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魏晋玄学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各是谁第一派是夏侯玄、何晏、王弼为正始名士;第二派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
4,魏晋玄学有哪些流派,代表人物各是谁
第二派是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
第三派是裴頠、王衍、庾敳、王承、阮修、卫玠、谢鲲为中朝(即西晋,往往特指元康年间)名士。
正始玄学(约240~249年)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尤以王弼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大。正始名士形成于魏明帝太和时期,被称之为“四聪八达”,主要人物有何晏、夏侯玄、诸葛诞、荀粲、裴徽等,曹芳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公元240-249年),“四聪八达”分子纷纷掌权,史称“正始名士”,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思想。之后又有王弼、钟会等少年思想家总结并升华了早期正式名士的思想成果,奠定了早期玄学的理论基础。
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
《周易》、《老子》,著《论语释疑》,皆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企图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王、何等玄学家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哲学问题问难析理,反复辩论,称为“清谈”,这是玄学发展的独特方式。
竹林玄学(约255~262年)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嵇康、阮籍作为竹林名士,主要活动时期应在司马氏当政时期,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司马氏集团以名教掩饰政治上的腐败极为不满,否认自然与名教一致。向秀与嵇、阮相反,认为自然与名教不相矛盾,用“称情”、“得性”解释“自然”,提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的主张,认为人的欲望与自然“不得相外”。在有无关系上承认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但引进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为玄学发展中从王弼的贵无向裴頠、郭象的崇有过渡的中间环节。
太康十年(公元290年),晋惠帝即位。元康元年,太后贾南风掌权,而后出现了9年的和平年代,即元康时代。元康年间,随着西晋开国元勋自然生命的结束,西晋前期的礼法派已不复存在,礼法派的子弟开始了玄学化过程,与玄学家族的后代融为一体,于西晋元康时期走上了历史舞台,史称“元康名士”。元康名士分为两代,一为中年稳健派,以王衍、乐广、裴楷为代表;一为“元康放达派”,以王澄、阮瞻、庾顗、谢鲲等“八达”为代表。
西晋玄学(约263~316年)以裴頠、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使当时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谢鲲等人,继承嵇、阮思想中颓废的一面,嗜酒极欲,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达。这种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学贵无派在思想上的创造力,使它走向没落。
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想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的探讨大大发展起来,尽管许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也使用过,但魏晋玄学家却给了他们以新的意义。此外在命题、理论及其方法上魏晋玄学也有了极大发展。
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是怎样的人?他有没有什么成就?
袁天罡的一生都投入到科学还有风水的研究当中。擅长通过大自然的一些现象预测一些吉凶兆。袁天罡沉浸在天文地理和奇门八卦的研究当中,对天文学的贡献非常大,写有《五行相书》《易镜玄要》等著作,对唐代以后的朝代影响非常大,算得上一位对中国有贡献的人 。
袁天罡和古代很多人都是一样的,非常迷信周易和风水,而且对这方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玄学的体系。他将一些用当时的古代科学难以解释的东西将他归咎于超自然的力量,并且研究出了他们一定的规律。袁天罡尤其擅长帮人看面相,他对于凶兆和吉兆的判断非常精准,预测的事情都能够发生,并且能合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灾难。虽然玄学的真假难辨,但是袁天罡的玄学的确对隋末唐初人民的经济发展和抵抗风险有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也稳定了民心,也算得上一位伟人。
袁天罡的玄学大多都是对一些天文地理的研究,通过天相的变化,预测到一些将要发生的变化,而袁天罡著作的书当中,除了具有文学价值之外,很多都有对隋末唐初事情的历史还有山川河流的描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凭证,也是人们了解唐代初期的地理的重要根据,也是研究地理演化的重要参考。而在医学当中也著有《推背图》等健身活学的著作,使得当时的人民在身体素质放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袁天罡著作的书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袁天罡虽然研究的是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现代的科学研究格格不入,但是古代的时候,却能通过有一些奇特的现象合理预测到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于当时的人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著作的文学经典也是人民研究隋末唐初历史的重要参考,也是一位有伟大贡献的玄学家。
如果真要给他下定义,袁天罡说来说去都是个骗子,手段高明的骗子。
谁是中国古玄学的创始人?
