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一生是悲剧么

发布时间: 2022-12-04 09:01: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和珅》的结局谁什么?和珅是在狱中自尽而亡。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日,嘉庆帝...

和珅的一生是悲剧么

《和珅》的结局谁什么?

和珅是在狱中自尽而亡。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相传和珅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

有一次就是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就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就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可见和珅有才是乾隆重用的一个原因。

和珅其实死于忠诚,和贪污没有半毛钱关系?

和珅在清朝历史上就是一个贪污腐败的大坏蛋的形象,他与纪晓岚的正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后来乾隆驾崩之后,和珅背后最大的靠山没有了,嘉庆帝上位之后就把和珅给处死了。很多人认为和珅是因为贪污腐败,国家容不了这样子的蛀虫而被处死的,但其实你仔细追究发现并不是这样子。和珅之所以会死其实是因为忠诚,对乾隆的忠诚。

一、和珅的一生

根据历史中的记载和珅这个人不仅相貌堂堂,而且非常有才华,极富谋略之心,又精通蒙古,汉族,藏族和满族这四族的语言。和珅年轻的时候因为父母去世,所以过着饱受风餐露宿的日子。但是这也磨练了他向上的决心,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发愤图强考上了咸安宫。果不其然,他抓住了这次机遇,成为帝王身边的侍从,也是这个机会让他得以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和珅之死的原因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伟略的一位帝王,而这样一位帝王在任人唯贤方面肯定是不会差的。所以这样一位帝王他难道不知道和珅贪污腐败的事情吗?其实他一直知道,但是他也知道和珅没有谋反的心思,既然没有谋反的心思,只是囤一些金银珠宝而已,再加上,和珅确实有才能治理国家,所以乾隆对他是宽容的。和珅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非常具有能力,但是却无超得的一个人,他虽然贪财,但是他对乾隆是非常忠心的。

三、和珅的历史贡献

人们一提到贪官污吏,就觉得他们是国家的蛀虫,但是和珅确实是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积累的巨大的财富,让嘉庆帝上位之后十年内不用为国家的经济发愁,如果嘉庆能像乾隆有城府的话,和珅不会死,会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

是的,和珅他的贪污只是嘉庆皇帝想整死他的一个借口。在清朝,真正的贪官应该是乾隆,他为了享乐, 需要花大量的钱,和珅投其所好在他的授意下或者是首肯下,巧立名目贪墨了很多钱。
个人觉得和贪污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当时他本身特别的清廉的话,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觉得和贪污还是有点关系的,但这确实不致命,主要还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嘉庆来说他虽然有能力,但却效忠的是他的父亲。
认为和珅是先帝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想用对方,觉得对方不满意。

我想知道和珅的生平和下场?

