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一词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读音:yè,láng,zì,dà词义: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近义:妄自尊大反义:虚怀若谷...
夜郎一词是什么意思?
读音:yè láng zì dà
词义: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
近义:妄自尊大
反义:虚怀若谷
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典故:“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到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2示例编辑
1.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扩大视野,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
2.五千年的文化永远让我等国人自豪,但不能夜郎自大
3原文编辑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②,言居大夏时见蜀布③、邛竹杖,使问所从来④,曰:“从东南身毒国⑤,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⑥”。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⑦,诚通蜀⑧,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国⑩。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11)。岁余,皆闭昆明(12),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14)。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注:
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国名。来:回来。③居:呆在。④使问:派人询问。所从来:从何地弄来。⑤身毒国: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⑥市:买。⑦隔:阻隔。⑧诚:若。⑨间:走小路,捷径。⑩指:通“旨”,意旨。求:找到。(11)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闭:阻塞。(13)孰与:与……比,哪一个……。(14)然:如此。
4译文编辑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5成语故事编辑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6典故新解编辑
夜郎国之所以家喻户晓,与“夜郎自大”的成语关系颇大。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使节到西南(现在的贵州省六盘水市附近),探寻由长安到今印度的通道。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汉史才到达滇国,见到滇王套羌。滇王曾不无炫耀地探询:“汉孰与我大?”之后,汉使辗转到达夜郎国,夜郎王多同也发出了“汉孰与我大”相同的问话。于是,“夜郎自大”就成了人们讥讽妄自尊大者的典故。若追本溯源,“汉孰与我大”的专利应属滇王,夜郎王不能专美。弄清这典故的由来,并不是要为多同洗刷冤情,更无将夜郎自大该
7夜郎之大编辑
说夜郎“自大”,这显然是从汉文化视角看夜郎时造成的一个历史的误会。以原典论,不过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西南夷与中原王朝远隔千山万水,处于封闭状态中的夜郎王,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因此才有此一问:谁大?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夜郎国作为西南夷“最大”的国家,也许还有一点同汉朝“比大”的意思。不过,若是从夜郎民族的立场上看,那就不叫“自大”,而是自尊、自信,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这是夷汉交叉的视角审视的结果。夜郎人的民族自豪感由来已久,这一点在彝文献里触处可见。《夜郎史传》写夜郎王武益纳的武功:“武夜郎(即武益纳)君长,比先辈威武,比先辈刚强,他经常带兵,不断地征战。一下去东征,一下去南战,全都打胜仗,屡屡建奇功。”在征伐东、西濮时,他挥师进军,竟口出狂言:“我夜郎大军,谁敢来阻挡?”就连夜郎国的开国之君夜郎朵,也同汉家天子一般,自命为“代高天掌权,为大地守境”的“天地子”,而一代明君多同弥(即多同),不但自称“天之子”,更有开辟“新天”的胆识,甚至敢于宣称:“唯我独尊君,唯我享盛名”!
夜郎之大,留给夜郎民族的记忆也是刻骨铭心而又真切动人的。夜郎土著濮人后裔即仡佬族的“丧葬歌”里,巫师唱道:“……大田大地我们的,大山大岭我们的,东南西北我们的。大场大坝随便走,大冲大凹随便行,天宽地宽由你走,四面八方任你行……”而在关于夜郎国的民间传说里,甚至还有这样的讲述:骑手骑着骏马跑了一百天,骏马累死了,也还未跑到夜郎国的尽头。这里当然免不了夸张,但是在这夸张手法的后面,我们看到的不正是夜郎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心理基础,不正是夜郎国“最大”所留给夜郎民族的集体记忆吗?以此可见,夜郎并非“自大”,而是真大。
8其他相关编辑
原来,自汉武帝派遣唐蒙通夜郎后,在夜郎境内设郡置县。后来为了专一对付北方的匈奴,遂“罢西夷”,而在南夷,则“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公元前122年,由张骞通西域开辟的丝绸之路不断受到匈奴侵扰、阻隔,汉武帝接受张骞的建议,派王然于等人至滇国,拟经身毒(印度),寻找另一条通向西域的道路,这就是后来所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此行由于王然于等在滇西一带受阻而未果,返回时途经滇国及夜郎:“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滇王也好,夜郎王也好,本来都是出于不了解外间情形,如同司马迁所说:“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因而发出的疑问。不过当这场景出现在蒲老先生笔下时,却成了“……古有贤豪,乘而破者万里;世无高士,御以行者几人?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这明显地是一场游戏笔墨。不过,蒲老先生这一逞才使气不打紧,他老人家哪里会想到,“夜郎自大”竟因此不胫而走。至晚清光绪年间,曾朴在他的《孽海花》第二十四回里又让夜郎“自大”了一回:“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白话小说流传面更广,“夜郎自大”终于演变为一成语,不数年即收入《辞海》以及各种词典,如今早已风靡华人世界,无人不知。夜郎王被视为狂妄自大之徒,背上黑锅,似乎已成定局。
望采纳,谢谢!
