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常见却叫不上名的植物

发布时间: 2023-02-23 16:01: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回忆盘点小时候常见却叫不出学名的动物与植物楼主前后在某度搜索了不少时间,盘点一下,以备不时之需。,1.豆娘豆娘[dòu,ni...

有哪些常见却叫不上名的植物

回忆盘点小时候常见却叫不出学名的动物与植物

楼主前后在某度搜索了不少时间,盘点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1.豆娘

豆娘[dòu niáng](Caenagrion)属于昆虫纲,蜻蜓目,束翅亚目,统称蟌(cōng)。体形娇小,休息时翅束于背上方。我国常见的有大和小。身体细长且软弱的飞行昆虫,类似小型的蜻蜓,但不是蜻蜓。

2.斑衣蜡蝉

斑衣蜡蝉(学名:Lycorma delicatula)是同翅目蜡蝉科的昆虫,民间俗称“花姑娘”、“椿蹦”、“花蹦蹦”、“花大姐”。这种昆虫在生长中,体色变化很大。小若虫时,体黑色,上面具有许多小白点。大龄若虫最漂亮,通红的身体上有黑色和白色斑纹。成虫后翅基部红色,飞翔时很鲜艳。成虫、若虫均会跳跃,在多种植物上取食活动,最喜臭椿。

3.三眼恐龙虾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在中国各地又俗称马蹄管子、王八盖子、翻车车、屎壳郎崽等,是已知的鲎虫中唯一在中国发现的一种。其最早出现在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经历了三次地球世纪大灭绝之后,至今仍有数种品系存活,并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属于鳃足纲,鳃足亚纲,背甲目的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4.棒络新妇

棒络新妇,学名:Nephila clavata L. Koch, 1878,属蛛形纲蛛形目园蛛科,在山区林间、灌丛间结网,果园以及庭院也常见到。卵袋附于叶的表面和枝干上。

5.龙葵

龙葵(学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几乎全中国均有分布。喜生于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6.萝藦

萝藦[luó mò],也称芄兰、斫合子、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天浆壳、蔓藤草、奶合藤、土古藤、浆罐头、奶浆藤,拉丁文名: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萝藦科、萝藦属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有乳汁;单叶对生,长卵形;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腋外生;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辐状,5裂;蓇葖果双生,纺锤形;种子具白色绢质种毛。[1]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和湖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日本,朝鲜和俄罗斯亦有分布。常生长于林边荒地、山脚、河边、路旁灌木丛中。萝藦全草入药:果可治劳伤、虚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带、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疮、瘰疬、阳萎;茎叶可治小儿疳积、疔肿;种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茎皮纤维坚韧,还可造人造棉。[1]  嫩果可以食用,味甜,有汁。

7.小马泡

小马泡(学名:Cucumis bisexualis)为葫芦科黄瓜属的植物,一年生草本,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一般野生于田边、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植株类同葫芦科黄瓜属植株,如黄瓜、甜瓜。与玉米同期成熟(7~8月中旬,之后几乎没有结果现象)。植株结果4-8枚不等,味苦,成熟后可食。

8.山药豆

山药(薯蓣科薯蓣)的叶腋间常生有肾形或卵圆形的珠芽,名“零余子”又称山药籽,俗称“山药豆、山药蛋”,有食补作用。

9.谷荻

谷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草处于花苞时期的花穗。茅草萌出的芽儿,可能先是谷荻,也可能是谷荻和包着谷荻的一片叶儿同时长出,或者只有叶子而没有谷荻。

10.小蓟

小蓟[xiǎo jì] 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民间俗称刺角芽、刺角,为菊科蓟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中欧、东欧、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等地区亦有分布。生长于海拔140~2650米的地区,一般野生于荒地、草地、山坡林中、路旁、灌丛中、田间、林缘及溪旁。有人工栽培作药用。

11.姑娘果

姑娘果(拉丁学名为:Calyx seu Fructus Physalis),亦称菇茑,又叫锦灯笼,为茄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有清热解毒、镇咳润喉利尿的功能。

野生于中国各地的山区及半山区,尤为东北最多,主要产自黑龙江地区。

12.芦竹

芦竹,多年生。秆高3-6米,径(1-)1.5-2.5(-3.5)厘米,坚韧,多节,常生分枝。叶鞘长于节间,无毛或颈部具长柔毛;叶舌平截,长约1.5毫米,先端具纤毛;叶片扁平,长30-50厘米,宽3-5厘米,上面与边缘微粗糙,基部白色,抱茎。圆锥花序长30-60(-90)厘米,宽3-6厘米,分枝稠密,斜升。小穗长1-1.2厘米;具2-4小花,小穗轴节长约1毫米。外稃中脉延伸成长1-2毫米芒,背面中部以下密生长柔毛,毛长5-7毫米,基盘长约0.5毫米,两侧上部具柔毛,第一外稃长约1厘米;内稃长约外稃之半。颖果细小黑色。花果期9-12月。

