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 2023-01-22 18:00: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孙权的一生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

孙权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孙权的一生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东吴大帝孙权 东吴大帝·孙权(182-252)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1]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215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 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   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3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曹丕时代,对孙权四次用兵,皆不如意)    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   (注:若从孙权称吴王在位算起,则在位为32年)。   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222年在金陵称王,229年称帝,建立吴国,即东吴,史称孙吴。222年—252年在位。父孙坚,兄孙策。

孙权文武双全,年少时经已有将帅之才,统率大军之能力,故与之为敌的曹操也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平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茂才,任阳羡(今江蘇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父兄征战。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东汉王朝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从此,他实际上成为江东统治者。

218年,孙权领导的东吴军事集团联合刘备集团於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213年正月,曹操再次亲率大军南侵,据《三国志》记载:「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

219年10月,击败驻守荆州地区的关羽军团,成功收复被刘备集团占据多年的战略要地,封闭了蜀国的东南出口。

222年,在吴蜀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亲自率领的复仇大军,使蜀国的精锐部队受到重创。此战役後,蜀国停止了与东吴争夺东南出口的战斗,两国的边境地区恢复和平。魏国立国後,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受九锡。

229年孙权称帝。孙权称帝後,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平定山越,设置郡县,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230年,他派卫温等航行到达夷州(据说为台湾,但没有直接的根据)。242年,他又派聂友等航行到海南岛,加强了这里和大陆的联系。此外,他还派人到朝鲜、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共100多个国家,扩大了吴国的政治影响。

晚年的孙权「多嫌忌,果於杀戮」,使本已凸显的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化,其身後的吴国最终沦落为党争剧烈、暴政盛行的黑暗王朝。

领导风格

和三国时代的其他第一代君主一样,孙权也很会用人,并且在纳谏方面作的更好,还会认真听取反面意见。同时也很有战略眼光。《三国志》记载吴国大臣对孙权的评价: 「提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虽然难免溢美之辞,但概括的还算全面。

孙权接掌领导权之初,「以兄事瑜」,对周瑜信任重用。周瑜死後,对鲁肃、吕蒙、陆逊等将领都信任重用。《三国志》记载孙权曾经说过: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故能用众力,则无敌於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於圣人矣。」但是孙权在立国称帝以後,采取保守的态度,妄想凭藉长江天险,与魏、蜀长久分治,对蜀国不断的北伐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三国志》记载孙策生前曾评论孙权的思想本质:「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最後他的保守政策导致魏国可以逐个击破,先灭蜀後灭吴。(时魏已换晋)

252年5月21日,71岁的孙权因患风疾病死於建业宫中,称帝在位23年。葬於建业(今江蘇南京)蒋陵,諡大皇帝,庙号太祖。

开发夷州

三国志孙权传:[二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州、坛州,夷州、坛州在海中,……其土人民时有至会稽贡市。……得夷州数千人还。]

