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去世时是多少岁?有两种说法,主要是出生时间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前256年生,一说为前247年生,则前195年4月25日,驾崩时,...
刘邦去世时是多少岁?
一种说法是前256年生,
一说为前247年生,
则前195年4月25日 驾崩时, 一说62岁、一说为53岁
下面引用专家的推论:
刘邦的卒年,容易确定。《史记》、《汉书》等古籍都明文记载其年为汉十二年,即公元前195年。
而刘邦的生年,就不是那么容易确定了。司马迁、班固都没有明确地记载下来。倒是后来《史记》、《汉书》的注解者作了补充。
南朝宋裴骃(裴松之之子)注引皇甫谧曰:
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史记•高祖本纪•集解》)
《汉书》的注解者颜师古则注引臣瓒曰:
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汉书•高祖本纪》)
按,秦昭王五十一年,即公元前256年,皇甫谧之说的刘邦生年即此也。
再按,年四十二即位,其时为公元前206年,秦灭而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也。上溯四十二年,即公元前247年,臣瓒之说也。
二者,孰是孰非?
臣瓒,已经证实,其人名姓无可考。但有一点,我们知道他是唐朝颜师古之前的《汉书》注解家,具体的说,他是西晋时代的《汉书》注解者。近代历史学家孟森的《臣瓒考》(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责善半月刊》1卷21期,1941年1月)可作参考。
皇甫谧(215—282),魏晋之交的医学家,入晋后主攻文学、史学,他的《帝王世纪》上起三皇,下迄汉魏,颇有二史所缺者。但是皇甫氏撰著该书,大量引用经传签纬图说,不少部分是荒诞不经、穿凿附会的,颜师古在注解《汉书》时,数指其言之妄伪。在《史记•集解》中,裴骃经常大段大段地引用皇甫氏的《帝王世纪》。
由上可知,皇甫谧和臣瓒几乎是同时代之人,据现今两人所注解的片段言论,臣瓒的见解往往为较多的后世史家采纳,皇甫氏则多有妄论,故此,谁人可信,实难定论。
现时流行的权威著作白寿彝总主编之《中国通史》采用了皇甫谧之说,而代表中国现代史学水平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和经典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也采用皇甫氏之说。此三书一锤定音,顿时刘邦之生年一片倒:生于公元前256年。
其实,翔锋以为,无论是皇甫谧还是臣瓒,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在他们之前,并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刘邦之生年——至少以现存的史料来看确实如此。真相可能是皇甫氏之说,也可能是臣瓒之说,但也可能二者皆非。史迁、孟坚没有记载高祖享年,司马光撰著《资治通鉴》,没有引用二者之论,史家之笔也。
故此,翔锋以为:刘邦,生卒年应该如此表述:B.C.256年或B.C.247年——B.C.195年,享年62岁或者53岁。另一部经典辞书《辞海》与余暗合也。
汉高祖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生于前256年,死于前195年。
用256-195=61(岁)
一说为前247年生,则前195年4月25日 驾崩时, 用247-195=52岁。
可以告诉我一些有关刘邦的平生或者事迹吗?
谢谢生平简介:
一一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年至公
元前195年),秦朝泗水郡沛县(今
江苏沛县)半邑中阳里人,公元前20
2年称帝,在位七年,谥号高祖皇
帝。
综观刘邦一介平民,却在秦末起义
群雄中脱颖而出,且战胜了强大敌手项
羽,继而夺得天下,开创了几百年的王
朝基业,这在中国夏、商、周以来的历
史上,算是第一人。毛泽东很欣赏刘邦
这个人物,对他的生平遭际、奋斗历
程、才德风格十分熟悉,多次评论说:
“从前有个项羽……他就不爱听别人的
意见。……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
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意
见。”“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
高明的政治家。”并引为借鉴,教育干
部。在毛泽东看来,刘邦之所以能取
胜,他自身一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那
就是他“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善于听
取别人的意见,不固执武断,知人善
任,用人所长。在西汉,大家都熟知张
良(子房)、萧何、韩信等为汉朝的建
立和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位不
为世人熟知的“儒才”——那便是跟随
刘邦左右的谋略大臣叔孙通。
叔孙通,汉初薛国(今滕州张汪、
官桥镇一带)人。年轻时学习儒学,秦
二世时为博士。陈胜、吴广起义后,他
返回家乡,参加了项梁的义军。公元前
205年(汉高祖二年),他在彭城
(今徐州)率弟子百余人归顺刘邦,从
此,为汉朝的建立和发展出谋献策。尤
其是刘邦即位后,他为长久护卫来之不
易的汉室政权,广陈利害,纵横捭阖,
使刘邦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
