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役中将名单中将名单?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予的175名中将的具体级别和未定级别的是:1、正兵团级1名:徐立清。,2、...
中国现役中将名单中将名单?
1、正兵团级1名:
徐立清。
2、副兵团级22名:
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
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3、准兵团级53名:
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
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
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
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
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
4、正军级96名:
王尚荣、苏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暲、韩振纪、李耀、邓逸凡、汤平、余秋里、
陈庆先、刘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
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吴富善、黄志勇、
胡奇才、周彪、彭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鹏、刘金轩、张达志、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
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健、鲍先志、皮定钧、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
刘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
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镕、萧新槐、
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廷、
吴先恩。
5、无军队级别者3名:
赛福鼎·艾则孜、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错饶杰 。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024851/answer/844661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按照名气和个人喜好整理的一份古代名将/军事家/统帅名录
人物不全,但前100应该有不少在这里面了,名次就算了。。。
先秦:姜尚 曹刿 司马穰苴 孙武 伍子胥 范蠡 吴起 孙膑 司马错 乐毅 田单 赵奢 魏无忌 廉颇 白起 王翦 李牧 项燕
秦: 蒙恬 章邯 王离 陈涉 吴广 项羽
两汉:刘邦 韩信 周亚夫 李广 卫青 霍去病 赵充国 陈汤 王匡 樊崇 刘秀 班超 窦固 窦宪 马援 张角 皇甫嵩
三国/西晋:曹操 刘备 诸葛亮 张辽 曹仁 夏侯渊 关羽 张飞 周瑜 鲁肃 吕蒙 司马懿 司马昭 陆逊 邓艾 钟会 姜维 陆抗 羊祜 杜预 王濬
东晋/五胡十六国:刘渊 石勒 祖逖 冉闵 慕容恪 桓温 谢安 谢玄 苻坚 王猛 慕容垂 姚苌 赫连勃勃 拓跋圭
南北朝:刘裕 拓跋焘 檀道济 韦睿 陈庆之 尔朱荣 高欢 宇文泰 高敖曹 斛律光 侯景 陈霸先 王僧辩 韦孝宽 高长恭 独孤信 宇文邕 萧摩诃 冼夫人
隋:高颎 杨素 杨广 韩擒虎 贺若弼 史万岁 张须陀 李密 王世充 窦建德
唐:李世民 李孝恭 李靖 徐世勣 侯君集 苏定方 刘仁轨 薛仁贵 高仙芝 哥舒翰 郭子仪 李光弼 裴行俭 张巡 李晟 韦皋 李愬 张议潮 黄巢
五代十国:朱温 李克用 李存勖 王彦章 李嗣源 杨行密 柴荣 郭威
两宋/辽/金/西夏:赵匡胤 曹彬 曹玮 潘美 杨业 李继隆 杨延昭 范仲淹 狄青 耶律阿保机 萧达凛 耶律休哥 耶律斜轸 耶律大石 李元昊 种师道 方腊 李纲 宗泽 岳飞 韩世忠 刘琦 吴玠 吴璘 完颜阿骨打 完颜宗弼 完颜宗翰 完颜娄室 虞允文 郭虾蟆 孟珙 王坚 吕文德 张世杰
蒙古/元:成杰思汗 木华黎 拔都 托雷 速不台 忽必烈 伯颜 张弘范 脱脱 王保保 刘福通 郭子兴 陈友谅 张士诚
明:朱元璋 徐达 常遇春 蓝玉 付友德 李文忠 朱棣 郑和 唐赛儿 于谦 戚继光 俞大猷 王守仁 李成梁 邓子龙 袁崇焕 孙承宗 洪承畴 吴三桂 李自成 张献忠 郑成功 李定国
清:努尔哈赤 皇太极 多尔衮 多铎 豪格 鳌拜 康熙 施琅 岳钟琪 年羹尧 阿桂 兆惠 福康安 王聪儿 僧格林沁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杨秀清 石达开 李秀成 陈玉成 刘永福 冯子材 邓世昌 袁世凯
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说明当比萨饼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与消费者最优会发生什么变动。用你的图形把这种变动分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四种应用
我们已经建立了消费者选择的基本理论,现在可以用它说明四个关于经济如何运行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个问题都涉及家庭决策,所以,我们可以用我们刚刚提出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吗?
