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鸳鸯的生活习性有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3-19 11:01: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2

鸳鸯养殖前景,目前,鸳鸯的市场也就刚刚起步,未来鸳鸯市场发展的前景还有待观察。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鸳鸯养殖前景,欢迎阅读!,鸳鸯...

野生鸳鸯的生活习性有什么

鸳鸯养殖前景

  目前,鸳鸯的市场也就刚刚起步,未来鸳鸯市场发展的前景还有待观察。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鸳鸯养殖前景,欢迎阅读!

  鸳鸯养殖前景分析
  鸳鸯俗称官鸭,又名匹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水禽。鸳鸯不但可作为观赏鸟类,也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特禽品种,但由于白然界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鸳鸯已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一优良的特禽资源,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观赏和美食需求,目前国内有许多特禽场已开始鸳鸯的人工驯养。

  鸳鸯体型中等,公鸳鸯体长约43厘米,羽色绚丽,其腹部白羽,背部红褐色,头披有红、绿、紫色和白色组成的华丽羽冠,最内两枚

  三级飞羽扩成扇形而竖立成饰羽。眼棕色,眼后有白色眉纹。母鸳鸯稍小,背部苍褐色,腹白,无羽冠及饰羽。囚公母鸳鸯羽毛差异明显,故易识别。

  生物学特性与经济价值

  野生状态下,鸳鸯喜居野外湖泊或溪流中,多筑巢于水边树洞内,经常以数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集体活动。鸳鸯公母偶居,且形影不离,被誉为爱情的象征。鸳鸯食性广而杂,喜食各类杂草、菜叶、树叶和植物籽实及昆虫等。鸳鸯抗病力很强,能自然抵御多种疫病的侵害。

  鸳鸯皮下脂肪很薄,胸、腿部肌肉丰满,其肉质富含蛋白质,但脂肪含量很低,且具有一种特有的野禽风味。鸳鸯的羽色绚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制成标本,价值更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或馈赠鸳鸯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时尚,造成市场对鸳鸯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鸳鸯的驯化和人工养殖才刚起步,仅以扩群和出售种苗为主,养殖鸳鸯的鸳鸯养殖前景和经济效益一片光明。
  鸳鸯繁殖方式
  繁殖于山地森林中。3月末4月初迁到繁殖地时并不立刻营巢,而是成群活动在林外河流与水塘中。随着天气逐渐变暖,鸳鸯才逐渐分散和成对进入营巢地。4月下旬开始出现交配行为,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交配活动开始前雌雄双双 游泳 于水中,雄鸭频频向雌鸭曲颈点头,浸嘴于水中,同时竖直头部艳丽的冠羽,然后伸直颈部,头不时地左右摆动,随后雌雄并肩徐徐游泳于水面,并不时将嘴浸入水中,游过一段时间后,雌鸭疾速向前,雄鸭紧跟其后,同时不断地翘起尾部,紧接着跃伏于雌鸭背上,用嘴衔着雌鸭的头羽进行交尾。交尾时间每次约2秒钟,可连续进行4-5次。交配后各自昂首展翅进行水浴和整理羽毛,然后上到岸上休息。

  营巢于紧靠水边老龄树的天然树洞中,距地高10-18米。巢材极简陋,巢内除树木本身的木屑外,再就是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的绒羽。洞口大小为8cm×9cm,巢洞大小为43cm×34cm,洞壁厚8cm,洞深64cm。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12枚,卵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47-52mm×37-40mm,平均为50mm×38.3mm,重18-45g,平均22.9g。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到隐蔽的河段上换羽。雌鸟在孵卵期间除每天3:00-4:00、7:00-9:00和16:00-17:00外出觅食外,一般不离巢,特别是在孵卵的最后1-2天几乎根本不离巢,恋巢甚为强烈,孵化期28-30天。

  雏鸟早成性,雏鸟卵出后全身即长满了绒羽,孵出第二天,雏鸟即能从高高的树洞中跳下来,进入水中后即能游泳和 潜水 。离巢时亲鸟先在洞中‘嗤啊,嗤啊’地鸣叫,鸣声急而细,一直持续1小时之久,然后亲鸟才从洞中飞出,落于树下水中,并继续不停的鸣叫,在洞中的雏鸟亦跟着 ‘叽叽’地鸣叫,并利用锐利的爪慢慢爬到洞口,然后一个一个地跳到树下草地上,并很快的跑到水中,游泳于亲鸟周围。
  鸳鸯生活习性
  迁徙

