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与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与我们平时生活肯定是大有不同的,但是如今的技术已经实现了能让航天员们有一段...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与我们平时有什么不同?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与我们平时生活肯定是大有不同的,但是如今的技术已经实现了能让航天员们有一段快乐的星球之旅。
1、睡觉自由
过去,航天员在天上只能站着睡觉,但这一次他们可以“躺平”了。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
航天员的睡觉时间是和在地球上一致的。除了一些特殊任务要在夜晚做,航天员大部分时间都按照正常作息来,执行天地同步作息。
2、包裹式淋浴
在洗浴方面,虽然航天员不能享受地球上的淋浴、泡澡,但他们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包裹式淋浴间”。空间站内有一个喷头的装置,把水喷在身上用毛巾去擦。航天员可以拿着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
3、智能家居生活
借助全新的信息技术,航天员可以在空间站内享受“智能家居”。在休息时间,航天员还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看电影、聊天。空间站内实现“移动WiFi”全覆盖,并且每一个航天员都有一个手持终端。
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
4、太空“健身房”
为了保证宇航员的身体健康,太空舱还开辟了专门的锻炼区,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但和地球上不一样,航天员在太空跑台上跑步时,需要在腰间系一个橡皮筋拴在跑台上,不至于飘起来,让他们的力量得到训练。太空自行车项目则是通过增加车轮的阻力,达到锻炼效果。
5、私密空间
每个航天员都有一个小休息室,可以作为自己的隐私空间。在这里有专门预留的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随时打电话,和家人打电话、拉家常,分享在太空生活的心情和感悟,以解离家数月的思乡之情。
因为舱内活动空间较大,航天员还可以携带自己的私人物品上天。航天员汤洪波透露,他准备把在生活中录下的儿子生活视频带上飞船。航天员刘伯明带上了全家福和“牛娃娃”还有一小袋助睡眠的物品,他透露这些物品有的在核心舱,有的在货运舱,有的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起进入太空。而航天员聂海胜则留下了悬念,他表示会把带的物品在太空上展示给大家。
国际空间站是由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总共16个国家联合建设的。按照最初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全部建成后可以容纳7名航天员在上面长期生活和工作,最多时可容纳15人同时进行科学考察。
从投入使用到现在,已有9批国际空间站的长期居民在上面工作。此外,还有短期的考察组和3位太空游客拜访过国际空间站。
初到太空中的家
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批3位长期居民是在2000年10月31日从地球上出发的,2日后到达国际空间站,就像地面上刚迁入新居一样,一切都是杂乱无章。空间站中到处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想找的东西找不着,暂时不用的还绊脚。这时,航天员面临的最重要任务是设法让自己可以在站里安全地生活,他们需要架设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氧气发生装置和水净化系统,并对空间站的所有系统和计算机进行检查。然而,这一切并不容易。例如,航天员们找不到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做饭用的加热器不能工作,没有冰箱,卫生间出了故障,空间站内的空气过滤装置没安装好,电池出现问题,站上仅准备了2人睡觉的房间,另一个人必须找可以安身之处等。但这一切难不倒航天员,他们经过紧张、艰苦的工作,终于将一切安排就绪。
由于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和俄罗斯联合掌控的,因此也被相应地分成美国部分和俄罗斯部分。通常是美国人在美国舱进行他们的实验,并处理美国方面的日常事务,俄罗斯人则在俄罗斯舱进行他们自己的实验和处理俄罗斯方面的事情。但有分也有合,在进行共同的实验、出舱活动或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时,两国航天员会联合行动。
当新机组的航天员即将来到空间站时,老机组的航天员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将需要带回地面的东西收拾好,交接的事准备好,以便迎接新居民的到来。在新居民到达时,空间站上就会进行交接仪式。就拿最近到达空间站的第九考察组来说,他们是在2004年4月21日到达空间站的,新到达的机组成员来不及休息就开始收拾各自所带的科学仪器及私人物品,并将这些东西从联盟TMA4飞船搬往星辰号服务舱。4月26日,第八考察组的两名航天员向第九考察组移交了了权力。第八考察组的指令长福勒说:“现在我们把这座与我们来时状态一样好的国际空间站交给你们。”第九考察组的指令长帕达尔卡则表示一定要续写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从这时起,两名第九考察组的航天员就成为国际空间站的新主人。但正式的交接时间是4月30日第八考察组航天员返回的那一刻。
