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生活中的物理学常识

发布时间: 2022-11-11 12:00: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不少于2000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汽车...

有哪些生活中的物理学常识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不少于2000字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48、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2、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3、关于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四、电学方面
1、汽车的发动机常
五、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
很多啊,给你个链接,有空慢慢看吧
下面是目录
· 人体与物理 · 汉语成语与物理
·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 · 神奇的磁化水
· 照明节电 · 从垃圾中获得能量
· 呵气和吹气 · 电子琴的发音原理
· 潮汐产生的原因 · 潮汐发电
· 利用发光二极管种植蔬菜 · 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
· 冰棍和冰激凌 · 失重和宇宙开发
· 测定反应时间 · 混响
· 感受向心力 · 放电现象
· 照相用闪光灯 · 无处不在的弹簧
· 静电的应用 · 磁带录音原理
· 日光灯 · 毛细现象
· 液晶 · 半导体
· 磁性材料 · 磁与生物
· 光圈指数中的规律 · 直线电机和磁悬浮列车
· 观察日光灯的闪烁 · 无线电波的传播
· 电视和雷达 · 激光
·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 光导纤维
· 蒙气差 · 噪声的作用
· 海市蜃楼 · 眼睛
· 光的电磁说 · 笔杆上的小孔有什么功用?
· 激光 · 如何确定古木的年代
· 饺子或肉丸煮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 · 立体电影和偏振
· 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 打气筒在使用时为什么会变热?
· 电冰箱的原理 · 电冰箱门上的星标
· 高空的白雾带是怎样形成的? · 水烧开时不会溢出来,为什么粥烧开了却会溢泻出来呢?
· 为什么刚掀开的冷冻啤酒瓶口会冒出雾气? · 为什么罐装的自动喷剂喷了一会罐身会变凉?
· 为什么用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着? · 向手背呵气和吹气感觉有什么区别?
· 怎样把开水冷却? · 那么,米粒是怎样被扩大的呢?
· 钟表小史 · 怎样旋开玻璃瓶上太紧的铁盖?
· 饭菜扑鼻香 · 香脆的爆米花
· 暄松的馒头 · 多孔的冻豆腐
· 冰棍“冒汽” · 吃鸡蛋有诀窍
· 服装的颜色 · 怎样使服装挺括
· 关羽和张飞比力气 · 雨衣上的学问
· 巧妙的纸弹竹枪 · “爬云梯”的梯子短一些是否更安全?
· 地球隧道中石头作什么运动 · 为什么1980年迟了一秒钟
· 多米诺骨牌效应 · 旋转的乒乓球
· 爆炸时寂静区是怎样形成的? · 开水倒在地上为什么发出低沉的“扑扑”声?
· 如何减少烟尘对大气的污染 · “热得快”的奥秘
· 沙雕艺术中的物理学 · 浅谈纳米技术
· 水生细菌的磁罗盘 · 鸽子是怎么认识归家之路的?
· 三线插头是不是三相插头? · 当你站在角镜前,你的像有多少个?