最近很多电视台都在播<<铁齿铜牙纪晓岚>>,对里面的和珅与纪晓岚,皇上与杜小月这几个人物的描写刻画,我觉得很好,能否有人给我详细说说这几个人的生平再加上和珅的下场吗?谢谢!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护卫擢部侍郎兼军机大臣,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乾隆四十一年后,和珅的官运达到了顶峰,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国史馆总裁、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一连串令人眼花目眩的头衔,接二连三地往他身上挂。以乾隆死去的那年为断,和珅专横跋扈的日子,长达二十多年。其间虽然不无短暂失意之时,但总的说来,是左右逢源,步步高升,成为乾隆宠臣。后终因大肆贪没,于嘉庆四年(1799)乾隆帝“驾崩”后,被抄家籍产,赐令自尽。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纪晓岚出生于河间府献县崔尔庄。关于他的出生,长久以来就流传着种种神奇的传说。据朱为之写的墓志铭说,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并有一道火光闪入其出生地对云楼,后遂被人们认为他是“灵物化身”。于是“昀”就被作为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晓岚是他的字。
他本人69岁时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中自述:“余四五岁时,夜中能见物,与昼无异。七八岁后渐昏阍,十岁后遂全无睹。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见,片刻则如故。十六七岁以至今,则一两年或一见,如电光石火,弹指即过。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垂老之言,大概不会虚妄吧。
纪晓岚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关于他少年时非凡的才华,民间有很多故事流传。据说,纪晓岚一日在街上与同伴们玩球,正好太守经过,不巧球误扔进太守的官轿。别的孩子早四处逃散,他居然上前拦轿索球。太守见他憨态可掬,于是说:“我有一联,如果你能对上,就把球还你,否则就归我。”纪昀同意了。太守出上联:“童子六七人,唯汝狡”。纪昀不加思索地答道:“太守二千石,独公……”最后一个字迟迟不说。太守问他“何以不说出末一字?”他回答说:“太守若将球还我,就是‘廉’字;若不还,便是‘贪’了。”太守不禁大笑,自然把球还他了。
纪昀从小就深受父亲影响,也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当然,他自己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加上他自己的聪颖禀赋,其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董邦达是清代皇家画院中继王原祁之后的一代宗匠。名师自然出高徒。乾隆五年(1740),纪昀返乡应童子试。乾隆十二年应乡试,其文章写得词采富丽,才气飞扬,引人入胜。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阿克敦和刘统勋。两人不禁为之拍案称绝,被擢为乡试第一。十九年三月中进士,会试列第22名,殿试中名列二甲第四名。同年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此后他先后担任山西、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并曾视学福建。纪昀在奔忙于学官和侍奉皇帝期间,每每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多有酬唱应答,妙语佳对,不仅赢得广泛赞誉,而且也颇得乾隆帝嘉奖。
宦途生涯多烟云
嘉庆十年(1805)二月十四日,一代鸿儒纪晓岚去世,终年82岁。嘉庆帝曾亲自前往祭奠,并追谥文达。
治学为人“近人情”
纪昀为人宽厚,学识渊博,是乾嘉时期官方学术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曾这样评论纪昀:“于书无所不通”。但他广博的学问与其通达的为人是相辅相成的。他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其《阅微草堂笔记》便每每以是否通情达理作为评论的标准。《如是我闻》(四)里便说:“圣人通幽明之礼,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乌知《礼》意哉!”
纪昀论文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务取持平”的批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诗文作品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在他看来,“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务异,心灵浚发,其变无穷”(《瀛奎律髓刊误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简单处理。他能比较公允地评价李清、钱谦益等人,对于文学史上各种流派也能够比较客观地加以评价。
另外,纪昀身为汉学大家,却没有一点门户之见。他最反对文人结社,而强调学术独立。他在《耳溪诗集序》中就曾说:“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诗坛互相标榜。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门户。……朋党之见,君子病焉。”纪昀对出自性灵的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清高宗亲自主持下广泛展开。经刘统勋举荐,纪昀和陆锡熊出任总纂官。在纂修《四库全书》期间,纪昀曾得到过乾隆帝的许多赏赐,但也遇到很多麻烦。一次,乾隆帝发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中“有引李清、钱谦益诸说未经删削者”,而这部书当初是纪昀亲自校理的。于是龙颜大怒,专谕诘责纪昀:“何以并未删去?”令其速“删改换篇”,并“自行赔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库全书》复校完成,后发现大量讹误,乾隆帝又“令纪昀、陆锡熊两人一体分赔”。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六日,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缮告成。纪昀为此专门写了《钦定四库全书告成恭进表》,后收入《四库全书》卷首。全文条分缕析,词采飞扬,富丽精湛,被称为“集中第一篇大文字”。第二部《四库全书》完成于次年十一月,第三部完成于四十八年十一月,第四部完成于四十九年十一月。这即是内四阁《四库全书》。这四部全书当时分藏于大内(紫金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承德)文津阁及盛京(沈阳)故宫文溯阁。历史战火把文源阁的那一部化为了灰烬,其他三部现分别见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南三阁《四库全书》后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同样由于历史战火的原因,扬州、镇江的那两部皆付之一炬,现仅杭州的那部尚残缺不全地存于浙江省图书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纪昀又殚十年之力,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当时各纂修官每校阅一种书籍,便要撰写一篇提要,最后由纪昀、陆锡熊笔削考校、再三润饰。陆锡熊死得较早,主要工作是纪昀完成的。因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视为纪昀学术文化思想的代表性文献。当时的大学者朱�在《纪晓岚墓志铭》中就说:“公馆书局,笔削考核,一手删定为《全书总目》”(《知足斋文集》卷六);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亦云:“公一生精力,萃于《提要》一书”;张维屏《听松庐文钞》亦称:“文达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
