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何放心御前侍卫服侍自己?没有皇帝会真正放心御前侍卫服侍自己,历史上的皇帝大多都是多疑的,而多疑的人就完全不会相信任何人,而...
皇帝为何放心御前侍卫服侍自己?
没有皇帝会真正放心御前侍卫服侍自己,历史上的皇帝大多都是多疑的,而多疑的人就完全不会相信任何人,而御前服侍他的人,大多家眷都会被监视起来。
记得看过许多电视电影,皇帝因为多疑,所以身边会有许多死士,暗卫之类的,而这些人大多都是了无牵挂之人。
但他们却被投以毒药,以毒控制他们的忠心。
而御前的人,要么是一些没有家世的想要往上爬的人,要么就是某个家族里的人,而往上爬无根基的人,能够让他们富贵的只有皇帝,所以他的忠诚肯定是有的,但即使如此,还是一样会被皇帝派的士兵给监视起来,或明或暗。
而大族里的人,也是一样,也许有许多势力拉拢他们,但他们也是一样不敢乱来的,毕竟皇帝一个命令也许就会要了全家人的命,那么大个家族,那么多子孙没有人敢拿这些人来做赌注。
所以当大家族里的人在御前服侍时,也是很用心,但同样的家族也一样会被监视起来。
那么多人想做皇帝,皇帝不会傻的真正相信亲近自己身边的人。
你记得还珠格格里面,皇上的御前侍卫是谁吗?是福尔康,福尔康是福大学士的嫡长子,皇帝对福大学士一家很是宠爱,所以他的御前带刀侍卫就是福尔康,可是你真的觉得这是一种宠爱吗?
皇帝和福尔康之间是一种要挟的关系,可能这个词用的不太对,如果福尔康敢有什么异动的话,那么整个福家都会为他陪葬。而且,御前带刀侍卫背后的家族为了自己整个家族的荣光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敢对皇上有什么不轨之心,毕竟这稍微一个不慎就是牵连九族的大事,整个家族和个人比起来哪个更重要?这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世家大族都想要皇上的宠爱,毕竟皇上的宠幸才是能够保证他们家族数百年来繁衍生息的根本,所以他们只会拼命的讨好皇上,拼命的让自己的孩子保护皇上,而不会对皇上有不轨之心,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皇帝是放心自己的御前侍卫的。
御前侍卫离君王很近,君王怎样保证这些侍卫不刺杀自己呢?
君王是因为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让这些侍卫贴身保护而不怕被刺?皇帝身边时时刻刻都有近身侍卫保护,但从来不担心有近身侍卫会谋杀自己。原因是因为这些近身侍卫选拔都是十分严格的,而且还有特别重要一点,就是洗脑教育。他们洗脑教育后都会特别忠诚于皇帝。所以对于这些人,皇帝使用起来也特别放心,不会担心有人会谋害自己。
天下从来不缺少野心勃勃之辈。但是政治安定,国家平安,就没有这些人的出人头地的地方。就像在汉朝末年,刘备本事不小,但依然只能卖草鞋。后期雄霸天下的曹操,依然在朝中为官,甚至还一心忠于汉室。但是当天下不稳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不在安分守己。
但是他们是幸运的,生在的那个年代。而身在和平年代的,但是又不满足入朝为官,那只有一个方法造反,刺杀帝王。帝王也特别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他们特别为自己配备了御前侍卫这种职务,专门贴身保护自己,但是御前侍卫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对御前侍卫进行防范,所以对于身边的近身侍卫的培养自古以来就是特别重视的。
这些御前侍卫从来不是靠民间选拔出来的,更多而是在民间带来一些孤儿,从小培养,培养他们忠君爱国的意识,还要教他们武功。像这种存在其实在皇宫中其实有很多,一些太监,御前侍卫,还有死士,都是从小培养的。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忠心。特别是死士,有些方便明面上做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处理。
培养御前侍卫的孤儿,一般都是一些童年受过很多痛苦的人,这种人培养起来比较听话,才会懂得感恩,在经过长期的思想工作之后,他们会把皇帝的命当成自己的命,甚至比自己的命还要重要。在这种培养下,所以皇帝从来不担心有御前侍卫会谋害自己。
清朝御前侍卫都带着刀,皇帝会不会担心被他们刺杀呢?
清朝皇帝正是因为担心被刺杀,才配备了御前侍卫、亲军营。
就1440人编制的亲军营,虽然归领侍卫内大臣统辖,但还设置了4个内大臣,互不统属。所以可以想见即便经过重重政审,从上三旗选拔出来的根红苗正的满蒙子弟,皇帝都不能全信,时刻提防领侍卫内大臣不在,他们串联起来,不受控制。
所以御前的侍卫更是必须贴心贴肺,完全信任,才能担任了,更何况是御前的带刀侍卫。
御前带刀侍卫的品级通常三品到头了,但有品的正常至少也是六品。其实几品并不代表其权限,而是代表其俸禄档次。往往相当于皇帝对侍卫的认同和恩宠。
御前侍卫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得由皇帝亲自选授。而且选用御前侍卫还体现出了清朝皇帝驭人艺术。
和一般的亲军侍卫不一样,御前侍卫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从满、蒙的王公勋贵的子弟中选拔出来的。
比如清朝的“一代词宗”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就是康熙御前一等侍卫(三品),他就是权相纳兰明珠的儿子。
用这些王公勋贵子弟,很显然并不是看中他们功夫好,而是他们身上的“犯罪成本”更高。一人谋反,诛灭九族。普通人家的孩子,社会关系浅,算是光脚的。而这些王公勋贵家的,牵一发动全身,半点差池都不能有。
另外还有一层“质子”的涵义。方便皇帝通过奖惩这些子弟,来拉拢控制这些王公勋贵。老子干的好,没奖励老子,反而儿子却受赏了,老子的干劲却更足了。
也是皇帝培养亲信的手段之一。御前侍卫干得好,深的皇帝信任的,再外放做官,或者在京内做官的,还精简了户部的考察程序。一纸调令,青云直上。
入关初期,汉人子弟是没资格做御前侍卫的。但是康熙为了笼络人心,增置了汉人侍卫。
从武举中选任,量少自不必说。而且名义上是御前侍卫,实际上根本近不到御前听差,通常会放到诸如乾清门侍卫行列。比如,杨芳、黄仕简、张承勋等等。所以说是御前侍卫,汉人御前侍卫根本不在御前,大都是名义上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