心理障碍成了大问题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并不总是心情愉快。想象一下几个人长期处在密闭狭小的座舱中,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都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心理反应如不克服,将会影响到航天员的健康和工作。美国和俄罗斯飞行的经验表明,敌意不仅限于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人员之间也会发生争吵。航天员有时故意不接受地面人员的指挥,而想自由飞行;有的需要安静地呆一会儿,不喜欢地面人员不断地打扰他们;他们有时掩盖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当爆发时,则将怒气发泄到其他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身上,以减轻他们的烦恼。这种情绪常有周期性的变化,时好时坏。航天实践证明这种心理障碍已经影响到航天员的工作,甚至航天任务的完成。例如,地面指挥站需要德国航天员克雷蒂安在和平号飞行中进行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测试。测试实验时,需要安装一些仪器,这名航天员抱怨实验太复杂,他在飞行报告中说:“我要花2个半小时来安装这些仪器,复杂的实验使人觉得像实验动物一样,如果“和平号上窗开着,我将把这些装置扔出去”。
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因为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更容易导致成员间关系紧张或分歧。在和平号空间站飞行中,美俄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对一项任务的理解差异很大,生活上也感到很不习惯。例如,有的美国人与俄罗斯航天员在一起时感到自己很孤立,因为很多操作使用的是俄语,美国航天员不熟悉,他们的创造性也不能发挥出来,像一个局外人。有的美国航天员抱怨说自己“像一头替罪羔羊”。
为了减少国际空间站中出现的心理障碍,采用了很多心理支持方法。在飞行前,加强航天员心理素质的选拔和训练,让同一飞行组的航天员们较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互相熟悉,建立友谊,并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在飞行中定期让航天员与自己家人通话,允许航天员参加自己家庭的活动和决策;允许航天员与地面信件来往;航天员可以收听本国新闻和有关消息;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一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定期与航天员进行私人的心理会谈,了解航天员的需要或心理方面的存在问题,心理学专家可以通过这些会谈为航天员、飞行医生和飞行控制中心提出积极的建议等。
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都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关系,丹尼尔·布奇是国际空间站第四考察组的美国航天员,他在太空中喜欢记日记。
“太空飞行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精神的挑战,因为和你长时间相伴的只有两个人。只和两个人在密闭的空间里一起工作和生活几个月是很艰难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也无法出去散散步。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情好和心情差的时候,你得很快学会别被鸡毛蒜皮的事所困扰,不能去想那些鸡毛蒜皮的事,随它去吧。我学会了心烦时向同伴倾诉,不把烦心的事放在心上。在太空上的人际关系也和地球上一样,要注意和睦相处。”
到目前为止,国际空间站每批航天员的飞行时间约半年左右,在这期间,国际空间站的长期和短期访问者中有美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华裔中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南非人等,他们在飞行中像一个大家庭,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而影响到工作。
丹尼尔·布奇的日记
从下面丹尼尔·布奇的日记中,我们可以了解航天员是怎样度过他们的太空生活的:
“我们在空间站采用的是宇宙时间,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晚上9点30分睡觉。有时,由于有事,我们得改变工作日,例如有宇宙飞船或联盟号太空货船要与我们太空站连接时。
我们每天会收到几条必看的指令,那是我们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看完这些指令,再将其打印下来。我们读邮件,洗漱,吃早点,浏览一天的工作计划,还要和控制中心的地勤人员开早会。这些控制中心设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阿拉巴马州的亨特斯维尔,还有俄国的莫斯科。每个控制中心都配合我们工作,或向我们派送新任务。”