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对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功不可没。全书共收录各种书籍达3503种,79337卷,存目达6783种。其中有380多种佚书是经过众多学者长期搜集失而复得的珍品。还有不少书籍,经过艰苦的考订而恢复了原貌。郦道元的《水经注》,便是经戴震精心研究而使长期混淆的“经”与“注”得以区别开来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颇有思想学术价值,介绍著录与存目书籍,写明作者名姓、所处时代、该书要旨和基本评价,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目录学著作。清人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曾这样评价《四库提要》:“窃谓自汉以后薄录之书,无论官撰私著,凡卷第之繁富,门类之允当,考证之精审,议论之公平,莫有过于是编。”积平生精力研读《四库提要》的余嘉锡亦全面肯定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嘉(庆)、道(光)以后,通儒辈出,莫不资其津逮,奉作指南,功既巨矣,用亦弘矣。”(《四库提要辩证·序录》)
但由于《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一种官方行为,编纂指导思想受政治目的所左右,所以著录的书籍并非兼收并蓄,而有着严格的取舍标准。这在《四库全书》卷首的《圣谕》中说得很清楚。他们在对古代书籍进行辑佚、校勘、考辨等整理的同时,也在干着对不利于清朝的一些书籍进行销毁、删削或改易的不光彩勾当;在钩沉、辑佚、保存古籍的同时,也在破坏、摧残文化。其结果,不仅使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书籍遭到摒弃,而且使收录的一部分书籍尤其是宋元以后的许多具有异端色彩的书籍失去了原貌。从此意义上说,也是一次文化浩劫。如对明代李贽的言论,清政府就不仅把他的著作列为焚毁书目,而且直斥李贽“非圣无法,敢为异端”,“为小人无忌惮之尤”。(《四库提要》卷五十史部·别史类存目《藏书》提要)再如对屈大均等那些强烈抵触清朝人的作品,自然尽在销毁之列;至于偶有一二语伤触清朝而又气节凛然的明代遗民作品,则稍加“酌改”即为我所用。(《清高宗实录》卷1095)其政治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据官方上报的数字统计,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销毁、抽毁的书目多达2600多种,其实际情况恐怕还不止这个数字。
阅微草堂度晚年
《阅微草堂笔记》是继《聊斋志异》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有重要影响的文言小说集。由于纪昀当时特殊的身份,加之为人通达、学识渊博而诙谐,另外他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追录见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的写实手法,所以艺术风格独特。
《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约40万字。包括《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该书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该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又是纪晓岚晚年心灵世界的反映,也从某一个侧面显现出清代中期纷繁复杂的时代文化风貌。该书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晓岚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小说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花妖狐魅,几乎无所不包。丰富的生活素材,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书中有些怪异奇谲的故事,虽然充满了因果报应、祸福天定的迷信思想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但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清中叶的某些人生实相,并触及到当时某些社会弊端,不仅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而且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倾向。
《阅微草堂笔记》有不少故事章节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如官吏的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有的貌似正人君子,道貌岸然,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卑鄙下流。诸如此类,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如《滦阳消夏录》(六)第十则,作者就借山中“鬼隐士”之口,生动地描绘出幽冥世界亦如人间世道,充满了相互倾轧和追名逐利,揭露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滦阳消夏录》卷四则写“有两塾师临村居,皆以道学自任”。在公开场合,他们“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暗里却互相勾结,丧尽天良,谋夺寡妇田产。
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有不少篇章揭示了处于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及悲惨境遇。作为乾隆皇帝的一个文学侍臣,纪晓岚虽缺乏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但他忠实记录传闻的写作精神及其正义感,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他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滦阳续录》(五)就讲到一件既令人心酸又使人深思的事情。河北沧州有个董华,家里穷得无立锥之地,以卖药卜卦为生,“一母一妻,以缝纫浣濯佐之,犹日不举火。”适逢这年又发生了大饥荒,更使董家雪上加霜,全家人奄奄待毙。无奈之下,董华只好“鬻妇以求活”。在这则故事里,作者对那名“万不得已而失身”的女子没有丝毫的指责之意,反添几分同情和理解,真实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阅微草堂笔记》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有“过于议论”之嫌,“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讽喻性的故事还是颇为生动风趣的,甚至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如是我闻》卷三写一“相见辙讲学”的翰林官员,别人也以为他“崖岸高峻”,美名在外。没想到,他也竟会因没有及时接受来宾的送礼而“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人物表里不一的个性特征和心灵世界,着实让人难以忘怀。另外诸如《姑妄听之》卷二“河中寻兽”之类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也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纪昀虽把《阅微草堂笔记》视为“消遣岁月”(《滦阳消夏录序》)的一部闲书,甚至也很难与《聊斋志异》相媲美,但它不蹈旧辙,自成一家,风格独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纪晓岚治学为人皆讲求宽容,表现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就说他“其处世贵宽,论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违言。
……且于不情之论,世间习而不察者,亦每设疑难,揭其拘迂。”
和珅是贪官的代名词。他的不法是朝廷公开的秘密,所有的大臣都明了此事。但他是乾隆皇帝的宠臣,谁也奈何他不得,包括名义上执政的嘉庆皇帝本人。嘉庆三年,乾隆大上墓驾崩,和珅遂成为笼中猎物,一幅白绫了结了他的一生,他的财产成为皇帝和皇室成员的私帑。