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并出台
了一系列的安民强国政策:凡民以饥饿
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
归家,豁免其徭役;继续推行秦代按军
功授田宅的制度;战争期间流亡山泽没
有登记户籍的人,令各归其县,复故爵
田宅;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抑制其
社会地位,并加重其租税。这些措施对
于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
秩序起了重大的作用。
刘邦不信奉儒学,对儒家持轻蔑态
度,但叔孙通能言善辩,审时度势,随
机应变,得到了刘邦的赏识。刘邦看不
惯儒服,叔孙通就改换楚国的短式服
装。刘邦急需斩将夺关的勇士,叔孙通
就力荐敢于拼杀的壮士。时隔不久,刘
邦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四年的
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了项羽,受诸侯王
的推戴,做了皇帝。叔孙通为他制定并
主持了登基仪式。 刘邦出身布衣,
当皇帝之后,割除了秦朝制订的法令及
繁文旧礼,事皆从简,并大宴群臣,庆
贺胜利。宴会上,群臣称兄道弟,无拘
无束,有的醉态百出不成体统,有的狂
欢乱舞,有的拔剑击柱,有的胡言乱语
争功自傲,此时的群臣形象令刘邦目不
忍视,非常生气,担忧后患无穷。叔孙
通见刘邦为群臣无礼而忧虑,立即向高
祖建议,由他到鲁国征集儒生,与他自
己的弟子一起,参照三皇五帝的古礼和
秦朝的礼仪,结合汉初的实际,制定汉
代的朝仪。于是,叔孙通带领弟子百余
人,从鲁国征集来30名儒生及身边有
学问的近臣,到野外操练,一个多月
后,叔孙通请刘邦检阅,刘邦检阅后,
给予很高的评价,就下令群臣抓紧训
练,为十月举行朝岁大礼(汉时以十月
为正月)作好准备。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十
月,群臣在长乐宫举行隆重的朝岁大
礼,仪式由叔孙通主持,天亮前,司仪
引导群臣按官职大小,依次进入殿阁,
文武将官各列东西,数百名侍卫官各执
兵器旗旌,守卫在殿阶西旁,数千人在
殿内外井然有序悄然无声。一切安排有
序后,刘邦才传令乘辇出房,百官执戟
传声唱警,诸侯王年俸至六百石的官
吏,按九仪(周礼,指公、侯、伯、
子、男、孤、卿、大夫、士)三礼依次
上前奉贺,个个谨慎肃敬。诸侯群臣待
坐殿上,按礼仪依次给高祖贺寿。酒过
九巡,司仪说“罢酒”,则全部停止。
如有举止行为不合礼仪的,由御史立即
拿下去听候处理。此酒会自始至终,没
有敢大声喧哗和狂饮失礼的,刘邦高兴
地说:“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
于是拜叔孙通为奉常(景帝改为太常,
负责礼乐社稷宗庙的官)赐金500
斤。叔孙通谢恩后,请求高祖提拔与他
一起定礼的弟子、儒生,高祖把他们全
任命为郎(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叔孙
通出宫后,又把500斤金子赏给众弟
子、儒生。他这一举动受到汉朝权贵的
赞扬。由于叔孙通政绩卓著,于公元前
198年(汉高祖九年),刘邦提升叔
孙通为太子太傅。高祖十二年,刘邦想
以赵王如意替换太子。叔孙通恳切地指
出,晋献公为宠爱俪姬而废太子立奚
齐,晋国战乱了数十年,被天下人耻
笑;秦始皇不早定太子扶苏,导致胡亥
诈立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叔孙通极力
陈述太子的仁孝等优点和吕后与高祖同
甘共苦,艰苦创业的事实,尖锐地指
出:天下初定,战乱始平,全国都知道
已立太子,如果废长立幼,将会引起内
乱危急社稷。最后表示,假若废掉太子
立赵王如意,就当场撞死在皇帝面前。
刘邦听叔孙通讲的很有道理,不得已说
是开个玩笑罢了,叔孙通马上严肃地指
出: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本一摇则天下
震动,您怎么拿国家开玩笑!高祖只好
点头认错,取消了换太子的念头,汉孝
帝即位后,叔孙通又任奉常(即太
常),制定了宗庙仪法。
叔孙通不仅帮助刘邦整理了朝纲,
而且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
治礼仪制度,他撰写了《汉仪十二
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
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他的一生
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
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西汉高祖刘邦,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死于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字季,有的说小名刘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因为定都长安,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一、少年“无赖”成豪杰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经考试做了泗水的亭长,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吕公本来不住在沛县,后来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和家人来到了沛县,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