一般来说,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购买量减少。第四章把这种正常行为称为需求规律。这个规律表现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但是,就经济理论而言,需求曲线有时也会向右上方倾斜。换句话说,消费者有时会违背需求规律,并在一种物品价格上升时购买更多。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发生,请看图21-12。在这个例子中,消费者购买两种物品——肉和土豆。最初消费者预算约束线是从A到B的直线。最优点是C。当土豆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向内移动,现在是从A到D的一条直线。现在最优点是E。要注意的是,土豆价格上升使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土豆。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
从秦始皇到清末溥仪,在漫长的2132年间,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332个皇帝。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皇帝,学者认定的数字不一。这主要是各自取舍的标准和断限上的差异造成的。从时间断限上,只计入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1年之间确有"皇帝"名号的专制王朝的君主,那些曾称"皇帝"的农民起义领袖,不在其列。
拓展资料
中国历代皇帝:
1、秦朝两位:
嬴政、胡亥。
2、东西汉:
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贺、刘询、刘奭、刘骜、刘欣、刘箕子、
3、三国时期:
袁术、曹操、曹丕、曹睿、曹方、曹髦、曹奂、刘备、刘禅、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4、西晋六位:
司马懿 司马昭(学曹操,让儿子称帝追认) 司马炎(不是那个写钢笔字书法的) 司马衷 司马炽
司马邺。
5、东晋:
司马睿、司马绍 、司马衍 、司马岳 、 司马聃 、司马丕 、司马奕、 司马昱 、 司马曜 、司马德宗 、 司马德文
南北朝
北魏 拓跋圭 、拓跋嗣 拓跋焘 、拓跋余、拓跋浚 、拓跋弘、元宏、元恪
元诩、 元钊、元子攸、元晔
元恭 、元朗、元脩。
东魏:元善见
西魏:元宝炬、元钦、拓跋廓。
北齐: 高洋、 高殷、高演、高湛、
高纬、高延宗、高恒。
北周:宇文觉、 宇文毓、宇文邕、 宇文赟 、宇文阐。
南朝:
宋: 刘裕、刘义符 、刘义隆、刘劭、 刘骏、 刘子业、刘彧 、刘昱、刘准。
齐:萧道成、萧赜 、萧长懋、萧昭业、 萧昭文、 萧鸾 、萧宝卷、萧宝融
梁七位
后梁三位
陈五位
隋朝三位 杨坚 杨广
杨侑
唐朝二十位
五代十四位
十国四十二位
宋朝十八位
元朝十七位
清朝十二位(清十二帝)
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
玄烨、胤禛、弘历、
颙琰、旻宁、奕詝、
载淳、载恬、溥儁、溥仪。
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
历代王朝中,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均仅一年多。
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妣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lO、帝泄 l6年 l1、不降 59年
l2、帝扃 2l年 l3、胤甲 2l年 l4、帝孔甲 3l年 l5、帝皋 l1年
l6、帝发 l9年 17、履癸 53年。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l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l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l0、厉王胡 37年 -共和时代 l4年- ll、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 5l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顷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l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l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l、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骜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l9年。
8、冲帝炳 永加 l年。
9、质帝钻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l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l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304--439 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个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寿 5年 7、李 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l、刘 渊 6年 2、刘 和 l年 3、刘 聪 8年 4、刘l 杰 l年 5、刘 曜 l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坚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荣 l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 茂 5年 2、张 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l年 5、张 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l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 苌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 跋 22年 2、冯 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 光 13年 2、吕 绍 l年 3、吕 篡 1年 4、吕 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 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ll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废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赟 l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l年。