我在很多书上看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到底是谁创造了无极呢?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四书》之《论语》精读
内容:《四书》作为儒家重要经典,承袭了从孔子、孟子、荀子到朱熹的儒家道统,教我们如何穷理、正心、修己、安人,使其成为成人成己的必修内容。《论语》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和代表性经典,有“东方圣经”之称,在塑建、构造华夏民族的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思想及言论活动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主题:《四书》之《论语》精读
内容:通过精读《论语》,逐字解读,可深刻领会儒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忠、恕、诚、宽、和、直、正名、利、心性能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为当代企业家修内圣外王之道,以德修心,实现身心合一。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主题之一:《四书》之《大学》精读
内容: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是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作为《四书》之首,是孔子 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 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主题之二: 《四书》之《中庸》精读
内容: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阐述人性修养有关哲理的广博学问,中庸之道,可开启治天下之门也。 主题:《四书》之《孟子》精读
内容:“亚圣”孟轲言行,作为儒家典籍,其心性论进一步确立儒家地位,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对性善与恶、功与利及天、性及浩然之气有着深刻认识。读孟子在于能从孟子恢弘浩阔之气、纵横雄辩之辞中,体悟和传承孟子存心养性的思想精神,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与人生。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主题:《六组坛经》、《金刚经》、《心经》精读
内容:《坛经》约成书于七世纪末,是唐代佛教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的传教说法纪录;经是文字字墨,文字字墨性空,何出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故神通感物,“见性成佛道”。 《金刚经》、《心经》作为佛教的经典,心法之集大成,为一切凡圣悟心之门,是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心法即佛法,见心既见佛,只有修其心,方能行其道。得道者,大彻大悟,超然凡生。 主题:《道德经》精读
内容:《道德经》作为道家最重要的著作,区区五千言,微妙玄达,深不可识;作为中国古文化 中对万物关系的精准把握和理解,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概念的模糊性和词语的多意性增加了奇书 的神秘;其来源于生活和万物,让人常读常新,实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融合。逐字领会揣摩,领悟何为道、德、无为、虚静、柔弱、有无,更可领会老子的处世之方、对事物的观察之法、对欲及知的态度、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主题:《庄子》内七篇精读
内容: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承袭了孔孟之智慧,老子之无为,而庄子就是庄子,他有道通为一的本领,他以心灵为炉,作为人世间的大冶,熔铸着整个世界、人生和历史,其中的内七篇就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主题:《周易》精读
内容:《周易》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群经之首,作为揽括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哲学,作为中国思想的源头,华夏哲学的鼻祖,六艺之源;把诸子百家的思想演绎为易道,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只有仔细沉潜玩味,才能领悟易道的精神世界,确立新的生存方式。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主题:《周易》精读
内容:《易经》首先作为占卜之书,中国文化中的巫术基因,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理论基础,子曰:洁静精微,《易》教也。精读《周易》,重在领悟它的思维方式,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三才之道”思想、“生生之谓易”思想、“变动不居”思想、“唯变所适”思想以及河图的综合结构及其静态配置与动态运作的规律,理解周易智慧中万物蕴涵的道以及道的变化规律。 主题:兵法十三篇精读
内容:以孙子兵法为蓝本,精读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等十三篇,辅以中国兵史,汲取中国古代兵家战略思想精华,解析三十六计谋略智慧, 深刻领悟兵家之战略、谋略、韬略的哲学理念,运用于复杂多变的商业竞争,掌握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实现谋略竞争、智慧经营,缔造企业常胜。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主题:中国诗词品读、文学鉴赏、书画鉴赏、文物鉴赏、古乐欣赏
内容:诗词承载文化,文学开拓视野,书画陶冶性情,文物折射历史的厚重,古乐内于悠远。胸怀的广博决定了视野的大小,视野的大小限制了事业的空间。企业家读《水调歌头》,可感悟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潮流,企业家品《兰亭序》传世名帖,可领会艺术的至高境界,体会文化的身心合一。企业家聆听《高山流水》,可意会自然的磅礴气势,陶冶成就大业的性情,疏达胸怀,成就企业家的完美人生,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和永恒。
主题:五经导读与史学名著概要
