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上的殿丘從是哪个年代的人

发布时间: 2022-11-23 09:00: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1

新入史官丘海昤历史原型丘海昤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这段历史也是架空的。《新入史官丘海昤,2021》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日本历史上的殿丘從是哪个年代的人

新入史官丘海昤历史原型

丘海昤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这段历史也是架空的。

《新入史官丘海昤 신입사관 구해령2021》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4APURCTkNIHdHWNHJAJZw

?pwd=rxw5
提取码:rxw5    

在朝鲜王朝 19 世纪初期,所有人都固步自封,固守着旧事物,直到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男史官历来不允许进入王后宫殿,而为了留下有关王后宫殿的记录,官府史无前例地组织了一场选拔女性史官的考试。他们必须大胆直言,诚实无畏。在没有史官在场的情况下,任何人,甚至是国君,都不能私下与人交谈。这些史官不受制于任何官员,但女性史官会有这样的自主权吗?本剧集讲述了李棽和丘海昤的爱情故事,李棽是王位第二继承人,丘海昤是一位相信毛笔比刀剑更有力量的女史官。

丘海昤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这段历史也是架空的。

《新入史官丘海昤 신입사관 구해령 2021》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B3LHgg-9rcqHdQsK-zgtg

?pwd=nhr8
提取码:nhr8    

在朝鲜王朝 19 世纪初期,所有人都固步自封,固守着旧事物,直到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男史官历来不允许进入王后宫殿,而为了留下有关王后宫殿的记录,官府史无前例地组织了一场选拔女性史官的考试。他们必须大胆直言,诚实无畏。在没有史官在场的情况下,任何人,甚至是国君,都不能私下与人交谈。这些史官不受制于任何官员,但女性史官会有这样的自主权吗?本剧集讲述了李棽和丘海昤的爱情故事,李棽是王位第二继承人,丘海昤是一位相信毛笔比刀剑更有力量的女史官。

在朝鲜王朝 19 世纪初期,所有人都固步自封,固守着旧事物,直到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男史官历来不允许进入王后宫殿,而为了留下有关王后宫殿的记录,官府史无前例地组织了一场选拔女性史官的考试。他们必须大胆直言,诚实无畏。在没有史官在场的情况下,任何人,甚至是国君,都不能私下与人交谈。这些史官不受制于任何官员,但女性史官会有这样的自主权吗?本剧集讲述了李棽和丘海昤的爱情故事,李棽是王位第二继承人,丘海昤是一位相信毛笔比刀剑更有力量的女史官。

丘海昤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这段历史也是架空的。

《新入史官丘海昤 신입사관 구해령 2021》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B3LHgg-9rcqHdQsK-zgtg

?pwd=nhr8
提取码:nhr8    

   在朝鲜王朝 19 世纪初期,所有人都固步自封,固守着旧事物,直到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男史官历来不允许进入王后宫殿,而为了留下有关王后宫殿的记录,官府史无前例地组织了一场选拔女性史官的考试。他们必须大胆直言,诚实无畏。在没有史官在场的情况下,任何人,甚至是国君,都不能私下与人交谈。这些史官不受制于任何官员,但女性史官会有这样的自主权吗?本剧集讲述了李棽和丘海昤的爱情故事,李棽是王位第二继承人,丘海昤是一位相信毛笔比刀剑更有力量的女史官。

丘海昤这个人物是虚构的,这段历史也是架空的。

第一,《湖潭先生传》没有查到,禁书的线索断了。

第二,李棽和李真两个人史书上没有,这条线索也断了。

看来不是这么明显的就能发现答案。

第三,朝鲜的废主只有两个:燕山君和光海君,这两位年代都比较早,对应中国的明代正德和万历。所以不可能是这二位其中的一个。当然也不排除把明代的事情放到清代去编剧本。

第四,刚开始介绍说是19世纪初的朝鲜,还不能具体确认时间,最新一集第9集给出了他们生活的年代是清嘉庆年间,有人是乾隆末年生人,说明现在应该是嘉庆初年。

这一集出现了世子嫔,是闵奉孝的姐姐,很容易联想到闵妃。在这里左相是世子嫔和闵奉孝的父亲,权倾朝野。这一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熙,其父是兴宣大院君(没当过王被追封)。如果是这样那么可以肯定李棽一定是杜撰了。

剧集评价:

整体上是中规中矩吧,剧情还是蛮搞笑的 但是男女主的演技则有待改善。 申世京其实颜值算高,演技也不是太差,但不知怎的每次演戏总被别人说是演技差面瘫之类,我也觉得她演戏时有点怪怪的,但她总能配上当红的男主。 

至於车银优,虽然颜值很高,但却精致得像一个漫画里的人物般欠缺气质及灵性, 演技也较浮夸还是有待提高。



左丘明是哪个朝代

丘明,姜姓,丘氏,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56年,死于前451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楚国名臣左史倚相的孙子。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左丘明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评价

左丘明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肥城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是以《史记》称左丘明为“鲁君子”,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以左丘明为楷模谈论自己的做人原则,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也就是说,甜言蜜语、谗言媚色、卑躬屈膝,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隐匿怨恨而佯装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孔子也觉得可耻。孔子评价左丘明的这些话,反映出左丘明是一位诚实耿直、品德优良的人,这与秉笔直书的春秋史官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孔子曾多次赞叹左丘明的“君子”风范。例如,有一次孔子前往齐国,路过肥邑,感叹道:“肥有君子焉。”意思是说,肥邑这块地方出了位令人仰慕的君子,对左丘明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另外,《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胜质才称得上史笔,文质彬彬才算得上君子,似乎也是敬重的左丘明。如果说《公冶长》是在赞扬左丘明的高尚品格,那么《雍也》就是在赞扬左丘明的史家文笔。

《汉书》赞曰:“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国语》。”

春秋以后,左丘明的“君子”美称一直沿用下来,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称左丘明为“鲁君子”,可见左丘明“君子”美誉的深远影响。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李世民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

晋夏侯湛赋诗赞左丘明曰:“世乱谗胜,君子道忧。丘明达圣,致志《春秋》。微言逃难,旁行不流。庶几斯文,希志训猷。”

宋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亦诗赞左丘明曰:“猗欤左氏,闻道素王。依经作传,微旨用彰。词有余韵,人镣末光。庆封锡壤,广鲁之疆。”

元集贤大学士致仕李谦、翰林承旨张起岩均曾为左丘明赋诗作赞,或曰其“文章史学之治”,或称其“盲於目而不盲目于心者”。

明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

明崇祯十五年(1642)朱由检封左丘明为“先贤”。

左丘明的故里,至今仍存有许多关于他的文化遗迹。“都君庄”,意思是君子的居住地,仅这一故里的名称,就生动地反映出左丘明当年的“君子”风范。左丘明的生平事迹,确实是充满了“君子”的美誉。

忠于历史是史家的天职,正是这种良好的史官文化和求真精神,铸就了左丘明那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博得了广泛赞扬和“君子”美誉。