十三、宪宗 纯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l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 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l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年。
二、杨 渥 3年。
三、杨隆演 lO年。
四、杨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长沙
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称皇帝始,到1916年“洪宪皇帝”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
中国君主称皇帝的政权列表
时代 王朝 皇帝人数 时间 备注
秦汉 秦朝 2 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秦始皇开始称皇帝,前207年,秦二世被杀后,子婴取消帝号,称王,46天后秦国灭亡
楚 1 前206年-前205年 前206年,楚怀王熊心被项羽等诸侯尊为义帝;前205年,义帝被杀
西汉 15 前202年-9年 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前202年,称帝;这里计入刘恭、刘弘、刘贺、孺子婴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南越 2 前183年-前179年 内部至前122年 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前179年和汉朝交往时去帝号,内部使用至前122年
新 1 9年-23年 9年王莽称帝;23年被杀
玄汉 1 23年-25年 23年刘玄称帝;25年被杀
赤眉汉 1 25年-27年 25年刘盆子在长安称帝;27年降东汉
成家 1 25年-36年 25年公孙述在成都称帝;36年被杀
东汉 14 25年-220年 前25年刘秀称帝;这里计入刘懿、刘辩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魏晋 曹魏5 220年—265年 220年,曹丕废汉称帝
蜀汉(季汉) 2 221年-263年 221年,刘备称帝
孙吴 4 229年-280年 222年,孙权自称吴王;229年,称帝
西晋 5 265年—316年 260年,魏权臣司马昭弑魏少帝,司马氏彻底掌控曹魏实权;263年,魏灭蜀汉;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称帝,280年,晋灭吴,三分归晋。
东晋 11 318年-420年 317年,司马睿自称晋王;318年,称帝
成汉 5 306年-347年 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
汉赵(汉、前赵) 5 308年-328年 304年,刘渊自称汉王;308年,称帝;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328年,石勒擒刘曜,其子刘熙、刘胤没有称帝;329年,石勒灭前赵;这里计入刘和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后赵 7 330年-334年 349年-351年 319年,石勒自称赵王;330年,称大赵天王,同年称帝;334年,石虎称居摄赵天王;337年,改称大赵天王;349年,称帝;这里计入石祗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冉魏 1 350年-352年 350年冉闵在邺城称帝;352年被杀
前燕 2 352年-370年 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352年,其子慕容俊称帝
后燕 5 386年-400年 384年,慕容垂自称燕王;386年,称帝;这里计入慕容详、慕容麟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400年,慕容盛自贬号为庶人天王;之后,慕容熙和北燕的高云、冯跋、冯弘的尊号都是天王,死后谥号是皇帝
南燕 2 400年-410年 398年,慕容德自称燕王;400年,称帝
西燕 4 385年-394年 384年,慕容泓自称济北王;385年,慕容冲称帝;之后,段随、慕容顗称王,慕容瑶、慕容忠、慕容永称帝
前秦 5 351年-357年 385年-394年 351年,苻健称帝;357年,苻坚即位,改称天王;385年,苻坚死后,其子苻丕又称皇帝
后秦 3 386年-399年 416年-417年 384年,姚苌自称万年秦王;386年,称帝;399年,姚兴改称天王;416年,姚兴死后,其子姚泓又称皇帝
胡夏 3 418年-431年 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夏王;418年,称帝
桓楚 1 403年-404年 403年桓玄在建康称帝;404年被杀
南北朝 刘宋10 420年—479年
南齐 7 479年-502年 479年,萧道成称帝
梁 9 502年-557年 502年,萧衍称帝;这里计入萧正德、萧栋、萧欢、萧渊明、萧庄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陈 5 557年-589年 557年,陈霸先称帝
西梁 3 555年-587年 555年,萧察在江陵称帝
汉 1 551年-552年 551年,侯景在建康称帝;552年被杀
北魏 19 398年-534年 386年,拓跋圭自称代王、魏王;398年,称帝;这里计入元愉、元钊、元婴、元颢、元悦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东魏 1 534年-550年 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称帝
西魏 3 535年-556年 535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称帝
北齐 8 550年-577年 550年,高洋称帝;这里计入高延宗、高绍义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北周 4 559年-581年 557年,宇文觉自称大周天王;559年,宇文毓称帝
