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如何通过自我营销,从一个无名小卒到文坛大V的?,虽然李白一生无意于成为诗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实现自...
李白是如何通过自我营销,从一个无名小卒到文坛大V的?
虽然李白一生无意于成为诗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却无意之间,通过自己出色的自我营销能力,成为唐代的诗坛大V。在这点上,杜甫就要逊色太多,他的诗名,是在死后才被人慢慢认可的。
那么,李白是如何营销自己的呢?第一、炒作自己的显赫出身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很讲究出身的。出身好,别人会觉得你来头不小,至少会对你刮目相看。比如刘备,已经沦落到“织席贩履”的地步,可是仍然不忘炒作自己是“中山郡王之后”。
李白也深谙此道。他多次提到自己是陇西成纪人,又说自己是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他和大唐王室是同一个祖先。那么,这个是不是真的呢?据许多专家的考证,这很可能是李白自己为了自抬身价而杜撰出来的。因为当时唐廷宗正寺属籍, 未录有李白,意思就是李唐王室并没有承认李白是同宗。何况,如果他真的和李唐王室有什么关系,那后面谋个一官半职应该不至于那么麻烦。
但不管怎么说,李白说自己的是皇帝宗室,至少让别人记住了这么号人物。
第二、标榜自己的人设
就像现在许多明星都有自己的人设一样,李白也有自己的人设。他的人设是什么呢?这在他写的《上安州裴长史书》里说得很清楚。
比如,他说自己“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意思说自己养的鸟都和别人不一样;又说自己“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是说自己乐善好施,有侠客心肠;还说自己将朋友的尸骨背回鄂城安葬,这是表明自己“存交重义”。
李白这么炒作人设,有没有用呢?有的。比如,广汉太守听说他养了一群怪鸟,就来参观,还推荐他去参加道科考试,但是被他拒绝了。
看到了吧?虽然机会也挺难得,但是我拒绝了。这说明我李白可不是那么随便的人。原话是这么话说的:“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意思是说,我李白可是有高风亮节的人,怎么可能去投机取巧呢?
李白的这种做法,有个说法叫“终南捷径”。就是以隐求名声。毫无疑问,他做到了。
第三、借大V来宣传自己
大V毕竟盛名在外,说的话分量自然就重。所以借助大V来宣传自己,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李白成名的路上,碰到对他影响最大的大V:一个是玉真公主,一个是贺知章。特别是贺知章,简直就是李白的伯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长安结识了大诗人贺知章。
两人相识的时候,李白30多岁,贺知章70多岁。当年的李白还是籍籍无名的长漂一族,而贺知章则是当时的文坛耆宿。同时,他的官做得也大,是光禄大夫兼秘书监,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人物,是皇帝跟前的大红人。总之,两个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是一个等级的。
李白在紫极宫拜见了贺知章。他先给贺知章呈上自己写的 《乌栖曲》。当贺知章读到“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时,不禁激动得老泪纵横,说:此诗可以撼天地,泣鬼神也。
然后,意犹未尽的贺知章又问李白还有什么诗,李白又给他呈上《蜀道难》。读完这首诗之后,贺知章说了一句让李白一夜爆红的话:子,谪仙人也。(年轻人,你是天上贬下凡的神仙啊!)
