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如何从反贪到巨贪

发布时间: 2023-04-04 21:00: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6

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珅是怎么发迹的呢?清朝民间曾经传唱着一句顺可溜,那就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

和珅是如何从反贪到巨贪

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和珅是怎么发迹的呢?

清朝民间曾经传唱着一句顺可溜,那就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在位期间仰仗着乾隆皇帝这个靠山,大肆的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乾隆皇帝因为非常得意这个和珅,所以呢对于和珅的贪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这样一来,就更加助长了和珅的嚣张气焰。

所以啊到了嘉庆年间,和珅的财产可以说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因为乾隆皇帝还在世的原因,所以嘉庆对这个和珅也是束手无策,想搬到和珅还有老乾隆罩着,那会乾隆虽然退居二线做了太上皇,可是依然大权在握,别看嘉庆继位了,可是朝政大权依然掌控在乾隆皇帝手里。

爹打的江山,儿子迟早要做的,嘉庆不急。心想总有一天会收拾你和珅的。其实不止嘉庆一个人痛恨和珅,朝中忠臣哪一个不知道和珅贪污受贿,只是有和珅有乾隆宠着,就是告发和珅也没有用。你想啊,作为当朝天子的嘉庆都拿他没办法,更别说大臣们了。

后来,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机会真的来了,嘉庆四年也就是1799年,老乾隆终于驾崩。乾隆这前脚刚一走,嘉庆帝立马对和珅下了手。乾隆死后三日,嘉庆命人逮捕了和珅,并且查抄了和珅的所有财产。十日后,嘉庆便赐死了和珅。

就从收缴和珅财产的清单中,就不难看出和珅到底多么的富有。上面记载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古董字画,各种文玩,首饰等等几乎数不胜数,大多了根本无法用数字计算。后来粗略估计了一下,和珅贪污的这些金银财宝大约价值八亿两白银。八亿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和珅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就连古代晋朝的首富王恺和石崇,他们的财富也仅仅是和珅的千分之一。

巨贪和珅的财产可以抵上当时朝廷十年的收入,和珅这一倒,这么多财产,你说嘉庆帝能不吃饱吗?

那么大贪官和珅,原本只是一个宫中小小的侍卫,为何后来会被乾隆如此宠爱呢,他又是怎么发迹的呢?

说到这和珅这个人还真就是命好,这小子除了自身聪明会溜须拍马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长得特别喜庆,胖乎乎的小脸蛋,一看就是有福之人。而且幸运的是他长得像一个人,谁呢?乾隆皇帝当年死去的一个宠妃,特别像,因为这个原因,乾隆皇帝对和珅特别在意,因为在他身上可以发现那个宠妃的影子。

当然了,和珅的崛起更多的原因还是凭借着他自己的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和珅被乾隆皇帝发现了。有一次,乾隆皇帝正准备外出巡视,由于临时决定太匆忙,所以管事的就一时间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顶,乾隆知道后十分恼火,就急匆匆的问:“这事是谁负责的,为什么不早早备好。”旁边大小官员和侍从们一个个都哑口无言,因为这可不是小事,被责罚不说整不好乾隆一生气那小命都容易没了,所以谁也不敢说话啦!

这时候,突然也不知道从哪就冒出来一句:“管事的人不能推卸责任。”当时乾隆皇帝都听懵逼了,乾隆心想谁这么大胆子?侧脸一看,是旁边不远处有一个小侍卫说的。于是乾隆就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个小侍卫,怎么越看越像自己的之前的一个爱妃。乾隆觉得好奇,就问他叫什么名字,侍卫说他叫和珅。

乾隆觉得这小子有胆量,而且聪明绝顶,乾隆问什么和珅都是对答如流,而且和珅专门捡乾隆爱听的说,乾隆听了非常高兴。谁不想听好听的话对吧!于是,乾隆觉得和珅是个可塑之才,就把和珅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做了一名贴身侍卫。

