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吕布换为赵云,常胜将军赵云能否突破曹军六将的围攻?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公认的第一高手,任何与之单挑的人都是自寻死路,为...
如果把吕布换为赵云,常胜将军赵云能否突破曹军六将的围攻?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公认的第一高手,任何与之单挑的人都是自寻死路,为了能够限制住吕布,人们总是联手一起行动。曹操为了能够打败吕布不惜动用帐下六员大将一起出动,双拳难敌四手,纵使吕布有着莫大的本领,但他最终还是不敌六人的围攻,虽然吕布输了,但凭借着高强的本领和赤兔马,他成功地逃了出来。这样的本事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就算是赵云面对六人的围攻想要逃出来也比登天还难,赵云虽然也很厉害,但是他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没有赤兔马。
赵云与吕布一样都是三国历史中的佼佼者,虽然在单兵作战能力上不及吕布,但也绝对是在万人之上。尽管赵云如此厉害,但面对曹营六员大将,想要以一己之力打赢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想办法逃走才是上上策。而之所以说赵云如果面临吕布那样的困境是绝无可能成功脱身的,主要是因为赵云没有赤兔马的加成,并且其威名也不如吕布。
吕布在逃走时,凭借着自己的威名,一般的士兵根本不敢上去阻拦,围困的六员大将中也只有许褚、典韦等人能够勉强一战,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几招之内就能解决的。而赵云就做不到这一点,首先实力不如吕布的他不会让人心生顾虑,六员大将可以毫无顾忌的对其进行攻击,就算不能一招制敌,到光是耗体力也能把赵云耗死。
突围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能够撕开裂口,然后迅速地与敌方拉开距离,吕布因为骑着赤兔马,他可以做到这一点。反观赵云,他并没有赤兔马的加持,其速度是在敌方的可控范围内,因此不管赵云如何逃跑,他都无法甩开身后的追兵,时间一长,脚下的马没力气后,赵云被擒是必然之事。
二十世纪初,俄国有哪些著名将领?越多越好……
太多了,我就说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俄国将领吧。
鲁缅采夫
鲁缅采夫(1725.1.15~1796.12.19),俄国著名将领,陆军元帅。将门出身。
6岁登记为禁卫军列兵,15岁起担任军官。曾参加1741~1743年俄瑞战争。18岁任步兵团长。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末年)参加莱茵河远征。七年战争期间任旅长、师长。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初期一度失宠,调任小俄罗斯(乌克兰)总督。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任集团军司令。1770年晋元帅。同年夏率部沿普鲁特河左岸南下,以少胜多,连战皆捷,至1771年底控制多瑙河下游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随后渡过多瑙河,于1774年6月攻占土军舒姆拉、鲁什楚克和锡利斯特拉要塞,并向巴尔干山脉推进,迫使土耳其签订《小凯纳尔贾和约》。次年任小俄罗斯总督兼重骑兵司令。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复任集团军司令,因与总司令G.A.波将金意见相左,1789年从前线被召回。1794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期间,与A.V.苏沃洛夫共同拟定作战计划,任侵波俄军总司令,但因年迈未到职。
他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进攻作战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线式战术,重视建立和使用预备队,强调正面突击和侧翼突击相结合以及诸兵种密切协同(见鲁缅采夫的军事思想)。著有《指南》、《军规》等。
苏沃洛夫
苏沃洛夫(1730.11.24 ~ 1800.5.18),俄国著名将领、大元帅。生于莫斯科一军人贵族家庭,自幼酷爱军事。
1742年在禁卫军注册,1748年正式服役。1756~1758年在陆军院供职。七年战争中在P.A.鲁缅采夫麾下任职,崭露头角。1763年任苏兹达尔步兵团长,编写《苏兹达尔团条令》。1768年晋准将,1770年晋少将。1773年率部参加俄土战争,屡建战功。1774年参与镇压Y.I.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1776~1783年率部完成俄国对克里木的兼并。1786年晋上将。1787~1791年俄土战争中,先后参加金布恩防御战、奥恰科夫围攻战和伊兹梅尔要塞攻坚战,并在勒姆尼克河之战中击败土军主力,受封勒姆尼克伯爵。1791年奉命指挥驻芬兰俄军,加强对瑞典防御。1794年率部镇压波兰民族起义,晋元帅。后任驻波兰和乌克兰俄军司令。1797年6月,因抵制沙皇保罗一世推行普鲁士军制被革职。1799年2月重被起用,任欧洲第二次反法联盟意大利北部战场俄奥联军总司令,率部远征意大利,击败法军,一度扭转战局。随后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在瑞士境内突破法军包围。俄奥联盟破裂后,奉命回师俄国。同年10月获大元帅称号。不久再遭贬谪,抑郁而死。