内容: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五经包括了《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导读之,可领悟中国国学之博大精深。史学名著含《史记》、《左传》、《汉书》、《资治通鉴》等,导读之,可以史明鉴,领会历史长河的变迁与人生变化的意义,汲起深邃的历史与人生智慧。
部分师资:
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易学研究会副会长
方尔加: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蒋非非: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赖永海: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赵敦华: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楼宇烈: 现任北大哲学系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
王守常: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萧汉明: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郭齐勇: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吴荣曾: 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宗国: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 帆: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教授
黄朴民: 人大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
张 辛: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历史学博士。
李中华: 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来: 北大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会副会长。
王 尧: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 博士生导师
胡 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张松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国安: 中国人民国防大学著名兵法教授、军事学博士
洪 兵: 军事科学院战略和战争理论研究部主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 19
中国有名的玄学大师
魏晋玄学
作者 : 田小飞 余秋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大夫,大多不谈世事,尚论玄理,用今天的说法,就是不务正业。严格来说,玄谈是由魏正始年间王弼、何晏提出玄学开始的。
玄学的产生并非偶然;汉末黄巾之乱,中央集权瓦解,儒家经术也随之衰落,乱世之中,老庄思想抬头,加上曹操等人崇法术刑名,便有了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晋玄学寻求顺时应变的处世之道,在乱世中保存自己,甚至重建或再创社会秩序。魏晋时期的学者,大多从老子、庄子的学说,甚至从《周易》的理论中,寻找“玄”的道理,促成玄学流行。
从汉末清议到魏晋玄谈,谈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然而谈论的风气则有增无减,清谈成为士族生活的必需,人们的才智全倾注于谈辩。玄谈的课题主要有才性四本论、声有无哀乐、养生论、言意之辩以及圣人有情或无情等。这些玄谈的主题,经由正始到竹林七贤时期大致完成。玄谈由正始经竹林、西晋到东晋,发展到最盛,特别是东晋,几乎全为清谈笼罩。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嵇康、王弼、向秀、郭象等。其基本特点有: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基本内容,有提出“以无为本”及认为“有”是独自存在的,不需要“无”作自己的本的思想;以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为其哲学目的;针对汉儒支离繁琐的解释方法,强调在论证问题时把握义理,反对执着言、象,提出“得意忘言”、“寄言出意”的方法;以“辨名析理”为其思维形式。由是形成两晋南北朝玄学的独有特色。
魏晋玄学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曹魏正始时期。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以《易》《老》为理论论据,盛倡“贵无”,鼓吹“言不尽意”,主张“名教出于自然”,为门阀士族利益服务;第二是西晋初至元康时期。玄学家以竹林名士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上与何王学派对立,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代表庶族寒门的利益;第三是晋元康时期。玄学家以裴頠为代表,提倡“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第四是晋永嘉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是玄学的综合和完成时期。
历史上各朝代对魏晋玄谈的评价,向来毁誉不一。然而一般说来,玄学崇尚老庄自然,冲击儒家名教,是它受毁的重要原因。早在两晋时期,玄学即受着儒者的严厉批评,然而他们多出于维护礼法名教之立场,视玄学为异端,尤其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批评的最为激烈。另外,还有很多人,站在揭露礼法虚伪之立场,大力为玄学做翻案文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王戎、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玄学集大成者
何晏——玄学之始
吕安——竹林之游的重要参与者
钟会——司马昭的心腹,虽然人品不好,但是玄学见地颇高
相关人物的生平可以参看〈竹林七贤〉〈晋书〉〈阮籍评传〉〈嵇康评传〉等
正解。
最有名的玄学大师有哪些?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王戎、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玄学集大成者
何晏——玄学之始
吕安——竹林之游的重要参与者
钟会——司马昭的心腹,虽然人品不好,但是玄学见地颇高
相关人物的生平可以参看〈竹林七贤〉〈晋书〉〈阮籍评传〉〈嵇康评传〉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