“我们的日常工作包括对所有设备的安全检查,拍摄飞船内外的照片,还要作科学实验。我们每天还有大约两个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一般在下午5点30分吃晚餐。我们吃的是俄国和美国食物,尤里告诉我们在太空口味会变。他说对了,我原本喜欢吃热的和辣的,而现在不再喜欢吃辣了。还有,我原先在地球上喜欢吃的东西,现在不想吃了。我们都盼着宇宙飞船或者俄国太空货船的到来,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会捎来新鲜的水果和很多好吃的,还有邮件和礼物。”
“圣诞节和新年让我们有时间休息一下,但我有一种离家在外的伤感。节假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发电子邮件和看电影,还用一部与互联网通讯系统连接的特制电话给朋友和家人打电话,能够和家人通电话是很特别的。当我们说我们是从太空打来电话时,人家都以为我们在开玩笑,接着便是惊讶。”
孤悬天外的一惊一乍
国际空间站中的生活并非总有趣,困难和危险时刻围绕着航天员。第八批长期考察组就遇到了两次有惊无险的事故。
美国航天员迈克·福阿利和俄国航天员亚历山大·卡勒里是2003年10月登上国际空间站的。开始,他们在空间站相依为命顺利地生活了两个半月。但之后却事故不断。感恩节那天早上,福阿莱和卡勒里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火鸡,突然听到舱外发出一种响声,福阿利告诉太空站任务控制中心说,“这种声音听起来好像是易拉罐膨胀和压缩所发出的声音。”卡勒里则强调指出,“这种声音持续了数秒,像是某物摩擦碰撞太空舱所发出的声音。我认为这声音应该来自太空舱外部。”两名航天员在听到响声之后,首先担心有太空垃圾与空间站的后部发生碰撞,在这个区域有航天员的厨房、浴室和卧房。他们用空间站上的19米长臂机器人对空间站外部进行了检查,却没有发现问题,地面控制中心监控通过录像的分析,当时太空舱外部冷却压力仍保持正常水平。因此,推测这个神秘的金属响声可能是空间站内部设备故障引起的。直到最近调查工作才有了新进展,发现可能是由站内坏掉的风扇引起的,站上航天员正准备对风扇进行检查。
第二次是从2004年新年开始的,美国地面控制中心发现空间站内部气压降低,日下降量约为2毫米汞柱,为了不让空间站航天员担心,他们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到1月5日为止,气压继续降低并已下降了9毫米汞柱,这相当于每平方英寸的气压下降了四分之一。控制中心的有关人员不得不向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发出紧急通知。当时,空间站的美国航天员和俄国航天员已经互道晚安,正准备睡觉,接到通知后两人大吃一惊。随后,接收器里传来了地面控制中心安慰他俩的话:“不要紧张,现在还不需要你们采取任何行动,放心去睡觉吧。我们的下一班工作人员将设法寻找故障的原因,明天一早可能会安排你们做一些工作。”
但这时的两名航天员哪还有心思睡觉。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气压继续下降,将会发生一系列可怕的事情,最后整个空间站会发生大爆炸,变成一堆庞大的太空垃圾。于是,两名航天员开始分头寻找漏洞。福阿莱和卡勒里首先将美国部分所有能接触到的控制阀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异样情况。他们随即又对俄罗斯部分进行了检查,连对接在太空舱上的货运飞船也没放过,但仍然一筹莫展。折腾了一晚,两名宇航员都累得筋疲力尽。没有办法,他们只好相视苦笑了一下,最后决定睡一觉再说,让监测器留下来值班。
之后,两位航天员在地面指挥的指点下,逐一关闭各个舱室进行测试。经过将近3周的紧张查找,迈克尔发现由美国制造的命运号实验舱中,在舷窗上放置了一个排水软管,软管的一端直接暴露在实验舱内侧,并弯曲成半弧形。由于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在座舱中行走时,用手握住一件着力的东西会感觉舒服些,因此航天员在透过舷窗向外望或经过舷窗时,经常用手抓软管。时间一久,软管发生破裂,导致空气泄漏和气压下降。于是,两名航天员立即对它进行检修,结果空间站内气压逐渐稳定,并回升至正常范围,这表明空气泄漏问题已被解决。
虽然由于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和经费的紧张,使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退后,长期居民也由3人减少到2人。但是,这座“人造天宫”仍然在那里旋转着,并且国际间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强。据悉预计2004年的10月9日,国际空间站的第十组居民和美国的飞行科学家、官员都将登上空间站。其实不仅美国科学家,巴西、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也会将医学、生物、空间技术等在太空中做实验,相信未来空间站上的居民将会为地球上的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天员刮胡子也不是一件乐事,因为刮下来的胡碴要飞起来的,一旦不慎胡碴落在空间中则很难清理.所以,他们使用一种密封式刮胡刀,它通过一条密封管同吸尘器联起来,吸尘器能把胡碴吸进废物处理箱中.
航天员在太空洗澡更为麻烦,但再麻烦也得洗,特别是较长期生活在太空的人.因此,在一些空间站中,都有“洗澡间”.它实际上是由一个不透水的强力尼龙布制成的圆柱型淋浴罩,上连天棚下接地板固定在架上,将整个圆筒支撑起来,顶部有水箱、喷头和加热器.洗澡前航天员要戴好呼吸器(面罩式)、耳塞和护目镜,然后像潜水员那样钻进这个透明的圆柱型罩中.待密封后呼吸器与外界相连,这时可打开水龙头洗澡了.由于没有重力,水是不会自动从喷头中流下来的,需要给水箱中的水加压,使水流通过喷头喷出来.洗完澡的水要被净化吸附装置收集到废水箱中,经净化后再重复使用.