和珅总算依附上了这个大靠山,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没到十年的光景,和珅就从当初的一个小侍卫升到了大学士。再后来,乾隆皇帝还把自己的女儿和孝嫁给了和珅的儿子。和乾隆攀上了亲家,那和珅的仕途还不是一步登天。就这样和珅在乾隆帝的宠爱下,不断的加官进爵,和珅先后担任过军机大臣,史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要职,被称为清朝中期的第一权臣。

和坤的发家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乾隆皇帝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他贪的很有原则,所以乾隆也没有给他太过严厉的惩罚。
和珅通过自身的能力受到了皇帝的认可,逐步重用升官。之后虽然贪污受贿却没有越界,皇帝也没有追究
因为在当时和珅是以贪污起家,他非常善于经营,他可以将国库的钱赚一半,然后自己再拿一半。
我认为他通过自己的花言巧语,从而让自己的官位一路上升,从而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富,从而让自己的财富足以和皇家的实力相抗衡了等等。

大贪官和珅是怎么贪污的?手段有多高明?

历史上和珅不仅是乾隆宠臣,还是清朝第一大贪官。他家产相当于清政府10几年财政收入,那他又是如何疯狂敛财。贪污这么多钱呢?他手段到底有多高明,今天我就跟大家来聊一聊这个问题,和珅贪污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发人情财,大家都知道在朝为官,最重要就是要消息灵通,但是有些低级官员,他为了前途和命运,通常就会从一些大官手里买内部消息。以此能从皇帝身边人口中知道朝廷上一点一滴风吹草动,好见机行事。为了拿到这些信息,总会有人不惜花费巨额财富打通关节,而和珅就是这些人追逐目标。

二,第二,和珅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从28岁起和珅就长期担任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他因此为自己谋了很多私利,从32岁起长期担任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其实就是管理百官的,然后他就利用职务之便,勒索百官。每隔几年,朝廷中在外任职地方官员都会回京述职,汇报全国各地治理情况,这些地方性的大臣进京的时候就会携带一些珍稀之物,但是他们在见皇上之前都会备一份重礼送给和珅。

三,和珅贪污刚开始是收银子,后来他觉得收银子太显眼,他开始收一些古玩字画,最后竟然开了古玩店,除了古玩店,和珅还做起了投资生意。搞到最后,各业都有自己的资产和生意。

和珅虽然贪财,但是他有三不贪,一他不贪科学钱,二不贪国家赈灾济民钱,三事情办不成,他绝不贪。因为他贪得这么有骨气,有性格有底线,所以乾隆皇帝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只眼。大家看了我笔下的和珅,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吗,欢迎大家留言。

和珅担任多种职位,别人贿赂他,和珅深受皇帝喜爱,皇帝对他进行赏赐,即使皇帝知道他贪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怪罪他。
他不是明目张胆的贪污银两,而是大量收取别人赠送的古玩字画,并开了几间古玩店,将这些古玩字画卖出去,然后再把钱赚回来。
和珅比较高明,他既不收银子,也不要店铺土地,他自己经营了一家古玩店,让那些想要求他办事的人去他开的店里高价买东西,或者低价抵押东西给店里。

和珅能贪那么多,从他对人性的理解就知道不无道理

  和珅贪不贪,乾隆当然心知肚明;皇帝讲究的是帝王之术,一和珅是很有能力的,乾隆很多事仰仗他来解决;二皇帝要使自己权利牢固,就是要平衡各方势力,如果灭掉了和珅一派,清流派做大,皇帝岂不有被架空的危险;三和珅虽然贪图钱财,但忠心还是有加的,属于皇帝的亲信,不用担心其反叛;四和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收拾他。
  终上几点,皇帝可以纵容着他,因为皇帝的最大职责就是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牢牢抓住国家的主导权,人民的利益往往放在其次。
  和珅虽不会治国统军,无甚功业,但却特别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还会为皇上聚敛银钱,供皇上支付各种不便公开动支国库的费用,故能博取皇上欢心。正因为和珅擅长逢迎,摸透了也迎合了乾隆晚年志得意满、好大喜功、爱听谀言、文过饰非、自诩明君的心理,按其旨意办事,又善于敛财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特别宠信,成为乾隆帝的惟一心腹和代理人。
  和珅为官20余载,贪污的钱物折算下来超过了10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15年的财政总收入。和珅以自己这样的赫赫有名的“辉煌成绩”,成为了历史上贪官的代名词。