人物生平

世为左史

据后世记载及相关研究,左丘明为齐国始封之君姜太公之后,为太公二十一世、太公少子印(穆公)二十世裔孙,楚左史倚相之孙,鲁太史成之子。其说或有早期家谱传承为据,未可全信,亦不宜轻易否定。然其称左丘明为楚左史倚相之孙,按诸《左传》,则绝无此可能。

至谓左氏世为左史,则合乎史实、事理,符合商周世官制度,其以左为氏,也当与此有关。左丘明袭为太史,博综群籍,曾随孔子“如周,观书于周史”,并立志为孔子传解《春秋》,说明其与孔子关系当在师友之间。正由于丘明有此学识、经历与地位,故能从容胜任《春秋左氏传》之作。

参政议政

左丘明曾与孔子同朝为官,关系当在师友之间。二人相互敬重,孔子称与丘明同好恶,左丘明也曾鼎力支持孔子从政。

据记载,鲁公打算任命孔子为司徒,将要召孟孙、季孙、叔孙三桓商议,并将此事告诉左丘明。左丘明直谏道:“孔子,那是圣人啊。圣人为政,有过之人就要失去权位。您即使想与三家谋划,但三家的过失不正合乎这一情况吗?”鲁公仍不解其意。于是丘明作譬喻进一步解释:“周朝有人喜欢毛皮大衣和美味肉食,但他想做毛皮大衣而与狐狸商量索其毛皮,想办丰美牲祭而与羊儿商量索取其肉,于是狐狸、羊儿赶紧深深躲藏。因此,此人等待很长时间,却无法完成毛皮大衣和丰美牲祭。为什么呢?周朝这人的谋划出了问题。现在,您打算同三桓商量任用孔子为司徒,这与同狐狸商量做皮大衣,同羊儿商量做牲祭是同一个道理。”于是,鲁公便不与三桓商量,而直接任命孔子为司徒。

左丘明理解孔子,深明孔子“强公室,弱私家”的政治主张,其对鲁公的谏言,正是对孔子从政的强力支持。

纂史作传

鲁为周公封国,保存了完整的礼乐文化和大量的历史文献。左丘明作为鲁太史,自然可以优游其中,积累深厚学养,为日后著述打下坚实基础。后来,他与孔子同乘至周,在周太史处查阅档案,故进一步熟悉诸国史事、掌故,并与孔子进一步加深友谊和相互理解。正以左丘明学识、经历及其与孔子的特殊关系,故能熟悉诸国史事、掌故,尤能理解孔子的学说、思想和主张,深明孔子《春秋》之道的内涵和意蕴。因此,由左丘明传解《春秋》,自然最合其宜。

左丘明传解《春秋》,并非如他人寻章摘句般的注释、训解,而重在结合春秋时期史事的叙述,来发明孔子《春秋》之道。由此旨趣,左丘明《春秋左氏传》不仅是传解《春秋》的要籍,也是关于春秋时期历史文化的基本文献。

《左传》而外,左丘明又编撰《国语》。此书应系左氏失明后而作,其材料与《左传》相表里,又互为补充,同为关于古代历史文化的经典要籍。

可能在《左传》、《国语》完成不久,约于公元五世纪中期偏前,左丘明逝世。

人物成就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历史经典之一。

文学创作

左丘明相传著有《左传》、《国语》两部文学巨著。《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又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国语》分别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前967年-前453年)周王室及鲁齐晋郑楚吴越诸国史实,偏重记述君臣言论,为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左传》记事相当详细,对历史事件一般都能做到首尾完整。此外,《左传》还吸收了其他史体的长处,把其他史体的史料按年代顺序组织进去,使编年体史书达到基本成熟的程度。

所以,《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真正名副其实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不仅如此,在历史编纂上,《左传》还扩大了编年体史书的容量:它在编年记事总的格局中,富于变化,有时着意写一件史事的本末原委,有时集中写一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活动。这不仅拓展了编年体史书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容量,而且有助于弥补一件史事被相关年代中其他史事割裂的缺点。另外,在编纂学上,《左传》首创“君子曰”一栏。“君子曰”以议论形式升华史事,为史书作者发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园地,成为一种优良的史学传统。

思想主张

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一思考问题就要想到礼,一做事就要考虑到义,不为利而丧失意志,不为义而感到内疚。体现礼的众多礼节也要和义结合,对失礼行为持坚决批评的态度。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他认为忠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品德,忠的首要涵义是忠于国君:楚国的子囊在国君死后还不忘给他增加好名声,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不忘保卫祖国,他认为这就是忠;鬻拳曾用兵器威逼楚文王纳谏,自认犯了罪而砍断双脚,他认为这也是忠。对君王要忠,对父母就要孝。

郑庄公因母亲帮助弟弟谋反,将母亲软禁起来发誓永不相见,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对颍考叔大加赞叹,说他能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爱也传递给庄公,是“纯孝”。信是君子的一个道德标准,它不仅表现在个人品德上,还体现在国家之间,如果国家之间的结盟不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即使结盟也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除了讲信,还要讲义。卫大夫石砏大义灭亲,将参与叛乱的儿子正法,左丘明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纯臣”。让,就是谦让,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形成一种上下谦让的良好社会风气,那么这个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另外,君子还要从善不从恶,知道善不可以丢、恶不可以长,做到从善如流。对于那些践踏忠孝信义、品行恶劣的人,左丘明表示深恶痛绝。

左丘明认为国君也必须注重品德修养:国君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自己要贤明,做到秉正无私、心胸博大、知人善任;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左丘明认为在军事上也同样要重视德和义的作用:主张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要出师。这些准备包括:度德,即考虑自己的德能否争取到民众的拥护;量力,即正确估价敌我力量的对比;亲亲,即努力团结自己的亲人,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支持;征辞,即要有开战的充足理由;察有罪,即考察有罪过的征伐目标。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日本战国时期都有那些有名的女人?