隋唐 隋朝 5 581年—619年
许 1 618年-619年 618年,宇文化及废杨浩称帝;619年被杀
郑 1 619年-621年 619年,王世充在洛阳废杨侗称帝;621年被杀
唐朝 25 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618年,李渊称帝;690年-705年,为武周王朝;这里计入李重茂、李重福、李承宏、李煴、李裕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武周 1 690年-705年 690年,武瞾称帝
燕 4 756年-763年 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历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
齐 1 881年-884年 881年,黄巢在长安称帝,884年兵败自杀
大礼(大封民) 3 859年-902年 859年,南诏国王世隆称帝,国号大礼;878年,其子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
五代十国 后梁3 907年—923年 907年,朱温废李柷称帝
后唐 4 923年-936年 923年,李存勖称帝
后晋 2 936年-946年 936年,石敬瑭称帝
后汉 2 947年-950年 947年,刘知远称帝
后周 3 951年-960年 951年,郭威称帝
北汉 4 951年-979年 951年,刘崇称帝
燕 1 911年-913年 911年,刘守光称帝,913年兵败自杀
吴 1 927年-937年 902年,唐朝封为杨行密为吴王;919年,杨隆演自称大吴国王;927年,杨溥称帝
南唐 2 937年-958年 937年,李昪称帝;958年,李璟向后周称臣,自号唐国主;973年,李煜再自贬江南国主
南汉 4 917年-971年 917年,刘岩称大越皇帝;次年改国号汉
前蜀 2 907年-925年 907年,王建称帝
后蜀 2 934年-965年 934年,孟知祥称帝
闽 5 933年-945年 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933年,王延钧称帝;这里计入朱文进、王延政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大长和 3 902年-927年 郑买嗣取代大封民
大天兴 1 927年-929年 赵善政取代大长和
大义宁 2 929年-937年 杨干真取代大天兴,这里计入杨诏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两宋 北宋 9 960年—1127年 960年,赵匡胤称帝
南宋 10 1127年-1279年 1127年,赵构称帝;这里计入赵敷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契丹( 辽) 9 916年-1125年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
西夏 10 1038年-1127年 1038年,元昊称帝
金 10 1115年-1234年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这里计入完颜承麟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北辽 4 1122年-1123年 包括耶律淳、耶律定、耶律雅里、耶律术烈
西辽 5 1134年-1211年 1134年,耶律大石称帝;这里计入耶律普速完、屈出律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大理国 23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3年 段思平取代大义宁,1094年-1096年,为大中国
大中 1 1094年-1096年 高升泰所建
伪楚 1 1127年 金国拥立张邦昌的傀儡政权
伪齐 1 1130年-1137年 金国拥立刘豫的傀儡政权
元明清 蒙古(元) 11或16 1271年—1368年或1402年
大宋 1 1355年-1366年 1355年,韩林儿称帝
天完 1 1351年-1360年 1351年,徐寿辉称帝
大汉 2 1360年-1364年 1360年,陈友谅称帝,传子陈理
夏 2 1362年-1371年 1362年,明玉珍称帝,传子明升
明朝 16 1368年-1644年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南明 8 1644年-1662年 包括朱由崧、朱聿键、朱聿𨮁、朱由榔,及后追谥者。
大顺 1 1644年-1645年 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称帝,1645年败亡
大西 1 1644年-1646年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1646年败亡
清朝 11 1636年-1912年 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定国号大清,称帝
周 2 1678年-1681年 1678年,吴三桂称帝,传孙吴世璠
民国及以后 中华帝国(洪宪朝) 1 1915年-1916年 1915年,袁世凯称帝,次年退位
伪满洲国 1 1934年-1945年 1932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溥仪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称帝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3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5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答案补充
16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在这些皇帝中,我比较喜欢的是:赢政、刘邦、李世民、武则天、康熙。
列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会武功的“将军帝”,然后再列举出几个文学才能极佳的“诗人帝”,兼备也行。
诗人帝: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陈思王曹植,都是文采不得了的人;西楚霸王项羽,一首垓下歌,苍凉悲壮,已经足以傲视诗坛;宋徽宗赵佶,画家、书法家兼词人;南唐后主李煜,这个不用说了,词中也是皇帝的级别,他爹李璟词也写得不错;毛%主%席诗词不让苏辛;汉高祖刘邦,一首“大风歌”,固然有些骄傲之气,也不错了;李世民,书法造诣很高;梁武帝的昭明太子,文学上也有成就......好像能文的远没有能武的多呀!