  和珅的主子,就是当时的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君,在治理国家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开创了康乾盛世。这么圣明的一位帝王,怎么偏偏就会对和珅的巨贪视而不见呢?我不是史学家,也不是政治学家,所以,自己的理解难免会出现粗浅或昏悖,就当作是茶余饭后的闲谈吧。

  首先,和珅成为巨贪,对于乾隆与和珅来说,是双赢的事情。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国家处罚最严厉的罪行是谋逆造反。犯了反逆的大罪,绝对属于十恶不赦,不仅仅是要满门抄斩,还有可能被诛九族。一个国家在平和时期,什么样的人会谋逆造反?往往都是身居高位有实力的大官。众所周知,官员所追逐的,无非就是两样,权与利。如果把权当作是最大的欲望和追求,这些人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对所有社会财富的占有,更在于实现在精神上对社会的统治。一般而言,只有皇帝站在作为国家领袖这一特定的位置上,才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如果一个官员有这样的欲望和念头,便是大逆不道,便是有谋逆之心。这样的官员对于皇帝来说,是最危险的,也是真正的敌人,因为对自己的皇权统治产生了威胁,进而有取代自己成为新的皇帝的可能。所以,对于这部分人,皇帝决不会姑息,进行打击也是绝不手软的。

  官员中的另一部分,就是以追逐和占有物质财富为主要目的的那些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贪官们。此类人的贪腐程度,与和珅一样,是和自己的职位高低密切相关的。在最初和珅从一个卑微贫寒的书生成为一个不起眼的小官时,是根本不敢奢望得到成箱的珠宝玉器和成堆的金灿灿、白花花的金银的,或许,有人给他送上两箱水果之类的土特产、请他到饭馆撮一顿便会心满意足、感激不尽。随着得到皇帝的赏识被节节提拔,官越做越大,得到的好处便越多,在物质财富方面愈发地表现出了极强的占有欲。在对于权力的认知和态度上,不是为了谋取更大的权力,而是为了更好地为自己攫取物质财富提供更大的便利。实事求是地讲,他们个个都是饱读史书并通过层层选拔才得以成为官员的社会精英,清楚地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权力,靠自己的努力,更主要是靠真正的权力核心就是皇帝的给予。所以,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取悦皇帝,不让皇帝对自己设防,于是,在思想上绝对忠于皇帝,在行动上绝对服从和服务于皇帝,不遗余力地维护皇帝的统治地位。当付出这样的辛勤和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终于博得龙颜大悦,便被赏赐了更高的职位,进而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捞取好处的机会。然后,再开始新的一轮循环,继续坚持不懈地取悦皇帝,得到更大的官位,捞取更多的好处。和珅无疑是这些官员的成功的代表,直至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位置,可谓是登峰造极。

  可以说,和珅是个特别务实的人,也是个特别有原则的人,在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上可以极度放纵,但在皇权上,是绝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他对于皇帝的“忠”,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对皇帝允许和庇护自己敛财的感恩,一种是维持现状以便于自己敛财可以更长久。和珅即便是做了全国最大的官,但他所形成的“忠君、敛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发生改变。不仅如此,和珅的所谓的成功,也成了当时官员队伍学习的楷模和效仿的典范,也慢慢演变成了当时的为官之道,各级各类官员都纷纷如此操作,于是,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这说明,当时和珅的这种“经验”,是被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这些贪官们虽然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但对于皇帝却是忠心耿耿。贪的是国家的钱,皇帝不追究,别人自然就不能怎样,所以,这些人才得以心安理得、肆无忌惮。