他久经沙场,一生指挥过60余次会战和战斗。他关心士兵疾苦,深得将士信任;精通多门外语,熟谙俄国和欧洲战史,注意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他摒弃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主张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歼灭敌有生力量;强调快速机动,积极进攻;提出观察、快速和猛攻三项战术原则;提倡严格治军,从实战需要训练部队(见苏沃洛夫的军事思想)。著有《制胜的科学》。
乌沙科夫
乌沙科夫(约 1744 ~ 1817.10.14),俄国海军上将 。生于坦波夫省一小贵族家庭 。
1766年彼得堡海军武备学校毕业后,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768~1774年俄土战争中曾在黑海作战。1775年任巡航舰舰长。1780年任战列舰舰长,为往返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的俄国商船护航。1783年调往黑海舰队,监督造船并参加塞瓦斯托波尔的基地建设。1787~1791年俄土战争中,曾指挥俄国分舰队前卫在菲多尼西亚海战中重创土耳其舰队。1789年晋海军少将。1790年起任黑海舰队司令,先后取得刻赤海战及坚德拉岛和卡利阿克拉角等海战的胜利。1798~1800年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中,率俄土联合舰队进入地中海,执行封锁、运送登陆兵、夺取要塞和破坏敌海上交通线等任务,支援A.V.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奥联军在意大利北部作战。1799年组织舰队和登陆兵攻击法军地中海重要基地科孚岛,首创俄国海军从海上攻占要塞的战例,晋海军上将。回国后失宠。1802年任波罗的海帆船舰队司令。1807年退役。
乌沙科夫强调按实战要求训练部队,反对死板和华而不实的训练方法;作战中不拘泥于传统的战列线战术,强调根据情况采取灵活机动战术,对俄国和苏联海军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1745.9.16~1813.4.28),俄国元帅,著名将领,军事家。出身将门。
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准尉并任连长。次年参加远征波兰。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麾下任职,作战勇敢,指挥有方。1774年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1782年晋准将,1784年晋少将。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立陶宛督军和圣彼得堡督军。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鉴于奥军在乌尔姆被歼,指挥俄军主力后撤400余公里,从而保存了实力。奥斯特利茨之战中,俄军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干预遭惨败。1806~1812年俄土战争中,于1811年出任摩尔多瓦俄军总司令,采取退避三舍、相机反击战法,在同年8月鲁什丘克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土军主力,迫使土耳其签订和约。1812年法俄战争中,在俄军失利情况下出任总司令,面对优势法军实施战略撤退和坚壁清野,在博罗季诺之战中重创法军后继续后撤,直至放弃莫斯科。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开展游击活动并组织预备队,形成兵力优势后适时转入战略反攻,指挥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法军,歼敌于别列津纳河畔鲍里索夫地区。1813年4月率部向法国本土推进前夕,病逝于西里西亚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
他精通法、德、英、波、土等多种语言,知识渊博,驰骋沙场50余年,作战指挥经验丰富。他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等进攻作战思想,而其战略防御理论更为各国军事家所称道。他强调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应避免不利决战,以保存实力;主张疲惫和消耗敌有生力量,不失时机地实施战略反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著名的指挥官(将领)?好像有10位是举世闻名的!!
