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董狐笔直的看法

发布时间: 2023-05-27 13:00: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董孤直笔的意思〖典源〗《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赵穿的族兄赵盾)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对于董狐笔直的看法

董孤直笔的意思

〖典源〗《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赵穿的族兄赵盾)未出山而复。
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释义〗春秋时晋国赵盾掌政,因避灵公的迫害而出去,未出境,族弟赵穿便把灵公杀死,赵盾又回来掌政。太史董狐谓“赵盾弑其君”,孔子称扬他是古之良史。后遂用“董狐直笔、直笔、董狐”等称颂据事直书的史臣或史官正直不阿的精神。
【董狐直笔】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诗:“脱略看时辈,诸君等发蒙。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直笔】《晋书·郭璞传》:“忝荷史任,敢忘直笔?”
【董狐】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康有为《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以诗速之》:“闻君董狐说小说,以敌八股功最深。”柳亚子《咏史》诗:“功罪是非何地问,董狐南史简宁删。”

董狐直笔的故事 董狐直笔成语典故

1、成语典故:春秋时期,晋灵公十分残暴,相国赵盾劝他改变作风。晋灵公竟想杀他,他只好准备出逃。赵穿刺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在史书上写赵盾杀其君。赵盾不服要求改写。董狐说:“你身为相国,国君被杀,你不讨贼,你就是主谋,这事我就是死也不会改。”《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后世用此来比喻史官秉笔直书,刚正不阿。宋黄庭坚《王彦祖惠其祖黄州制草书其后》:“董狐常直笔,汲黯少居中。”

孔子评论这件事时说,董狐没有错,他是一位好史官,据法直书而不加隐讳;赵盾也没有错,他是一位贤明的大臣,为了法度而蒙受恶语,真是可惜啊!如果赵盾逃跑出了国境,就可以免除弑君之名了。杜甫在《写怀》一诗中提到董狐笔:“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就有这个典故:“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2、董狐直笔,汉语成语,拼音是dǒng hú zhí bǐ,意思是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直笔的意思是什么

董狐直笔的解释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 如实 记载 。指敢于秉笔直书, 尊重 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词语分解

董的解释 董 ǒ 监督 管理:董统。董督。董正( 督察 纠正)。董理。 董事 (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 主持 业务的人)。董其成。 正:“余将董道而 不豫 兮”。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董”。 姓。 直笔的解释 照直 客观 记录书写史书应该是直笔的详细解释指史官据事直书, 无所 避忌。 晋 葛洪 《 抱朴 子·吴失》:“若苟讳国恶,纤芥不贬,则 董狐 无贵於直笔, 贾谊 将受讥於《过秦》乎?””

董狐直笔的意思是什么生肖

董狐直笔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是兔。
董狐直笔(拼音:dǒnghúzhíbǐ)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周·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东周·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董狐直笔”。
本文标题: 对于董狐笔直的看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10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晏子的“二桃杀三士”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晕车带来的不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