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打不下上甘岭?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
为什么美国打不下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由于我方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
这一天里,敌军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10月18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多的还有30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19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597.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个地堡, 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说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de-tona-tor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20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
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我军动用了133门重炮。美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们的战士在10月14日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的狂轰。
五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随手抓把土,数出32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381个弹孔,一截1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
当天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人数各有说法,我方战报:歼敌两万五千余人,十五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阵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 美方战报:损失九千余人,Communistparty死伤一万九千余人。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军坦克也没有参战的纪录;我军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原本是二等部队的十五军四十五师,这一战基本上打光,但是她从此昂首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主力的行列,因为她的战绩是──上甘岭。
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伟人与将军们所做的,就是合理的利用了这股力量。
美国至今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打不下来
上甘岭战役,美国为何惨败?英国专家用一张照片揭开答案
上甘岭战役和硫磺岛战役都是战争史上著名的坑道战典范,为什么同样是对付美国,志愿军就能获得胜利,而日本人就只能原地等死呢?
为什么打不赢上甘岭战役
美军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我个人感觉有以下几点。
地形不好,优势的兵力,装备和火力很难展开。虽然倾泻了大量炮火,但是对于坑道的部队,杀伤没有达到预定效果。坦克又上不来,只能上步兵,这就很尴尬了。
兵员的素质不够全面,夜战能力不足。夜战近战能力很差,勇猛程度也不在一个层次上。
当时的科技也还不够发达,没有钻地炸弹,强力的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这些东西。步兵的单兵装备除了火力强防护好,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如果当年的美军单兵有夜视镜的话,那结果还很难说。
上甘岭战役美国为什么打不下来
2、后勤未能彻底封锁。
3、美国缺乏反坑道战的经验。
4、韩军表现虽有亮点但与大局无补。
5、超级坚强的作战意志,与拼死打通后勤线的决心。
美国人如何看待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将领范弗里特是上甘岭战役的美军指挥官,这场闻名世界的战役,对他来说却是军事生涯中的巨大耻辱。
战争结束几十年之后,已经不需要顾及言论的范弗里特表示,志愿军堪称全球最为优秀的军队,他们的强大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任何敌人都无法匹敌。
范弗里特直言,美军在上甘岭战役中遭遇彻底的失败。
除了范弗里特之外,美国四星上将小保罗更是表示,就算志愿军没有飞机大炮,也能把美军打成傻子。
小保罗出生于军人世家,从小便接触到各种军事知识,再加上曾留学中国,按理说很了解中国军队。
但是到了实际战场上,小保罗率领23团首次和志愿军交锋,就遭遇一场惨败。
当时,小保罗左腿受伤,不得不搭乘直升机仓皇逃跑,从此远离前线。
美军拥有各类飞机火炮,地面更是拥有强大的坦克部队,曾经打得德军屁滚尿流。
而在单兵装备上,美军更是远远强于志愿军,我军唯一算得上“重武器”的东西,不过是炸药包和手榴弹。
很多时候,志愿军想要摧毁一辆坦克,至少需要付出10个人的生命。
这种情况在小保罗看来,虽然志愿军火力严重不足,但是他们将战术运用得非常得当,总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游击战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志愿军在战场上面对敌人从来不会退缩,哪怕前方正在发射火炮,他们也敢不顾一切地发起冲锋。
由于小保罗是在《芝加哥日报》上发表的相关评论,在美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有人认为他无能,但更多人认可他的说法,中国军队从此名扬天下。
让美军印象深刻的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冬天,总共持续43天,是朝鲜战争期间最激烈的一场对决。
战役开始前,范弗里特曾经和当年的麦克阿瑟一样夸下海口,说只需要5天就能拿下阵地,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惨遭打脸。
美军为了拿下阵地,总共发射了190多万枚炮弹,使得我军阵地所在的山头整体下降2米。
在世界军事史上,极少出现火力覆盖密集度这么高的战役,但志愿军却凭借血肉之躯,成功挡住敌人的10多次冲锋。
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关键是坑道战,也就是把战壕和堑壕挖得更深,下面全部打通,方便战士们进行移动。
这种坑道十分狭窄,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地方,再加上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地面上炮火攻击不断,战士们只能藏在里面。
很多战士受伤之后,由于得不到医治,只能任由伤口溃烂,有些时候连饮用水都没有。
即便如此,志愿军战士依旧咬紧牙关,在阵地上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杀,最终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军低头。
战后数据显示,联合国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伤亡2.5万人,其中半数为美军。
当然,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接近1.6万。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方无论是武器装备、火力支援还是后勤保障都远不如对手,却能实现比敌人更少的伤亡,可见志愿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