为航天器座舱除尘也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在失重条件下,残渣、尘埃不会自动下落,而会在舱内到处乱飞漂浮.除用吸尘器外,还得用湿布擦拭舱内器壁和物体上的灰尘.如果遇上水珠、胡碴、饭碴、甚至粪便等垃圾不慎飞入舱内空间,就得大清理.例如,有一次在航天飞机上做动物实验时,不慎将动物笼中的粪便微粒逸出笼外,在舱内乱飞,结果搞得几个航天乘员不得不像防瘟疫那样,载上口罩、手套、穿上罩衣,用吸尘器吸,用湿布擦,才把这些垃圾除掉.
当然,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中也有不少乐趣,其中最有趣的事之一是在“太空体育锻炼场地”进行锻炼活动.所谓的“太空体育锻炼场地”实际和地面体育场一样,有跑道、自行车和运动器材等.不过其跑道与地面不同,它是滚动的跑道.自行车则是位置不动的自行车功率计.
人在失重环境中长期生活会引起肌肉松弛,骨钙丢失,而且由于不用力就能搬动物体,所以体力消耗也少.为了保持体力,就必须使全身的肌肉有收缩运动的机会.用器械锻炼是最好的办法,航天员本人也感到舒服和愉快.他们在跑台上越跑越舒服,还骑自行车进行“越野”赛,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臂力.通过各种运动锻炼,保持航天员的体质.航天员出汗,汗珠不会自动掉下来,而是像水母草一样粘在额头上和脸上,并随着运动节律在颤动着.航天员还喜欢穿上被称为“企鹅服”的服装,它能使你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只要动一下就得用劲,从而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
如果你问一个曾经到过太空的航天员,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他会眉飞色舞地讲出他在太空看到的壮观景色.首先是观看天象.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都有闪烁,这是因为有空气隔着,看不清.在太空上看星星是没有闪烁的,可看到非常明亮的各个星座.看月亮更有趣,白天看到的月亮呈浅蓝色,很漂亮,夜里看月亮时只能看到月亮的局部,但非常亮.看太阳也很有趣,90分钟就可看到一个日出和日落的循环景象.尤其在日落时可以看到太阳发白的光和它落下的准确位置.最让航天员们开心的是观看我们人类的摇篮——地球.粗看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细看它是浅蓝色.其上唯一真正的绿色带是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很明亮,而且呈橄榄绿色;阿拉伯大沙漠不完全是褐色.在晴天,他们还可分辩出颜色对比,喜马拉雅山的深色巍峨群峰衬托着皑皑白雪,给人们一种辽阔而荒凉之感.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最令人神往,它看上去好像木星上呈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盐湖一代代蒸发留下的痕迹.在航天员的眼里巴哈马群岛像绿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在太空看地球上的闪电非常令人振奋,一阵阵雷电闪烁好像盛开的石竹花.当闪电连续而频繁时就像看到一片火海.如果在夜间看闪电,有时可一次看五六个地方不同云层的闪电,把整个云层照亮,其动人景色是无法形容的.如果宇宙间的其他星体上真的有人类存在的话,当他们看到地球如此美丽、动人、多彩和神秘时,一定会说这里是真正的仙境,是理想的天堂.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请加以说明。
喝水洗澡吃饭走路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是查询资料加以说明。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也离不开体育锻炼。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对航天员有害。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
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溼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 *** 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大家知道,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
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当然在封闭的空间站或太空梭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良好的航天器遮蔽材料可以有效地挡住太空辐射,只是“失重”会给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式去太空生活,那肯定会闹出很多大笑话。比如吃饭,你端著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著嘴可能一粒也吃不著;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呛你个半死。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觉,可是你会发现太空中找不到上下的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宇航员们是如何在太空中吃饭与睡眠的呢?