有了大V的追捧,李白想不红都难。
第四、给皇帝打工,彻底大红大紫
李白政治人生的巅峰,无疑是在唐玄宗身旁任翰林待诏一职。唐玄宗非常赏识李白的才华。虽然李白这个人非常狂妄,经常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可是皇帝大人依然对他十分客气。最后李白走的时候,还给了他一笔钱(赐金放还)。
虽然李白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毫无疑问,因为在皇帝身边工作过,渡过金,李白彻头彻尾的火了。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每个阶层,都有他的铁杆粉丝。
总之,经过不断的努力,李白终于从无名小卒到文坛大V;从蜀中走向全国,从盛唐走到今天。虽然他终究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却给中国诸多不朽篇章。
大半生都在游山玩水的李白,究竟是如何维持生计的?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一生都在游历,堪称最浮夸的旅行者,他对大自然有着独到的见解,观察自然和事物的角度独特刁钻,李白的诗作用我们现在自媒体的行话讲就是标准的“标题党”,“与事实不符”、“过度夸张”等情况出现,但是着眼点很好,总能引起网名的争论,是好的“流量文”,所以他的诗歌也如愿流传了下来。
李白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又不愿意受权贵左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所以他不可能是一个有钱人,他的生活也不是奢华的,因为那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过的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样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式的豪放生活。
不仅是过去,即使是现在,也有这么样一个群体,他们有才华,不作世俗的努力,当然更不作金钱和仕途的努力,虽然一生不会大富大贵,但是也从来不会缺少生活费,因为这样的人本人就有流量,李白就是这类人的鼻祖。
凡是李白去过的地方,或者题过诗的地方,都会成为我们现在的“网红点”,所以很多地方或者有权势的人,都希望他能够到自己这里来,虽然招待他需要一些费用,但是能够跟“流量、网红”明星来一次亲密接触,还是可以吹嘘很久的,这个生意是蛮合算的,所以当时对于李白来说,生活是不会拮据的,况且他喝起酒来,酒品应该很一般,一定是他拉住别人不醉无归,当然李白在喝酒上,一定是挑请客人,这一点应该非常明确,他看不上的一定是不回去,既不会讲情面,也不会因为钱财,所以才会得罪很多人。
从古至今,附庸风雅的人有的是,因为有钱了,就要跟提高自己的品味,结交名流就是一个非常快捷的手段,李白在当时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对象,无论是新手诗人,还是有钱人,总之能够跟李白扯上关系,出名是没有问题的,当时杜甫作为小迷弟,就是一直想要追随李白,并且频频给李白写诗,最后也混了一个“诗圣”。
最近有人在整理李白的诗歌,希望跟着诗仙的脚步去旅游,想要寻找李白式的旅游体验,其实即使是过去,也没有几个人能够找到李白的旅游体验,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感官不同于我们常人,是靠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出来的,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里的场景,即使有人能过这样“醉生梦死”的生活,也不一定能做这么豪放的梦,还能记下来,这么朗朗上口,所以李白的旅游体验是不可复制的,对于一般的游客来说,追随李白的脚步去旅游,还真不如追随游记大王徐霞客,哪怕是追随边塞诗人王维都可以,还能够到嘉峪关寻找一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罕见的旅游体验靠谱些,可以说李白的旅游体验是他脑子里的,不是用眼睛看到的,大多是靠想象。
李白的旅游一定是“穷游”,是混吃混喝的旅游,但是非常受欢迎,因为线上会有流量,线下会有追随者,应该是所有的景区都欢迎的,尤其是能够在这里留下诗词墨宝,当然发生一段故事会更受欢迎的,跟我们现在网红景区中的“流量主”有一拼。
李白一生浪荡不羁,只顾游山玩水,他的生活经济来源都是哪来的?
李白一生浪荡不羁,只顾游山玩水,他的生活经济来源都是哪来的?
每当我们谈起"李白"这一人物的时候,总是回想起他为世人留下的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从李白的诗句当中看出,他是一个"豪放派"的诗人,身上总是带有一种浪荡不羁的气质。
其实李白一生也是过得非常潇洒自在的,平日里他只喜欢饮酒作诗,游山玩水。如此悠闲的生活的确令人羡慕不已,但其实李白曾经只是当过了一小段时间的六品官员,而且他也没有一份正经的工作,那么他为什么还有资本去浪迹天涯,而且还带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那么,他的生活经济来源都是哪来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他的家世开始谈起而来,其实李白出生于四川的一个富商家中。他的父亲在南方地区做生意越来越大,后来还成为了称霸一方的大富豪,这样的家庭背景条件也就成为了李白豪爽一生最重要的经济物质条件。就算在他的父亲过世之后,他家族当中的叔父兄长们也还在经营着家里的生意。李白所到之处都会有自家人接待,那么在经济上自然就不会有太大压力,相比起常人而言,也会有更多的经济来源。除此之外我们不得不提到李白娶回家的这几位妻子。
这四位妻子当中有两位出自当代朝廷高管家中,权势极高,自然家中就会腰缠万贯了。那么对于李白来讲这也是一种无形当中的资助,就算李白官位不高,俸禄少,或者说他到了后期根本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他也有资本去潇洒去浪迹天涯。相比起其他官员或是诗人来讲,李白的家庭环境实在是优越太多了。
再加上李白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唐代享有非常高的盛名。不管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非常钦佩他的出众才华。所以在他后来游览山河大地的时候,不管去到哪里,当地的官员或是商人都会好生接待。
其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李白出生与盛唐时代,当时社会经济景象繁荣,百姓生活安居乐业,所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就会有更高的诉求。那么像是李白这种千载难逢的文化人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当代人追捧的对象,因此他也就不需要担忧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了。
唐朝李白的家境如何?一辈子没怎么工作怎么生活下来的?
