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该怎样看待大运河的修建?是劳民伤财,,,还是利国利民,?,(论点,论据,必须有),500字左右,.,请原创,!切记..晚...
说说 该怎样看待大运河的修建?
是劳民伤财 , 还是利国利民 ? (论点 论据 必须有) 500字左右 . 请原创 !切记..晚唐诗人皮日休曾经对杨广有这样的评价:“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见后世人对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十分赞同。没错,大运河的开通是劳民伤财它也成为隋炀帝奴役百姓的历史见证。但是,大运河的开通无疑是功大于过的,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的时候,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正是这条让人又爱又恨的运河,让世界人民又一次见证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毅力。 直到现在,交通运输业较发达的今天,大运河依旧发挥这重大的作用,滋养着沿岸数百里的土地,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们努力的付出。
论京杭大运河?急急急……!~~~
历史老师要求写一篇论文!题目是“论京杭大运河?”要写1000字左右。任何内容都可以!急急急……!~~~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市),原来的大运河就不能作为漕运的路线了。元初,漕运路线是:由长江进入淮河,再溯黄河而上(这时黄河是由河南转向东南,夺淮河入海),到达今河南封丘县中滦镇,弃舟登岸,改为陆运,走180里至淇门镇,再改水运,由御河(今卫河)航至直沽(今天津市),抵达大都。很显然,这条漕运路线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政府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南北流向的泗水航道。在1283年开凿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的济州河,从济州往南,就可以利用泗水通航了。1289年,又开凿了自安山至临清合卫河的会通河,这样,来自江淮的漕运船只,就可以由水路直达直沽了。1293年,元朝政府又完成了自通州至大都的通惠河。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告成,漕运直达大都已不成问题。这条运河惟一的问题是,从徐州至淮阴的一段仍以黄河为运道,颇有后患。
明朝初年,会通河淤废。明都城自南京迁往北京以后,矛盾变得突出了。1411年,明朝政府修复会通河,初步恢复了南北漕运。但是,黄河下游常常决口,河道向北移动,会通河一再被冲毁,所以这条漕运路线并不完全可靠。明朝自嘉靖年间,下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其办法是推行'避黄改运'的治运方针。从山东鱼台县南阳镇以下,在运河之东开凿新道,以避开黄河的冲决。1566年、1605年先后开了南阳新河和泇河。到清初康熙年间,又开了中河。这样,从明至清,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避开了黄河,使京杭大运河全部成为人工开凿的河道。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共分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山东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南北水运畅通无阻。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是中国水运史及运河史上的一大创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京杭大运河形成的漕运,使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和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发展。从北往南,通州、德州、临清、济宁、淮阴、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等一系列工商业城市兴起或进一步繁荣,一些古代的文化名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直到近代,运河流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直到19世纪末,铁路、海运的兴起,京杭大运河才渐渐失去它往昔的风采。
无论是隋朝的大运河,还是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时间、长度而论,世界上其他的著名运河都难望其项背。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公里,巴拿马运河为80多公里,苏伊士运河160公里。隋朝大运河开于7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完成于16世纪,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迟至19、 20世纪才通航。
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证明了我国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
今天,古老的运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江苏、浙江地区已经或正在重新疏浚运河河段,河北、山东河段今后也将得到整治。古老的运河定会重新焕发青春,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会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我国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 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 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市),原来的大运河就不能作为漕运的路线了。元初,漕运路线是:由长江进入淮河,再溯黄河而上(这时黄河是由河南转向东南,夺淮河入海),到达今河南封丘县中滦镇,弃舟登岸,改为陆运,走180里至淇门镇,再改水运,由御河(今卫河)航至直沽(今天津市),抵达大都。很显然,这条漕运路线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元朝政府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南北流向的泗水航道。在1283年开凿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的济州河,从济州往南,就可以利用泗水通航了。1289年,又开凿了自安山至临清合卫河的会通河,这样,来自江淮的漕运船只,就可以由水路直达直沽了。1293年,元朝政府又完成了自通州至大都的通惠河。至此,京杭大运河全线告成,漕运直达大都已不成问题。这条运河惟一的问题是,从徐州至淮阴的一段仍以黄河为运道,颇有后患。