(图文资料皆来自某度搜索)

那些常见又叫不上名的植物

不经意在微信上看到我家大侠的分享,那些小时候常见又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心里颇有感慨;看到这些花花草草,想起儿时对它们的记忆,或深或浅,真的让人怀念;但能叫上名字的确很少,甚至有些称呼都没法用汉字打出来。但是看到这些植物,我想大家肯定和我一样,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龙葵Solanum nigrum(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茄属-龙葵,龙葵碱作用类似皂甙,能溶解血细胞),之前从不知道它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小时候我们都叫它“黑蛋儿棵”,挺形象的名字,来源应该是它结的小黑籽,印象中应该能吃,有点甜。这东西很常见,见到都会手贱,然后摘一大把,不小心都是一手的黑紫色。

曼陀罗 Mandala(还有好像叫胡茄子,野生全白花,极为常见。据说有致幻作用,也就毒性较大,尤其是种子),很美的名字,最早见它是在县城的火葬场后面的砖瓦场的破房子旁边,没有想到它是野生的,开白色的花。听说中这是一种麻醉植物,因为有刺,所以物理特征也让许多人摘了果子拿回去堵老鼠洞的。

苘(qǐng)麻(我们小时候叫麻馒头儿,这个野草田间也极为常见。但如图中能长这么高的不多见。过去人们手工打月饼时,即用它的果实在月饼上沾红红。除此,就想不到它对人的什么作用),小时候我们叫它尚麻,印象中过去应该种过,然后收了,捆好扔到水塘里泡泡,过一段时间才捞出来清洗,晒干好做成了麻绳。这东西的白色未成熟的籽能吃,花也是,吃起来粘粘的,白色的嫩籽,吃起来也没有那么香,但确实可以入口。很常见,仿佛再贫瘠的地方都可能有它的存在,比如起了土的砖瓦场。

苍耳(有时也被叫做摘梨儿,一种果实四角长针的植物),应该都认识,学名多是从小学的生物书上知道的,也是很常见,我们总会摘些来使坏,把它的果实粘在小伙伴的身上或者头发里,各种的恶稿。记得有次带小狗去野外,回来的时候小狗狗身上粘满了这些东西,让我给它清洗了好些时候。生命力极强,不经意都会在犄角旮旯里发现它的存在。

刺蓟(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大蓟小蓟》[附方]:“心热吐血,口乾。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如在野外遇到刀割手或其它部位出现流血时,取刺蓟叶片揉烂以汁水滴于伤口并敷于其上,镇疼止血,效果良好。),老家叫“棘棘芽”,因为叶上有刺,稍不注意就扎了手,这东西生命力极强,有点机会就发得成片;不过这花可是好东西,大家闲得没事就会搞一朵儿在嘴里来回的嚼,一会嘴里都会吐出血一样的汁,没有想到还有这么高的药用价值。

虎尾草,之前从来没有叫到过名字,只知道这东西常见,有孩子常常会在玩过家家时候拿来做扫帚,很好玩的草。在野外捉点蝗虫或者蟋蟀也会用这个串着它们的脖子,用的比较多。

牛筋草,竟然被叫做蟋蟀草,可能也是捉蟋蟀后串它们用的吧;这草很常见,尤其菜地经常有,我们也叫它“大屁股草”,地皮干的情况下,用手根本就拔不动,根系也比较大,拔出来地上都是一个坑。也不怎么好玩,也有人用它做蛐蛐挠,也就是逗蛐蛐用。

泥胡菜(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糯米菜,跟蒲公英差不多,就是不会放飞它自己孩子们。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可以做凉菜,包菜窝窝),这个也很常见,不过不怎么好玩,倒也没有吃过,可能小时候吃过,但没有印象了。

田旋花(跟喇叭花也就是牵牛花相似,叶子不同,它是柳叶状,喇叭花是掌状。根状茎横走。茎平卧或缠绕,有棱。蒴果球形或圆锥状;种子椭圆形。花期5~8月,果期7~9月。全草入药,性味:辛、温、有毒;主治:祛风止痒;止痛。主风湿痹痛;牙痛;神经性皮炎等症),我们叫“姑姑穰”,这个很常见,每次翻菜地都能刨出许多它白色的根,跟白色的小银条儿(一种蔬菜,现在才知道是偃师市的特产)似的。小时候吃过,有些印象。