乾隆写了几万首歪诗,但是不够格。
汉武帝刘彻,即汉世宗孝武皇帝(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七位天子,政治家、战略家。刘彻是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七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在位期间数次大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但是,汉武帝连年征战,耗尽了国库,导致民生凋敝,在位晚年发生农民暴动,并且在巫蛊案中冤杀无辜。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汉光武帝刘秀,后汉开国皇帝,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王夫之说他“允冠百王”。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皇家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或“东汉”。经过十余年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消灭了更始、赤眉和关东、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分崩战乱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毛主席评价刘秀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曹操也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李璟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的第二个皇帝,公元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月2日~1135年6月4日),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辽太宗(902~947)即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为尧骨,他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做 天下兵马大元帅,阿保机对他寄希望很大,在阿保机的三个儿子当中,他和长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机的喜爱,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亲,在阿保机到各处征战的时候,耶律德光都跟着出征,因此立功甚多,一直到后来平定渤海国,都有所建树。所以同样有勇有谋的母亲述律后才对他另眼相看,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反对喜欢汉族文化的长子耶律倍继位。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9月6日),汉名耶律亿,辽朝开国君主,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后梁贞明二年(916),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庙号太祖。
耶律大石(1087年-1143年),字重德,契丹族,西辽德宗,中亚史书中之大石林牙者也,为西辽的创立者。军事统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通契丹文、汉字。其军事才能历来为人称道,他坚持“养兵待时”,虽然屡遭失败,但均能善于把握时机,随败随起。先率一城哀兵破十万宋军于燕京,后领数百铁骑开万里国土于中亚,将耶律氏的国祚又绵延了近百年。
完颜阿骨打,女真族酋长,金国建立者。12世纪初统一各部,并消灭辽国,在位期间,定制度,立刑法,造文字,加强皇权,对女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即金废帝,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中国金代第四位皇帝,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杀人狂,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长孙,完颜宗干次子,母大氏,史称海陵王。完颜亮在位十二年,在位期间为人残暴,杀人无数但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迁都燕京之后,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奠定了金王朝的统治。在金朝历史上,完颜亮的确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1161年九月,完颜亮在南宋境内的瓜州渡江作战时死于内乱,时年四十岁。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之后,李姓为唐所赐。李继迁孙,李德明长子,生母卫慕氏。少年时身型魁梧,而且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尤好法律和兵书。通汉、蕃语言,精绘画,多才多艺。其父在位时,已经不断对外出战,扩大势力。