  日本战国时期的几个有名的女性

  织田市
  出身高贵,拥有绝世美貌不一定能带来幸福,反之因此招致不幸的例子却不少,尤其在动乱的历史年代中,因其貌美不仅使自己而且使所爱的人也陷入不幸的悲剧,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从室町时代的后半期到安土桃山时代被称为战国时代。武将们争夺霸权,到处有战火在蔓延。绝代美女阿市(1547~1583年)于战国时代最激烈的时期出生在尾张(爱知县)领主织田信秀家里,长兄为著名的织田信长,阿市比织田信长小13岁。织田信秀另外还有五个女儿。阿市从小就十分可爱、伶俐,其温顺而开朗的性格使很多人都喜欢她。随年龄的增长,她的美貌越来越光彩耀眼,博得天下第一美女的美称,成了年轻武将们爱慕的焦点。哥哥织田信长也格外喜欢这个妹妹。
  阿市以16岁年华,听从哥哥的安排,嫁给北近江的豪门、领主浅井长政。长政当时18岁,是一位容姿端丽,刚毅豁达的年轻武将。他真心爱着阿市,没有纳妾,夫妻俩过着令人羡慕的恩爱生活。因为她住在城内小谷馆,因此被尊称为小谷夫人。她的婚姻虽是策略婚姻,却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这种幸福并未持续多久,便发生了战国时代常见的事件。信长把征讨越前的朝仓氏的计划提上日程,并着手准备军事行动。另一方面与信长有婚姻同盟的浅井长政采纳了父亲久政的意见,决定依负从古代就是同盟的朝仓氏,并准备在信长进攻朝仓氏的时侯从后面截住信长的归路。没想到的是,这个消息被妻子市姬告诉了兄长信长。她派人给信长送去了一袋豆子,豆子被一根绳子穿在一起,并把袋口扎紧。信长收到后马上意识到浅井要与朝仓联合,夹击自己,于是迅速撤兵,及时避免了一场危险的灾难。 1573年,浅井氏最后一个堡垒小谷城被攻破,长政和他父亲剖腹自尽。当时阿市请求殉死,长政不允许。他先将两个男孩子托人逃出,然后派人将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回织田信长处。信长对于一直信赖,并把自己心爱的妹妹嫁给他的浅井长政的背叛十分气愤。一年后,信长命部下羽柴秀吉抓住阿市两个年幼的儿子并处死,然后把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到他弟弟那里,在那里阿市度过了10年孤寂的生活。
  1582年发生了"本能寺之乱"。织田信长因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被迫自杀,这件事又左右了阿市的命运。信长死后,有不少武将要求和阿市结婚以保护她和三个女儿,其中最热心的是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阿市痛恨杀死了她两个儿子的秀吉,因而嫁给了秀吉的对立面柴田胜家。那时阿市36岁,已经是成熟的女性,但她的美貌丝毫也不减当年。柴田胜家已经开始老了(61岁),二人年龄相差很大如同父女,胜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阿市欣喜若狂。而秀吉痛恨夺走阿市的胜家,便举兵攻打胜家。胜家被秀吉在贱岳击败。最后与阿市一起在北之庄自杀。
  与世无争,无特殊的才能,更无任何罪过的平凡女人,只是因为上天赋予的高贵出身和超乎寻常的美貌,竟导致了自己和家人的不幸和毁灭。阿市的悲剧在许多小说、戏剧及电影里被反复描绘,深深打动人心。阿市的肖像被传留下来,她典雅的容貌流传至今。

  长女茶茶
  淀君(1567----1615)生于战国时代。受坎坷命运的捉弄,最终成为最高统治者丰臣秀吉的侧室。秀吉死后她推出自己的儿子丰臣秀赖继承丰臣秀吉的事业,随心所欲地玩弄权术。当时已是德川的天下。但淀君出于对儿子秀赖盲目的母爱和虚荣,看不清时代的变革,在争夺天下的决战“关原之战”(1600)中失败,死守大阪城,拖延战争,从冬到夏,最后兵临城下,母子二人登上城楼熊熊燃烧的天守阁,自杀身亡。这一对母子的死标志德川幕府的正式开始。
  受历史的捉弄而生,逆历史的潮流而亡,淀君也是悲剧性的女性之一。但历史对她的评价却是无情的。给予她任性,傲慢,极端自私和虚荣,溺爱自己的孩子,权势欲的化身等否定评价,把她列为坏女人。恶妇之类。
  淀君小名叫“茶茶”。母亲是战国第一美女阿市,父亲是近江的小谷城城主浅井长政。双亲育有二男三女,茶茶是三姐妹中的长女。浅井长政因被迫反叛阿市的哥哥织田信长而被杀害。当时淀君才6岁。织田信长保护了阿市的三姐妹,却授意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惨杀了两个男孩。命运变化莫测,虽说是战国时代常见的现象,但做杀害了父母和幼小弟弟们的男人的妻子,并为他生孩子,这不仅是茶茶,也是任何人都未能预料的。
  小谷城失守后10年之后,阿市母女迎来的转机。1582年阿市带着三姐妹,改嫁到越前北庄城城主柴田胜家。这时茶茶16岁。但平稳的日子不长久,次年,柴田胜家被丰臣秀吉所杀,阿市让三姐妹从熊熊燃烧的宫殿中逃出,自己则和丈夫柴田胜家一起自尽。
  三姐妹在秀吉的保护下成长。过去曾热恋过阿市的秀吉看到身上保留着阿市的风采和美丽的茶茶时,便强行把她纳为侧室。秀吉除了正室阿奈奈以外还有很多侧室。但由于茶茶的娇艳和光彩照人的青春魅力,加上茶茶身上有他过去主公织田信长的血缘,秀吉格外宠爱她,对她的任性百般迁就。后来又发生了更助长她气焰的事-----怀了秀吉的孩子。当时秀吉已50岁了。对于一直没有过孩子的秀吉来说,真如晴天的惊雷,高兴得要上天了。这位天下霸主对茶茶更为放纵,他简直成了糊涂爹。茶茶也更是为所欲为,她让秀吉为她和孩子在淀(现京都市伏见区附近)建一所宫殿,茶茶因此而被称为淀君
  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就死去。但不久她有怀了第二个孩子,也就是丰臣秀赖。秀吉对秀赖的溺爱异乎寻常。秀吉在临死前,意识里只有秀赖,他对来到身边的重臣只是重复“关照秀赖”这句话而死去。
  秀赖的诞生和秀吉的死亡使茶茶变为强悍的母亲。秀赖当了大阪城的城主后,她在政治开始插嘴。但她这样做并不为自己的权势欲,而是为了秀赖,因为爱秀赖才会这样做。同时她为了把秀赖培养成为天下第一君主而拼命教育他。实际上,秀赖和他父亲毫无相似之处,是个呆头呆脑的人。但是她被对秀赖的钟爱蒙住了眼睛,对秀赖缺乏冷静的观察和清醒的认识。她对儿子过度的期待和培养天下第一君主的幻想,使许多人卷入与德川之间毫无意义的战争,造成战乱延长,让许多人作出无谓的流血牺牲,最终她和儿子走上烈火燃烧的天守阁自尽,结束了她们母子的一生。
  她的生与死是战国时代本身的体现。对于淀君,不论评价好与坏,她都是为战国那个动荡年代的最后时期增添光彩的一大朵名花………

  二女儿阿初,本名为浅井初,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位贵妇人。她父亲是战国大名浅井长政,母亲是织田信长之妹织田市。其姊为丰臣秀吉侧室淀殿(茶茶),其妹为德川秀忠正室崇源院(阿江)。
  她出生於近江国小谷城,父亲长政与舅父信长互相争战多年,最后小谷城在1573年被攻落,她与母亲及妹妹一同逃出,被送回织田家。1582年,母亲改嫁给柴田胜家,母女四人一同前往越前国北庄城。1583年,羽柴秀吉攻下北庄,胜家与阿市自尽身亡,三个女儿便接受秀吉的照顾。1587年,与自己的表兄京极高次结婚,两人之间没有生育。1600年发生关原之战时,原本京极高次站在石田三成这边,却因为所属的大津城遭到包围,最后投靠东军,战后转封到若狭国小滨城。
  由於阿初自己没有生育,因此在其妹阿江与生下第四个女儿初姬时,请求收初姬做她的养女,并且让初姬与高次的嗣子京极忠高结婚。1609年,高次过世,阿初出家为尼,号常高院。后来丰臣家与德川家互有嫌隙,由於一边是自己姊姊和外甥所在,另一边则是妹妹的夫家,常高院便在这两家间奔走,搭起和议的桥梁,企求两家的和平。但是她的心愿终究没有达成,在1615年大阪夏之阵时,淀夫人与丰臣秀赖双双自尽,而秀赖与侧室所生之子国松也被处死。秀赖之女在常高院的保护下得以存命,但最后也被幕府方面命令出家。
  自从丰臣家灭亡后,常高院就被京极家当做人质送到江户居住,渡过余生。1633年过世,年六十五,遵照其遗愿归葬於若狭国常高寺(位在现在的福井县小滨市)。