乾隆帝在位时间与其祖父康熙一样长,他本可超过祖父,因为不愿对祖父不恭,便在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决定年底传位给皇十五子颐琰。正式传位仪式于次年元旦在太和殿隆重举行。乾隆帝当了三年的太上皇。
乾隆末年,所谓盛世已徒有其名。贫困人口迅速增加,西北爆发回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在中原腹地孕育,官吏之贪更是公开的秘密,贪官之首便是皇帝最宠信的和珅。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姓钮枯禄氏,家世低微。他自己是文秀才出身,稍通文墨,乾隆三十四年(1769)充当三等侍卫,似乎难有出人头地之日。没想到他的堂堂仪表帮了大忙,乾隆四十年(1775),皇帝在检阅侍卫时发现了他。
和珅时来运转,不久升任御前侍卫和副都统。这只是他一连串好运的开端,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接连升为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兼步军统领,兼北京崇文门税务监督。也就是说,他一人兼管财政、京畿军事防卫,并担任实际上的宰相。乾隆帝甚至不顾名份的低微,送给和珅小小的崇文门税务监督这一肥缺,可见宠信的程度。四年后,他从户部侍郎升为尚书,即由副部长升为部长,副都统改为都统,内务府大臣之上加衔领侍卫内大臣,军机大臣之上加议政大臣、御前大臣,兼理藩院尚书,兼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取得了皇帝之下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和最高威望,乾隆帝并且把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之子,君臣两人结成儿女亲家。
这种宠信逾越了常规,也打破了朝廷行政体制的平衡。本来,皇帝是最高统治者,首席军机大臣则代表外廷全体大臣,负责向皇帝传达群臣的意见,君臣两种权力通过进谦和接受进谏相互制约,朝政因此较为清明。但和珅堵死了这条上下交流的通道,他勾结太监,了解到皇帝的喜怒好恶,“对诊下药”,把皇帝伺候得十分周到妥贴,乾隆听不到任何不同的意见,和珅得到的则是仅逊于皇帝的权力和财富,任何不利于他或他的党羽的消息都传不到皇帝的耳朵里,就是偶尔传到和珅也有办法消灭证据。
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内阁学士尹壮图弹劾各省大员私挪库存银两,导致库存银两不足。乾隆大怒,派尹壮图到地方核查,和珅建议派户部侍郎庆成同往,郎庆成名义上是协同访查,实际上处处掣肘,每到一地,负责拖住尹壮图,让那些官员赶紧借钱填补亏空,结果尹壮图毫无所获,反而因为诬赖大臣丢了官。
敢于与和珅作对的人下场都不妙。有一个唯一的例外,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史钱沣弹劾和珅党羽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于易简,和珅故技重演却没有得逞,那原因是由于左都御史刘墉在背后鼎力支持钱沣。乾隆帝命和珅、刘墉、穆诺清协同查办此案,刘墉探听到和珅将派人去山东,通报给钱沣,两人商量的结果是将计就计。钱沣提前化装南下,在北京不远的良乡遇到和珅所派的人。他暗中记下此人长相,快到济南时,见此人策马北归,钱沣当即命随从拿获,从他身上搜出国泰给和珅的回信。
到达济南,和珅主张当天抽查完事,他有把握国泰已补足了库存的银两。钱沣不同意,他命令贴上封条,次日继续查检,将所有的库银逐包拆开验收,结果发现银子成色不对,不符合统一的库银标准,铡像商人的银两。钱沣贴出告示,宣布商人自行领取,否则罚没充库。商人们络绎前来,库银一空。乾隆闻讯大怒,将两人捉到刑部大牢,令他们自尽。和珅无法可施,恨极了钱沣。钱沣索性再上一本,参劝和珅身为军机大臣,不到军机处办公却独坐在以前值班官员的休息室内办公,除了阿桂之外,其他军机大臣都学和珅自己找地方办公。这种做法违背常情,乾隆帝命钱沣兼任稽查军机处”一职,不剩一年.钱沣暴毙。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一定是和珅所为,但另一个御史、同样是和珅之敌的管世铭刚扬言要上章弹劫,也突然暴卒,死得颇不寻常。
乾隆帝对和珅的宠信没有止境,乾隆四十六年(1781),军机大臣阿桂刚在攻打回民起义的战斗中得了胜利,皇帝却让无功有过的和珅再兼兵部尚书头衔,外加管理户部三库,这如同让狼看守羊群。
两年后,战事彻底平定,和珅受封为一等男爵,交出兵部尚书衔,任户部、吏部两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协办大学士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当户部的管部大臣,有权管理户部所有长官;五十三年(1789)晋升为三等伯爵;五十七年(1792)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二年(1797),乾隆帝身为太上皇,仍不忘下旨,和珅改任刑部管部大臣,兼户部管部大臣,嘉庆三年(1798)晋升为公爵。
和珅兴奋过头,忘记太上皇年事已高,他该为自己预备退路。早在乾隆帝有意选颐琰继位时,和珅早早打探到这一消息,在宣布此事的头一天送给颐琰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对此事劳苦功高。乾隆帝退居幕后,和珅专权更甚,嘉庆帝有什么事反而要托和珅转告父亲,嘉庆帝的老师朱硅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皇帝写诗祝贺,没想到和珅向太上皇告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市恩”,结果朱硅降为安徽巡抚,嘉庆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嘉庆帝隐忍不发,表面上更重视和珅。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驾崩。次日,嘉庆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实施软禁。接着下了一道突兀的圣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之人。当天就有大臣领会到皇帝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送到嘉庆帝手中。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立即下令逮和珅入狱。
嘉庆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但由于皇妹也是和珅媳妇的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风波,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
经查抄,和珅财产的三分之一,价值二亿二千三百万两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无法胜数,以后部分赏赐给皇族,民间谚语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1、和珅生平:
  1)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商人。

