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为什么非要打唐朝,而不南下打印度呢?,说到吐蕃这个地方其实也还是有非常多的话说的,因为实在是有点让人摸不透啊,因为这个地方的...
吐蕃为什么非要打唐朝 而不南下打印度呢?
说到吐蕃这个地方其实也还是有非常多的话说的,因为实在是有点让人摸不透啊,因为这个地方的人也还是很厉害的,最厉害的时候还是和唐朝对打着死去活来的,但是在唐朝鼎盛时期吐蕃为什么会选择和唐朝死磕,而不是选择往南下去打印度?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我大胆的推测一下,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肯定会说,隔着一座大山(喜马拉雅山),怎么南下攻印度 ,因为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吐蕃最强盛的时候曾经将势力扩展到恒河北岸,可以肯定的说吐蕃在印度曾经有过军事力量,但是却没有长期占领,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作为使节出使天竺(印度),适逢天竺国内大乱,王玄策的使团被劫掠,随行的数十名骑兵也被擒获,王玄策逃至吐蕃,借吐蕃兵和尼泊尔(尼泊尔曾是吐蕃属国)军队讨伐印度,很短的时间大败印度军队,俘获作乱的阿罗那顺及王妃押赴长安。
王玄策在印度的大胜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对于强盛的大唐来说,区区天竺并不是什么强大的敌人,胜利是正常的。
但是王玄策的经历却留下了吐蕃出兵印度的记录。
吐蕃出兵攻打天竺
这件事发生在赤松德赞在位期间。
当时大唐被安史之乱搞的疲惫不堪,赤松德赞乘机派兵攻占长安,你想吐蕃连长安都能夺取,还敢册立傀儡皇帝,区区天竺自然不放在眼里。
为了抢夺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吐蕃出兵天竺,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恒河北岸的广大地区,目标达成后如愿撤军。
吐蕃在历史上确实出兵印度,但是却没有长期占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两地气候差异巨大,印度炎热的天气很可能是吐蕃人无法适应的。
2、中原富庶之地才是吐蕃的终极目标,对印度的用兵只能是“插曲”。
3、吐蕃政权存在时间比较短,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直至归属中原政权。
吐蕃为何不攻打资源丰饶的印度,却热衷挑衅大唐?原因主要有三点
**干布在平定内乱将西藏统一之后,对于大唐的文化和政治非常仰慕,便主动派遣使臣前往唐王朝。在贞观八年(公元634年),17岁的**干布与唐太宗都派出了使者,互有往来。**干布得知当时突厥与吐谷浑都娶到了唐朝的公主,于是也派遣使者向唐太宗求娶公主。结果唐太宗没同意,使者回去后对**干布说,就是因为吐谷浑王在其中挑拨离间,所以唐太宗才没同意把公主嫁给他。
于是**干布便发兵攻打吐谷浑,把把吐谷浑一直撵到了青海。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干布率领大军进攻松州,但是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远,**干布大败,不得不退出自己之前占领的各藩属国领土,并且派遣使者向唐王朝纳贡谢罪,并再次向唐太宗求娶公主。
唐太宗认为边疆战事频繁,对各国人民都没有一点好处,为了展示大唐之气度,便答应了**干布的第二次求亲。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当时25岁的**干布终于迎娶**公主入藏。 根据《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为了表示对**公主的重视,**干布“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以见公主”。
**干布为什么如此渴望娶到一位唐朝公主?当然不是因为唐朝公主特别漂亮招人喜欢,而是因为大唐本身的实力令吐蕃人想要依附。 大唐有许多物资资源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许多茶叶、铁器、瓷器以及生产技术,都随着**公主传入了藏区,这对于吐蕃提高本国实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干布与**公主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国在各方面的交流,但是和亲这种手段,却并不能让两国一直相安无事。虽然在后来唐朝又嫁了一位金城公主入藏,但两国之间却依然战事不断。在西域,吐蕃与唐朝你来我往,发生了数次战争。 吐蕃更是趁着“安史之乱”和“甘露之变”等唐朝内斗时期大肆扩张。
但总的来说,吐蕃依然无法与唐王朝抗衡,所以有的人就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吐蕃宁愿一再挑战强盛的唐王朝,也不去攻打隔壁资源丰饶的印度呢? 当时吐蕃虽然打不过唐王朝,但是对付印度还是绰绰有余的。其实吐蕃和印度的一些国家也发生过战争,大都以吐蕃取胜而告终。所以这样看起来对于吐蕃来说印度更好欺负,在发动对外战争时,为什么要选择强大的唐王朝而不是印度呢?