明朝初年,会通河淤废。明都城自南京迁往北京以后,矛盾变得突出了。1411年,明朝政府修复会通河,初步恢复了南北漕运。但是,黄河下游常常决口,河道向北移动,会通河一再被冲毁,所以这条漕运路线并不完全可靠。明朝自嘉靖年间,下决心彻底解决问题,其办法是推行'避黄改运'的治运方针。从山东鱼台县南阳镇以下,在运河之东开凿新道,以避开黄河的冲决。1566年、1605年先后开了南阳新河和泇河。到清初康熙年间,又开了中河。这样,从明至清,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避开了黄河,使京杭大运河全部成为人工开凿的河道。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共分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山东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南北水运畅通无阻。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成功,是中国水运史及运河史上的一大创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内,由于京杭大运河形成的漕运,使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和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发展。从北往南,通州、德州、临清、济宁、淮阴、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嘉兴、杭州等一系列工商业城市兴起或进一步繁荣,一些古代的文化名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直到近代,运河流域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直到19世纪末,铁路、海运的兴起,京杭大运河才渐渐失去它往昔的风采。
无论是隋朝的大运河,还是以后的京杭大运河,在世界运河工程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时间、长度而论,世界上其他的著名运河都难望其项背。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公里,巴拿马运河为80多公里,苏伊士运河160公里。隋朝大运河开于7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完成于16世纪,而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迟至19、 20世纪才通航。
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证明了我国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
今天,古老的运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江苏、浙江地区已经或正在重新疏浚运河河段,河北、山东河段今后也将得到整治。古老的运河定会重新焕发青春,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会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论京杭大运河的经济影响
2006浙江工业大学“聚焦京杭运河 保护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刘毅
[摘要]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作为当时国内南北交通的主要命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文明的背后却是禁止外贸与闭关锁国。
[关键字] 经济 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 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大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京杭大运河,当我走进大学到达杭州时,就已经被大运河的魅力所征服。这岂止是一条河,这是文化带,是遗产长廊,是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的展示长廊:城有扬州、苏州、杭州……;物有陶瓷、丝绸、园林……;书有三国、西游、水浒、红楼……;至于运河沿线产生的名人,更不可尽数也。当时我的感想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走一趟运河足矣。那时我对大运河只有赞叹,缺乏思考。
如今,我们小队一行人,满怀着激情,在楮华东老师的指导下,踏上了此次运河之旅。带着对古运河文化的憧憬,我们从杭州出发,走过了淮安、聊城、临清、通州。一路上深深的被大运河边的文化遗产所折服,其数量之多以及其意义之远大另人叹为观止。做为一名主修经济学类的大学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运河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规模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背后必定有着其独特的经济基础与渊源。我也是带着这些思考与疑问走完了此次运河之旅程,并颇有感悟。
中国的地形地势是西高东低, 其诸多的天然大江大河基本都是由西流向东。 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水路运输曾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人们靠肩挑背扛牲口驮,运载能力极其低下,陆路运输费用至少是水陆运输的30倍以上,就现代而言,其水路、铁路和公路的运费仍大致比例为1:5:10。
人类社会利用天然河流发挥舟楫之利上千年的历史,水运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欧经济发达国家辐射范围广阔的大市场,就是由水路运输形成的。曾有专家撰文指出:“古代中国资本主义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理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流域内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上千年来,东西纬度方向气候基本变化不大,使得上下游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大致相同,夏粮小麦,秋粮菽粟。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东西方向上农产品的一致性,使得上下游地区之间农产品输送不存在比较利益,利用水路运送农产品获取不到经济收益,不能有效地刺激商品贸易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从河流特性上,在中国夏秋两季河流洪水涨满,泥沙俱下,时常河水泛滥成灾;到冬春两季,则几乎是干涸断流,水位变幅大,河床宽浅,航运能力极其低下且难以建立码头,不利于发展水运。 然而, 我国南北纬度方向跨度大、气候变化大、农作物品种差异也较大。例如:北部旱地产麦粟,南部水田产水稻。另从货物总量上看,南粮北运,北盐南运,商品运输比较利益大。但是,由于南北方向上却没有天然河道供开辟水上运输,路陆运输的费用又极其高昂,这就极大地桎梏了古代中国南北方向上的商品物资流通与交换、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运河绵延2400多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其规划思想之恢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据有关专家指导早在唐宋两代,由于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今11.62亿公斤)。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国内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称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贸易港口扬州等重要城市,国内贸易显著增长。