  和珅的官位高,权力大,势力也大,围着自己转的“和系”的官员就必然很多。在过去,官员之间的这种“结党”行为是严厉禁止的,但和珅却平安无事,这也正说明了乾隆皇帝早就把和珅看透了。和珅尽管位居群臣之首,但和皇帝比起来,也只不过是如来佛手心里的孙猴子而已,闹不出什么妖蛾子来。况且,金钱是一柄双刃剑,和珅手里聚敛的这笔特别巨大的财富,一方面是富有的满足,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对他形成了牵制和压力。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和珅既然挖空心思地积累这么多的财富,就更怕失去它,而能真正让这笔财富留下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所以,精明的和珅清醒地知道这一点,他不想让自己以及自己拥有的财富成为不稳定元素,便会自觉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加地忠于皇帝。和珅与其他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所结成的无形的关系网,也是纯粹靠金钱来维系的。这些人结成的这张网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构建能够顺利得到物质财富的一条渠道,而不是为了营造与皇帝抗衡的另一个权力核心。对于这个圈子的建设,和珅作为主导者,是不可能让其变成有谋逆政治主张的非法组织,而只是互相利用和制约的松散结合,不但不会危及皇权,相反,他会在圈子里传播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更多的人认同这样的“忠君”思想,进而,让乾隆的皇权统治更加牢固。于是,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和珅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这个圈子里做自己的财富领袖,而乾隆皇帝可以高枕无忧地做自己的最高统治者。两者平安相处,互利双赢。

  其次,乾隆皇帝或许有“肉烂了还在锅里”的想法。

  在封建社会,社会财富的所有权都属于皇帝,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给予某些大臣一些土地、房屋、金钱,也是赏赐的,是一种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根本所有权还是属于皇家的。不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就连所有的公民,也都是皇帝的臣民,生杀予夺,都掌握在皇帝手里。

  和珅贪财,聚敛了惊人的财富,这样的事情英明的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听之任之,一方面有上述第一个原因之外,另一个原因,无非就是让和珅暂时代管一下罢了。国家真的要是需要了,可以随时将之拿回来,一道圣旨,和珅不敢不从。

  另外,这笔巨大的财物放在和珅家里,皇帝很放心。因为那个时候还不存在贪官向海外潜逃那一说,也还不可能将贪污的巨款秘密转移到海外的金融机构。所以,贪污再多的钱物,也只好藏在自己的家里。不论是国家的大金库还是个人的小金库,“肉烂了还在锅里”,反正都是皇家的,乾隆皇帝深深知道这一点,便不会视做一块心病了。

  再而言之,那个年代还没有发行纸币,都是金属货币。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银行,不可能存在银行里吃利息,所以,和珅贪污受贿的成堆的金银便只好堆在自家的库房里。这样,也相当于为国家的金库节约了场地。况且,和珅所贪污受贿的钱物中,有很多是那些价值不菲的古玩字画、奇珍异宝。如果将这些宝贝放在宫里的库房,那些管库的太监们因为不是自家的东西,便不可能会特别经心,常年的虫蛀鼠咬、发潮霉烂,肯定会对这些宝物造成损害。尤其是那些古字画,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而放在和珅家里,他是个视金钱比生命还重要的守财奴,肯定会严加看护,特别精心地来保护,保证不会有任何毁损的。和珅的贪婪,也决定了钱物在他的府上是只能进不能出,拿出去比割自己的肉还疼,更不会施舍救济老百姓。如果说是清官,就不好保证了,不仅没钱,即便真的有了钱,根本存不住,转手就发给下面的百姓了。作为政府,从老百姓身上搜刮钱财肯定会引发人民的不满。而借贪官的手,搜刮了民脂民膏,百姓的怨言更多的是发泄在贪官身上,对于皇帝的形象损伤不大。如果象征性地把民愤极大的贪官处决了,还可以得到百姓的颂扬。而那些赃款赃物,自然是要收缴国库的。这样,作为帝王,就可以名利双收了。事实也证明,乾隆皇帝的判断和抉择是正确的。