隆美尔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来用德文来表达这个德国军事天才。 1891 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北非战线中以少胜多著称。击败过盟军的无数次进攻。曾出书《步兵攻击》一书,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 隆美尔 18 岁加入了陆军,一生战功赦赦。年仅 51 岁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虽然隆美尔至死都在为第三帝国效劳,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战绩显赫的传奇式人物。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粹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 “ 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 。
蒙哥马利( Tim Montgomery )
1887 年 11 月 17 日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 18 岁入军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英军排长,得过奖章。以惊人的组织和军事才能,将这个由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南非人、印度人和英国人组成的杂牌军恢复了活力,拟就了一项扭转北非战局的作战计划。在北非战线中的重要战役阿拉曼战役一举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而闻名于世。进而在 1944 年 6 月 6 日,他担任了诺曼底登陆的地面部队总指挥,上陆后,他指挥第 21 集团军群跨过莱茵河,进入德国本土,和苏军会师,胜利地结束了欧战。因而成为盟军中闻名于世的战将。
巴顿( Jenson Button )
生于 1885 年 11 月 11 日。 1909 年 6 月毕业于西点军校。在二战中,战功显赫,功勋卓著,成为举世闻名的坦克战将。晋升四星上将,甚至被吹捧为 “ 指挥坦克的奇才 ” 。但其可爱之处还有就是个性极其鲜明:暴躁自大,出言粗俗,曾因两次到医院殴打厌战的伤兵,险些断送自己的前程。
朱可夫( K ·朱可夫)
1896 年 12 月 2 日出身于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一鞋匠家庭, 19 岁时应征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 年 6 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 1 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 “ 苏联英雄 ” 称号。之后,一跃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 , 二战时在商讨与德军对抗的决策中敢与斯大林顶撞的将军,由于元首斯大林的确定而造成后来的 60 多万苏军被围歼的战局证明了朱可夫的军事天才。后来元首斯大林调用朱可夫,在列宁格勒与斯大林格勒的战役中打败德军, 1944 年, 5 月 9 日,朱可夫代表苏联在德国投降书上签字。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赞颂的那样 “ 有一天肯定会有另一种俄国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个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
古德里安
1888 年 6 月 17 日出身于一个德国军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通信兵、步兵和骑兵部队任职。是二战中第一次实现希特勒提出的闪电战理论的将领。在苏德战场上对基辅的战役大胜苏军,堪称现代战争史上装甲部队成功突击的典范战例。被后人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
尼米兹( Chester Wiliam Nimitz )
1885 年 2 月 2 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弗雷德里克斯堡一个普通的日尔曼移民家庭。二战中海军的先驱,是珍珠港事件给他展示了军事天才的机会,更在中途岛战役中以劣势重创山本五十六赢得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次胜利,被封海军五星上将军衔。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正式宣布向盟国投降, 9 月 2 日上午,尼米兹在美国 “ 密苏里 ” 号战列舰上代表美国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战后美国更以他的名字制造了世界上级别最高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艾森豪威尔( Dwight Eisenhower )
1890 年 10 月 14 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一贫寒家庭。 21 岁时考入西点军校。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领导组织天才。曾在麦克阿瑟和马歇尔手下作参谋工作,是马歇尔慧眼独具使其有机会成为举世闻名的二战中欧洲盟军远征军的最高统帅,永久五星上将。蒙哥马利和巴顿就是其手下的得力干将。二战中著名战役诺曼底登陆战的就是他的杰作。(虽然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德军拼命抵抗,令盟军损失惨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军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欧战结束。当天,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以国家、盟邦以及军队的名义,给艾森豪威发来热情洋溢的电报: “ 你以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完成了你的任务,出色地指挥了从来没有这样集结起来的最强大的军队,成功地解决了涉及各种不同的国家利益的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困难。你在行动上是无私的,你的判断总是正确的和容纳各方面意见的,你在军事决策中的勇气和智慧完全令人钦佩 ..” 他还于 1953 年当选美国总统,连任两届
稳扎稳打的英伦雄狮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苏联战无不胜的绝世帅才朱可夫
日本帝国的“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
沙漠中厮杀的狡狐隆美尔 和 横扫欧陆的普击怪杰古德里安
有没有既参加过一战又参加过二战的著名将领?