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建国后多次与宋、辽交战,于三川口、好水川及定川砦等战中击败北宋,并于辽夏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大胜辽国,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被其子宁林格所弑,死后葬于泰陵。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09.23-1294.02.18),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之孙,监国孛儿只斤·拖雷第四子,孛儿只斤·蒙哥弟。1260年自称蒙古帝国可汗,汗号“薛禅可汗”,但未获普遍承认。1271年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位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02.21-1626.09.30),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9.25-1799.2.7),即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他25岁登极,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中国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诗人帝:李煜、李隆基、
中国战争家有哪些
上古:黄帝
夏:禹
商:伊尹、商汤、盘庚、武丁、妇好(女)、商纣
周:吕尚(姜尚)、周公旦
郑:姬寤生(郑庄公)
齐:孙武(孙武长期在吴国任职)、孙膑、田忌、田单、管仲、田穰苴、匡章、田盼
鲁:曹刿
晋:先轸、荀林父、赵盾、韩厥、赵鞅
秦:白起、司马错、王翦、范睢 、尉缭、孟明视、樗里疾、王龁、魏冉、蒙恬、王贲、章邯
赵:赵武灵王、赵奢、廉颇、李牧
魏:吴起、庞涓、乐羊、魏无忌
宋:墨子
吴:伍子胥、吴王阖闾
楚:楚武王、楚文王、楚庄王、沈诸梁、 项燕
燕:乐毅、秦开
楚汉:项羽(项籍)、彭越
匈奴:冒顿单于
西汉
韩信、周勃、樊哙 、周亚夫、萧何、卫青、霍去病、曹参、陈汤、赵充国、英布、灌婴、郑吉、冯奉世
东汉
刘秀(汉光武帝)、邓禹、冯异、吴汉、耿弇、马援、班超、祭遵、窦宪、虞诩、皇甫规、张奂、段颎、朱儁、皇甫嵩
三国
魏国:曹操、司马懿
蜀国:诸葛亮
吴国:周瑜、陆逊
西晋
杜预、羊祜、马隆、王濬
东晋十六
前凉:谢艾
汉赵:刘渊、刘曜
后赵:石勒、张宾
冉魏: 冉闵
前秦:王猛、苻登、邓羌
后秦:姚襄、姚苌、姚兴
东晋:祖逖、刘琨、陶侃、谢安、桓温、王镇恶、谢石、谢玄
前燕:慕容恪
后燕:慕容垂
后凉:吕光
南北朝
宋:刘裕、檀道济
梁:梁武帝、韦睿、陈庆之、曹景宗、羊侃
陈:陈霸先
北魏:拓跋珪、拓跋焘、杨大眼、崔浩、葛荣、尔朱荣、尧雄
东魏:高欢、高敖曹
西魏:宇文泰、贺拔胜、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杨忠
北周:宇文邕、韦孝宽
北齐:斛律光、高长恭、段韶
隋朝
高熲、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长孙晟、薛世雄、杨素、冼夫人(女)、张须陀
唐朝
李世民、李靖、郭子仪、张巡、李光弼、李孝恭、薛万彻、薛仁贵、李勣、侯君集、李道宗、苏定方、李嗣业、李晟、浑瑊、李愬、刘仁轨、高仙芝、颉利可汗(突厥)、松赞干布(吐蕃)、张议潮
五代十国
后梁;朱温、王彦章、庞师古、葛从周
后唐:李存勖、郭崇韬、李嗣源、高思继、周德威、夏鲁奇
契丹:耶律阿保机、耶律休哥
后晋:石敬瑭
后汉:刘知远
后周:郭威、柴荣、张永德、李筠
吴国:杨行密、柴再用
南唐:林仁肇
南汉:苏章
北宋
赵匡胤、赵普、曹彬、潘美、杨业、呼延赞、李继隆、狄青、种世衡、种师道、杨延昭
辽:耶律德光、萧绰(女)、耶律隆运、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西夏:李继迁、元昊、野利旺荣、野利遇乞、仁多唆丁、仁多保忠、嵬名令公、籍辣思义
西辽:耶律大石
南宋
岳飞、韩世忠、宗泽、曲端、刘锜、虞允文、辛弃疾、孟珙、文天祥、吴玠、吴璘、余阶、张世杰
金朝
完颜阿骨打、完颜宗翰、完颜宗弼(金兀术)、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
蒙古
成吉思汗、忽必烈、史天泽、蒙哥、旭烈兀、郭侃、拔都、木华黎、綦公直、博尔术、哲别、伯颜、张弘范、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明玉珍、帖木儿、也先、达延汗、俺答汗、林丹汗、葛尔丹、郭宝玉
明朝
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刘基、李文忠、陈友谅、朱文正、冯胜、蓝玉、沐英、常茂、徐辉祖(徐达之子)、邓愈、朱棣、姚广孝、张玉、朱能、张辅、于谦、胡宗宪、李成梁、戚继光、俞大猷、谭纶、李如松、陈璘、刘綖、邓子龙、王守仁、熊廷弼、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孙承宗、秦良玉(女)、李定国、郑成功
清朝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吴三桂、洪承畴、豪格、阿济格、鳌拜、施琅、玄烨、福全、费扬古、萨布素、彭春、年羹尧、岳钟琪、阿桂、福康安、渥巴锡、兆惠、胡林翼、彭玉麟、左宗棠、曾国藩、刘铭传、冯子材、张国梁、陈国瑞、僧格林沁、聂士成、刘永福、丘逢甲、林则徐
太平天国: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
民国
黄兴、孙立人、薛岳、蔡锷、袁世凯、徐树铮、吴佩孚、杨增新、卫立煌、宋希濂、傅作义、张作霖、张学良、宋哲元、杜聿明、蒋百里、张自忠、李宗仁、白崇禧、杨杰、王耀武、李玉堂、叶挺、胡琏、关麟征、陈明仁、廖耀湘、王叔铭、于学忠
其中国外也有很多位,近代又有不少。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