利用迷信
历史史料中对于刘邦和其他皇帝一样也有很多迷信的传说,一次,吕后和女儿在地里除草,有一个过路的老人向她们要了点水喝,喝完水讨好地说她们娘俩都是一副贵人相。等老人刚走,刘邦也回来了,吕后便把刚才老人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一听也很高兴,他赶紧又追上了老人,让他也为自己看看面相。老人说刚才之所以说他的夫人和女儿长得贵人相,就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刘邦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刘邦一听高兴极了,拜谢了老人就回去了。
后来,刘邦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但在半路上已经有很多的人逃跑了,刘邦也很无奈,走到丰邑县的大泽休息时,刘邦喝了些酒,然后松开了刑徒们身上的绳子,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但有十几个人不愿意丢下他一个人走,都表示愿意跟着他。刘邦便带领大家逃亡,前面负责开路的人回来告诉他前边有条大蛇拦路,没法通行,刘邦喝得有点醉了,训斥说:“我们这些勇猛之士行路,有什么好害怕的!”他分开众人,自己到了前边,见一条蛇横在路中间,便拔出宝剑将蛇一剑拦腰斩断。又走了一段路后,刘邦觉得头昏,便躺在路旁休息,也等等后边的人。一会儿,后边的人赶了上来,对他说在路旁看见一个老太太哭,问她原因,她说有人把他的儿子杀了。又问为什么被杀,她说他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刚才变成蛇,却在路边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才如此难过。大家当时觉得是老太太说谎,但老太太忽然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了,心中暗喜,以后便借此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
此后,刘邦带着人到处逃亡,但每次吕后都能找到他,刘邦很奇怪,问妻子原因,吕后说他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刘邦后来便让手下人广为传播这种谣传,很多人便相信了,都想来投奔他。实际上,这种谣传基本上都是在皇帝建立国家之后,有意编造的,以此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有王者之气。
由于这些传说,刘邦在当地的威信逐渐提高,跟随他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被当地人称为沛中的
http://www.ccnt.com.cn/wisdom/shihe/diwang/liubang.htm
哪位历史学家对刘邦的出生做了美化
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人龙交配生子,当然是不可信的荒唐事情。不过,有趣的是,如果我们查阅《史记》的记事,司马迁笔下开创王朝的先祖,出生多有类似的神话。殷的先祖叫作契,商王朝的兴起,奠基于契的功业。契的母亲叫简狄,传说她到野外林中沐浴洗澡,有玄鸟飞过掉下蛋来,简狄吞食了玄鸟蛋,受孕生下了契。弃是周王朝的先祖,姜原是他的母亲。传说姜原到野外去,看见巨人的足迹,她十分兴奋,踩踏了巨人的足迹,受孕生下了弃。弃从小就继承了巨人的因子,与鸟兽友善,长于农耕,受帝舜的赏识,受封成为周王朝的先祖,也成为农耕之神。秦的先祖叫大业,他的母亲叫女修。大业的出生,与殷的先祖契相通,说是女修纺纱织布,有玄鸟飞过掉下蛋来,女修吞了玄鸟蛋,受孕生了大业云云。
刘邦的家乡沛县丰邑一带,司马迁是亲自去看去听去查过的。司马迁在记叙沛县出生的几位西汉开国元老的生平时曾经说道:“我到丰沛一带采风,访问当地的遗老故旧,寻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的故居,搜求他们当年的逸闻往事,真是闻所未闻,大长见识。”刘邦出生的神话,应该是司马迁在当地采访时听来的民间传说。在表面荒唐的传说后面,是否也隐含着未知的历史真实,留待后来的历史学家去解读?
在远古的氏族传说中,母亲与神怪相结合诞生英雄,是父系不明的古代婚姻关系的遗留;在近古的民间传说中,母亲与神怪相结合诞生的英雄,或许就是婚外野合的结果。
那个时代沛县民间,男女风气开放,野合外妇,是古往今来的常事。刘邦的大儿子刘肥,就是外妇曹氏所生。外妇就是婚外的情妇,刘肥是刘邦与情妇的私生 子,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堂堂正正地封刘肥做了齐国的国王,当时当地,没有人忌讳这种事情,甚至流传以为美谈。以此推想,司马迁所采录的刘邦出生的神话传说 后面,可能藏有刘邦是野合私生的隐事。
想像当年,浓雾弥漫,雷阵雨骤然袭来,有一女一男避雨水塘边,大树下草棚里,天昏地暗,情由雷电点燃,野合随云雨翻转。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太公早有风闻,赶来撞个正着,瞧了个明白,遂留下了后世龙雾的话题。
再说刘邦个性,完全不同于他大哥、二哥,刘邦发迹以前一直不为父亲太公所爱,这些或许都与刘邦的出生暧昧不无关系?刘邦好酒好色,青年时浪荡乡里,胆大妄为,活脱脱一流氓 无赖,这种天性的由来,或许不在太公,而在与刘媪野合的精壮汉子的基因当中?
