端;仍然劝告教皇亚得霖六世(Adrian VI),避免使用激烈手段,宽免过去的错误,改革教会的腐败,召集中和的人开总议会。他的建议不被接纳。
1524年九月,伊拉斯谟出版了论自由意志,主张人有自由意志,才有道德上的责任;但要靠神的恩典。
伊拉斯谟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也越趋疏远。伊拉斯谟成为主张改革,却不参与改革运动。此后,他继续写作,编订古教父的著作,并写教义问答,论十诫,论主祷文等。
1536年七月十二日,伊拉斯谟离世,年七十岁。临终前,有福洛本等三个朋友同去看他,他还幽默的以约伯自比,把他们当作三个安慰者,要他撕裂的衣服,在他头上撒炉灰。他最后的话:“噢,主耶稣,施恩;主,拯救我;主啊,结束吧;主,向我施恩典!”
人人文主义
伊拉斯谟是个人文主义者,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
个时代这首先是要把几个世纪曲了解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不传给世人。所以,他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为路德的宗教改革准备土教育界的;然而事情常常不是按常情常理发展的;当新事物在大喊大叫以排山倒海之势而至的时候,那些细水长流的、时而是默默的、然而是锲而不舍地具有开拓前景之功的工作,往往是人们不容易看到的。
霍尔拜因用银尖笔和粉笔对伊拉斯谟双手的写生。
伊拉斯谟1509年以后,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神学和希腊文,成为剑桥大学第一位传播新学的教师,对于激发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起了不少的作用。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1511年)。
他论及教育问题的著作还有:《论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等。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批判与提倡
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
早在巴黎大学上学期间,伊拉斯谟就对校内迂腐的学风、无聊的说教,感到失望和深恶痛绝。后来,他在他的名著《愚人颂》中,对这种已失去“启蒙”作用的学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通过“愚人”登台演说的形式,以大量事实,以犀利的笔触,对教皇、僧侣和经院派哲学家,一一进行了讽刺和嘲弄。他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教会的愚民行径,嘲讽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抨击经院哲学的迷妄以及中世纪教育的种种弊端。指出人类进步的主要障碍是“愚蠢”,而经院学者挂着“哲学家”的招牌,实则是一些“蠢学家”。那些文学家“表面上被认为是学问最渊博的那些人”,实际上“他们可能是一些最可怜、最有奴性、最可恨的人”。
伊拉斯谟在抵制陈腐的经院教育的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认为人性本善,坚信自然是仁慈的、博爱的。如果以古典文学陶冶人性,其发展必定是向善的。他并不反对宗教,但他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宗教信仰绝非是情绪的、神秘的,宗教乃是人类的理智作用。为此,他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和教学。提倡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发展,认为只有自由和快乐、知识和理性才能构成道德和良心的重要因素。他所理想的是一个治理有序、和平相处的国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极为重视教育、教学的巨大功能。他说:“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当的教育。”
强调后天培养
主张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习的作用
伊拉斯谟认为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明达善良之人。他说:“人不是生而为人,而是教养之人始为人……是理性使其为人。”道德规范约束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目的融于道德的目的之中。他主张儿童的教育要从早期开始,甚至从襁褓时期,就要趁儿童思想尚未形成之机,使他们的心灵充满有益的思想,因为“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像在早年学习的东西那样根深蒂固”。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使青年人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
伊拉斯谟很重视儿童成长中后天教育和学习的作用。他指出个人发展应依赖于三个因素:第一,自然,即“部分是先天接受教育的能力,部分是对美德的天生爱好”,这种天性、禀赋,显然是遗传因素;第二,教导,即“教育和指导的熟练的应用”;第三,练习,即“放手运用我们自己方面的能动性,亦即自然赋予的能动性,并借训练促进这种能动性”。他认为此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然”强而有力,辅之以“教导”和“练习”则更为有力。
重视文雅的价值
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