100多种太空食品
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有人以为宇航员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状的挤著吃,肯定很乏味,其实这是早期宇航员的状况,现在早已今非昔比了。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不过,宇航员吃饭并不能随心所欲。他们必须按地面营养师为他们配制好的食谱用餐。美国太空梭上的宇航员吃饭时,先把标有第几天第几顿字样的塑料袋从食品柜中取出。每个塑料袋里装有7种食品,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个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将一定数量的水注进容器,然后再放进烤箱里加热。一顿饭不超过半小时就可以“做”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你千万不要着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特制的“王太太炒羊肉”
尽管太空食品供应充足,花样齐全,营养丰富,但宇航员却普遍抱怨在天上吃饭吃不出味道。科学家分析,原因可能不在食品本身,而是太空环境引起宇航员的味觉失调。如失重使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影响味觉,或者因为看不到食物的颜色、闻不到食物的气味而影响味觉。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乘太空梭上天时,为了使他能有个好胃口,他的太太做了他平时爱吃的炒羊肉。这道食品被命名为“王太太炒羊肉”。
糊涂觉与奇异睡姿
宇航员在太空中睡觉的的确确是“糊涂觉”,其表现一是黑白不分,二是睡姿奇异。
黑白不分,是说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睡姿奇异,是说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可是到了失重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座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你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著睡。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千万别把手脚伸出被外
有人睡觉习惯把手或腿放在被子外面。这在地面上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在太空环境里,却是很危险的。太空失重,睡眠中人的四肢会不受躯干支配而四处飘动。一名前苏联宇航员有一次把手臂放在睡袋外睡觉,醒来后突然发现有两只大手向他脸上飘来,吓了他一大跳。原来这飘动的两只大手正是他自己的手。吓一跳还是小事,如果宇航员睡着后,失控的“自由”之手、“自由”之脚万一无意中碰到了什么开关、什么仪器,那太空舱的安全、宇航员的生命岂不成了大问题?所以,在太空中睡觉,千万注意把手、脚放进睡袋里。
奇特的洗脸和刷牙
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在地球上看似简单的洗脸、刷牙、刮胡子、理发以及洗涤,到了太空都变成了很复杂和麻烦的事。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溼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溼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宇航员刮胡子一般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时还必须十分小心胡子渣从剃须刀边漏出来。太空舱本来就十分狭小,环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细小的胡渣飘在座舱里,清理起来会十分困难。
太空理发也很不容易,因此无论男女宇航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但是长时间的飞行,头发又会长长,怎么办?宇航员必须发扬团结精神互相帮助,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
“桑拿室”和“洗浴袋”
在太空中洗澡更为麻烦。宇航员要把脚套在一个固定的环里,不然飘浮的身体被水一冲会不停地翻跟头。失重状态下的水全是一粒粒的小水珠,很容易呛伤人,甚至呛死人,所以洗澡时,宇航员还要戴上呼吸罩和护目罩。洗完澡后,身上的污水不会自动流下来,需要开动水泵连同空气一起抽走。沾在帆布罩上的水也得用水泵抽走。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可清理污水和其他准备工作却需45分钟。
后来,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浴室像是一间桑拿室。宇航员进去后经过一段升温,使身体出汗,然后用溼毛巾擦洗。由于不方便也不舒服,“桑拿室”又改成了一个像睡袋一样的装置。宇航员洗澡时,袋内有清水和浴液射出,搓洗完毕后,可以开启袋下的抽风机,把脏水抽走。美国太空梭上的浴室是个浴罩,浴罩下部也安有抽风机。宇航员洗澡时开启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喷水下面抽水,会形成如同地面一样的淋浴效果。
太空专用洗发液
宇航员的洗发液是特制的。这种洗发液96%的成分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由于在太空中不可能有很多的水供给宇航员冲洗头发,所以宇航员使用的洗发液是免冲型的。它在失重的状态下能变为十分细小的颗粒。洗头时,它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用餐巾纸或毛巾一擦,洗发液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净。用这种太空洗发液洗过的头发,完全不用发胶、摩丝和吹风机,既能显示头发的自然美又特别容易梳理。
据最新报道,俄罗斯和美国专家正在为两国宇航员准备最新洗漱用品,但是他们在女宇航员的化妆品上产生了分歧。俄罗斯专家认为在太空完全没有必要打扮,而美国专家却认为香水、润肤液、口红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国防报》 9月27日)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也离不开体育锻炼。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对航天员有害。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
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溼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 *** 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大家知道,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太空梭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著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 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定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脚踏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溼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 *** 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摺叠著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线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开启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线,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开启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线,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这就是航天员特殊的生活起居,是不是真的很奇妙?