秦始皇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赵政称皇帝始,到1916年“洪宪皇帝”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73人)。 中国自秦朝以后的君主虽然大多数以皇帝为尊号,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君主不称皇帝。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前秦天王苻坚,十六国北燕和五凉的君主,五代十国吴越、荆南这样的半独立政权,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等等。本表基于只录入皇帝的原则,所以皇帝人数和该政权的实际君主数,并不相同。比如清代十二位君主,但努尔哈赤只是后金大汗不是大清皇帝,所以不计入皇帝人数。
中国君主称皇帝的政权列表
时代 王朝 皇帝人数 时间 备注
秦汉 秦朝 2 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秦始皇开始称皇帝,前207年,秦二世被杀后,子婴取消帝号,称王,46天后秦国灭亡
楚 1 前206年-前205年 前206年,楚怀王熊心被项羽等诸侯尊为义帝;前205年,义帝被杀
西汉 15 前202年-9年 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前202年,称帝;这里计入刘恭、刘弘、刘贺、孺子婴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南越 2 前183年-前179年 内部至前122年 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前179年和汉朝交往时去帝号,内部使用至前122年
新 1 9年-23年 9年王莽称帝;23年被杀
玄汉 1 23年-25年 23年刘玄称帝;25年被杀
赤眉汉 1 25年-27年 25年刘盆子在长安称帝;27年降东汉
成家 1 25年-36年 25年公孙述在成都称帝;36年被杀
东汉 14 25年-220年 前25年刘秀称帝;这里计入刘懿、刘辩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魏晋 曹魏 5 220年—265年 220年,曹丕废汉称帝
蜀汉(季汉) 2 221年-263年 221年,刘备称帝
孙吴 4 229年-280年 222年,孙权自称吴王;229年,称帝
西晋 5 265年—316年 260年,魏权臣司马昭弑魏少帝,司马氏彻底掌控曹魏实权;263年,魏灭蜀汉;265年,司马昭子司马炎废魏称帝,280年,晋灭吴,三分归晋。
东晋 11 318年-420年 317年,司马睿自称晋王;318年,称帝
成汉 5 306年-347年 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
汉赵(汉、前赵) 5 308年-328年 304年,刘渊自称汉王;308年,称帝;319年,刘曜改国号为赵;328年,石勒擒刘曜,其子刘熙、刘胤没有称帝;329年,石勒灭前赵;这里计入刘和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后赵 7 330年-334年 349年-351年 319年,石勒自称赵王;330年,称大赵天王,同年称帝;334年,石虎称居摄赵天王;337年,改称大赵天王;349年,称帝;这里计入石祗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冉魏 1 350年-352年 350年冉闵在邺城称帝;352年被杀
前燕 2 352年-370年 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352年,其子慕容俊称帝
后燕 5 386年-400年 384年,慕容垂自称燕王;386年,称帝;这里计入慕容详、慕容麟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400年,慕容盛自贬号为庶人天王;之后,慕容熙和北燕的高云、冯跋、冯弘的尊号都是天王,死后谥号是皇帝
南燕 2 400年-410年 398年,慕容德自称燕王;400年,称帝
西燕 4 385年-394年 384年,慕容泓自称济北王;385年,慕容冲称帝;之后,段随、慕容顗称王,慕容瑶、慕容忠、慕容永称帝
前秦 5 351年-357年 385年-394年 351年,苻健称帝;357年,苻坚即位,改称天王;385年,苻坚死后,其子苻丕又称皇帝
后秦 3 386年-399年 416年-417年 384年,姚苌自称万年秦王;386年,称帝;399年,姚兴改称天王;416年,姚兴死后,其子姚泓又称皇帝
胡夏 3 418年-431年 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夏王;418年,称帝
桓楚 1 403年-404年 403年桓玄在建康称帝;404年被杀
南北朝 刘宋 10 420年—479年
南齐 7 479年-502年 479年,萧道成称帝
梁 9 502年-557年 502年,萧衍称帝;这里计入萧正德、萧栋、萧欢、萧渊明、萧庄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陈 5 557年-589年 557年,陈霸先称帝
西梁 3 555年-587年 555年,萧察在江陵称帝
汉 1 551年-552年 551年,侯景在建康称帝;552年被杀
北魏 19 398年-534年 386年,拓跋圭自称代王、魏王;398年,称帝;这里计入元愉、元钊、元婴、元颢、元悦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东魏 1 534年-550年 534年,高欢拥立元善见称帝
西魏 3 535年-556年 535年,宇文泰拥立元宝炬称帝