伊拉斯谟重视古典学术和人文学科,尤以拉丁文和希腊文为主;认为古典语文和古典文献中包括了人类各种重要的知识。因此,他积极提倡研究古代文化,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他认为古代希腊、罗马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欧洲的社会、政治、宗教的改良都应以希腊、罗马为楷模。他相信研究古代希腊、罗马人的著作有助于人类摆脱愚昧,有助于人类道德的提高,甚至可以改良社会,净化基督教。他强调古典文学对教导和练习的价值,要求学生孜孜不倦,陶冶其间,日久天长,就会改变气质,成为完美的人。
由于珍爱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伊拉斯谟因而也很重视儿童古典语言的学习。他认为教学始于语言。而学习语言首先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因此,他主张大量阅读优秀作品;其次,才是学习文法和表达技巧。他反对死记语法规则。
努力与兴趣
认为学习既需勤奋努力,又需培养浓厚兴趣
在学习方面,伊拉斯谟更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学习既需勤奋努力,又需要培养浓厚的兴趣。首先学习态度要勤奋刻苦。他说:“在我而言,我所知道的学习方法,不外是艰辛的一项工作,献身于学习的精神,端赖于坚忍不拔的意志而已!”即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勤奋刻苦。
其次,伊拉斯谟非常重视儿童的学习兴趣,他认为儿童对事物的兴趣不可摧残,儿童的学习若缺乏兴趣的伴随,是难以坚持的。所以他奉劝教师要研究儿童,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一样,不要指望他们有像大人一样的行为举止。他指出,有些人根本不考虑儿童的年龄,总想让他们一下子变成大人。他们总爱以自己的能力去衡量和要求孩子们幼小的智能。他告诫教师要记住,你的学生眼下还只是一个孩子,而你自己从前也曾经是个孩子(这一思想对18世纪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很深)。因此,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用使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把所学知识在学生面前。
重视教学过程
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师生友爱和睦
伊拉斯谟很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优秀教师对教学工作至关重要,要选择优秀教师任教。为此他主张,国家和教会应提供充足的、合格的教师,来促进教育事业。认为整顿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其重要性决不次于整顿一支军队”。进而,他对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主张教师对儿童“首先要爱”,决不能使他们感到畏惧,要以一个自由人可以接受的指导性或批评性的话作为我们的棍棒,我们的纪律要温和的而不是惩罚的,即使使用惩罚也要以尊重学生的方式进行,他坚决反对对儿童进行恐吓和体罚。
主要著作
《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
《愚人颂》[1] :
《愚人颂》是文学史上最为精彩的讽刺体篇章 作者伊拉斯谟为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是当时荷兰思想界的主帅,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据说,《愚人颂》是他在去英国拜访莫逆之交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短短7天时间内完成的。该书的拉丁文原名“Encomium Moriae”还与莫尔的名字谐音双关。在伊拉斯谟众多的著作中,惟有《愚人颂》通俗易读而未被人遗忘。观点一向保守的著名美国史学家史密斯称这本小册子的特点为“诙谐的训诫,善意的讽刺和伦理性的讥笑”。
伊拉斯谟在说明此书的写作目的时,给出了冷嘲热讽的基调:
既然人类一味的要疯疯癫癫,既然世上每个人——上至教皇下至唯唯诺诺的乡村牧师;从腰缠万贯的富翁到沿街乞讨的乞丐;从身着锦缎的窈窕淑女到布衣裹身的村妇,整个世界横下心来
不用上帝赐予的大脑,而一味的受贪婪、虚荣和无知的奴役,那么,神明在上,真正有才智的少数几位为何还要费如此多时间,花如此大的气力,去使人类变成他们自己从未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任他们去沉溺于愚笨吧,别去剥夺最能令他们自得其乐的东西——能够自我愚弄的大权。
在《愚人颂》里,伊拉斯谟首先认为,推动世界运动的是非理性的、愚蠢的欲望。接着,他假想了这样一个场景:拟人化了的愚笨(“愚人”),身着学者的长袍,但头上却戴着顶愚人的帽子,在自恋、遗忘、懒惰、享乐、肉欲、酣睡、娇纵和疯狂等侍从的簇拥下登上讲台,面对一批假想的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听众侃侃而谈。在接下来横扫一切的讽刺中,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嘲讽了他那个时代所有的制度、风俗、人和信念,矛头还涉及婚姻、战争、国家主义、律师、科学家、学者、神学家、国王和教皇们。 最为尖酸刻薄的嘲讽,还是被伊拉斯谟“赠与”了学者或文法学家:
当有人考证了安喀塞思(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王子)的生母是谁,或者重新沿用一些冷字怪词、废字偏词,或是绞尽脑汁拼凑出破石烂碑上的文字时,上帝啊,他是何等地欢欣,何等地喜悦,多少声祝福,好像是征服了非洲或占领了巴比伦!