专家表示,原因主要有三点。最主要的理由还是因为吐蕃太穷了,印度也穷。这里所谓的“穷”,并不单单是指经济实力。唐王朝在整个中国 历史 上都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自然资源,都可说是独占鳌头。关于这一点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这里就不再赘述。 而吐蕃资源贫瘠,在禁止互市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抢夺来得到资源。而印度根本提供不了吐蕃所需要的这些物资和文化。 打个通俗一点的比方,就好像一个强盗要去抢钱,他是宁愿铤而走险去抢劫一个大富翁,还是轻而易举的就去抢劫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呢?
第二个原因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也很直接,吐蕃和唐朝距离更近,离印度虽然直线距离不远,但是有喜马拉雅山作为天然屏障,要想行军十分艰难。如果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得不到许多资源,那就实在没有大举进攻印度的理由。
第三个原因其实也是由于地理位置所带来的气候因素。从吐蕃往中原地带进军,虽然海拔有所降低,但没有太大的气候差异。但如果是从吐蕃往印度进军,便是一路向南,吐蕃人平时生活的气候环境与印度相差极大。 印度的冬季降雨量特别大,寒冷潮湿,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令吐蕃人非常难以适应。不能适应气候便容易生病,这会对兵员造成巨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
《敦煌吐蕃 历史 文书》
《资治通鉴·唐纪》
吐蕃为什么那么强大
1、吐蕃比较恶心,一开始在唐太宗时,因为当时建国不久,国力不强,吐蕃入侵唐朝,被唐朝打得太败,最后吐蕃向中国求和,进贡称臣,多次要求和亲。后来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的吐蕃总是唐朝稳定,就老实,政局有问题又做下坏事,等要派兵打他,他有老实了。而当时唐朝疆域辽阔,西部地区又人口少,运输军粮不方便,对吐蕃动兵,耗费国力大。吐蕃本身当时军事能力也较强,又有地形优势。他们对唐朝又不是坚决对立的,所以唐朝一直是容忍他存在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为敌,关系更恶劣的还有好多,唐朝当然优先对付那些对唐朝威胁更大的势力。
2、唐朝前期的扩边,使得唐朝比隋朝的疆域大好一倍多,但是人口却比隋朝少,唐朝对外扩张,经济上已经不能满足军事上的扩张。因为当时西部……虽然唐朝的疆域大了隋朝一倍多,但是所得到的地区,人口都很少,没有人口就没办法收到赋税,那些地方又不产粮食,布帛,军队的所有物质都要从中土运输,古代运输全靠人力,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对外的扩张疆域,反而耗尽了唐朝的国力。所以到了唐玄宗时,军事已经不再扩张了。所以不灭吐蕃,是因为灭吐蕃唐朝得不到太大好处,反而要加重唐朝的负担。
3、唐朝当时国力上不能支持再扩张。唐朝的军事力量是中国古代王朝中最强的,但是条件上不允许再扩张了。很多人没注意,唐朝前期的扩张,很少有出去过10万以上的军队。因为唐朝疆域的扩张,都要派军队守卫那些地方,使得唐朝能动用的军队非常少。
问题二:为什么只有唐朝时吐蕃强大 唐朝吐蕃战争,又称唐蕃战争,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唐蕃发生松州之战,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互有胜负,安西四镇三失三复;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劣势,其间多次通过会盟划分唐蕃边界。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加之吐蕃连年征战,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吐蕃于877年分裂崩溃。唐朝和吐蕃前后共有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1唐太宗时代,鉴于天可汗的四海威名和名将众多,吐蕃与唐朝的争夺并不激烈,在侯君集一度击败吐蕃军队后,双方保持了一段和平。
2唐太宗和松赞干布死后,吐蕃权臣禄东赞掌权,全力对外扩张。趁唐朝全力解决高丽之时,公元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唐朝的安西四镇并废。
3唐朝名将薛仁贵率10万大军出击,由于副将郭待封自作主张出击先败(颇有点象三国马谡不听诸葛亮叮嘱之败),薛仁贵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未能挽救危局,在大非川被吐蕃40万大军围攻,几乎全军覆没。
4公元678年,李敬玄将兵18万与吐蕃战于青海,大败。监察御史娄师德临危应诏从军,收拾残局,遏制了吐蕃的攻势。