北齐 8 550年-577年 550年,高洋称帝;这里计入高延宗、高绍义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北周 4 559年-581年 557年,宇文觉自称大周天王;559年,宇文毓称帝
隋唐 隋朝 5 581年—619年
许 1 618年-619年 618年,宇文化及废杨浩称帝;619年被杀
郑 1 619年-621年 619年,王世充在洛阳废杨侗称帝;621年被杀
唐朝 25 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618年,李渊称帝;690年-705年,为武周王朝;这里计入李重茂、李重福、李承宏、李煴、李裕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武周 1 690年-705年 690年,武瞾称帝
燕 4 756年-763年 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历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
齐 1 881年-884年 881年,黄巢在长安称帝,884年兵败自杀
大礼(大封民) 3 859年-902年 859年,南诏国王世隆称帝,国号大礼;878年,其子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
五代十国 后梁 3 907年—923年 907年,朱温废李柷称帝
后唐 4 923年-936年 923年,李存勖称帝
后晋 2 936年-946年 936年,石敬瑭称帝
后汉 2 947年-950年 947年,刘知远称帝
后周 3 951年-960年 951年,郭威称帝
北汉 4 951年-979年 951年,刘崇称帝
燕 1 911年-913年 911年,刘守光称帝,913年兵败自杀
吴 1 927年-937年 902年,唐朝封为杨行密为吴王;919年,杨隆演自称大吴国王;927年,杨溥称帝
南唐 2 937年-958年 937年,李昪称帝;958年,李璟向后周称臣,自号唐国主;973年,李煜再自贬江南国主
南汉 4 917年-971年 917年,刘岩称大越皇帝;次年改国号汉
前蜀 2 907年-925年 907年,王建称帝
后蜀 2 934年-965年 934年,孟知祥称帝
闽 5 933年-945年 909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933年,王延钧称帝;这里计入朱文进、王延政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大长和 3 902年-927年 郑买嗣取代大封民
大天兴 1 927年-929年 赵善政取代大长和
大义宁 2 929年-937年 杨干真取代大天兴,这里计入杨诏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两宋 北宋 9 960年—1127年 960年,赵匡胤称帝
南宋 10 1127年-1279年 1127年,赵构称帝;这里计入赵敷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契丹( 辽) 9 916年-1125年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
西夏 10 1038年-1127年 1038年,元昊称帝
金 10 1115年-1234年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这里计入完颜承麟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北辽 4 1122年-1123年 包括耶律淳、耶律定、耶律雅里、耶律术烈
西辽 5 1134年-1211年 1134年,耶律大石称帝;这里计入耶律普速完、屈出律等不被普遍承认的皇帝
大理国 23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3年 段思平取代大义宁,1094年-1096年,为大中国
大中 1 1094年-1096年 高升泰所建
伪楚 1 1127年 金国拥立张邦昌的傀儡政权
伪齐 1 1130年-1137年 金国拥立刘豫的傀儡政权
元明清 蒙古(元) 11或16 1271年—1368年或1402年
大宋 1 1355年-1366年 1355年,韩林儿称帝
天完 1 1351年-1360年 1351年,徐寿辉称帝
大汉 2 1360年-1364年 1360年,陈友谅称帝,传子陈理
夏 2 1362年-1371年 1362年,明玉珍称帝,传子明升
明朝 16 1368年-1644年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南明 8 1644年-1662年 包括朱由崧、朱聿键、朱聿𨮁、朱由榔,及后追谥者。
大顺 1 1644年-1645年 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称帝,1645年败亡
大西 1 1644年-1646年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1646年败亡
清朝 11 1636年-1912年 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定国号大清,称帝
周 2 1678年-1681年 1678年,吴三桂称帝,传孙吴世璠
民国及以后 中华帝国(洪宪朝) 1 1915年-1916年 1915年,袁世凯称帝,次年退位
伪满洲国 1 1934年-1945年 1932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溥仪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称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