近义:妄自尊大
反义:虚怀若谷
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典故:“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到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郎”什么意思?
速度!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如下: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词句注释如下: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⑵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
扩展资料:《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这里的夜郎个夜郎自大完全没有任何联系,这两句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里的夜郎,也并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而是指位于今湖南省沅陵县的夜郎县。沅陵正在黔阳的南方而略偏西。有人由于将夜郎的位置弄错了,所以定此诗为李白流夜郎时所作,那是不对的。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出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诗的首句,以飘泊不定的杨花和子规悲切的啼鸣兴起、兼点下句“闻道 龙标过五溪”的时令。融情入景,很自然地把王昌龄生活不定以及自己当时 的情绪都含了进去。
第二句直叙昌龄被贬之事。其中龙标是昌龄的代指。五 溪指湖南省西部之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是荒远之地的泛称,一 个“过”字含着在荒远之地行程所历的艰难。
不着情语,悲痛之意又在其中。后两句直接抒情。虽然自己为好友被贬在荒远之地无限悲伤,但却无法 表示。只有让空中明月和身边清风把“愁心”与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了。
“直到”二字,尤显其急。夜郎,是原龙标辖下的古夜郎县,址在现在 湖南沅陵县境内,不是位于贵州省桐梓县的古夜郎国。用夜郎,只取两地名 之间的可联性,以显其地的边远闭塞。
月与风,都是无情之物,但在此诗里都成了有情之种。在前人,这已多 有运用,不算创造。如谢庄有《月赋》,在“川路长兮不可越”时,他要和 “美人” “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若虚有《春江花月夜》,里面的思妇对音 讯断绝的游子是“愿逐月华流照君”希望月光把思念之情带到亲人身边; 曹 植《七哀》里的“孤妾”在相思极切时,是“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李白的高明,则是兼采其意,把风、月融入同一作品,取得了语奇意新的效 果。不仅表现了诗人“闻道龙标过五溪”的痛苦、关切之情的不可按捺与缠绵悱恻。
同时也表明了其无法向昌龄且无法向他人申述的悲哀。由于明月与 清风在无可奈何中成了知己,所以,诗中虽未言“愁”之深,但其有多深的 意味却又溢满于纸上。
由于得知王昌龄被贬至龙标的消息后,诗人深切同情,无限哀愁与急切 无奈之情在诗中成功表达,虽然没用一字叙述昔日两人的交往,但友谊真挚的程度也能被人全然了解。
月亮,是东方人的精魂。中国古典诗人中,没有一个诗人能如李白这样对月亮那么挚爱情深,是李白把诗中的“月亮世界”推到了极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 《关山月》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翻开李诗,咏月之作俯拾即是。所用手法和意境虽有不同,但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夜郎在古文里的含意
《史记》中记载夜郎是当时西南夷中最大的国家,“临牂牁江”,汉武帝时因意图攻打南越国,派唐蒙出使南越国,发现当地有蜀地生产的枸酱,得知是从夜郎来的,因此上书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国,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见其首领夜郎侯多同,并厚赐其财物,约定要在当地设置郡县官吏并以其子为县令,夜郎侯认为其国家与汉朝距离远,就暂且先答应,但后屡次不服于汉,后因此有了“汉孰与我大”此一名言,成为“夜郎自大”一成语的典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直到汉朝灭亡南越国后,夜郎国才开始入朝,武帝封为夜郎王。《汉书》记载夜郎王兴在汉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时举兵反汉,汉朝派兵诛灭,夜郎国亡。改设郡县。直到宋朝还短暂的出现过夜郎县的称号。
可乐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政治中心,可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贵州省赫章县。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