· 视网膜前面的血细胞引起的幻觉 · 米格伦疑案的真相
· 有孔纸片托水 · 有趣的橡皮脸
· 火烧手绢 · 无中生有
· 纸片腾空 · 破镜重圆
· 吹掉帽子 · 不可思议的平衡表演
· 连结玻璃杯 · 气球吸杯
· 趣味拔河赛 · 大雪后为什么很寂静
· 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 · 肥皂泡为什么总是先上升后下降
· 闪电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 不祥的圣婴——厄尔尼诺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公降得过低。
10、大多数人认为保温瓶中的水水的传热速度是水蒸气(或空气)的四倍。保温瓶中的水不太满,在水面和软木塞间有一小段距离。那么热量散失的速度就慢得多,其保温效果会更好。灌满,以为这样保温效果最好,事实并非如此。当水灌满时100℃的水直接向外传递,因为
11、平面镜照出的人是一个反的,可以用报纸上的字在镜子上照一下试一试,你会发现镜子里的字是反的。偶镜把光线反射两次,所以从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中看到的是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12、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从视差的分析,远处的物体相对观察者移动缓慢,近处的快,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13、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应该后轮先着地
14、太阳系九大行星从里到外的顺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15、对于战略武器限制条约的检查,困难之一是对地下原子弹试验和自然地震不易区分,这是不对的。世界上有两种波——横波和纵波,当岩体突然断裂产生切变时发生地震。断裂减轻了切变,同时岩矿体发生短暂的颤动,颤动时发出波。一次地震能发出所有类型的波。另一方面,爆炸只发出一种纵波。仅有纵波的“地震”,总是人为的“地震”,这是无法保守的秘密。
16、公元1827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布朗运动,成为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不断地杂乱无章的运动。
17、光年是时间的单位,它表示光一年走过的距离。
18、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
19、烤箱利用红外线来将饭做熟。
2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要在铁轨衔接处留空隙。
21、因为红光波长长,容易发生衍射,穿透本领强,所以用红光来表示危险的信号。
2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瀑布在太阳光下呈现彩虹,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
23、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是水从水龙头冲出时的频率与水管的固有频率相同(或很接近),从而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24、对着电视画面拍照,不应该把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打开,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2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而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因为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2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但为什么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而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伯努力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27、生活中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真的是人被电“吸”住了吗?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如果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
28、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正确的打秋千动作: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29、1912年秋天,远洋巨轮“奥林匹克”号,正在波浪滔滔的大海中航行着。很凑巧,离“奥林匹克”号100米左右的海面上,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同它几乎是平行地高速行驶着,忽然间,那“豪克”号似乎是中了“魔”一样,突然调转了船头,猛然朝“奥林匹克”号直冲而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舵手无论怎样操纵都没有用,“豪克”号上的水手们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它将“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此海上的飞来横祸,是伯努利原理的现象。流体有这样的性质:它们流动得快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小;流动得慢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大。两船并排航行时,两船之间流道比较狭窄,水流得要比两船的外侧快一些,因此两船内侧受到水的压力比两船的外侧小。外侧的较大压力就会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两船推向一侧,造成了两船的相吸的现象。“豪克”号船只小重量轻,就跑得更快些,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它改变了航向,直撞向巨轮。
30、一个重球的上下两端系同样的两根线,今用其中一根线将球吊起,而用手向下拉另一根线,如果向下猛一拽,则下面的线断而球不动。如果用力慢慢拉线,则上面的线断开,因为“猛拽”意味着力大而作用时间短。当向下猛拽球下面的线时,由于这个力直接作用在下面的线上,该力超过线的承受力,从而使球下面的线断掉。又由于力的作用时间极短,且球的质量又很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球向下的位移就很小。这样,上面线的张紧程度尚未来得及发生明显变化,即张力没有来得及明显变大,下面的线就已经断了。如果慢慢拉下面的线,力缓慢增大,可认为每瞬时力均达到平衡。下面的线中的张力就等于拉力,而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等于拉力加重球的重力。显然,在慢慢施加拉力的过程中,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首先超过其耐力,因而上面的线先断。