陆逊传、全琮传也有夷州之述。

诸葛直之弟即蜀汉丞相诸葛亮、孔明。
东吴大帝孙权 东吴大帝·孙权(182-252)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1]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215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 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   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3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曹丕时代,对孙权四次用兵,皆不如意)    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   (注:若从孙权称吴王在位算起,则在位为32年)。   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前半生英雄,后半生昏庸
强者为兵的政策比较著名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行奉义校尉。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孙权跟随孙策征讨刘勋、黄祖等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孙策逝世,孙权继位讨逆将军。张昭、周瑜等重臣全心辅佐孙权。曹操上表孙权为会稽太守,屯居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孙权招贤纳士,开始统治江东。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孙权母亲吴氏逝世。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孙权西伐黄祖,水战大捷,但未攻占城池。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孙权之弟丹杨太守孙翊被手下杀害,孙权从兄孙瑜代任。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 孙权派贺齐讨上饶,分为建平县。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孙权西征黄祖,大胜而回。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春,孙权再次征讨黄祖,大将吕蒙打破黄祖前锋,凌统、董袭等人破城后屠城。黄祖败逃,被冯则追杀枭首。孙权派贺齐讨黟、歙,分歙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县,以六县为新都郡。荆州牧刘表病亡,曹操举大军南下,刘琮举众以降,刘备进住夏口,派诸葛亮联合孙权。当时百官大多劝孙权投降曹操,惟有周瑜、鲁肃和孙权同心,欲迎击曹军。孙权于是令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领军两万,联合刘备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军,追击曹军至到南郡。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围困,孙权用吕蒙计救出甘宁。孙权亲自率军围合肥,派张昭等人攻打九江之当涂,两条战线作战不顺,孙权于是退军。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周瑜打败曹仁,孙权任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上表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孙权移治于秣陵。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孙权改秣陵为建业(今南京市),作濡须坞。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孙权与之相拒月余。曹操远望孙权军,赞叹孙权军容齐肃,于是退军。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五月,孙权征讨皖城。闰月,攻克皖城。刘备收蜀。孙权派诸葛瑾讨还荆州诸郡,刘备不允,关羽驱逐孙权派出的南三郡长吏,两家矛盾激化。孙权派吕蒙等人领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鲁肃领万人屯巴丘以防关羽,孙权亲自驻扎陆口,为诸军节度。吕蒙收复长沙、桂阳,惟零陵难以攻克,吕蒙利诱零陵守将赫普,于是孙权尽得三郡。吕蒙与孙皎、潘璋、鲁肃几路军并进,和关羽相拒于益阳。曹操入汉中,刘备孙权议和,再度结盟,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刘备。孙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和曹操军大战,被魏将张辽打败,孙权乘骏马跳过津桥逃走。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 曹操再次攻打濡须。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春,孙权派都尉徐详诣曹操请降,两家暂时和解。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 十月,孙权亲自骑马射虎,老虎咬伤马匹,危急之际孙权用双戟击伤老虎,最终将之捕获。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孙权向曹操表示愿意攻打关羽,曹操为使关羽孙权相争,命曹仁把孙权写给曹操的密信射到关羽军中,关羽陷入两难境地。闰月里,孙权征讨关羽,吕蒙打破公安,俘虏将军士仁,后军到南郡,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吕蒙军据江陵,安抚百姓,释放于禁。陆逊军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于是屯居夷陵,守峡口防备蜀汉援军。关羽兵还当阳,西保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军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逃出麦城,众人失散,只剩下十余骑,孙权派朱然、潘璋军埋伏于关羽等人前行道路。
  十二月,潘璋部将马忠抓获关羽及关平、赵累等于临沮,孙权斩杀关羽,平定了荆州。当年瘟疫盛行,孙权尽免荆州民租税。曹操上表孙权为骠骑将军,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奉贡汉室。
