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盖房子,为什么主要用木头而不用石头?建筑,是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像高楼林立的都市是现代社会的注脚一样,任何一个时代的...
中国古时候盖房子,为什么主要用木头而不用石头?
建筑,是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就像高楼林立的都市是现代社会的注脚一样,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必然是当时科技水平与文化观念的最集中的体现。因此,通过观察不同民族历史上的建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文化与价值观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的。
关于中西方建筑的对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
为什么中国盖房子都用木头,而不像西方那样,用更坚固、更持久的石头?
五台山南禅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这个问题十分有名,对它的回答也有很多。而在我看来,一种文化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思想观念占据着主导作用。
不过在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述之前,我想首先反驳两个常见的错误观点:
“中国石建筑少是因为缺石头”“中国在石建筑方面的技术不行”先看第一个:
反驳1:因为“中国缺石头”?建筑学家刘致平曾在其著作《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提到过此说法:
“我国最早发祥的地区——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
刘致平,曾为中国营造学社成员
但这个说法真的可以解释得通吗?
我们知道,建筑用材并不一定是就地取材——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来说,大兴土木从外地往京城汇集物资的事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杜牧《阿房宫赋》说“蜀山兀,阿房出”——秦朝在陕西咸阳建造阿房宫,而木材却是千里迢迢从四川运过去。《史记》中也有:“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的记载。
因此,自然环境等地理因素,或许会对建筑材料的选择有一点影响,但绝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再看第二个:
反驳2:“中国在石质建筑方面的技术不过关?”据笔者了解,砖石建筑的技术关键在于“拱券”结构。
我们知道,石头在韧性方面其实并不好,所以拿它做横梁的话,跨度就会受到限制,甚至要小于木材(据研究,超过4.6米的石横梁都很罕见)。这样一来,建筑的室内空间就受到极大的局限,也就难以有大的发展。
巴特农神庙
为什么古埃及和古希腊的神庙都会呈现这种“巨柱林立”的效果?
其实很简单——不是为了看着壮观,而是柱子少的话,撑不住啊。
而拱券就不一样了。
有了它,石头所受的压力就被推向了两边。
图片来自网络
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如此发达,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发明了高度成熟的“拱券技术”。
成熟的拱券技术,再加上混凝土的发明,古罗马建筑的室内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甚至能够建造起拥有43.2米跨度穹顶的万神殿——这一纪录甚至超过了一千多年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直到1912年才被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打破。
罗马万神殿
但其实,在拱券技术方面,中国也不遑多让——
赵州桥,隋代
并且《史记》中曾记载:
邹子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往亲师之。
再加上无数砖石佛塔、帝王陵寝······可见,中国在石质建筑的技术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被发扬光大。
那么,会是什么原因呢?
在欧洲可以看到很多石质建筑,为何中国古代基本不用石头建造房屋呢?
中国人自古以来习惯了用木头盖房子,现在基本上都是用混凝土了,很少有石头盖的房子。而西方国家他们建造房屋普遍使用的都是石头,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就会有疑问,中国古代的人为什么不用石头建造房屋呢?石头建造的房屋不是比木质结构的稳固性更好,寿命更长吗?凭借古人的智慧难道发明不出这种技术吗?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人在建筑中使用石质材料的历史并不比欧洲人晚。原始时代的巨石建筑遗存就是一个例子;汉代的石造墓穴与墓祠,以及陵墓前的石阙,至今还有遗存。可见中国人在石造与石雕技术上,并不亚于同时期的任何其他国家。
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宁愿选择怕火的木头房子,也不选择经久耐用,没有火灾隐患的石头房子?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施工工艺方面的考量,木制房子在建造时易于施工,在缺少大型施工机械的古代 ,木制建筑物在施工的简单快捷方面明显优于石制建筑物。二是建设成本方面的因素,木制建筑材料在开采、运输、加工等方面具有容易、简单和经济实惠等方面的优势,石头材料的建设成本应该更高。
所以,尽管木制房子存在怕火且耐久性差的缺陷,但在中国的古代,无论的皇宫大院还是平常百姓家,都选择用木制材料建造房子。同时,由于几千年的开采,我国的木材资源极尽枯竭,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国力和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欧洲有很多的建筑都是由石头建造而成的,但是,在我国古代建造的房子基本都不用石头。那么古代人用什么盖房子呢,为什么不用石头盖房子呢?
欧洲建筑在形态上的特点主要是简洁、大方、对称,视觉上总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非常大气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而造成这些建筑风格特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归结在这些建筑都是由石头建造而成的。石头的建筑赋予了它们明显的线条,赋予了坚韧不屈的灵魂。而且石质建筑在质量标准上一定是非常结实的。既然石质建筑有那么多的优点,为什么古代人基本不用石头建造房子呢?
石头建造的房子虽然结实耐用,外观看起来更加漂亮,但是石头建造的房子成本更高一些,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而古代人大多数都是比较贫穷和节俭的,他们可能不希望画大量的金钱用来买砖买瓦,用来雇佣劳动力。因为古代人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他们将大量的开销都放在了填饱自己的肚子上面。很少有多余的金钱放在装饰和改造房子上面。
那么,既然古代人不用石头建造房子,他们用什么材料来建造房屋呢?古代人大多数都用木材来建造房屋,虽然木材相比较石头而言要脆弱一些,但是木材建造的房屋也有很多优点。首先木材的成本比较便宜,在买成本这方面可以省掉很多钱,而且木材相对来说比较轻盈,来回运输比较方便一些。木材建造的房子还相对安全一些,比如发生了地震,被木头轧一下会比石头轻得多。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也都用石头盖房子了。而且小木屋的房子也有自己的一番风味。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大概了解到了为什么中国古代基本不用石头建造房屋。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为什么中国古代盖房子,主要用木头而不用石头?
第一,我觉得在古代,木头相对于石头来说,更加容易获取。在过去,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在有大量的人聚居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为还没有被开发,所以有非常多的树木,老百姓可以通过砍伐树木取下它们的树干来做房子,而且古代的人口相对没有那么多,森林资源完全能够满足他们建造房子的需要。所以他们更多的选择木头作为建造房子的首选。
第二,在古代,人们喜欢雕龙画栋,木头更好雕刻。在古代,我们国家的人是比较迷信的,他们喜欢在房梁或者一些其他地方雕刻上一些富有寓意的图案,比如龙啊,凤凰啊,木头和石头相比,材质更软,更容易雕刻,如果是在石头上雕刻的话,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木头的雕刻更加的美观和大方,上面的图案更加的清晰美丽,所以在古代人们会选择木头作为建造房子的主要原料。
第三,木头和石头比更轻。我们都知道木头的材质比较轻,而石头非常的重,在过去有非常多的天灾人祸,比如像地震,洪水等等等等。遇到这些灾难的时候,如果是石头,很容易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如果是木头,相对来说,伤害会减轻一点。
虽然说我们国家古代以木头建筑房子为主,但是我们用石头建设的技术也很强,许多桥梁都是用石头建筑的,比如像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就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这么多年一直屹立不倒,更可以说明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