在伊拉斯谟看来,试图揭开大自然奥秘,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家也是同等滑稽可笑的:
当他们为自己建立了无数个领域时,当他们好像手拿皮尺,一寸寸的测量太阳、月亮、星星和其他天体时,当他们解释雷电、风雨、日月食和其他神秘现象成因时,他们毫不犹豫,似乎他们是赋予创造力的大自然的私人秘书,是上帝的议会代表下凡人间。当他们大吹大擂时,大自然却洋洋洒洒地嘲笑他们,笑他们臆断。
由此可见,人类的每一次追求都受到了愚人的“关照”。类似的还有捞钱的商人
、追求永恒的诗人、好大喜功的武士、一听到骰子滚动声便“心跳加速”的赌徒,这些人及其他人的命运都受到过愚人主宰。
《愚人颂》有较大篇幅是愚人对教会和基督教教义的论述。那些神圣的名字和经典、教皇和主教们的显赫地位和世俗观念都未能逃过伊拉斯谟的辛辣利笔:
他们把目不识丁看作是一种圣绩。他们在教堂里像公驴般叫喊着赞美诗。他们对其含义丝毫不知,却还以为那种声音对神圣人们悦耳。托钵僧们沿街嚎叫……是一群肮脏、无知、厚颜无耻的无赖。
伊拉斯谟的同时代人对《愚人颂》有的乐于称道,有的则愤而指责。但不管怎样,这本书广受关注,仅作者在世时就出版了43版。
《愚人颂》的伟大之处在于文艺复兴初期,它就拉开了人文主义的序幕。它对时代的针砭虽是微妙而间接的,但它不失其强大的效力。正如20世纪伟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指出的:“《愚人颂》除去其狂欢节的面具,便是当时最危险的书之一。在我们看来,它仿佛是诙谐的烟花,其实却是一颗轰开通向德国宗教改革之路的炸弹。”
《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论死亡之准备》(Treatise on Preparation For Death)一文中,他声明了自己的观点——永久生命的保证不在于教堂中的圣礼和仪式,仅在于对基督赎罪的信念。
《基督教骑士手册》(Handbook of a Christian Knight)
《论儿童的教养》(On Civility in Children)
《圣经·新约全书》新拉丁文版和希腊文版。伊拉斯谟整理翻译。伊拉斯谟的作品很多,而最重要的却非其作品,而是他编的希腊文新约圣经。可是由于他只是为了抢在西班牙主教之先,因此并没有做详细考据,只是把手上的希腊文手卷排出来,如有异文便选看来最流畅的。而由于他找不到启示录之最后一部分,因此便用三世纪时甘大武拉丁文圣经倒译出来。此圣经后来被马丁·路德译为德文,成为基督教世界的第一本圣经。
人物评价
中世纪的结束,有个辉煌巨星出现,是最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谟他天才极高,学问丰富,通晓古典文学和圣经,机智而笔锋锐利,受到全欧洲文化和宗教界的赞仰,可说是空前绝后,没有人达到他那样的声誉。
当时著名的人文学者,都对他赞美有加。有的称他为“神圣的人”;有的特地步行,远道去看他,以表示朝圣一般的崇敬。当每到一大城市,受到正式欢迎,待他如同王者。欧洲各国的君王,请他为顾问;历任教皇都请教对时事的意见;有的还风示要他作枢机主教,他谢绝了。许多的贵族,都以同他结交为荣,送他礼物。
马丁路德知道伊拉斯谟的好处,自己坦白承认,在文学上望尘莫及。早在1516年,路德即观察到他的弱点,恐怕对恩典认识不够。路德为真理勇往直前,虽万死不辞;伊拉斯谟则认为求取和平,不妨稍微牺牲真理,也许为了自己的舒适。1524年四月,路德写信给伊拉斯谟说:全世界可以见证,你在文学上的成就,使我们对圣经有真正的了解;神的恩赐在你身上奇妙的彰显出来,叫我们感激。
在《愚人颂》完成500周年之际,比利时发行一枚精制银币来纪念这一伟大学者,该枚银币同时也是“欧洲著名人物”系列之一。该银币成色为92.5%,重量为18.75克,直径为33毫米面额为10欧元,发行量为15000枚。背面为伊拉斯谟肖像,上边缘为伊拉斯谟姓名;正面为尼德兰版图,上方为面额和年号,边缘从左到右分别用荷兰语、法语和德语表示的比利时国名,以及象征欧盟的12颗星星。
赫伊津哈称伊拉斯谟为“圣贤”,说他那精致婉转的灵魂源于对友爱与和睦的渴望和对争斗的反感。自古“圣贤 ”必当如是,其必须给世界带来爱多于恨,带来和谐多于争执,带来更多超越国界、民族、宗派的思路,哪怕经常被现实中人目为虚渺天真。
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