  2)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官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3)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4)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被康熙皇帝封为一等忠襄公和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2、和珅的下场:
  康熙死后,在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他一生聚敛的财富都被皇家没收,这也是康熙朝明知他贪婪却不去动他,算送给儿子嘉庆皇帝的一份大礼吧。
小样,问这个干什么?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乾隆皇帝下江南,纪晓岚随行。一路上,乾隆经常出一些难题命纪晓岚答对,纪晓岚能巧妙地完成。 一天,他俩登上长江岸边的一座酒楼,欣赏江景。乾隆忽然心血来潮,要纪晓岚即景做一首绝句,诗中必须包括十个一字。纪晓岚唯唯领命。他走进临江的窗户,放眼望去,但见秋雨如丝,江面上雾影蒙蒙,往来的船只很少,不远处,岸边泊着一条小船,一个渔人戴笠披蓑,正在垂钓。纪晓岚略一沉思,便念出了二句诗:“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勾”。乾隆见纪晓岚两句诗便用了五个“一”字,不觉颔首微笑,表示赞许。谁知纪晓岚只做了前两句,后面两句却做不出来了。他捻须皱眉,苦思冥想,搜索枯肠,终难在下面两句中再安上五个“一”字,乾隆见他做不出来,不觉把桌子一拍,笑道:“今天也难倒你啦!”说罢,又哈哈大笑。纪晓岚连忙跪下,道:“启禀圣上,臣有了。”乾隆住了笑,忙道:“快讲来!”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念道:“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四库未收书辑刊》简介
杜小月历史上并无此人