5此后,从武则天时代到唐玄宗天宝年间,两国连年征战,时战时和,胜负大略相当。但唐朝在低海拔地区收复了西域,势力一度达到中亚。公元749年,唐朝军队中的胡人名将哥舒翰以死者数万的代价攻下青海的石堡城,753年,又一度收复九曲部落地区。但不久安史之乱起,唐朝全线收缩,吐蕃再占上风。
6唐朝军队失败的原因:唐朝和吐蕃的战场主要在今天青海的河源地区。此地一年四季雨雪泥泞,大兵团作战极其艰难,补给常常有被吐蕃切断的危险,行军布阵与中原地区多有不同。而且中原士兵对高原作战极其不适应,高原反应下,唐朝军队的士兵和战马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从地形来看,唐朝军队是从低海拔向高海拔仰攻,而吐蕃军队则相反,所以占有地利的优势。而且吐蕃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对其气候已经适应,而唐朝军队的大部分士兵从中原和草原干旱地区来到低温而多雨雪、高海拔的河源地区(即便今天有四轮驱动也行走艰难),疫疾时有流行,天时之利又不及吐蕃军。这颇有点象三国时代曹操强大的北方军队在推进到长江水网沼泽地区后屡遭败绩的情况
问题三:唐朝时期为何吐蕃那么强? 如果比国力以及军事总体实力,唐朝强于吐蕃,唐太宗时代,文成公主和亲前两国曾有过军事较量,吐蕃以失败告终,最终与唐讲和。但到安史之乱后,唐国力日衰,吐蕃就军力则强于唐,并吞并河西走廊,切断唐与西域的道路。
问题四:唐朝时期为何吐蕃那么强? 不是吐蕃强,而是唐朝弱。在唐朝的前半部分,一直在实行天可汗制度。到了唐朝的中叶和末期,被当时的安史之乱弄得元气大伤,之後才被吐蕃入侵。OK?
问题五:青藏高原自吐蕃之后再没出现强大的政权?原因何在? 王朝覆灭后, *** 长期分裂,从吐蕃分裂的四支王室分别建立自己的小王国,而这些王室又分裂为数个小王国,其中以阿里地区的古格王朝最为强盛(国王差点信奉天主教)。
*** 长期陷入分裂,各个小王国分别支持不同的佛教教派,永无宁日的厮杀。连统一都做不到,自然无法对中原形成大的威胁。(比如宋朝时西北藏区的角厮罗国无力入侵,只得与宋交好,双方长久互市)
这个情况持续了394年, *** 在长期内战后终于有了几个区域性大国,有了统一的希望,但蒙古人终结了这一梦想。1271年开始,忽必烈招降藏区, *** 被纳入在北京的中央 *** 管辖,历经明清民国直到现在。唯一的区别仅仅被哪个中央管而已。同时黄教在藏区做大,中央 *** 就一直采取政教合一体制维护 *** 现状,维护贵族和高级僧侣利益,形势长期稳定。
期间 *** 不是没有反抗过,但无一例外的惨遭扼杀。期间又被两路蒙古人两次完整占领并设王(1642年、1717年), *** 无力反抗,只得仰仗中央 *** 。(廓尔喀入侵、英国入侵、印度入侵也是同理)
紧跟中央是 *** 的政治正确,对此,满清、民国、新中国均予以认可,直到51年被和平解放。不甘心的某某在59年前往印度后,新的社会制度在 *** 扎根。
至此,应该回答清楚了题主的问题。
作者:Edukators
链接:zhihu/...7945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问题六:当年的吐蕃还是很厉害的,为什么没有占领印度 印度历史上的威胁都是从西北方向来的,从亚历山大到蒙古大军,都是从西方过来,也没被印度的炎热吓到,还是占领并且停留了下来。
问题七:唐朝那么强,怎么连吐蕃都打不过 中国历史上真正强大的王朝是西汉。唐朝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史书上吹出来的。吐蕃强大的同时正好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时候。吐蕃攻占长安时正是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安史之乱后唐朝事实上已经分裂,内部藩镇割据不断混战,根本无力面对西部吐蕃的威胁。
问题八:以前吐蕃帝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信佛之后这么垃圾,连 *** 都打不过 5分 *** 也信佛的,这个和信佛没有关系吧?
问题九:唐朝那么强,怎么连吐蕃都打不过 中国历史上真正强大的王朝是西汉。唐朝的强大很大程度上是史书上吹出来的。吐蕃强大的同时正好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时候。吐蕃攻占长安时正是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安史之乱后唐朝事实上已经分裂,内部藩镇割据不断混战,根本无力面对西部吐蕃的威胁。
问题十:唐朝很强大,为什么打不过吐蕃人?唐朝皇帝还向 *** 尔族借兵去打吐蕃,可见吐蕃比唐朝还要强大是么? 应该是制度和时间问题吧。
1 制度上,当时的节度使掌握了地方上的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权利,俨然一副土皇帝的模样,到唐朝中后期时,中央就已经控制不了。
2 时间上,打不过吐蕃应该在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中原大地一片凋零,朝廷元气大伤,军队经济等硬实力一切都降至极低的一点,自然打不过人家。
吐蕃为什么不去打孱弱的印度而是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大唐?