李白家底殷实,虽然一辈子没有工作游山玩水但是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家境优渥不论哪个说法是真的,都足以看出李白的家世显赫,李白的父亲从商,可谓是富甲一方。这也间接养成了李白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在他刚刚出来游历时,遇到一名落魄书生慷慨解囊三十万钱,其家庭实力和个人的手笔也可见一斑。
婚姻成功李白的第一次婚姻是入赘许家。
许氏出身高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名门望族家世显赫,入赘了许家那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虽然没能让李白官名显赫,但也让李白过了一段吃喝不愁逍遥自在的日子。
而李白的第二,第三任妻子家族实力就没有那么雄厚了,或是小官僚或是普通妇人,所以这两段婚姻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第四段婚姻是李白最成功的。取的是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两人婚姻也十分幸福,哪怕经历了安史之乱,也未曾分离,厮守到老。
皇帝赏识1、李白祖上是皇族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PS:李暠是西凉开国国君,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这回明白了吧,李老师人家可不是普通老百姓,人家可是皇族,而且是和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是一家子,如此显赫的身份,能为那“五斗米”发愁吗?
2、李白是个富二代
据郭沫若考证,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名商人,在巴蜀和吴楚间做贸易,是一个相当有钱的商人。为什么说他相当有钱呢?因为李客孩子多啊。
据说李白是李客的第十二个孩子。要说没有钱,李客拿什么来养活这么大一个家庭呢?而且从李白的作品中,我们也发现了李白是个富二代。
李白的《上安州裴长史书》有这么一段记述: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年轻时在维扬旅游,一年不到,为了接济落魄的书生,就散去了30余万金钱。”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李白曾经去扬州游玩,碰见落魄的公子就用钱来救济他们,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花了30万钱。那个时候的唐朝,2文钱能买一只烧鸡。现在一只烧鸡20元左右,30万钱/2*20=300万元人民币。李白果真是个富二代哇!
3、迎娶过2位宰相的孙女
李白二十七岁的时候定居在安陆寿山(现属湖北省安陆市),后经好友孟浩然的撮合,迎娶了曾任职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为妻。
李白五十三岁的时候,迎娶了唐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为什么宰相都愿意把孙女嫁给李白呢?除了他确实有才华外,家庭条件肯定也配得上宰相的孙女。
4、李老师粉丝多
唐朝是诗歌最为盛行的时代,当时写诗写的好的人放到现在就是创作型歌手,自然拥有众多粉丝。而外号“诗仙”的李白的人气就可想而知了。据说,但凡李白游玩到某地,当地的富商和官员们都会热情地招待他,好酒好菜管够,只为留其墨宝。所以,李白在全国游山玩水都不用担心食宿问题的。
李白是如何入仕的?李白的后半生是怎样的?
李白在前期的时候用金钱为自己的仕途铺路,时而隐居,时而拜访朝廷,并且把自己的写的诗句拿给达官贵族们观看,想要得到他们的推荐,他也做成功了,他引起了当朝公主的注意,在公主的推荐下,李白被皇帝召见。
李白以为他会被皇帝重用,有一个好的仕途,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皇帝虽然重用了他,但是却不是在仕途上,皇帝对他的欣赏只局限在他的诗句上,李白的工作就是为皇帝写诗句罢了,除此之外朝堂上的东西,他是一个也摸不着。虽然他在皇帝身边很快活,还有高力士给他脱靴,唐玄宗出席宴会也必定要李白作陪,但是李白并不高兴,他经常喝酒来开解自己的惆怅,因为他想像管仲、张亮等人一鸣惊人,拯救世界,然后迅速退隐,赢得身前身后名,但是现实非常残酷,根本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后面的时候,李白站错了队伍,然后就被新上任的皇帝给流放了,虽然李白写的诗句大多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他的后半辈子我觉得他过得还是很不如意的,因为他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没有实现,而且还被统治者给厌弃,这对于想要入世做官为百姓的李白来说怎么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呢,所以在后半生,他一直都是处于一个漂泊无依的状态。
李白的这一生是起起伏伏,有过辉煌也有过失意,但是我觉得李白在金钱层面一直都不缺的,但是在精神层面则一直被打击,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直坎坷,李白面对坎坷的心态还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所学习的,他虽然没有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他的诗句永远流传。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