  第三,乾隆皇帝不缺钱。

  清朝贪官的大量产生,是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大环境是有关系的。和珅所得势的时期,是康乾盛世的后期。总的来看,国家很富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保证。最最关键的,当时是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从康熙后期到雍正,再到乾隆,国家已经有近百年没有进行过大的战争了。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里,战争是对一个国家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最大的事情。因为是冷兵器时代,打仗主要靠的是人力。倘若有了战争,便会在全国范围征兵,征走的都是青壮年的劳动力。以人力为主的农业,一旦劳动力缺失和减少,就会对产业造成巨大的损伤,国家的财政收入就会大大锐减,国力自然就会减弱。有时候,一场战争就足以毁掉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比如唐朝的一场“安史之乱”的内战,便把上百年积淀的繁荣昌盛给打没了,唐朝也自此走向衰落。

  在乾隆时期,国家是相对和平的,没有任何的大战争,国家便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开支。再加上那个时候是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纲,第二产业很不发达,国家也没有什么重点投资和重大工程项目,所花费的财政经费,主要是日常的行政办公经费、人头费和拨付的赈灾款项等。再加上乾隆身体好,长寿,国家超过半个世纪不修皇陵。国家不缺钱,就是皇帝不缺钱,于是,乾隆便不会挖空心思算计和珅家里的赃款。从这个角度说,和珅成为大贪官,也算是一个特别的时代的产物了。

历史巨贪和珅,是怎么被乾隆皇帝发现的?又是怎么走上青云之路的呢?

善保三岁的时候,生母难产而去世,临终前生下弟弟(即和琳),兄弟俩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们的父亲常保再娶,之后又被授予福建副都统之职,远赴福建就任。年幼的善保兄弟只能独自留在京师,相依为命,在继母的苛责中生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常保病逝于福建任上,十岁的善保和七岁的弟弟成了孤儿。

父亲去世后,继母主持家务,更加看这两个继子不顺眼,几次想要借机将他们赶出家门。幸好善保机灵乖巧、又会察言观色,曲意奉承继母,另外父亲的一位妾室和家中的老家人也多方护佑,这才使得年幼的善保兄弟得以勉强留在家中。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善保考上咸安宫学(旗籍子弟学府),并在这个时候改名和珅,弟弟也按照兄长的名字起名和琳。和珅在咸安宫学读书时,因为为了摆脱继母的苛待、避免日后寄人篱下,所以学习特别刻苦用心,熟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并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宫学的老师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十分喜爱这个勤奋又上进的学生。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年轻的和珅因为聪颖好学、勤奋努力,又长得一表人才、气度不凡,所以被家族世交—刑部尚书、直隶总督英廉看中,把孙女冯氏嫁给了他。从此,和珅的人生不再黯淡谦卑,逐渐走上顺畅之路。这一年,和珅十八岁。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科举考试,获取“生员”(也就是秀才)功名,不过在接下来的顺天府乡试中,和珅名落孙山,没有中举。在妻祖英廉的帮助下,他在这一年承袭了父亲常保所遗留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从三品)。

本来和珅还想继续通过科举获取正途出身,但是两次乡试都没有中举,所以也断了经科举入仕的心。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二十二岁的和珅以正红旗满洲旗籍、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家世清白、功臣之后(和珅六世祖尼雅哈纳,因“先登之功”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的优异条件,并兼具生员功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挑选为皇帝亲卫,授予三等侍卫之职(正五品),入宫当值。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和珅又被优中选优,担任粘杆处侍卫(皇帝贴身近卫),成为銮仪卫的一员(即皇帝出行时负责举仪仗、或抬御辇、或随扈出警入跸),经常随同乾隆皇帝出行,随驾侍候。