往事迷茫,古代的事情不得不多多借助于推想。在对刘邦诞生神话的各种解说中,浓雾野合的推断合于民俗学的研究,容易被有科学观念的现代人接受。在远古的氏族传说中,母亲与神怪相结合诞生英雄,是父系不明的古代婚姻关系的遗留;在近古的民间传说中,母亲与神怪相结合诞生的英雄,或许就是婚外野合的结果。
溯源历史,追述先祖,明了今我的由来, 是植根于人类本性的思路。古代社会,先祖与神明一体,是今我的保护人和精神的归依。子孙后代追踪回忆过去,战战兢兢,敬敬畏畏,当触及到与当今的道德意识相逆相背的往事时,本能无意识地会作委婉的掩饰。曲折的表达,为后代留下需要解说的梦语。近古以来,文化发展规范本能,为尊者讳,为长者讳,成为文化避免 道德尴尬的传统。伟人英雄,不雅的事情,往往不是被隐去,就是被改造。
野合的旧闻演化为神合的美谈,司马迁也许心里明白,只是不好点破,毕竟是本朝的开国皇帝,说话要有分寸,叙事需要含蓄。不比两千年后的历史学家说起话来自由自在,可以在追究史事的心思上发千古之覆,用科学历史的方式开启帝王的隐私,逼近历史的真实
既然如此,一贯“不虚美”、“不隐恶”的司马迁又为何在《史记》中神化刘邦呢?
这主要由于刘邦出身农民,没有高贵血统,这对于统治天下的刘氏皇族来说是件莫大的憾事。因此,为了寻求刘氏统治天下的根据,适应政治需要,司马迁便在《史记》中炮制了刘邦出生的神话。既美化了开国皇帝的出生不平凡,是龙的后代,又确定了刘汉统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史记》还有其他一些部族先祖出生的神话。如《殷本纪》记载殷的先祖契,是其母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本纪》记载周的先祖,是其母践巨人脚印而生;《秦本纪》记载秦的先祖,也是吞玄鸟卵而生。这些神话的原则,就像编《说文解字》的许慎所言,“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至于后世诸多史书中关于皇帝出生的神话,有很多更甚于《史记》《汉书》中对刘邦出生的记载,如此神化刘邦是史书中绝无仅有的,当然不足为凭。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对刘邦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他的血亲关系,亦要通过科学历史的方法,进行正确的分析,特别是史书中的神话,我们要综合考虑其背景,细致地研究其历史缘由,才能做到既不高扬,也不贬低,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平民成就帝业的特殊人物。
刘邦什么时候创立汉朝?汉朝传了几代?什么时候,哪个皇帝结束的?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西汉一共传了15代,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结束。东汉一共传了14代,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结束。
扩展资料:
刘邦在位时的主要事迹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
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北方草原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首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国力强盛。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重重包围了韩王信,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处求和。
汉朝派人带兵前往援救,但怀疑韩王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汉朝之心,派人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杀,于是就和匈奴约定好共同攻打汉朝,起兵造反,把国都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天,刘邦亲自率军前往攻打,在铜鞮(dī,堤)击败韩信的军队,并将其部将王喜斩杀。
韩王信逃跑投奔匈奴,他的部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立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又收集起韩王信被击败逃散的军队,并和韩王信及匈奴冒顿单于商议一齐攻打汉朝。匈奴派遣左右贤王带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驻扎在广武以南地区,到达晋阳时,和汉军交战,汉军将他们打得大败,乘胜追到离石,又把他们打败。
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将地区聚集军队,汉高祖命令战车部队和骑兵把他们打败。匈奴常败退逃跑,汉军乘胜追击败兵,听说冒顿单于驻扎在代谷,汉高祖当时在晋阳,派人去侦察冒顿,侦察人员回来报告说“可以出击”。
刘邦也就到达平城。刘邦出城登上白登山,被匈奴骑兵团团围住,刘邦采纳陈平之计,派人送给匈奴王后阏氏许多礼物。阏氏便劝冒顿单于说:“现在已经攻取了汉朝的土地,但还是不能居住下来;更何况两国君主不互相围困。”过了七天,匈奴骑兵逐渐撒去。
当时天降大雾,汉朝派人在白登山和平城之间往来,匈奴一点也没有察觉。陈平对刘邦说:“匈奴人都用长枪弓箭,请命令士兵每张强弩朝外搭两支利箭,慢慢地撤出包围。”撤进平城之后,汉朝的救兵也赶到了,匈奴的骑兵这才解围而去。汉朝也收兵而归。
韩王信为匈奴人带兵往来在边境一带攻击汉军。史称白登之围事件 ,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即汉惠帝,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结束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结束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结束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
刘婴为皇太子,号孺子。王莽摄政,称摄皇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