不管哪个国家的都可以如果单就军事指挥艺术而言,个人认为亚历山大元帅即便在二战英军将领中,也还算不
上独占鳌头。我更推崇斯利姆。但称亚历山大为英帝国的精华,却一点也不过分。他出
身贵族,毕业于哈罗公学,然后从军,从排长到战区最高司令,担任过每一级别指挥职
务的正职,即便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和平年代,还参与过三场战争,其作战经验之丰富,
在各主要交战国的所有将领中,恐怕都无出其右者。(也许只除了象当年我们中国这样连
年战乱的国家,正不知该赞呢还是该叹) 。
1。从早年到一次大战
哈罗德-亚历山大,1892年生于伦敦。大概不少战史爱好者知道他家是世代爱尔兰贵族,
其实从渊源来说,亚历山大的家族来自苏格兰,是斯特林伯爵Stirling的一支,在英王
詹姆斯一世的世代移居爱尔兰,所以是北爱尔兰亲英的家族,当时是平民。家族真正发
达,是1772年詹姆斯-亚历山大加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方发了财,回到北爱尔兰建起
卡尔顿城堡Caledon,并且从政。1801年詹姆斯-亚历山大受封为伯爵,进入爱尔兰上议
院。亚历山大元帅的父亲,是第4代卡尔顿伯爵,母亲是诺伯利Norbury伯爵的女儿。哈
罗德在兄弟4人中排行第3。按照古来欧洲贵族的通常习惯,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的儿
子,一般都以从军或者作教士为职业。哈罗德-亚历山大也不例外,1898年6岁时他的父
亲去世,1906年他14岁上哈罗公学。懂英国近现代史的都知道,英国上流社会的精英教
育,大学要么牛津,要么剑桥,中学呢,也是两所,要么哈罗公学,要么伊顿公学。
1911年亚历山大从哈罗毕业进桑赫斯特军校。桑赫斯特在英国的地位,相当于西点之于
美国。亚历山大那一届不到一年就毕业了。在这两所学校里,他的功课都是一般般,但
是擅长体育运动,而且跟巴顿在西点一样,都是与军事有关的功课(象骑术,枪术,队
列)特别好,语言,法律,历史这些文化课一塌糊涂。最终从桑赫斯特毕业的时候,172
人中排名第87。1911年亚历山大加入军队,他挑选的团,理所当然地是精锐的英国近卫
军,而且是近卫军中新成立的爱尔兰近卫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亚历山大获
得中尉军衔,随爱尔兰近卫军团第一批赴欧洲大陆参战。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世纪初英国陆军的情况,因为亚历山大是在这个背景下接受军事教
育的。20世纪初是英国维多利亚鼎盛时代刚过去不久,英国人傲慢,自信,有进取精
神,并且野心勃勃。英国陆军则奉行精兵主义,当时的英国陆军素质,应该是全世界最
精锐的,他们自信自满,技术过硬,并以从军为荣。可能大家一般的印象,总认为当时
英国海军天下第一,而德国的陆军是素质最高的,其实单就士兵素质而言,德国陆军还
真的不如英国。别的不说,英国是欧洲列强中唯一实行完全志愿兵制不搞征兵的国家,
是完全的职业化军队,他们人数没有法国德国那么多,但是训练和技术出色,而且比法
国德国更有作战经验:从19世纪后期的克里米亚战争,印度大起义,到世纪末的布尔战
争,镇压马赫迪起义,虽然大家看史书总强调英军遭受这样那样的失败,但是最终这些
战争还都是以英国人胜利告终。这段时间,法国和德国都是无仗可打,美国内战后保留
的那支小型军队,则忙于在边疆欺侮印第安部落。当时英国普通士兵和军官的自豪和尚
武精神,也反映了典型的维多利亚时代风貌,这一点,大家看去年的“四片羽毛”那个
电影就能看出来。但是这些战争,都是小型的殖民战争,它锻炼的是英军小规模的战术
经验和素质。在大兵团作战艺术方面,英军跟德国的差距就出来了:德国从毛奇时代就
建立了先进完善的总参谋部制度体系,而英军的总参谋部在亚历山大从军的1911年才建
立起不长的时间,而且没有大兵团指挥的完整理论和经验可言。
1914年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军的优势和弱点都很鲜明。亚历山大的爱尔兰近卫军团1营,
是1000人的齐装满员部队,渡过海峡时英军中典型的情绪,不是紧张不安,而是兴高采
烈,就象去参加一场板球比赛一样,最大的担心,是生怕到欧洲大陆之前,战争就会结
束,自己捞不到仗打,错过立功扬名的机会。他们深信,战争很快就会结束。