  每年3月末4月初陆续迁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迁徙时成群,常呈7-8只或10多只的小群迁飞,有时亦见有多达50余只的大群。在贵州、台湾等地,亦有部分鸳鸯不迁徙而为留鸟。

  习性

  常成群到达繁殖地,刚迁到繁殖地时活动在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时则成群栖息在水边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多达50-60只,有时达近百只。善游泳和潜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动外,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机警,遇人或其他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

  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在饱餐之后,返回栖居之处时,常常先有一对鸳鸯在栖居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发现情况,就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与同伴们一起迅速逃离。

  食性

  杂食性。食物的种类常随季节和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变化,繁殖季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的食物几乎都是栎树等植物的坚果。春季和冬季,主要以青草、草叶、树叶、草根、草子、苔藓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和忍冬、橡子等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季节则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如蚂蚁、石蝇、螽斯、蝗虫、蚊子、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蝲蛄、虾、蜗牛、蜘蛛以及小型鱼类和蛙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白天,特别是早晨天亮以后到日出前和14:00-16:00最为频繁。一般在河中水流平稳处和水边浅水处觅食,有时也到路边水塘和收获后的农田与耕地中觅食。在水中觅食时,除在水边浅水处直接涉水觅食外,有时也潜水觅食和将头伸入水中边游泳边觅食。休息时或漂浮在水面打吨或在水中来回游泳,有时亦成群站在水边沙滩上或石头上。

鸳鸯的介绍以及有哪些习性

鸳鸯的介绍以及有哪些习性

鸳鸯(学名:Aix galericulata),本名㶉𫛶,又称中国官鸭(英语:Mandarin duck)、乌仁哈钦、五彩鸳鸯、匹鸟、邓木鸟,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一种水鸟。亦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其中鸳指雄鸟,鸯指雌鸟。

鸳鸯栖息于溪流、沼泽、湖泊等处;常见于阔叶树林环绕的沼泽、芦苇丛生的水面。白天常在水面中心处漂浮游荡,夜间常在阔叶树林中活动,晨昏常在水田和岸边的沼泽地活动。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原居日本,在中国东北繁殖,华南地区越冬,可见于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各地。中西欧地区也有引进。

扩展资料

本物种为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草籽、作物种子、坚果等,此外动物性食物包括蚂蚁、蝗虫、甲虫、蜗牛、蜘蛛、小鱼等。

因为鸳鸯的生活习性多为成双成对结伴而行,所以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鸳鸯常被作为是恩爱夫妻和忠贞不渝的永恒爱情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鸳鸯

鸳鸯又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
一:雁形目鸭科鸳鸯属。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
二:比鸭小,雄的羽毛美丽,头有紫黑色羽冠,翼的上部黄褐色;雌的全体苍褐色;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
三:鸳鸯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它们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嘻戏,时而又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着华丽的羽毛。
四: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繁殖,越冬时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为我国著名特产珍禽之一。
【常见问题1】鸳鸯吃什么?   【专家解答】鸳鸯是杂食性动物。鸳鸯食物的种类常随季节和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变化,繁殖季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冬季的食物几乎都是栎树等植物的坚果。   春季和冬季,主要以青草、草叶、树叶、草根、草子、苔藓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玉米、稻谷等农作物和忍冬、橡子等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季节则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如蚂蚁、石蝇、螽斯、蝗虫、蚊子、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蛄、虾、蜗牛、蜘蛛以及小型鱼类和蛙等动物性食物。
space


鸳鸯   觅食活动主要在白天,特别是早晨天亮以后到日出前和14:00-16:00最为频繁。一般在河中水流平稳处和水边浅水处觅食,有时也到路边水塘和收获后的农田与耕地中觅食。在水中觅食时,除在水边浅水处直接涉水觅食外,有时也潜水觅食和将头伸入水中边游泳边觅食。休息时或漂浮在水面打吨或在水中来回游泳,有时亦成群站在水边沙滩上或石头上。   【常见问题2】鸳鸯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专家解答】鸳鸯在我国多在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在东南各省及福建、广东越冬,少数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是留鸟。   鸳鸯常成群到达繁殖地,刚迁到繁殖地时活动在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时则成群栖息在水边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多达50-60只,有时达近百只。善游泳和潜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动外,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机警,遇人或其他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
space