  三女儿於江,1571年,近江小谷城主浅井长政的次女於江与诞生在领内,幼名阿江,别名达子、德子、小督。其母於市奉兄长织田信长之命,为协调与浅井、朝仓氏的关系出嫁长政,育有长子万福丸及茶茶(后豊臣秀吉侧室淀君)、於初、小督三女。不久之后,信长与浅井、朝仓的关系恶化,数度出兵征讨。天正元年小谷城落,浅井三姐妹之父长政切腹,将阿市与尚在襁褓的小督等子女送回信长居城,交由叔父清洲城织田信包抚养。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后,织田家内部爆发信长的继任者之争。1582年,阿市与拥立织田信孝的柴田胜家再婚,三姐妹随母移居北庄城;仅仅半年,居城为拥立三法师秀信的羽柴秀吉攻陷,阿市与丈夫一同自杀,10岁的小督等三姐妹自此受秀吉庇护。
  小督16岁那年,由秀吉做主将这位浅井氏遗孤许配给信长之妹阿犬之子,尾张大野郡六万石的城主佐治与九郎一成;然而在不到1年的时间裏,秀吉没收了佐治家的领地,小督从此与夫一成离异。
  这时候,小督的姐姐茶茶成为秀吉侧室,并因怀孕而抱病在身,小督前来探望;不久鹤松诞生,秀吉要求小督与自己的继子小吉秀胜再婚。秀胜实际上是秀吉姐姐的儿子,其名出自秀吉在长滨城时代侧室所生并夭折的石松丸。
  秀胜早先是龟山城主,因城池窄小而转封至甲斐府中(甲府市),后依据秀胜生母的请求,转封为岐阜城主。与小督婚后不久,秀胜随军出征朝鲜,天正二十年(1592)病殁于战地唐岛,得知丈夫死讯的小督,此时已然有孕在身。
  丰臣氏嫡子鹤松夭折后,淀殿再度产下次子秀赖。考虑到家族的将来,秀吉决定与当时的实力第一者德川氏结成姻戚关系,1596年,小督与家康的三子秀忠成婚,时秀忠17岁,小督23岁,改称於江与,意为“给予江户的”。
  婚后生育有千姬、珠姬、胜姬、长丸、初姬、竹千代、国松、和子3男5女。其中长丸在2岁时夭折,长女千姬嫁予秀吉嫡子丰臣秀赖为妻,五女和子成为后水尾天皇的中宫、明正天皇生母,次子竹千代即为后来的三代将军家光。另外,名为小督时的於江与同秀胜之间育有一女完子,完子寄养在江与的姐姐淀殿处,后来嫁与关白九条兼孝之子中纳言忠荣——不久忠荣叙任关白。
  於江与嫉妒心深重,一生无法容纳其夫秀忠纳侧室,晚年曾将育有秀忠之子的奥女中阿静逐出大奥,至於那个无辜的孩子,则被遣出江户城而成为保科正光的继子。并且她憎恶嫡子家光,期望次子忠长能够成为幕府将军继承人,因此在三代将军人选的确立之事上,家光的乳母春日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於江与给予德川幕府巨大的影响力,也体现在尊称上。於江与通称为“大御台”,规格比同是将军正妻的尊称“御台所”要高。
  宽永三年(1626)九月十五日,大御台於江与于江户城病殁,享年54岁。葬所在高野山奥之院,法名崇源院昌誉和兴仁清大姐。

  北条政子(1156——1255)
  是日本最早的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的创始人源赖朝的正室,也是第二代将军源赖家和第三代将军源实朝的主母。1192年,源赖朝奉命当了征夷大将军,开设了镰仓幕府。七年后即1199年灭亡,享年53岁。他的死因不明,有人说是起马摔死的,也有饮水中毒和受死者诅咒而死的说法,总之是个谜。源赖朝死后政权转移到政子的娘家北条氏手上。1199年,源赖朝和政子的长子源赖家当上第二代将军。不满于北条氏的专横的与其妻子的娘家比企氏联手,合谋要除掉北条氏。但是计划失败,源赖家和北条政子的父亲,即她的外祖父北条时政赶下整夷大将军的宝座,幽禁于伊豆修缮寺内,次年被杀。1203年,源赖家的弟弟源实朝北北条时政和北条政子安排到政夷大将军的位置。源实朝当北条氏的傀儡过了数年的平稳日子。1219年镰仓八幡宫祭日,源实朝在参拜祭上的路上,被其哥哥源赖家的遗孤别当公晓袭击身亡。别当公晓在他父亲源赖家死后,在祖母北条政子的细心周到的庇护下成长,但是他坚信父亲的死是由于源是朝的阴谋照成的,于是伺机报仇。
  始创镰仓八幡宫的源氏政权,就这样以短短17年的时间而告终。在此以后北条氏政权公开跃上历史舞台。 别当公晓被捕处死
  尽管北条政子体验了丈夫被意外事件夺取生命,心爱的儿子还有孙子死于非命的悲剧,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但是从古至今几乎听不到对她的同情,既是有也极少
  过去对她的历史评价是:嫉妒心强,性格倔强,为满足自己的权利欲,不用说政敌就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杀害,后来竟将自己的父亲流放,是少有的怀女人。
  她真是坏女人吗?嫉妒心人皆有之,不仅女人,男人也有。问题在其表现的原因。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由于出身,身份,社会地位,教养,面子等的约束只好委曲求全,不敢表露自己。政子则不同,身在这些人当中毫不掩饰自己,如实的表现和对待自己
  政子和源赖朝结婚是在她20岁,源赖朝30岁的时候。源赖朝是“源平合战”是的败方源氏的长子,是个被流放的罪人。政子的父亲坚决反对两人的婚事。政子毅然离家出走,投奔到赖朝身边。政子和源赖朝同甘共苦,历尽了艰难,直到镰仓幕府创立。好容易迎来了源氏当权的时候。结果丈夫背着政子与其他女人私通。就凭为赖朝牺牲自己一切这点,政子对于这种事决不会原谅。另外,源赖朝趁政子分娩不再家之际,把一个叫“龟之前”的女人从伊豆带到镰仓寻欢作乐。这件事传到政子耳朵里,令她勃然大怒。她派武士突然袭击了“龟之前”的秘密住所,捣毁房屋使其狼狈不堪,“龟之前”差点被打死。另外,她把赖朝的情人“大进局”7岁的儿子感到京都出家做和尚。这些事情传到世间,政子变成了日本嫉妒典型的第一人。
  倘若从对丈夫的粗暴任性忍气吞声为妻子的美德的观点看,政子的行为自然不会得到什么好的评价。然而如此大胆坦率的表现自我无疑是一种壮举。政滋生在关东长在关东,她的出身并不是贵族,没有接受过京都式的教育和教养。她实在农村比较自由奔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女子。特如此强烈的自我表现,并不能完全用嫉妒来解释。而是和她的出身,生长环境有关。
  至于其儿子源赖家,源实朝,孙子别当公晓之死也不能归罪于政子一人。在她全家的悲剧的背后,她娘家北条家族的野心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她的存在。政子在源赖朝死后曾削发为尼,人们称她为尼将军。它之所以还站在前台指挥,这当然不能排除个人的意志,但除此之外可以说是北条家族为了回避政敌的对抗而采取的巧妙战术。
  又过如此遭遇的北条政子并不是哭泣落泪度日,而是高居武家政权的统治地位。她是日本历史上罕见的坚强母亲。