  建安二十五年、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 秋,魏将梅敷使张俭投降孙权。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 四月,孙权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五月,建业言甘露降。八月,孙权与曹丕联盟,释放于禁等人。刘备大军来攻打东吴,孙权以陆逊为都督,带领朱然、潘璋等人迎拒刘备。
  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 正月,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州牧。陆逊部攻下蜀五屯。三月,鄱阳传言黄龙现世。蜀军分据险地,前后连营五十余个。陆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蜀军,斩杀、俘虏蜀军数万,刘备逃回。九月,魏将曹休、张辽、臧霸兵出洞口,曹仁兵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军围南郡,攻打东吴。孙权派吕范等督五军,以水军迎战曹休等人,派诸葛瑾、潘璋、杨粲等率军救南郡,派朱桓在濡须迎战曹仁。十一月,因大风,吕范军兵溺死数千,退回江南。曹休派臧霸用轻船五百、敢死军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死数千人。东吴将军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回击了魏军,曹丕大败,不久身亡。孙权改夷陵为西陵。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正月,曹真分军据江陵中州。
  三月,曹仁派将军常雕等带兵五千晨渡濡须中州,并分军急攻朱桓部,朱桓严守,东吴将军严圭等击破常雕,魏军皆退。
  四月,群臣劝进,孙权不允。
  五月,曲阿传说甘露降。
  戏口守将晋宗反叛东吴,数犯边境。
  六月,孙权派贺齐、麋芳、刘邵等袭蕲春,生擒晋宗。
  十一月,蜀派中郎将邓芝联结东吴。
  东吴黄武三年[公元224年]
  夏,孙权派中郎将张温出使蜀中。
  八月,东吴大赦死罪。
  九月,曹丕出广陵,望长江,感叹东吴有孙权,无法侵占,返回北方。
  东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 该年江东连续地震。
  东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
  七月,孙权听闻曹丕去世,征讨魏国,围困石阳,夺得江夏。
  苍梧传言凤凰现世。
  孙权派全琮平讨山越。
  东吴黄武七年[公元228年]
  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
  八月,孙权至皖口,派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曹休于石亭。
  东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
  春,百官劝进。
  四月,夏口、武昌传言黄龙、凤凰现世。
  丙申日,孙权即皇帝位。改年号黄龙,国号大吴。
  追尊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登为皇太子,顾雍为丞相,陆逊为上将军,诸葛谨为大将军。
  三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东吴蜀汉再度联盟灭魏。
  九月,孙权迁都建业。
  [公元230年] (东吴黄龙二年)
  正月,魏建造合肥新城。
  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领兵卒万人,过海访夷洲及亶洲,得夷洲数千人而回。
  [公元231年] (东吴黄龙三年)
  二月,孙权派潘浚率军五万,讨伐武陵蛮夷。
  东吴将军孙布诈降以诱魏将王淩,十月,孙权以大兵潜伏于阜陵,王淩察觉东吴计策后撤退。
  [公元232年] (嘉禾元年)
  吴魏争夺辽东。
  十月,魏辽东太守公孙渊向孙权称臣。
  [公元233年] (嘉禾二年)
  公孙渊反复无常和东吴翻脸,孙权欲北征,被部下劝阻,于是讨伐曹魏合肥等地,均无功而返。
  [公元234年] (嘉禾三年)
  五月,孙权派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孙权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最终再次无功而返。
  八月,孙权派诸葛恪讨伐山越。
  十一月,潘浚扫平武陵蛮夷,孙权复曲阿为云阳,丹徒为武进。
  [公元235年] (嘉禾四年)
  夏,孙权派吕岱讨伐庐陵贼李桓、罗厉等。
  [公元236年] (嘉禾五年)
  二月,武昌传言甘露降于礼宾殿。
  李桓,罗厉等被擒。
  冬十月,东方出现彗星。
  鄱阳贼彭旦等反乱。
  [公元237年] (嘉禾六年)
  二月,陆逊讨伐彭旦成功。
  十月,孙权派全琮攻打六安,战事不顺。
  诸葛恪平扫山越,北屯庐江。
  [公元238年] (赤乌元年)
  夏,吕岱讨伐卢陵贼。
  八月,武昌传言麒麟现世。
  孙权改年号为赤乌。
  [公元239年] (赤乌二年)
  孙权几动干戈,成功讨伐廖式等叛将。
  [公元240年] (赤乌三年)
  该年灾荒不断,冬十一月,孙权开库济民。
  [公元241年] (赤乌四年)
  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
  夏四月,孙权派全琮攻打淮南、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围樊城,诸葛瑾取柤中。
  五月,太子孙登夭亡。
  司马懿亲解樊城之围。
  [公元242年] (赤乌五年)
  正月,立孙和为太子,改禾兴为嘉兴。
  八月,立子孙霸为鲁王。
  [公元243年] (赤乌六年)
  正月,新都传言白虎现世。
  诸葛恪征六安,打破魏将谢顺营。
  十二月,扶南王范旃派使献乐人、特产。
  [公元245年] (赤乌八年)
  七月,马茂造反,被夷三族。
  孙权再次下令屯田。
  [公元246年] (赤乌九年)
  二月,孙权派朱然征讨魏国柤中,斩敌千余人。
  [公元250年] (赤乌十三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
  十月,魏将文钦伪叛以诱朱异,孙权派吕据等人迎文钦。朱异待重以待,文钦于是不敢进。
  十一月,孙权立孙亮为太子。派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
  十二月,魏大将军王昶围南郡,荆州刺史王基攻西陵,孙权派戴烈、陆凯防御。
  神人授孙权书。
  [公元251年] (太元元年)
  五月,孙权立皇后潘氏,改年太元。
  十一月,孙权祭南郊返回后,开始生病。
  孙权下诏省徭役,减征赋,除民间疾苦。
  [公元252年] (太元二年、神凤元年)
  正月,孙权立孙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瑚邪王,居虎林。
  二月,孙权大赦,改元为神凤。潘皇后被宫女缢死。
  四月,孙权逝世,时年七十一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在位共24年。