  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在饱餐之后,返回栖居之处时,常常先有一对鸳鸯在栖居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发现情况,就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与同伴们一起迅速逃离。   每年3月末4月初陆续迁到东北繁殖地,9月末10月初离开繁殖地南迁。迁徙时成群,常呈7-8只或10多只的小群迁飞,有时亦见有多达50余只的大群。在贵州、台湾等地,亦有部分鸳鸯不迁徙而为留鸟。   【小编结语】近年来,我国国内的鸳鸯数量在不断减少,已经被列入中国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行列。
别名官鸭,属于鸭科,学名为 Aix galericulata。

小型游禽。全长约40厘米。雄鸟羽色艳丽,并带有金属光泽。额和头顶中央羽色翠绿;枕羽金属铜赤色,与后颈的金属暗绿和暗紫色长羽形成冠羽;头顶两侧有纯白眉纹;飞羽褐色至黑褐色,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直立的扇形翼帆。尾羽暗褐,上胸和胸侧紫褐色;下胸两侧绒黑。镶以两条纯白色横带;嘴暗红色。脚黄红色。雌鸟体羽以灰褐色为主,眼周和眼后有白色纹;无冠羽、翼帆。腹羽纯白。

栖息于山地河谷、溪流、苇塘、湖泊、水田等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食昆虫等小动物。繁殖期4~9月间,雌雄配对后迁至营巢区。巢置于树洞中,用干草和绒羽铺垫。每窝产卵7~12枚,淡绿黄色。

鸳鸯最有趣的特性是“止则相耦,飞则成双”。千百年来,鸳鸯一直是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美好象征,也是中国文艺作品中坚贞不移的纯洁爱情的化身,备受赞颂。不过根据科学研究,鸳鸯并不是终生不二的。

鸳鸯多在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东南各省及福建、广东越冬;少数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是留鸟。福建省屏南县有一条11公里长的白岩溪,溪水深秀,两岸山林恬静,每年有上千只鸳鸯在此越冬,又称鸳鸯溪。是中国第一个鸳鸯自然保护区。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鸳鸯,又叫匹鸟、官鸭等,自古被人们当做爱情的象征。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它“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鸣曰鸯。”也有人认为“鸳鸯”二字实为“阴阳”二字谐音转化而来,取此鸟“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自古以来,在“鸳侣”、“鸳盟”、“鸳衾”、“鸳鸯枕”、“鸳鸯剑”等词语中,都含有男女情爱的意思,“鸳鸯戏水”更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年画题材。基于人们对鸳鸯的这种认识,我国历代还流传着不少以它为题材的,歌颂纯真爱情的美丽传说和神话故事。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韩 妻》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古时宋国有个大夫名韩 ,其妻美,宋康王夺之。 怨,王囚之。 遂自杀。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愿以尸还韩氏,而合葬。王怒,令埋之二冢相对,经宿,忽有梓木生二冢之上,根交于下,枝连其上,有鸟如鸳鸯,雌雄各一,恒栖其树,朝暮悲鸣,音声感人。

鸳鸯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它们时而跃入水中,引颈击水,追逐嘻戏,时而又爬上岸来,抖落身上的水珠,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着华丽的羽毛。此情此景,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翩蹁联想,唐朝李白有:“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杜甫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孟郊有“梧桐相持老,鸳鸯会双死”,杜牧有“尽日无云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苏庠有“属玉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以及“只成好日何辞死,愿羡鸳鸯不羡仙”,“鸟语花香三月春,鸳鸯交颈双双飞”等等。崔珏还因一首《和友人鸳鸯之诗》:“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采莲无限蓝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而名声大振,被称为崔鸳鸯。

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其实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在清波明湖之中的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将自己的幸福理想赋予了美丽的鸳鸯。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成对生活的,配偶更非终生不变,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也往往多于雄鸟。

鸳鸯的生活习性是怎么样的?