  静御前(镰仓初期)
  不仅以悲剧式的武将源义经的爱妾和美貌的舞女而留名于日本历史书上,而且她还是自古以来为日本人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
  她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间是平家灭亡到向镰仓幕府过渡的短短数年里。那个时候,在都城里有一群叫“白拍子”的舞女。“白拍子”就是穿上平安王朝时期年轻贵族的白色礼服,戴上金色的立乌帽跳舞。舞女们甩动白色的袖子翩翩起舞,十分优雅而飒爽,博得人们的喜欢。她们最初好像是神殿里献舞的巫女,但是这些美丽的女扮男装的舞女们可能迎合了时尚,逐渐被邀请到贵族或武士家去舞蹈。平家时代有名的“白拍子”有被平清盛所钟爱的祗王,祗女,佛御前等。
  静御前的出身并不高贵。静御前的母亲是叫矶禅师的白拍子,静御前从小跟母亲学舞。她天资聪慧,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舞技超群。14岁左右,她在神泉苑为祈雨而舞。也许是她的完美舞姿感动了上天,大雨倾盆而降。从此,她以绝世舞女而闻名。
  15岁时她与在坛之浦消灭了平家凯旋而归的源赖朝的弟弟源义经偶然相遇。就在她成为源义经的爱妾后不久,源义经因谋反嫌疑而受到哥哥源赖朝追捕。她也跟随义经逃亡来到吉野山,吉野山是禁止女人出入的,她和义经挥泪分手后,被赖朝的兵抓获。
  义经的爱妾静出现于《源平盛衰记》是坛浦之战胜利后凯旋回京都的时候(1185年4月24日),此时义经和静正过着甜密幸福的恋爱生活。同年11月3日义经逃出京都时静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风遭难以后,静和义经等一起在天王寺过夜。其后京都发布搜索义经的院宣(院政的命令),他们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后来义经感到带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险,就决定让她到其母矾禅尼的地方,给了她许多金银,派仆人护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钱财被仆人抢去,静只得单身回到北白川的母亲身边。
  不久静被当局(六波罗)传呼讯问,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两人被送到镰仓。经过多次审问,静仍然说不知义经的去向,幕府无法获得线索。赖朝对此大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静擅长跳白拍子舞(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流行的歌舞,由戴着直简形高乌馆子、佩着白鞘卷刀的女子一面唱“今样歌”一面跳舞),赖朝之妻北条政子及其长女大姬要她表演。静再三固辞无效,最后于4月8日在鹤冈八幅宫的若官堂献舞。
  “吉野山岭踩白雪,行踪不明梦断肠……卑贱茎环(麻线团)反复绕,但愿昔日变今日……”静边唱边舞。“住嘴!在我面前竟敢跳起恋慕谋反人义经的舞来,而且所谓‘但愿昔日变今日’就是希望我没落,义经重新得势。”赖朝大怒说。全靠政子出来劝解,总算免了一场大祸。
  此时静已怀孕,赖朝命令若生男则弄死。政子和静都希望生女孩,这一年闰7月29日,静生了一个男孩,按命令弄死。由于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静离开镰仓回京都。
  回京都后,静日夜想念逃亡奥州平泉的义经。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来到下总田下边见村(今茨城县总和町下边见)的思想桥,听说爱人义经于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战败自杀,万分悲伤,在桥上徘徊哭泣。不久为悼念义经的亡灵,在当地的高柳寺削发为尼。同年9月15日病死,时年22岁。侍女琴柱将她葬于高柳寺。

  斋藤归蝶(1535年-1612年?)
  父亲为斋藤道三,母亲为正室小见之方。1549年时,嫁给织田信长做正室。由于她从美浓嫁来,后来她被通称为浓姬,也被称为鹭山殿。由于母亲小见之方本姓明智,因此有说法指出她与明智光秀是表兄妹的关系,但这个说法只是部份学者的推测,并没有实据。
  虽然她是战国大名织田信长的正室,但是在历史上却几乎不见关于她的相关事迹记载。传说她出嫁前,道三曾给她一把短刀,表示如果信长真是笨蛋,可以杀了他,但归蝶却告诉道三:“或许我这把刀最后会指向父亲”,这仅止是一个传说。另外也有个传说,是信长使用反间计,向归蝶散布假消息,指出斋藤家有人会谋反,结果归蝶把这假消息写成信送回娘家给父亲,使道三将无辜的家臣杀害,当然这也是一个传说而已。
  由于斋藤道三对自己儿子义龙并不满意,有意将美浓一国送给女婿信长,从此引来杀身之祸,在长良川之战时战死。信长后来便以为道三报仇为名,屡屡与斋藤家战争,终于在1567年时得到美浓。但是从此以后,浓姬的消息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完全消失。有说法是既然信长已得到美浓,浓姬的存在已无价值,所以将她杀害(一说流放);也有说法是早在这个时候以前,浓姬已经病故。由于她并没有为信长生下一儿半女,而史书往往对没有生育的妻妾记载也并不多,尤其她完全没有被记载,以致于后半生全是谜团。
  有小说家写说在本能寺之变时,浓姬与信长共生死,但这并不是事实,因为据记载,当时在本能寺遇害的女性是一位叫阿能局的侍女,恰好“能”与“浓”的发音相同,就被拿来作文章了。而在本能寺逃出来的女眷们,后来都被送回安土城;再后来,蒲生贤秀与蒲生氏乡父子则从安土城将信长的妻妾都迎到日野城去。在这些妻妾中,有一位叫“安土殿”的,后来受到织田信雄的照顾;而这个安土殿后来在1612年过世,法名“养华院殿要津妙法大姊”,葬在京都的大德寺总见院。
  由于信雄不可能无原无故照顾一位和自己没血缘的父亲妻妾,因此有些人认为所谓的安土夫人就是信长的正室浓姬。不过信长另外有一位爱妾阿锅也是在这一年过世,也葬在大德寺总见院,因此也有人不认为这个养华院是浓姬。总之,浓姬的一生,完全是一个谜团,除了她是斋藤道三之女、嫁给信长又无子之外,其他的可以说是令人一无所知。