孙权一生经历是什么

  十五而立
  孙权籍贯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孙权出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据传他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4] 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担任阳羡(现江苏宜兴)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稳固江东
  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不久去世。孙权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在张昭、周瑜等人辅佐,地位逐渐稳定。
  公元203年至公元208年(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刘备合兵,和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五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开拓领土
  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孙权乘新败曹操之锐气,遣步骘为交州刺史,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各郡守无不俯首,士燮率领众兄弟奉承节度。唯有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遂加士燮为左将军。
  赤壁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公元221年(延康二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
  登基为帝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3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
  公元223年(黄武二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
  公元226年(黄武五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公元234年(黄龙六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
  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自从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夺取叔位,便多次与孙权来往使者。公元233年(太和七年),公孙渊遣使向吴称臣,企图以吴国为外应。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遭到顾雍、张昭等群臣反对,但孙权仍然派张弥、许晏等人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孙权忿恨公孙渊巧诈反复,竞打算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幸而听从朝臣劝谏,才未出征。
  二宫之争
  晚年的孙权“多嫌忌,果于杀戮”,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陆逊等国家重臣都受到牵连,使政局更加混乱。自孙登夭折后,在孙鲁班等人的影响下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去世
  公元251年(太元元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
  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夏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在位年号:黄武(222年—229年)、黄龙(229年—231年)、嘉禾(232年—238年)赤乌(238年—251年)、太元(251年—252年)、神凤(252年)
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打败曹操军队,建立了孙刘联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在位24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孙权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孙权的主要事迹:

1、坐领江东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茂才,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随父兄征战。200年孙策死,孙权依兄言袭职,在张昭、周瑜等协助下,很快就稳定了局面。东汉朝廷册封他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从此,他成为实际上的江东统治者。

孙权坐领江东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掌权。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孙权拜诸葛瑾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曹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3、东吴称帝

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孙权自建安五年(200年)继其兄孙策的事业,便成为江东一方之主。魏、蜀相继称帝以后,孙权因迫于形势,曲意事魏。

本年四月,孙权终于在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因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今湖北鄂城)都传言黄龙、凤凰出现,于是改元黄龙,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

追尊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三国之中,尽管孙权称帝最晚,但从割据江东起计算,却是历时最久的。

4、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三国鼎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趁势进讨关羽,命吕蒙为前部,袭取荆州。吕蒙兵不血刃,得到刘备统治下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潘璋、朱然也将关羽擒杀。同年,曹操上表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派校尉梁寓向朝廷进贡,又将原先俘虏的朱光等人送归北方,作出示好举动。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位。同年秋,曹丕将领梅敷派张俭请求孙权安抚接纳,南阳郡中五县的五千多户百姓也前来归附。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并随即修筑武昌城。

5、 二宫之争

在长子孙登逝世后,孙权的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自赤乌五年(242年)起,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其中,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废孙和,赐死孙霸,并于同年十一月改立孙亮为太子。十二月,孙权派将军戴烈、陆凯率军前往南郡抵抗王昶。

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同年,刘备兴兵问罪,讨伐孙权。孙权果断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稳固了东吴统治下的荆州疆土。

孙权的主要事迹: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2、隔江对峙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遣交州刺史步骘挥师南征。吴军压境,交州九郡无不臣服。交趾太守士燮率领众兄弟接受孙氏管制。唯有刘表所任命的苍梧太守吴巨阳奉阴违,最后被步骘所斩。孙权为笼络士燮,遂加其为左将军。

3、夺取荆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4、受封吴王

黄武元年(222年),曹丕发觉孙权并非真心归附,便举兵伐吴,三路出师。魏军战果不如预期,只得于次年全面引退。同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

扩展资料: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武子之后裔。父亲孙坚曾为朝廷镇压过黄巾起义,被提为乌程侯长沙太守,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时任联军先锋,后与刘表、黄祖作战时被伏击身死。长子孙策继其基业,并将江东逐渐收合,孙策轻骑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临死之前将基业传于孙权。

孙权的一生,应该说是比较有成就的。治理江东,保住了父兄的基业,而且贤明爱士……纵观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应该是治理江东,让江东在报经战乱之苦后得到休养生息,而且治国有方,以至于曹操都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建安十七年(212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同年,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之相持达一个多月。其后,曹操率先撤退。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进驻居巢,再攻濡须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孙权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孙权先命吕蒙袭取荆州。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袭位。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

延康二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自公安迁都鄂州,改鄂州为武昌,并随即修筑武昌城。

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同年,刘备兴兵问罪,讨伐孙权。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次年的彝陵之战中大破蜀军。

黄武元年(222年)十二月,孙权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拜谒刘备,蜀、吴两国重新通好。