鸳鸯善游泳和潜水,在地上行走也很好,除在水上活动外,也常到陆地上活动和觅食。性机警,遇人或其他惊扰立即起飞,并发出一种尖细的‘哦儿’声。

鸳鸯生性机警,极善隐蔽,飞行的本领也很强。在饱餐之后,返回栖居之处时,常常先有一对鸳鸯在栖居地的上空盘旋侦察,确认没有危险后才招呼大群一起落下歇息。如果发现情况,就发出“哦儿,哦儿”的报警声,与同伴们一起迅速逃离。

鸳鸯常成群到达繁殖地,刚迁到繁殖地时活动在低山开阔地带的水塘和溪流中,休息时则成群栖息在水边或未融化的冰上。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集群多达50-60只,有时达近百只。

扩展资料

鸳鸯的栖息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冬季多栖息于大的开阔湖泊、江河和沼泽地带。一般生活在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及附近的溪流、沼泽、芦苇塘和湖泊等处,喜欢成群活动,一般有二十多只,有时也同其它野鸭混在一起。

每天在晨雾尚未散尽的时候,就从夜晚栖息的丛林中飞出来,聚集在水塘边,在有树荫或芦苇丛的水面上漂浮、取食,然后再飞到树林中去觅食,大约一、二个小时后,又先后回到河滩或水塘附近的树枝或岩石上休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鸳鸯 (雁形目鸭科动物)

鸳鸯多本息在内陆湖泊及山麓江河之中,平时都是成对生活而不分离。据传说,如配偶一方因故死亡,则另一方从此独居。但据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并非如此,有些科普文章将其称为“爱情的骗子”。鸳鸯善于行走和游泳,飞行力也强。筑巢在多树的小溪边或沼泽地、高原上的树洞中。洞口距地面10~15米,洞内垫有木屑及亲鸟的成羽,产卵6~10枚或更多,卵呈灰黄色或白色,圆形,无斑,重45~52克。在人工笼养环境中,雌鸟担任孵卵。雏鸟由成鸟守护。鸳鸯往往需要留巢1个月,2个月后便开始学飞,但他们仍同亲鸟一起生活。

鸳鸯的生活习性?

鸳鸯栖息于山地河谷、苇塘、溪流、湖泊等处,平时成对生活不轻易分离,它们擅长游泳,会行走,飞行力也强。鸳鸯多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属于候鸟,所以越冬会集群在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福建省屏南县有一条11公里长的白岩溪(又称鸳鸯溪),那里溪水深秀,山林恬静,每年有上千只鸳鸯在此越冬,故白岩溪也是中国鸳鸯自然保护区。

扩展资料:

一、鸳鸯的外形

雄鸳鸯羽毛鲜艳华丽,额和头顶中央羽色翠绿;颈部由铜赤、绿、白和栗色等颜色羽毛构成;整体羽毛呈苍褐色,上胸和胸的两侧羽毛呈紫褐色;背部羽毛则为浅褐色,肩部两侧镶有两条纯白色条纹。雌鸳鸯体羽朴素,以灰褐色为主,腹部羽毛为纯白色,没有冠羽。

二、鸳鸯的繁衍和生息

鸳鸯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6月,这个期间鸳鸯成对活动,除此之外就多以小群活动出现。鸳鸯雌雄配对后就会迁到它们的营巢区。它们的巢一般建在山区溪流边、水潭附近的大树洞内或者沼泽地、高原上的树洞中,洞口离地面约10~15米,鸳鸯会把木屑、干草及亲鸟的绒羽铺垫在洞内,使巢柔软些!

鸳鸯的产卵、孵卵工作都由雌鸟来承担,鸳鸯每窝一般产卵7~12枚,有时会产更多。卵呈绿黄色,还有白色,形状是圆形,上面没有斑点,很干净,重量约0.045~0.052千克。小鸳鸯出壳不久,便能正常地活动,它们跟随在父母身边从树洞里跃入水中,很自如地游玩和觅食。在人工笼养环境中,孵卵的任务也由雌鸟承担。雏鸟由成鸟们一起守护,一般会在巢里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第二个月后便开始学飞和其他的生存本领,但它们还是和亲鸟生活在一起。

鸳鸯春季经过山东、河北、甘肃等地,到内蒙古东北部及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越冬则迁回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也就是说,鸳鸯夏天在东北地区繁殖,冬天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不过,部分鸳鸯也在贵州及云南等处繁殖。在南方某些山区,鸳鸯也能终年留居,成为留鸟。而较大的繁衍生息的集群在崇明岛东侧及南侧的几个沙洲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鸳鸯

本文标题: 野生鸳鸯的生活习性有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42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怎么养出漂亮的荷花西施是蛮夷女子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