吐蕃,可是一度雄踞青藏高原的小霸王。特别是在松赞干布继任赞普之位后,吐蕃迎来了长达200余年的兴盛期。
吐蕃不但长期跟大唐作战,四周的其他国家,包括印度在内,都被吐蕃攻打过了。吐蕃军队与印度的第一次作战,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7年),唐朝大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印度。恰逢与唐朝友好的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去世,大臣那伏地阿罗那顺篡位,国中大乱。中天竺又称摩揭陀国。
阿罗那顺听说大唐使团前来,竟然派兵在半路拦截。王玄策率领随从数十人奋起抵抗,无奈寡不敌众,悉数被擒。使团所携带的众多财物也悉数被劫。
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趁夜色逃出。王玄策并没有直接逃回大唐,而是跑到了吐蕃,誓要报仇雪恨,灭了印度。
当时,文成公主已经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松赞干布同时还娶了泥婆罗尺尊公主。泥婆罗即现在的尼泊尔。
根据《旧唐书》所载,王玄策“走至吐蕃,发精锐一千二百人,并泥婆罗国七千余骑,以从玄策。”
吐蕃派了1200名精锐士兵,泥婆罗派了七千骑兵,跟随王玄策攻打印度。
王玄策命蒋师仁为先锋,自己坐镇中军,直扑印度。
王玄策率领8千余精锐战士,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斩杀印度兵4千余人,溺毙上万人。阿罗那顺,及其王妃、王子,外加男女一万二千余人,牲畜三万余,都成了王玄策的俘虏。五百余座城池、堡垒皆降。
中天竺国被灭,东天竺国献上贡品臣服,王玄策大胜归唐。
吐蕃再战印度,饮马恒河。
赤松德赞任赞普时期,是吐蕃的鼎盛时期。他与松赞干布、赤祖德赞,合称吐蕃三法王。
赤松德赞于755年至797年在位。他在桑耶寺建了一座白塔。有人告诉赤松德赞,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赤松德赞为了奉迎舍利到吐蕃,随即派大军南征。
吐蕃大军所到之处,天竺的各个小国纷纷投降,恒河北岸兵不血刃地被轻松平定。
吐蕃大军随即渡过恒河,陷摩揭陀国,取回舍利子,并在恒河岸边立碑,定恒河为国界。赤松德赞仅仅派遣了四名吐蕃士兵驻守,就迫使印度臣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为什么吐蕃不长期派兵驻扎,派人管理印度?
吐蕃人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对于地势低洼,气候潮湿闷热的印度,应该很不适应。按照现代印度人的卫生习惯,估计当时的印度也清洁不到哪里。吐蕃士兵就更容易水土不服,感染疾病。
而且,吐蕃人口有限,也就限制了兵力总数,必须合理使用。
相对而言,印度士兵的作战能力一如既往的差,根本就不需要驻扎过多的士兵,四名足以震慑了。反而是云贵、青海、川蜀、西域等地的游牧或者山地民族战斗力更强悍,时不时的会武力对抗吐蕃。而紧挨吐蕃的泥婆罗国(尼泊尔),虽然表示臣服,但是并没有被吐蕃完全吞并,时刻都是隐患。
更不要说,华夏腹地,还盘踞着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大国大唐朝了。
因此,吐蕃军队在印度劫掠一番之后,就撤军了。
为什么吐蕃跟唐朝断断续续打了二百多年?
原因很简单,大唐强盛呀,当时的印度跟大唐相比,就是一个渣渣而已。印度军队更适合表演杂耍。而吐蕃根本没有办法,像打印度一样,轻松灭了大唐。
吐蕃没办法灭了大唐,但是又想夺取并控制吐谷浑、突厥,以及西域诸国。堂堂大唐朝,岂会容一个边陲小国撒野,自然要还击。唐朝当时又无意直接进驻高原进行统治,也就默认了吐蕃的藩属国地位。
吐蕃只能在唐朝衰弱时,骚扰一下大唐。而在唐朝强盛时,又臣服于大唐,甘愿做大唐的藩属国,以甥舅之礼相处。
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唐与吐蕃之战,断断续续持续了二百余年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