这个时候的和珅,基本算是步入顺畅仕途了,但和日后的青云直上相比,还远远不及。乾隆皇帝也从未注意过这个普通的侍卫,平常没有任何特别关注于他。

这样随扈圣驾、典仪护卫地日子,和珅一干就是三年,他自己也从没有想过会因为皇帝的赏识而出人头地、扶摇直上。在青年和珅的心里,把这份侍卫职责兢兢业业地干好,过个几年,资历经验积累够了,或是在銮仪卫内部升迁、或是外放地方担任如同父亲一样的武官,平稳安定地过完一生,把世袭的爵位安安稳稳地传下去,也算对得起祖宗和家族了。

一代贪污之王和珅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和珅能成为我国古代王朝时期的贪污之王,全拜乾隆所赐。乾隆是一个潇洒风流花费无度的皇帝,乾隆需要和珅这样的敛财能手,使自己的小金库能够财源滚滚,永不枯竭,和珅真的做到了。当然和珅只能用各种非正经的手段自给乾隆输血,最典型的便是他创立的议罪银制度,为贪污受贿开了合理合法的大门,他自然要从中扒皮,当和珅被抄家的时候,他的个人资产总额居然相当于大清国库10年的总和,贪污程度之劣令人发指!

 

和珅能有如此好的发展,首先他是根红苗正,满洲正红旗出身,由于祖上有功劳,所以他们家一度被抬升为正黄旗,进入了满族八旗前三旗。和珅虽然家境不是太富裕,但是凭借着自己相貌堂堂和才华出众能够进入西华门内的咸安宫读书,证明他的起点已经高过了90%的普通人。和珅长得仪表堂堂,千万不要被电视剧中王刚扮演的那一副油头滑脑、不学无术的样子给蒙骗了。和珅不仅玉树临风,而且学习能力超强,是当时的学霸,他对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可以信手拈来,诗词功夫也是十分了得。

 

据说他当时能够在当三等侍卫时被乾隆发掘进而坐上直升机提拔,全靠才华征服了乾隆帝。乾隆一次出行的时候,当他说出论语中的一句原文的时候,只有和珅能了解其中意思,接得过话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跟和珅平时练就的很高的文学修养是脱不开关系的。再加上和珅本人深谙为官之道,喜欢乾隆皇帝喜欢的一切,比如说乾隆皇帝酷爱吟诗作对,和珅下班之后就苦练诵读诗文的本领。和珅段位很高,他跟乾隆当时吟诗作赋的段子都收藏在了专门的文集当中。乾隆喜欢古董、字画、文物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和珅便削尖脑袋投其所好,从四面八方搞过来各类稀世珍宝满足乾隆的欲望。和珅为了逃乾隆的欢心,每天练习乾隆的字体,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皇帝本人爱题字,有时候忙不过来,便将题字的工作交给和珅来代笔。

 

乾隆是不折不扣的喇嘛教弟子,一直研习密宗,还曾6次上五台山寻求佛法,和珅有样学样,跟乾隆皇帝一起修行佛法,主持刻印了满族大藏经。用现在的话来说,和珅跟乾隆皇帝做到了神同步,既能察言观色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又有超强的办事能力,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不喜欢?按照史学大家萧一山的说法,和珅长得非常酷似雍正时期的一位妃子,这位妃子曾经误伤了当时还是太子的乾隆。结果这位妃子畏罪自杀身亡。乾隆甚是愧疚。乾隆皇帝第一眼看见和珅的时候,就认为和珅是这位妃子投胎转世而来。证明乾隆和和珅二人很对眼缘。更有一种神奇的说法,说乾隆和和珅有同性恋之嫌。正是因为和珅能够方方面面为乾隆考虑,他27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镶黄旗副都统、国史馆副总裁,这个提升速度古今罕见!

靠乾隆,和珅之所以可以发展起来,全都是因为深得乾隆的信任。
和珅最开始是大内侍卫,通过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于是就飞黄腾达了。
最开始是因为才学特别的出众,引起了皇上的注意,而且他长得也很不错,皇上很喜欢这样的年轻小伙。
本文标题: 和珅是如何从反贪到巨贪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907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炎帝和皇帝是真实存在的人吗长城这么雄伟,秦朝百姓不应该很乐意去修建长城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