据说,天津最初就是隋朝大运河连到天津后才逐步形成的,至今天津南北承接北运河和南运河,还有条路就叫运河路。
以沧州为例大运河在沧州,如同长城一样蜿蜒曲折贯穿南北全境¬,把沧州一分东西,它像一片叶子的筋脉,串起了运河南北两岸城乡人们的生活。现在,沧州人还习惯把运河以西的沧州叫运西,沧州以东的地方叫运东。沧州的一个区,¬就叫运河区。
沧州作家宋子平认为,大运河选择了沧州是沧州人的幸运,因为有了这条贯通南北的水系,就有走出去的条件,是它成就了沧州人闯天下的渴望。沧州人历来是有周游世界¬的传统的,吴桥的杂技艺人、泊头的铸造技师们就是这样走出沧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运河不只是历史,也不只是风景,它今天还在为人们提供着便利,至今还担任¬着引黄济津蓄水工程主河道任务。
同样的,象沧州这样因运河而发展的城市并不少,但是在我们走完大运河的全程之后,与我刚开始对大运河的想法又有所不同了。
虽然大运河当时在我国境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更关注与中国东部沿海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运河中风帆往来、络绎不绝,遗憾的是我国东部的近海上,却没有出现南来北往的航船。大运河繁荣的代价是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我曾跳上一艘运沙船,船长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望着紧握船舵,目视前方的船长,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三次环球航行的库克船长,他给英国带来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库克曾经也是一艘运煤船的船长,但他航行在波逐浪涌的北海。我在想,库克当船长时,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上早已经有过无数的船长,为什么这些船长中没有产生出中国的“库克”?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是由“近邻”中国人而是由“远客”库克来发现?我想起梁启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面对一张中国地图,我发现这样一个相关问题:为什么从杭州到天津,整个中国北方的海岸线上,城市十分稀少,与京杭大运河沿线密集的城市带相比,中国东部的海岸城市寥如晨星,即使这几个晨星般的城市,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租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为什么?
也许有专家会用地理因素来解释,比如中国的海岸,以钱塘江口为界,以北为泥沙海岸,以南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水深、沙少容易建港口,由港口又可以发展为城市。泥沙海岸则相反。但许多事例否定了这一点,比如上海、天津……
我觉得这一切与大运河有关。从隋代以后中国的统治者利用大运河构筑了一个中国文化的三角形核心区,历代的首都均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繁华的城市在三条边上。运输问题通过运河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因此沿着海岸的海上对买贸易运输被忽略了,或者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统治者看来,有大运河足矣。
因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推测:是大运河阻挡了中国人奔向大海的步伐,阻碍了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中国人的意识中更多的是“运河意识”而不是“海洋意识”。
从扬州返回时,我选择了沿着大运河东面的海岸线走,我走过荒芜的海岸,也走过像日照、连云港、荣成、威海、东营这样朝气蓬勃的新兴城市。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我认为这些城市(城市带或城市群)早就应该出现在那里,到20世纪,才出现在渤海和黄海边,已迟到了千余年。
由京杭大运河我想到了长城,这二者是中国大地上最大的人造工程。但它们绝不仅仅是工程,它们是中国国土的构架和格局,它们决定了中国国土的大小及形状。但按长城和大运河这种格局和思想,中国的国土形状充其量也就是个三角形,绝不会是今天这种昂首翘尾的雄鸡形状。靠农耕的汉民族是很难突破长城和大运河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的。是外在的力量帮助汉民族冲破这一束缚。打破长城束缚的是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是他们把长城外的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带入了中国的版图。突破大运河框架的束缚,走向东部沿海的这一步,则充满了屈辱和痛苦,因为这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通过开埠通商实现的。这一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损害中国人尊严的条约。但历史是神奇的,它把坏的变好、好的变坏,屈辱变成了繁荣,伤害变成了帮助。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的萌生和发展如是说。
最后我要说的是大运河带给我们的又一遗憾:我们失去了一条流向大海的河流。大运河从北向南截断了许多流向大海的河流,其中的典型是淮河。明代修建的运河大堤斩断了淮河,使本来流向大海的淮河潴留成了一个悬湖——洪泽湖。淮河成了一条没有了下游和三角洲的河流。
在淮阴郊外的旷野里,我见到了淮河流向大海时的旧河道,它空旷、寂寥,像一段遗失了的记忆。我顺着干涸的河道向远方凝望,想象着河床中水波荡漾、大江东去,河面上舳舻相接、风帆如墙,岸上市井相连、港口相望的景象……
2006浙江工业大学“聚焦京杭运河 保护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刘毅
[摘要]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作为当时国内南北交通的主要命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文明的背后却是禁止外贸与闭关锁国。
[关键字] 经济 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目前通航里程只剩883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 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