  出云阿国(生没年不详)
  传言原为出云大社的巫女,是歌舞伎的始祖。原本的京四条河原因为最初由出云的阿国在此地表演“歌舞伎舞蹈”(倾奇舞)后,闻名全国。结城秀康称其为“天下第一女子”。
战国时期
有著名的贤内助
宁宁,丰臣秀吉的妻子,不嫌自己丈夫的丑陋,细心帮助他统一天下`
信长的妻子浓姬,原本是派来监视信长的,但被信长所吸引,最终誓死效忠信长
织田市,信长的妹妹,因为丈夫战死而自杀`表现的是武士道`
八重,武田信玄的侧视,著名的女武者,统领全女子组成的八重女骑兵团`
以上是我的看法,专门的网站在下面,可以去参考下`
http://oldrf.revefrance.com/showthread.php?p=4024743
出云阿国(生没年不详)
传言原为出云大社的巫女,是歌舞伎的始祖。原本的京四条河原因为最初由出云的阿国在此地表演“歌舞伎舞蹈”(倾奇舞)后,闻名全国。结城秀康称其为“天下第一女子”。
织田市
出身高贵,拥有绝世美貌不一定能带来幸福,反之因此招致不幸的例子却不少,尤其在动乱的历史年代中,因其貌美不仅使自己而且使所爱的人也陷入不幸的悲剧,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
从室町时代的后半期到安土桃山时代被称为战国时代。武将们争夺霸权,到处有战火在蔓延。绝代美女阿市(1547~1583年)于战国时代最激烈的时期出生在尾张(爱知县)领主织田信秀家里,长兄为著名的织田信长,阿市比织田信长小13岁。织田信秀另外还有五个女儿。阿市从小就十分可爱、伶俐,其温顺而开朗的性格使很多人都喜欢她。随年龄的增长,她的美貌越来越光彩耀眼,博得天下第一美女的美称,成了年轻武将们爱慕的焦点。哥哥织田信长也格外喜欢这个妹妹。
阿市以16岁年华,听从哥哥的安排,嫁给北近江的豪门、领主浅井长政。长政当时18岁,是一位容姿端丽,刚毅豁达的年轻武将。他真心爱着阿市,没有纳妾,夫妻俩过着令人羡慕的恩爱生活。因为她住在城内小谷馆,因此被尊称为小谷夫人。她的婚姻虽是策略婚姻,却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这种幸福并未持续多久,便发生了战国时代常见的事件。信长把征讨越前的朝仓氏的计划提上日程,并着手准备军事行动。另一方面与信长有婚姻同盟的浅井长政采纳了父亲久政的意见,决定依负从古代就是同盟的朝仓氏,并准备在信长进攻朝仓氏的时侯从后面截住信长的归路。没想到的是,这个消息被妻子市姬告诉了兄长信长。她派人给信长送去了一袋豆子,豆子被一根绳子穿在一起,并把袋口扎紧。信长收到后马上意识到浅井要与朝仓联合,夹击自己,于是迅速撤兵,及时避免了一场危险的灾难。
1573年,浅井氏最后一个堡垒小谷城被攻破,长政和他父亲剖腹自尽。当时阿市请求殉死,长政不允许。他先将两个男孩子托人逃出,然后派人将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回织田信长处。信长对于一直信赖,并把自己心爱的妹妹嫁给他的浅井长政的背叛十分气愤。一年后,信长命部下羽柴秀吉抓住阿市两个年幼的儿子并处死,然后把阿市和三个女儿送到他弟弟那里,在那里阿市度过了10年孤寂的生活。
1582年发生了"本能寺之乱"。织田信长因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被迫自杀,这件事又左右了阿市的命运。信长死后,有不少武将要求和阿市结婚以保护她和三个女儿,其中最热心的是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阿市痛恨杀死了她两个儿子的秀吉,因而嫁给了秀吉的对立面柴田胜家。那时阿市36岁,已经是成熟的女性,但她的美貌丝毫也不减当年。柴田胜家已经开始老了(61岁),二人年龄相差很大如同父女,胜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阿市欣喜若狂。而秀吉痛恨夺走阿市的胜家,便举兵攻打胜家。胜家被秀吉在贱岳击败。最后与阿市一起在北之庄自杀。
与世无争,无特殊的才能,更无任何罪过的平凡女人,只是因为上天赋予的高贵出身和超乎寻常的美貌,竟导致了自己和家人的不幸和毁灭。阿市的悲剧在许多小说、戏剧及电影里被反复描绘,深深打动人心。阿市的肖像被传留下来,她典雅的容貌流传至今。

日本的历史

写论文需要,最好是具体的提纲
日本历史 >>> 历史简述(一):日本国的起源、古代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2)古 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 大化改新 ”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日本历史 >>> 日本历史简述(二):中世纪、近世纪

(3)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4)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 安土时代 ”。

天正十年(1582年), 本能寺之变 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 桃山时代 ”。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历史 >>> 日本近代史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日本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需要您的关注!请在进一步修改后,从需要关注的页面的列表中删去相关提示,并删除这个模板。
日本的历史:

目录 [隐藏]
1 远古、古代
1.1 旧石器时代
1.2 绳纹时代
1.3 弥生时代
1.4 古坟时代
1.5 飞鸟时代
1.6 奈良时代
1.7 平安时代
2 中世
2.1 镰仓时代
2.2 南北朝时代
2.3 室町时代
3 近世
3.1 安土桃山时代
3.2 江户时代
4 近代、现代
4.1 明治
4.2 大正
4.3 昭和
4.4 平成
5 参见

[编辑]
远古、古代
[编辑]
旧石器时代
日本最初是和亚洲大陆相连的。几万年前,这里已经有了原始人居住。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原始人群为追赶野兽从大陆过来的。

[编辑]
绳纹时代
(公元前一万年至公元前3世纪)

使用绳纹式陶器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与大陆分离,变成列岛。人们驯养狗以捕获鹿和野猪,同时发明了弓箭,增加了猎物捕获量。除捕鱼外,人们也采集七叶树籽、橡实、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们努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有空闲时间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又因为开始食用熟食而扩大了食物范围。这样,人类可以长期定居一地,建造竖穴住居。竖穴住居以广场为中心,几家聚居一起,周围因丢弃贝壳和食物碎屑,形成贝冢。但这类食物不能被长期保存,而且也很难把剩余产品积累于某个人手中,当时尚处于没有阶级对立的原始社会,因此未发现反映特定人们的财富与权力的遗址和遗物。

在当时生产力很低的条件下,自然生产的资源有限,因此人们在集团内部制定严格的规约以保护自然,同时盛行巫术,出现石棒、土偶,并有拔齿等习惯。人们还祈求自然丰盈。到这一时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现企图突破狩猎、捕捞和采集经济的趋势,最近在福冈县的板付遗址发现绳纹晚期种植水稻的水田遗址。

[编辑]
弥生时代
(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

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京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

参见:


倭奴国王印
邪马台国
[编辑]
古坟时代
(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

盛行修筑古坟的时代。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5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战斗力。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

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仿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

参见:

埴轮
倭王权
七支刀
倭五王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编辑]
飞鸟时代
(公元600年至公元700年)