《第一视角:与中国航天遇朝夕相处》 赵雁著 北京出版社 2003.11 定价:21.00元
相关连结
太空人的休闲生活。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需要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完成繁重的太空科研任务。为了消磨空闲时间,宇航员们创造出了在失重条件下打棒球、踢足球、打“室内”高尔夫球、玩水气球游戏等,他们还可以在太空梭的货舱内翻跟头、连空翻、大跳跃、飞进飞出等;在腻味寂寞时他们说笑话、侃趣闻、造幽默、搞喜剧;实在不愿动的人可以看电视、读电子版报纸、翻名著、给地球的亲朋好友发“伊妹儿”。
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不必穿鞋,更没有所谓的特制鞋。因为失重时,他们不能像在地面一样行走。但是,国外的航天员为保护脚部会穿厚底短袜。
航天员在太空中会“长高”。因为在长期的失重条件下,由于人体的脊椎骨没有重力压迫,互相舒展开,因此一般可以长高2.5~5厘米。在太空中航天员并不希望自己“长高”,因为脊柱增高,背部肌肉却没有跟随增长,结果导致背部疼痛。几乎所有的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头一周,都体验过这样的疼痛,他们会将身体蜷曲缓解疼痛。
航天员在浩瀚太空总是“举目无亲”,为了减轻他们在太空的孤独感,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开设了“太空专线电话”,可以让航天员和家属通话。NASA还公布了号码900-410-6272,使得每有太空梭上天,就成了繁忙的热线。1983年4月,挑战者号首航时,5天中竟然有19万个电话飞向太空。
大家知道,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太空梭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 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定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脚踏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溼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 *** 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摺叠著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线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开启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线,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开启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线,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与我们有哪些不同
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在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魅力、令人好奇的神奇话题.
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那里没有空气,没有重力,充满危险的太空辐射.在封闭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舱内,有足够的空气供你呼吸.
100多种太空食品
宇航员的食物丰富多彩,从最初的十几种已经发展到了100多种.宇航员每天一般吃4顿饭,一周之内的食谱不重复.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种各样的佳肴,美国宇航员甚至可以喝到他们爱喝的可口可乐.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有些人最喜欢在吃饭时聊天神侃,而在太空吃饭最忌讳的就是边吃边说.边吃边说会使嘴里嚼碎的食物碎末飞出嘴外,飘在餐厅或生活舱里,宇航员稍不注意吸进鼻腔就容易呛到肺里发生危险.
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在地球重力环境,人们习惯于把地心引力的方向定为“下”,把“天”的方向定为“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不过大多数宇航员不习惯飘荡着睡.一旦从飘浮睡眠中醒来,他们会产生一种掉进万丈深渊的感觉.为了获得安全感,宇航员一般睡在固定的床上或固定在墙壁上的睡袋里,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那种飘飘欲坠的恐慌感.
宇航员洗脸刷牙比较奇特,为了防止水到处乱飘,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是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蹭几下,然后再用湿毛巾把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刷牙,牙膏泡会飞得满座舱都是.宇航员刮胡子一般使用电动剃须刀,使用时还必须十分小心胡子渣从剃须刀边漏出来.太空舱本来就十分狭小,环保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细小的胡渣飘在座舱里,清理起来会十分困难.
宇航员在太空或地球时,生活习惯会有哪些明显的差别?
1.睡眠和洗澡上的不同
虽然身处太空中的飞船,但是宇航员也是可以洗澡的,但是这跟在地球上洗澡不同,因为是处于失重状态下,所以难免会有些不方便。因此在飞船内有一个单独的用来洗澡的袋子,还可以淋浴。
另一方面是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在飞船内睡觉也跟在地球上不一样。地面上有重力,而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宇航员一躺就飘起来了。对此,飞船内单独准备了睡袋,睡觉的时候要进到这个睡袋里面,就挂在那儿,形象的很。
2.饮食方面的不同
据了解,身为宇航员,生活条件自然不能太差,他们的菜单也很丰富,有100种选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难以下咽。但是太空食品并非一般的蔬菜水果那样直接食用,很多都是特别加工过的“压缩砖”或“牙膏管”,对上一定比例的水后,能够恢复原形,味道也不错,里面包含了所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
因为是处于失重状态下,所以所以专家们把太空食品设计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时候像挤牙膏一样往嘴巴里挤。这些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蔬菜、蛋白、脂肪丰富。
3.衣着方面的不同
处在地球上,你想怎么穿衣服都不成问题,但是身处太空中,只有借助宇航服才可以存活下去。据了解航天服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其中结构最复杂的服装由14层组成,内部具有多种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一般15分钟左右即可穿戴完毕。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