黄武二年(223年)四月,刘备病逝。六月,孙权命将军贺齐等袭取蕲春,活捉晋宗。

黄武五年(226年)七月,孙权听闻曹丕病逝,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黄武六年(227年)正月,吴国诸将平定彭绮叛乱。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石亭之战”爆发,孙权命大都督陆逊督率诸将大败曹休。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九月,孙权下诏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派太常潘濬率军五万讨伐叛乱的五溪蛮夷。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遣将军周贺等航海到辽东。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亲征合肥新城。

赤乌三年(241年),孙权派卫将军全琮攻淮南、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全琮与魏将王凌在芍陂交战,不利而还。同时,车骑将军朱然围攻樊城。同年五月,太子孙登去世。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

为保实力让荆州给刘备【1】

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脚跟的刘备投奔了荆州军阀刘表,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长期寄人篱下。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惊死,次子刘琮投降。

刘备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骑兵追及,刘备仓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水陆之军大约两万,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穷途末路的刘备和江东的联合起来,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曹操一路败逃,孙刘联军穷追不舍,从江夏直追到南郡。

此时,荆州七郡的形势是:曹操仍据南阳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刘备占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攻占了江夏的江北剩余部分,并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军展开拉锯战,江南四郡则抱观望态度。在三国尚未出现的时候,三方先在荆州搞了个小三国。

刘备是赤壁大战最大的收益者和战后最大的暴发户。大战过后的刘备实际上已经和曹军脱离接触,利用和曹操在南郡旷日持久大战的大好时机,他率师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经过一年的血战,占领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仅领有南郡的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地。

这时候,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战线上,曹操全面对峙。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在西线的江汉平原和东线的淮南留下了两个战略兵团,其中坐镇淮南的是曹营最杰出的将领张辽。

在张辽的指挥下,在淮南屡战不利,东西不能兼顾,缩短战线是唯一的选择。此时的刘备由于地盘太小,也一筹莫展,他希望能从那里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此时,的谋士鲁肃提出了一个主意:把占有的南郡让给刘备,让刘备在西线对付曹操。

这个建议立刻付诸实施,刘备进入江陵后,把行政中心设在了这里。这是一个双赢的买卖:一方得以收缩兵力,拱卫江浙的核心区域,同时也给了刘备一个人情;刘备虽然不得不再次面对曹操这个让人头疼的老对手,但却得到了南郡大部,尤其是南郡的军事要塞江陵,东可以抑制的势力逆江而上,北可以最近距离地威胁中原,向西攻击益州(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门户洞开,实在是太合算了。

难怪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吃惊得手中的笔都落在了地上。从此,荆州七郡刘备几乎占其六五,成为当时影响中国的第。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为什么向魏求和并主动要求去魏做官【2】

在屈身曹魏的十余年里,并不是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闲人,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孙策去世,孙仲谋作为他的弟弟则顺理成章的继承他哥哥的位子。原来在孙策底下做事的等人将重心转而放在了孙仲谋身上,一心一意的辅佐他。试想,如果只是一个泛泛之辈,周瑜、张昭这样的重臣能用心的辅佐他吗?这也证明了孙仲谋也是一个有才能有谋略的人。拥有一个这样性格特点的人,能够在曹魏隐匿差不多十年,这也有说的过去的理由了。

建安二十五年,不是一个老练的军事家的,成功的钻了一个大空子,这就是著名的“关羽失荆州”事件,当时,孔明先生让关羽筑兵荆州决不能失去荆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关羽出兵袭击曹操军。千算万算,没有人能够算到,在此时抓住这个好时机袭击荆州,最后成功的从关羽手中夺下荆州,从此荆州成功被仲谋收入麾下,三分局面由此成定局。正当所有人都要开始准备让仲谋登基成为一方霸主的时候,仲谋一个人冷静了,并没有急急忙忙的坐上龙位,静静享受胜利给他带来的享受,直到建安三十四年,仲谋才称帝,然后才开始进行迁都和建业。尽管,仲谋的个性不如三国里其他人物的鲜明,而且与其他人物相比之下他性格中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优柔寡断,他的“英雄感”也不如其他人物强烈,但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独特的性格使得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孙仲谋的能屈能伸不仅表现在“关羽是荆州”这次事件中,更表现在此次事件之后。