和珅的结局是什么?

和珅的结局是:清仁宗赐和珅自尽。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

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

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嘉庆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 ,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

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和珅

和珅是历史有名的贪官,他的结局是什么?

和珅的结局是被嘉庆帝赐自尽死了。那么嘉庆帝为何要杀了和珅呢?

一、嘉庆时期和珅独揽权政。

在乾隆晚年的时候,他上朝的时候让和珅和嘉庆帝站在他旁边,他说的话由和珅向大臣进行传达,因为只有和珅听得懂乾隆说了什么,所以这时候的和珅就等同于摄政了,满朝文武上奏的时候和珅就“听取”乾隆说了什么话,然后自己下判断。所以这时的和珅掌握了实权,而嘉庆帝根本没有权利,真正的权利在和珅手上。

嘉庆帝没有实权,就连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有可能是和顺拍过来的奸细。而且和珅掌握着官员的生杀大群,嘉庆帝见到和珅也要让他三分,如下令让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要向他跪拜,然后又赏赐了和珅豪宅、婢女,就连孝淑睿皇后死的时候嘉庆帝都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后来和珅倒台后,嘉庆帝写到他当时恨不得立刻杀了和珅。

二、被赐自尽。

1799年乾隆驾崩了,乾隆驾崩后嘉庆帝就宣布了和珅的罪状,下令抄了和珅的家,当时在朝廷上讨论是将和珅凌迟处死,后面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说和珅毕竟是乾隆皇帝时的大臣凌迟处死不妥当,后来就赏赐了白绫,让和珅在自尽上吊死了。

因为和珅活着的时候党羽众多,所以怕和珅死后有人会肆意报复,这时候刘墉就向嘉庆帝建议妥善处理和珅的党羽,所以在和珅死后的第二天嘉庆帝就发布和珅的案件办结了,不再追究其他人员的责任,从此来安朝臣的心。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因为娶了公主当了驸马,所以也没有因为和珅的事受到株连。

和珅在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在乾隆死后,被嘉庆以多项罪名打入大牢最后没收他全部财产,并赐他白绫让他自杀。
和珅的结局就是被嘉靖皇帝赐死,留全尸,死后抄家,家财尽莫,抄家的财产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税收!
凌迟和绅,斩福长安,嘉庆命十公主会宫守活寡,丰绅殷德到蒙古做官,最后死在那儿,没留下一儿半女。
本文标题: 和珅的一生是悲剧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92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清朝末期二亿两白银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如何评价部分人对布尔什维克处决末代沙皇这一事件的质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