飞鸟时代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现在的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朝廷中两大势力之一的苏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势力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587年的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权,苏我氏极力反对改革,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660年唐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朝贡国百济,日本出兵朝鲜,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白村江击败。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作了最早的全国性户籍。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701年(大宝一年),颁布大宝律令。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

[编辑]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至公元784年)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此时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经长屋王之变,藤原氏四卿、橘诸兄、僧玄昉等争权,藤原广嗣之乱,藤原仲麻吕排斥皇族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镜利用孝谦上皇复位诛藤原仲麻吕,进升法王,企图以禅让方式觊觎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专政的绝对权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编辑]
平安时代
(公元794年至公元1190年)

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400年。分为三个时期。前期(794-967年)为律令制松懈但继续运用时期。中期(968-1068年)为摄关政治确立与全盛时期。后期(1069-1190)为院政与平氏政权时期。

[编辑]
中世
[编辑]
镰仓时代
(公元1185年至公元1333年)

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历经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说、1183年说、1192年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

源赖朝在打败平氏以后,在后白河天皇(时为法皇)的挑拨下,与他的弟弟源义经交恶,后来义经转投奥州藤原氏,赖朝迫奥州藤原氏杀死义经,但义经死后两月,奥州藤原氏被镰仓幕府所灭。

源赖朝死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外父北条时政掌握,北条政子又称为尼将军。北条氏借执权一职架空将军的权力,甚至在第三代将军死去以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将军。此后,幕府的政权被北条氏所世袭的执权所领导。

在北条时宗在位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不果。

后期,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终于后醍醐天皇举兵,然后被讨伐大将、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灭亡。

[编辑]
南北朝时代
(公元1334年至公元1392年)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著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编辑]
室町时代
(公元1392年至公元1573年)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是为室町幕府。

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他统一了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但在他死后,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阻止了此事。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爆发了应仁之乱,自此幕府的权威日下。

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杀,他的弟弟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拥立,后因与信长作对而被流放,幕府灭亡,正式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编辑]
近世
[编辑]
安土桃山时代
参见:日本战国

(公元1573年至公元1603年)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灭了足利幕府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氏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几地方与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但同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失踪,其长子织田信忠被迫自杀,整个织田氏顿时陷入混乱。

此时,织田氏部将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战中讨灭明智光秀,并在后来的家族会议中取得优势,而于隔年的贱岳之战打败另一重臣柴田胜家,成功整合织田氏的版图。

1584年羽柴秀吉与东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发会战,双方经过一番对峙后进行和解并结为同盟,同年,大阪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为根据地,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计划。经历四次的大规模讨伐后,1590年接受天皇赐姓的的丰臣秀吉完成全国大致上的统一,使日本进入百年来首见的和平时期,全国的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大阪城的丰臣氏手上。

此后,丰臣秀吉鼓励商业以广开财源外,持续推动全国检地与刀狩令的工作,并以各种手段削弱主要大名的封地。1592年起,他发动发动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上合称文禄·庆长之役。这场战争导致西日本诸大名实力大损外,也造成丰臣氏财力上严重的负担,并促使家臣严重分裂。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全国再度陷入混乱。当时最强大的大名德川家康利用政治手段控制大阪城的权力中心,招致多数大名与丰臣内部文官的不满。1600年,不满的大名在文官石田三成与大名毛利辉元的号昭下起兵讨伐德川家康,双方在关原之战中交手,结果德川家康大获全胜,成为全国实际的统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为征夷大将军,至此进入江户时代。

[编辑]
江户时代

贝利登陆图。1854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贝利率领7艘军舰进入日本江户湾(公元1603年至公元1868年)

参见:德川日本的生活

江户时代后日本进入长期的和平时期:1616年大阪之战后丰臣氏灭亡,全国的权力中心集中在位在江户的德川氏手中。透过闭关与禁止基督教等方式,全国在以江户幕府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下得以有效的管理。

[编辑]
近代、现代
[编辑]
明治
(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1年)

[编辑]
大正
(公元1911年至公元1926年)

[编辑]
昭和
(公元1926年至公元1989年)

[编辑]
平成
(公元1989年至今)

[编辑]
参见
日本天皇列表
日本文化
日本年号一览
日本书纪
续日本纪
日本后纪
续日本后纪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
日本三代实录
古事记
先代旧事本纪
日本国史略
古语拾遗
风土记
家传
圣得太子传历
将门记
陆奥话记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7%A5%E6%9C%AC%E5%8E%86%E5%8F%B2"
页面分类: 需要关注的页面 | 日本 | 日本历史
  日本历史 >>> 历史简述(一):日本国的起源、古代

  (1)日本国的起源
  约公元1世纪,日本各地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了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2)古 代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于政治革新,并以“ 大化改新 ”为契机,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于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于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于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 院政 ”(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于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日本历史 >>> 日本历史简述(二):中世纪、近世纪

  (3) 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于优势。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4)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 安土时代 ”。

  天正十年(1582年), 本能寺之变 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 桃山时代 ”。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历史 >>> 日本近代史

  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着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取得的历史性进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还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的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没。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日本纪元年表(一 ——四)详见:

  http://www.consumer-manual.com/world-travel/japan/japan-research/chinese/history/03.htm
日本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需要您的关注!请在进一步修改后,从需要关注的页面的列表中删去相关提示,并删除这个模板。
日本的历史:

目录 [隐藏]
1 远古、古代
1.1 旧石器时代
1.2 绳纹时代
1.3 弥生时代
1.4 古坟时代
1.5 飞鸟时代
1.6 奈良时代
1.7 平安时代
2 中世
2.1 镰仓时代
2.2 南北朝时代
2.3 室町时代
3 近世
3.1 安土桃山时代
3.2 江户时代
4 近代、现代
4.1 明治
4.2 大正
4.3 昭和
4.4 平成
5 参见

[编辑]
远古、古代
[编辑]
旧石器时代
日本最初是和亚洲大陆相连的。几万年前,这里已经有了原始人居住。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原始人群为追赶野兽从大陆过来的。

[编辑]
绳纹时代
(公元前一万年至公元前3世纪)

使用绳纹式陶器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与大陆分离,变成列岛。人们驯养狗以捕获鹿和野猪,同时发明了弓箭,增加了猎物捕获量。除捕鱼外,人们也采集七叶树籽、橡实、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们努力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有空闲时间来磨制石器和烧制陶器。又因为开始食用熟食而扩大了食物范围。这样,人类可以长期定居一地,建造竖穴住居。竖穴住居以广场为中心,几家聚居一起,周围因丢弃贝壳和食物碎屑,形成贝冢。但这类食物不能被长期保存,而且也很难把剩余产品积累于某个人手中,当时尚处于没有阶级对立的原始社会,因此未发现反映特定人们的财富与权力的遗址和遗物。

在当时生产力很低的条件下,自然生产的资源有限,因此人们在集团内部制定严格的规约以保护自然,同时盛行巫术,出现石棒、土偶,并有拔齿等习惯。人们还祈求自然丰盈。到这一时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现企图突破狩猎、捕捞和采集经济的趋势,最近在福冈县的板付遗址发现绳纹晚期种植水稻的水田遗址。