在孙仲谋夺取荆州后,袭击了关羽,并将其“拿下”,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更让很多人没有想通一点是,历史上的一些大枭豪——曹操、刘备等人,竟然会败在他们的晚辈孙仲谋手中。但是,在仲谋做出这一系列让世人震惊的事情后,他还做出了更让世人大跌眼镜的事情,那就是向魏求和,主动要求去魏做官,很多人认为傻啊,没有眼光啊,但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孙仲谋这种能屈能伸的性格,这才使得他最后获得成功走上帝王之位。其实这是孙仲谋的一个谋略而已,仲谋因为成功收入了荆州,这一举动导致所有人对他虎视眈眈,他为了避免“两方开工”,所以最后才主动向魏求和,为了更长远的计谋埋下了一个深深的伏笔,这也正体现了的足智多谋和强大的内心。

如今世人对仲谋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个人魅力很大,能够让陆逊、周瑜等人对他忠心耿耿,其实忠心这种事,也是靠双方对彼此的一个信任,作为一个战场新人,他能够让众多大将在他手下,任他使用,这是因为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这些大将心中正真的想法,但正是因为他们双方之间的那种信任,仲谋刚继承他哥哥的位置的时候,手下的大将哪一个不是比他有谋略有才能,没有哪一个人逊色于他,但仲谋依旧非常放心的给这些大将很多重要的任务,因为他知道这些大将都对他忠心耿耿。仲谋也确实能够担起其兄长之位,但没有这些大将的辅助,孙仲谋或许就不是史书中所记载的那个孙仲谋了。

孙仲谋年轻时,其品质中大多都是隐忍、有谋略、眼光长远的特点,但凡是都具有两面性,人也是如此。晚年的孙仲谋已经不如他年轻时的那般,他性格逐渐变得扭曲起来,猜疑心也越来越重,甚至变得残暴不堪,与年轻时的他相差甚远。东吴日后动荡的政局和衰败的情况也和老年性格大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客观上分析来说,他确实也没有他父亲孙坚哥哥孙策的军事敏感度,甚至是说他没有其兄父独特的关于军事方面的才华。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一个10几岁就开始自己面对所有事情的少年,无论怎样这种精神气魄都是让人敬佩的。在仲谋称帝后,他对吴国所做的的一切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不管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说,都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他在位的时候,派人到江南考察,并在此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他设置了专门从事农业管理的官员,并实施屯田制,让吴国的农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些都体现出仲谋优越的政治才华和优秀的治国方针。

尽管孙仲谋不如曹操、刘备等人在性格谋略等方面大方光彩,但其作为一代帝王,也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最大作用,其性格中的最大的一个特点隐忍,却也是三国里几大豪杰中最能够凸显出来的。虽然仲谋在历史上的“戏份”不如其他另外几位多,也不如另外几位收到的关注多,但正是因为这样,孙仲谋这种独特的气质让人无法从他身上转移注意。

 为什么会选择与刘备联合【3】

  赤壁之战为什么会选择与刘备联合?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候爷,在汉朝末年仍然很值钱,刘备虽是皇叔,可在称帝前最大也只是个将军,而候爷那叫爵爷,汉朝时没几个,当年飞将军李广到死都没封上。曹操自己都不是。虽说汉室衰微,但所有的政令都是出自朝廷之口。并不是皇帝没本事,朝廷就不行,朝廷仍然很强大,强大就在于,是曹操在主持工作。有了朝廷的册封,才是正牌的,没有,就是山寨货,服你行,不服你,你就自封多大的官也不行。而虽然朝廷是曹操在主持工作,但人家封的官,谁要敢不承认而去讨伐对方,那就是跟朝廷过不去,朝廷就可以调集大军去讨伐你。不听调的,就是反叛,照样打你。

  当年赤壁时东吴是怎么跟曹操打起来的?

  刘备在反了曹操以后,曹操说刘备反了朝廷,刘备不承认,刘备说我只是反对曹操的专横,并不是反对朝廷,我要代表朝廷跟老曹做斗争。刘备投刘表,刘表是朝廷册封的荆州牧,刘表收留了刘备。刘备小日子混的不错,这一呆就是十来年。自己也有些力量了。这期间曹操没闲着,将西北和东北地区都平定了。然后要南下收拾刘备了。正赶上刘表要玩完,结果家里出事,出现了立嫡方面的问题。刘表的二小子刘琮被他妈和舅保着代替了长子刘琦。这时曹操一看有机会,就以打刘备为名来收刘琮。