马唐,没想到它有这么个名字,跟牛筋草差不多,就是穗小一点,有害草,根很厉害,不好拔出。牛筋草被叫蟋蟀草,其实马唐做斗蛐蛐的挠更好,从中间劈开折一下一抽就可以出来很多毛须。小时候就很会做,后来还教其他小孩子做了。

鳢肠(lǐ cháng),科普说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直立,具匍匐茎;叶对生,披针形;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瘦果黑色。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有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东西也很常见,大门口前邻的屋檐下就有一大片,长得很快,也没有什么用途,在此我表态,见过,但无交集。

狗牙根草,最常见的杂草。田间地头,多了去的这种草,倒也是用它穿过蚂蚱和蟋蟀。

葎草(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株长1~5米,雌雄异株,通常群生,,叶片呈掌状,茎喜缠绕其它植物生长),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得吧!有的地方叫“拉皮草”,但忘了我们地方叫什么了,一长就是一大片,茎和叶柄上有细倒钩;因为它身上有装备,所以这草碰一下皮肤就受伤了,尤其是夏天穿裙子的女孩,见到它都会绕着走。小时候没少碰上它,大田地不常见,就在村边的的杂草窝子存在,所以每每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总被它不经意刮伤。

水稗(bài)草,最常见的野草,但没有人说过他们的名字,跟牛筋草差不多,但是不长那种穗。在菜地经常见,尤其是才浇过的葱地,隔天会出一层的这种草,也容易拔,但因为太普遍,所以到处都是,除也除不干净,所以象葱地浇一次水都得蹲下来剔一次。

地肤草(藜科、地肤属,一年生直立性草本植物),别称扫帚草、绿帚、扫帚菜。空虚我们家门口就有,觉得也有刻意种的,就在菜地的田间地头,以前写过关于它的文章叫《孔雀松(扫帚苗)》,是的,它有个更美丽的名字,叫孔雀松;嫩叶可以吃,挺好的味儿,没有青菜的话,弄点煮面条味可好。籽也好,可以治癣类皮肤病,想知道更细的,看看我以前写的文吧。

益母草,常见的草药。对于它我倒没有见过几次;倒是有一次听我爱人的二姐说过,她家的屋后有几棵,倒也新鲜。对于它的药效倒是听媳妇说过几次,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妇科病的良药。

车前草,记得前些时写过《车前草》,因为前两年父亲得了尿路结石,吃过车前草药片,也喝过泡的茶。小时候,我们都叫它“猪耳朵稞”,知道有点药用价值;记得小屁孩儿的时候去县医院小花园里见过,如今,这东西感觉到处都是了,现在我家门前的水沟边长了好几簇,比刻意种的还长得精神。

地黄,倒是常见,但到现在才知道它叫地黄,不过这东西也是到处长,尤其是荒草地,花总是开得灿烂了,一片片的,花里边有很甜的蜜水,所以小时候经常采花吸蜜,是孩子们的最爱;尤其是在糖类资源贫乏的年代,这倒成了孩子们的稀罕物。

蒺藜,这个路边常见,大家都不陌生,结的果子是带几个尖的小豆豆。尤其是小朋友去田地,光着脚总会被扎;甚至说大人穿的薄底的鞋也会被扎透。听说在某百里之内个地方,有一种没有尖的蒺藜,但我是没有亲见。据说当年王莽追刘秀,刘秀跑到了那片地方,鞋子磨破了,满地的蒺藜一走一扎脚;当时刘秀说,如果这蒺藜不长尖多好,果然当时那块地方的蒺藜就没有了尖。当然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可是一直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也不敢断言。想想身边万物,咱们不知道的东西多了去的,或许真的有这种情况,也说不了。

旋覆花(也叫金佛花,跟苦菜花常混了,区别是它的花蕊比较大圆盘状,苦菜比较小刺状。常见,中药),尤其是阴暗潮湿的地方多了去的这种花,跟苦菜还真的不同,这种花花株较大,花朵象个大脸猫,一点也不招人喜欢,所以也常常被冷落,尽管是花,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它当杂草一样地铲除了。