大运河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命运从繁华到衰落。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展现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它又是一条血泪之河,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苦难。
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京杭大运河,当我走进大学到达杭州时,就已经被大运河的魅力所征服。这岂止是一条河,这是文化带,是遗产长廊,是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的展示长廊:城有扬州、苏州、杭州……;物有陶瓷、丝绸、园林……;书有三国、西游、水浒、红楼……;至于运河沿线产生的名人,更不可尽数也。当时我的感想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走一趟运河足矣。那时我对大运河只有赞叹,缺乏思考。
如今,我们小队一行人,满怀着激情,在楮华东老师的指导下,踏上了此次运河之旅。带着对古运河文化的憧憬,我们从杭州出发,走过了淮安、聊城、临清、通州。一路上深深的被大运河边的文化遗产所折服,其数量之多以及其意义之远大另人叹为观止。做为一名主修经济学类的大学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运河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规模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背后必定有着其独特的经济基础与渊源。我也是带着这些思考与疑问走完了此次运河之旅程,并颇有感悟。
中国的地形地势是西高东低, 其诸多的天然大江大河基本都是由西流向东。 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以前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水路运输曾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人们靠肩挑背扛牲口驮,运载能力极其低下,陆路运输费用至少是水陆运输的30倍以上,就现代而言,其水路、铁路和公路的运费仍大致比例为1:5:10。
人类社会利用天然河流发挥舟楫之利上千年的历史,水运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西欧经济发达国家辐射范围广阔的大市场,就是由水路运输形成的。曾有专家撰文指出:“古代中国资本主义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理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流域内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上千年来,东西纬度方向气候基本变化不大,使得上下游农作物的种植品种大致相同,夏粮小麦,秋粮菽粟。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东西方向上农产品的一致性,使得上下游地区之间农产品输送不存在比较利益,利用水路运送农产品获取不到经济收益,不能有效地刺激商品贸易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从河流特性上,在中国夏秋两季河流洪水涨满,泥沙俱下,时常河水泛滥成灾;到冬春两季,则几乎是干涸断流,水位变幅大,河床宽浅,航运能力极其低下且难以建立码头,不利于发展水运。 然而, 我国南北纬度方向跨度大、气候变化大、农作物品种差异也较大。例如:北部旱地产麦粟,南部水田产水稻。另从货物总量上看,南粮北运,北盐南运,商品运输比较利益大。但是,由于南北方向上却没有天然河道供开辟水上运输,路陆运输的费用又极其高昂,这就极大地桎梏了古代中国南北方向上的商品物资流通与交换、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位置及线路规划,充分体现了大水利的规划思想。运河绵延2400多公里,流经江、浙、鲁、冀、津、京六省市、联通钱、长、淮、黄、海五水系;贯穿华夏大地与南北、弥补中国南北方向无天然河流之短、扬内陆水上运输之长。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其规划思想之恢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据有关专家指导早在唐宋两代,由于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今11.62亿公斤)。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国内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称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贸易港口扬州等重要城市,国内贸易显著增长。
据说,天津最初就是隋朝大运河连到天津后才逐步形成的,至今天津南北承接北运河和南运河,还有条路就叫运河路。
以沧州为例大运河在沧州,如同长城一样蜿蜒曲折贯穿南北全境¬,把沧州一分东西,它像一片叶子的筋脉,串起了运河南北两岸城乡人们的生活。现在,沧州人还习惯把运河以西的沧州叫运西,沧州以东的地方叫运东。沧州的一个区,¬就叫运河区。
沧州作家宋子平认为,大运河选择了沧州是沧州人的幸运,因为有了这条贯通南北的水系,就有走出去的条件,是它成就了沧州人闯天下的渴望。沧州人历来是有周游世界¬的传统的,吴桥的杂技艺人、泊头的铸造技师们就是这样走出沧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运河不只是历史,也不只是风景,它今天还在为人们提供着便利,至今还担任¬着引黄济津蓄水工程主河道任务。
同样的,象沧州这样因运河而发展的城市并不少,但是在我们走完大运河的全程之后,与我刚开始对大运河的想法又有所不同了。
虽然大运河当时在我国境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更关注与中国东部沿海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运河中风帆往来、络绎不绝,遗憾的是我国东部的近海上,却没有出现南来北往的航船。大运河繁荣的代价是沿海的荒凉和寂寞。
我曾跳上一艘运沙船,船长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望着紧握船舵,目视前方的船长,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三次环球航行的库克船长,他给英国带来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是,库克曾经也是一艘运煤船的船长,但他航行在波逐浪涌的北海。我在想,库克当船长时,中国的京杭大运河上早已经有过无数的船长,为什么这些船长中没有产生出中国的“库克”?为什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是由“近邻”中国人而是由“远客”库克来发现?我想起梁启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却没有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面对一张中国地图,我发现这样一个相关问题:为什么从杭州到天津,整个中国北方的海岸线上,城市十分稀少,与京杭大运河沿线密集的城市带相比,中国东部的海岸城市寥如晨星,即使这几个晨星般的城市,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租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为什么?