  小说当中,把刘表说成是个二百五,老好人。实际上,刘表是相当牛逼的。要不刘表身板硬实的时候,曹操怎么不敢来呢?曹操只是认为,刘表并无吞并天下的野心,这是对的。但刘表绝不是个废物。当年刘表是只身带着朝廷的委任状来荆州地区上任的,他刚来时,这里连一个汉朝官军都没有,正是他,带着家奴和委任状,通过各种文治和武工,将当地豪强和名门以及大批的流寇收为已用,才建立了那么大的基业。当然,他只想做个中兴之臣,并无取天下之心,这是对的。

  所以,刘表身体好时,刘备在他那里过的很舒服。现在刘表死了,二小刘琮倒没什么,但当初他妈和他舅要立刘琮时,刘备可是反对过的。所以刘备这下呆的就很难受了。这时曹操来打刘备,刘琮集团正好借这机会除了刘备。小说中说,刘琮集团投降了曹操,交了顺表。而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刘琮集团仍是汉朝的官员,而曹操这次来,就是来考察干部的,你刘琮的老爸当年收留了朝廷的叛徒刘备,那时没功夫搭理你们,现在你老爸死了,荆州是大汉朝的,你刘子想接就接吗?我来看看,你怎么样,行不行,再研究继承的事吧。一是刘琮集团早想除刘备,二来他们没有实力跟曹操代表的朝廷或是中央作对,三是正好这次讨好曹操,获得朝廷的正式认可是最

  不买帐,经过考核,他认为刘琮并不能胜任荆州敀这一官职,就把他给免了,但给了个别的官,让他到外地上任去了。这下亏大了。但刘备这回直接以新野一县之力对抗朝廷,怎么可能?打了几次,仍然不行,就退了。以前就打过。刘备这十几年也不是一点事没有,之前曹操来打过刘备的,刘备用计火烧了夏候敦的,不过后来把这事记到孔明的功劳上了,但实际上那时小孔明还太小,才十几岁,在家读书呢,没他什么事。

  但这次不行了,刘备不准备再打了,直接走人哪。但当地民众对刘备有感情。刘备这个人挺厚道的,被人称为“大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句千古名言就是他教导自己的子女和臣下是说的。当初确实非常有名望。所以刘备为了自己的名声,没有扔下群众,而是带群众一起转移。他们准备前往夏口投奔刘琦。

  因为刘琦当年为了躲避弟弟和后母的加害,自己要求来镇守夏口,远离了家门。这为刘备也留了一手。但是,投了刘琦,刘琦当时也没有能力跟曹操相对抗啊,怎么办?孔明同志想到了东吴。

  当然,这不是他才想到的,隆中对时就想到了。于是他去找。也是汉朝的臣哪,人家曹操是中央主持工作的首辅大臣,代表中央传达指示,这次来,抓刘备是一方面,是南巡,北方的反对曹操的势力都被消灭了,南边的刘表虽没有反对过,但收留了刘备,也是一罪,现在把他的继承人赶跑了,虽未反对过曹操的中央,但他哥那时很坏,带走了传国玉玺,也是有罪的。

  所以曹操这次来,安定了荆州以后,就要来东吴考察干部,你能不能继承你哥哥孙策的职位,还得朝廷开会研究才行,开会前得先考核你。但曹操在荆州做的有点急了,刘琮的下场让很是担心,而这正给了孔明和刘备一个机会。

  孔明来东吴,陈述了历害,要求跟刘备一起对抗曹操,不要听他的摆布,不承认这个朝廷。很犹豫,一是曹操目前尚未明确表示就不能接孙策的位,二是也没有实力跟曹操的中央政府对抗。基本所有大臣都反对跟中央翻脸,要求不要接纳刘备,刘备不过是一个朝廷的叛徒,是丧门星,接收了他,就等于反对朝廷,这事不能干,应接曹操来,把委任状先拿到手再说。

  金陵名人孙权【4】

  东吴大帝孙权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据传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的第22代孙,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执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争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计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215年5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兵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遂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到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魏军只得引退。

  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肥,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七十一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二十四年。

孙权事迹:坐领江东,赤壁之战,东吴称帝,公孙渊降吴闹剧。性格特点:谦虚,爱才,识人,明智,后期刚愎。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聪明机智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猝亡后,孙权接掌江东。再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北拒曹操,西抗刘备。为一代明主,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但称帝后,变得刚愎自用,宠信小人,猜忌群臣,终给身后东吴留下祸根。
本文标题: 孙权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843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春节被国人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历史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李白整日游山玩水,一辈子的佣金共有多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