[编辑]
弥生时代
(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

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京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了来自朝鲜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出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

参见:


倭奴国王印
邪马台国
[编辑]
古坟时代
(公元300年至公元600年)

盛行修筑古坟的时代。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5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古坟只埋葬部族首长,由部族成员共同修筑。

5世纪,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从五世纪中期起,畿内强大部族间的内战激化。有些强大的部族与出现倭五王的百舌鸟古坟群和古市古坟群有关。到六世纪,继体天皇系统的新兴势力统一畿内东部各部族,确立了大王的地位。以筑紫君磐井为首的北九州势力,曾希望获得与此类似的地位而进行反抗,但在其获得这种地位之前,这种反抗即已溃败。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授予部族成员以修造小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战斗力。因此,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

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逐渐减弱了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模仿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所谓大化《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关东和东北地方古坟时代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

参见:

埴轮
倭王权
七支刀
倭五王
3世纪左右,在奈良县一带兴起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

[编辑]
飞鸟时代
(公元600年至公元700年)

飞鸟时代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方(现在的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藤原京)。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朝廷中两大势力之一的苏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势力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587年的衣折战役中,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取得对朝廷的控制权。

592年,和苏我氏有姻亲关系的皇族女性丰御食炊屋姬即位为推古天皇。她提名圣德太子(马厩门王子)为摄政进行了以加强皇权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了中国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权,苏我氏极力反对改革,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兄皇子,645年,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和中臣镰足(藤原镰足)合谋刺杀苏我入鹿,结束了苏我氏的专权。同年,孝德天皇即位,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大化革新。

660年唐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朝贡国百济,日本出兵朝鲜,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在白村江击败。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作了最早的全国性户籍。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即位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701年(大宝一年),颁布大宝律令。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

[编辑]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至公元784年)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的时代。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此时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经长屋王之变,藤原氏四卿、橘诸兄、僧玄昉等争权,藤原广嗣之乱,藤原仲麻吕排斥皇族成为第一个非皇族的太政大臣,僧道镜利用孝谦上皇复位诛藤原仲麻吕,进升法王,企图以禅让方式觊觎皇位等一系列事件,使天皇专政的绝对权威受到削弱。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

[编辑]
平安时代
(公元794年至公元1190年)

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400年。分为三个时期。前期(794-967年)为律令制松懈但继续运用时期。中期(968-1068年)为摄关政治确立与全盛时期。后期(1069-1190)为院政与平氏政权时期。

[编辑]
中世
[编辑]
镰仓时代
(公元1185年至公元1333年)

以镰仓为全国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权时代。始于1185年(文治元年)镰仓幕府成立,终于1333年(正庆二年,元弘三年)幕府灭亡,历经149年。始期另有1180年说、1183年说、1192年说(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

源赖朝在打败平氏以后,在后白河天皇(时为法皇)的挑拨下,与他的弟弟源义经交恶,后来义经转投奥州藤原氏,赖朝迫奥州藤原氏杀死义经,但义经死后两月,奥州藤原氏被镰仓幕府所灭。

源赖朝死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他的妻子北条政子与外父北条时政掌握,北条政子又称为尼将军。北条氏借执权一职架空将军的权力,甚至在第三代将军死去以后,从京都迎接贵族藤原氏甚至皇子出任将军。此后,幕府的政权被北条氏所世袭的执权所领导。

在北条时宗在位的时候,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不果。

后期,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终于后醍醐天皇举兵,然后被讨伐大将、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而灭亡。

[编辑]
南北朝时代
(公元1334年至公元1392年)

后醍醐天皇消灭了镰仓幕府后,就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开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后醍醐天皇退位。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

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著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终于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编辑]
室町时代
(公元1392年至公元1573年)

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是为室町幕府。

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他统一了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但在他死后,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阻止了此事。

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因继承权问题爆发了应仁之乱,自此幕府的权威日下。

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杀,他的弟弟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拥立,后因与信长作对而被流放,幕府灭亡,正式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编辑]
近世
[编辑]
安土桃山时代
参见:日本战国

(公元1573年至公元1603年)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灭了足利幕府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氏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几地方与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但同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失踪,其长子织田信忠被迫自杀,整个织田氏顿时陷入混乱。

此时,织田氏部将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战中讨灭明智光秀,并在后来的家族会议中取得优势,而于隔年的贱岳之战打败另一重臣柴田胜家,成功整合织田氏的版图。

1584年羽柴秀吉与东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发会战,双方经过一番对峙后进行和解并结为同盟,同年,大阪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为根据地,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计划。经历四次的大规模讨伐后,1590年接受天皇赐姓的的丰臣秀吉完成全国大致上的统一,使日本进入百年来首见的和平时期,全国的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大阪城的丰臣氏手上。

此后,丰臣秀吉鼓励商业以广开财源外,持续推动全国检地与刀狩令的工作,并以各种手段削弱主要大名的封地。1592年起,他发动发动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上合称文禄·庆长之役。这场战争导致西日本诸大名实力大损外,也造成丰臣氏财力上严重的负担,并促使家臣严重分裂。

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全国再度陷入混乱。当时最强大的大名德川家康利用政治手段控制大阪城的权力中心,招致多数大名与丰臣内部文官的不满。1600年,不满的大名在文官石田三成与大名毛利辉元的号昭下起兵讨伐德川家康,双方在关原之战中交手,结果德川家康大获全胜,成为全国实际的统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为征夷大将军,至此进入江户时代。

[编辑]
江户时代

贝利登陆图。1854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贝利率领7艘军舰进入日本江户湾(公元1603年至公元1868年)

参见:德川日本的生活

江户时代后日本进入长期的和平时期:1616年大阪之战后丰臣氏灭亡,全国的权力中心集中在位在江户的德川氏手中。透过闭关与禁止基督教等方式,全国在以江户幕府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下得以有效的管理。

[编辑]
近代、现代
[编辑]
明治
(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1年)

[编辑]
大正
(公元1911年至公元1926年)

[编辑]
昭和
(公元1926年至公元1989年)

[编辑]
平成
(公元1989年至今)

[编辑]
参见
日本天皇列表
日本文化
日本年号一览
日本书纪
续日本纪
日本后纪
续日本后纪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
日本三代实录
古事记
先代旧事本纪
日本国史略
古语拾遗
风土记
家传
圣得太子传历
将门记
陆奥话记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7%A5%E6%9C%AC%E5%8E%86%E5%8F%B2"
页面分类: 需要关注的页面 | 日本 | 日本历史

孔子是什么年代的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人。他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准确的说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所谓的春秋,就是孔子写作的《春秋》这本书中记载的年代,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因为孔子的《春秋》记载了这段时间,所以这段时间一般被称为春秋而从《春秋》之后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或者说东周时期。
严格讲,是东周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和春秋战国其实是同一个时期不同的叫法而已。
东周时期
因为孔子作了春秋一书,所以孔子生活的时代一般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
本文标题: 日本历史上的殿丘從是哪个年代的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37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哪类人容易患上尿羞症请推荐给我一些经典关于哲学和历史图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