当然我们身边多了许的杂草,有些如“狗尾草”,有毒性的“狮子头”(早年写过《谁动了我的雀雀?》,就是关于这种草的趣事),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也能叫得出名字,譬如说“面条菜”,“水萝卜棵”、“荠菜”、“黄黄苗(蒲公英)”、“蛤蟆皮草”等都是尚好的野菜;记得我在《春来野菜香》中倒是都有提及,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绿化带经常看到的,却叫不出名字,现在开花了

红花檵木,别名红桎木、红檵花。为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嫩枝被暗红色星状毛。叶互生,革质,卵形,全缘,嫩枝淡红色,越冬老叶暗红色。花4~8朵簇生于总状花梗上,呈顶生头状或短穗状花序,花瓣4枚,淡紫红色,带状线形。蒴果木质,倒卵圆形;种子长卵形,黑色,光亮。花期4~5月,果期9~10月。红花檵木枝繁叶茂,树态多姿,木质柔韧,耐修剪蟠扎,是制作树桩盆景的好材料。花、根、叶可药用木。
檵:拼音: jì, 笔划: 18
ps:
红檵木为常绿植物,新叶鲜红色,不同株系成熟时叶色、花色各不相同,叶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园林应用中主要考虑叶色及叶的大小两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同效果。
  红花檵木常年叶色鲜艳,枝盛叶茂,特别是开花时瑰丽奇美,极为夺目,是花、叶俱美的观赏树木。常用于色块布置或修剪成球形,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
  小叶型的红檵木适宜于盆景制作,一方面因其枝叶分布均匀一致,有利于绑扎造型,另一方面生长相对较缓,修剪量小,可减少修剪次数,便于维持枝叶均匀、整齐,可赏花、观叶。这类盆景观赏效果好,观赏期长。
  红檵木的盆景制作有2条途径:
  用红檵木扦插苗造型培养小型盆景,用白槛木桩嫁接并造型培养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盆景。叶色常年为红色(即叶色从新叶到成熟叶均为红色)的类型适宜作“常红”植物——有别于秋色叶树种,用于园林绿化中的色彩处理,主要是模纹花坛中红色色块、红色线条等的处理。此种类型红檵木也可以用于园林绿化中孤植、对植、群植或与其它观叶植物、观花植物配植,突出其红花、红叶的特色。在绿色草坪基调上,在其它观花地被或其它植物背景、建筑背景衬托下突显其花红、叶红的艳丽丰姿,创造视觉焦点。此外,该类型红檵木还可盆栽观赏,用于花坛摆放、阳台和居室美化等。叶色随季节变化(即叶色从新叶的肉红色逐渐向成熟叶的深绿色渐变)的类型,适宜用作普通绿化树种,种于阳光充足处,以充分展示其叶色的变化美,创造季相景观,突出不同季节的特色。
  此种类型红檵木还可用.于与秋色叶树种搭配,形成独特的对比效果。春季红檵木叶色鲜红,秋色叶树种则嫩绿或青翠,秋季红檵木叶色变成绿色时,与秋色叶树种的霞红、金黄,相映成趣,耐人寻味。红檵木花叶俱美,四季景象变化丰富,既可用于规则式园林,如模纹花坛、规则式造型树,又可孤植、丛植,展现其自然美,同时还是优良的盆景树种,因而有很高的园林应用价值。
红花檵木,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花、根、叶可药用
形态特征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 叶革质,卵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钝,不等侧,上面略有粗毛或秃净,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下面被星毛,稍带灰白色,侧脉约5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全缘;叶柄长2~5毫米,有星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5~2毫米,早落。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叶先开放,或与嫩叶同时开放,花序柄长约1厘米,被毛;苞片线形,长3毫米;萼筒杯状,被星毛,萼齿卵形,长约2毫米,花后脱落;花瓣4片,带状,长1~2厘米,先端圆或钝;雄蕊4个,花丝极短,药隔突出成角状;退化雄蕊4个,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极短,长约1毫米;胚珠1个,垂生于心皮内上角。
红花檵木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J2QvFeV9yNpQi2IymkC7xAbpScJW6OrLROelNSEfEGZQWoNxWcgVBS_vuUs63gh
红花继木红花檵木,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花、根、叶可药用。

小时候农村常见又叫不上名的植物,还记得它们吗

苘麻、龙葵、红廖、水烛(蒲草)、小果酸浆、曼陀罗.....纠结了好多年,终于知道名字了
紫花地丁,筋骨草,益母草,艾草,婆婆纳,一年蓬等
本文标题: 有哪些常见却叫不上名的植物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69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父母认为穿汉服是历史倒退,该怎么解释如果世界各国对经济行为不再监管会发生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