也许有专家会用地理因素来解释,比如中国的海岸,以钱塘江口为界,以北为泥沙海岸,以南为基岩海岸。基岩海岸水深、沙少容易建港口,由港口又可以发展为城市。泥沙海岸则相反。但许多事例否定了这一点,比如上海、天津……
我觉得这一切与大运河有关。从隋代以后中国的统治者利用大运河构筑了一个中国文化的三角形核心区,历代的首都均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繁华的城市在三条边上。运输问题通过运河似乎已经得到了解决,因此沿着海岸的海上对买贸易运输被忽略了,或者没有发展的动力。在统治者看来,有大运河足矣。
因此我进行了这样一个推测:是大运河阻挡了中国人奔向大海的步伐,阻碍了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中国人的意识中更多的是“运河意识”而不是“海洋意识”。
从扬州返回时,我选择了沿着大运河东面的海岸线走,我走过荒芜的海岸,也走过像日照、连云港、荣成、威海、东营这样朝气蓬勃的新兴城市。不知我的感觉对不对,我认为这些城市(城市带或城市群)早就应该出现在那里,到20世纪,才出现在渤海和黄海边,已迟到了千余年。
由京杭大运河我想到了长城,这二者是中国大地上最大的人造工程。但它们绝不仅仅是工程,它们是中国国土的构架和格局,它们决定了中国国土的大小及形状。但按长城和大运河这种格局和思想,中国的国土形状充其量也就是个三角形,绝不会是今天这种昂首翘尾的雄鸡形状。靠农耕的汉民族是很难突破长城和大运河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的。是外在的力量帮助汉民族冲破这一束缚。打破长城束缚的是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是他们把长城外的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带入了中国的版图。突破大运河框架的束缚,走向东部沿海的这一步,则充满了屈辱和痛苦,因为这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通过开埠通商实现的。这一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损害中国人尊严的条约。但历史是神奇的,它把坏的变好、好的变坏,屈辱变成了繁荣,伤害变成了帮助。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的萌生和发展如是说。
最后我要说的是大运河带给我们的又一遗憾:我们失去了一条流向大海的河流。大运河从北向南截断了许多流向大海的河流,其中的典型是淮河。明代修建的运河大堤斩断了淮河,使本来流向大海的淮河潴留成了一个悬湖——洪泽湖。淮河成了一条没有了下游和三角洲的河流。
在淮阴郊外的旷野里,我见到了淮河流向大海时的旧河道,它空旷、寂寥,像一段遗失了的记忆。我顺着干涸的河道向远方凝望,想象着河床中水波荡漾、大江东去,河面上舳舻相接、风帆如墙,岸上市井相连、港口相望的景象……
高中咯?
第一段 讲讲隋开凿大运河的背景 意义
第二段 再讲讲元朝的京杭大运河 意义啊啥的
第三段 比较比较两者共同点和区别
第四段 讲讲现在大运河的作用啊 历史意义啊 展望展望未来
可以说说我们的大河文明啊
联系实际么就说 保护大运河啊 环保啊
好类 1000肯定有的呀
第一段 讲讲隋开凿大运河的背景 意义
第二段 再讲讲元朝的京杭大运河 意义啊啥的
第三段 比较比较两者共同点和区别
第四段 讲讲现在大运河的作用啊 历史意义啊 展望展望未来
可以说说我们的大河文明啊
联系实际么就说 保护大运河啊 环保啊
好类 1000肯定有的呀
结合隋朝和唐朝的历史,谈谈大运河的利与弊?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道路,开凿大运河的意义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五点:1、促进了南北交通运输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极大的加强了政府对国家政权的集中统治;2、它加强了历史上各个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得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到;3、加强了各个地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使人与人之间能够更好的通过和相处;4、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使南北粮草的运输更加的方便;5、对后世的经济发展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为后世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都是非常重大的,它不仅使政府可以更好的统治国家,还促进了各个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水上交通运输的发展。
总的来说,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现如今的社会都是非常重大的,它不仅使政府可以更好的统治国家,还促进了各个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水上交通运输的发展。
本文标题: 说说你眼中的大运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3298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