一次大战爆发于1918年8月,英国向大陆派出的远征军,最初是1个集团军规模,总司令
弗伦奇爵士(French,很恰当的名字) ,下辖黑格将军的第1军 ,格里尔森的第2军
(James Grierson,后来是史密斯-多林将军接任Smith-Dorrien) ,和艾伦比的独立骑兵
师(Allenby,一战后期的英军名将,耶路撒冷的征服者) 。亚历山大的营隶属于第1军2
师第4近卫旅。英军在法国勒芒Le Mons附近展开,掩护法军最左翼的Lanrezac将军的第5
集团军,1军在左2军在右,所面对的,正是德国克鲁克Kluck的第1集团军,施利芬计划
中最关键的“强大右翼迂回,袖拂海峡”中的右翼尖端部分。英军初次与德军交战,德
军的人海特别密集,英军则经验丰富,早已在过往的战争中学会避免这种徒增伤亡的做
法,而且英军步兵素质优越,临战沉着,轻武器火力精准。但是英军的炮兵比德军差得
远,伤亡大量来自德军的野战炮火。英军虽然经过几次防御战逐步后撤,但是很大程度
上是跟友邻法军阵线保持一致,而且撤退秩序不乱,并不落下风。退过马恩河以后,向
德国第1集团军暴露的右翼发动反击。这就是马恩河战役。1914年10月,德军又开始进
攻。在第一次伊普雷Ypres战役期间,亚历山大晋升连长,获得上尉军衔,在这次战役中
大腿和胳膊被炮弹炸伤,回国修养。1915年秋天回到前线。后来又在爱尔兰近卫军旅当
中,晋升营长,每次晋升都是因为作战勇敢表现突出,而他周围当初一起参战的职业军
人,也越来越少了,大量被征召的新兵被补充进来。在一次大战的4年中,亚历山大除了
在英国养伤的几个月,从来都是出入于前线枪林弹雨,根本没有在司令部当参谋的经
历。在二战的著名将领当中,这样的一战履历也是极罕见的。这几年有几次战役可能对
他日后担任高级指挥有所启示:一次是1915年9月的英军卢斯Loos攻势,当时他所在的近
卫师属於英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6军(Haking将军) ,当攻势发展到高潮投入总预备队
时,英军高级参谋部的无能马上表现出来:接近前线的道理一片混乱,交通堵塞,花了2
天时间才从集结地点到达前线,结果错过战机,预备队未能突破德军第2道防线。1916年
黑格接任远征军总司令以后,为减轻法军在凡尔登的压力发动索姆河战役,亚历山大所
在的近卫师又是预备队,这次投入的时机又晚半拍,还是未能突破德军后续防线。这些
亲身经历教会亚历山大:第一要注意预备队投入时,控制自己战线后方的秩序,第二是
冬季泥泞季节不宜作战。这些教训,二战他在地中海战场注意得很好。1918年俄国十月
革命以后与德国媾和,德国抽调东线主力,在美军主力投入西线之前,发动最后一次大
规模攻势“迈克尔行动” ,企图一举奠定胜局 。此时已是近卫军营长的亚历山大作为
预备队调上前线,填补防线空白。这是近卫军战史上最惨的一战,近卫旅边打边退,旅
长眼睛被毒气暂时熏瞎,27岁的亚历山大代理旅长,旅下面三个营,其中爱尔兰近卫营
打到每连只剩40人,而第3寒溪近卫营和第4掷弹兵近卫营伤亡到不得不合并建制。但是
最后英军还是挺住了,“迈克尔行动”没有达成一举定乾坤的目的。爱尔兰近卫团的一
战团史,是出自英国大诗人作家,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基普林的手笔,因为基普
林的儿子也在这个团阵亡。在团史中,基普林不止一次单独提到亚历山大的武勇。亚历
山大从1914年的排长,四年的时间因功升到营长并短时间代理旅长,也算战争的幸运儿
了。
1、美国的麦克阿瑟,在一战时是著名的彩虹师师长。
2、法国的贝当,一战时是法国的著名将领,二战时成了法国傀儡政府的领袖。
3、美国的巴顿,一战时负责组建美军第 1个装甲旅,并于 1918年 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和马斯一阿贡纳战役。
4、德国的隆美尔,一战时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
5、英国的蒙哥马利,在一战中当过英军排长,得过奖章。
一战时日本没有参战
比较特殊的是苏联,一战时还是俄国,他们的将领即使投降到苏维埃来,也在二战前被清洗掉了。
沙泊什尼科夫
铁木幸哥
库利科夫
朱可夫
华西列夫斯基
罗科索夫斯基
科聂夫
托尔布兴
戈沃罗夫
马利诺夫斯基
还有两位苏联海军元帅
伊萨科夫
库兹捏佐夫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