31、冬天雪地里脏雪颜色深,吸收的光热多,比干净的雪融化地快。
32、在弹簧秤上挂一个小铁桶,桶内装入一些水,不要太满。这时弹簧秤指到某一刻度,如果将手指插入水中不动,手指不与桶底相接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将增加。这是因为手对水有一个浮力的反作用力,向下,其数值等于手指所排开的水的重量。
33、光缆能够高效传播信息,是利用了全反射原理 。
34、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发热的温度大于其熔点而自动熔断,切断电源,从而保护用电器和电路。
35、油罐车行驶时为了将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地下,防止静电的积累引起爆炸,常拖着一条铁链。
36、两艘船并排高速行驶时,由于船间的水流速快,压强低,常常会相撞。
37、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正立像,应将幻灯机与屏幕之间的距离调远些,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近些,幻灯片应倒插。
38、在无其它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请问,在观众看来,演员的着装颜色为上红、下黑,物体的视觉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的物体对所有的色光都反射所以看到是白的,题中绿裙子应该反射绿色而吸收其它色光,所以红光被吸收了,没有色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演员的裙子是黑色的。
39、因为太阳、月亮处在不同位置对潮水的引力叠加后效果不同,使潮汐既有大潮又有小潮。
40、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平面镜或凹镜,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41、听自已从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到陌生,是因为自已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复合
42、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液体中都快,中国古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已提到士兵晚上睡觉枕着牛皮鼓可及早发现来袭敌人。
43、雨后的空气中悬浮着很多水滴,阳光射到上面发生色散,呈现出白光的七种不同颜色。因而美丽的彩虹总在雨过天晴时出现。
44、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45、登山时上身稍向前倾,如果把重物放在背囊底部,则重力的作用线常通过人体的脚跟之后,这样,登山时总会觉得有个隐形人把我们向后拉扯,产生后翻的力矩,很不舒服。反之,把重物放在背囊的顶部,则重力的作用线在脚跟范围内,走起来就稳定和舒服。此外,背囊要尽量靠贴背部。
46、两个喇叭发出的声波相互干涉,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因而在校园中散步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走几步会听到广播的声音变小了,再走几步又变大了。
47、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
48、从1942年12月2日15点2分,著名物理学家艾立科.费米点燃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反应堆,为人类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至今,核技术的发展逐渐向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向转移。可以说,核技术的利用已渗入我们的生活。核技术可用于高能量射线治疗肿瘤,放射性的临床诊断,辐射加工产业,资源勘探开发、保护环境,灭虫杀菌、食品保鲜和水利工程,辐射育种,发电等。
49、可以用旋转的办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很快停下来的是生蛋,因为熟蛋的蛋清和蛋黄都凝成固体,旋转的时候,蛋的各部分都能一起旋转,而生蛋中的蛋清和蛋黄都为液体,当蛋壳旋转时,由于惯性,蛋清和蛋黄会对蛋壳的旋转造成阻碍作用。
50、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5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52、洗衣机的甩干桶在正常高速旋转时,转动往往是很平稳的,但是当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将要停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洗衣机往往会较为剧烈的晃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因为洗衣机甩干桶在旋转时就会给机体一个周期性的策动力,高速旋转时,这个策动力频率远高于洗衣机机体的固有频率,所以机体振动轻微;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时,对机体的策动力频率也逐渐减小,当接近停止时,策动力频率便接近和等于机体的固有频率,这时机体发生“共振”,所以晃动特别剧烈。
53、夜间行山路,手持电筒比戴头灯照明好这是因为头灯的光线从接近眼睛的位置发出,因此灯光照射不到的阴影区,眼睛也看不到,于是,眼前“前途一圈光明”,而察觉不到石头或凹坑,而电筒灯光发出的位置比眼睛低的多,所以光线照射不到的阴影区,眼睛却能看到,于是地上石头拖着长影,而低洼看起来亦与凸出的石头有很大的分别,地面看起来十分立体,崎岖情况一目了然。
54、我们都吹过肥皂泡,肥皂泡是先向上飘后下降,这是因为在开始的时候,肥皂泡里是从嘴里吹出的热空气,肥皂膜把它与外界隔开,形成里外两个区域,里面的热空气温度大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此时,肥皂泡内气体的密度小于外部空气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因此它会上升。这个过程就跟热气球的。随着上升过程的开始和时间的推移,肥皂泡内、外气体发生热交换,内部气体温度下降,因热胀冷缩,肥皂泡体积逐步减小,它受到的外界空气的浮力也会逐步变小,而其受到的重力不变,这样,当重力大于浮力时,肥皂泡就会下降。
55、假设在一次旅行中你希望平均速度是40哩/小时,当走到一半路程时平均速度只有20哩/小时。在剩下的一半路程中你的速度应达到超光速,才能使全程中平均速度达到40哩/小时这是因为在达到中点时,你的时间已全部用完了。处理“棘手的”速度和距离的问题的关键常常是时间。58、一立方英尺的海水重约64磅。假定你将一立方英尺的海水灌进塑料袋中,在绑紧袋口,使里面没有气泡,然后在世袋上系一根绳放进海洋里。当水袋全部进入水里时,你不需费力就能拉住绳子。因为如果你将一个水袋完全浸入水中,它将即不下沉也不上浮发,他静止不动。这个袋子可以是任意形状的。袋中水的重量正好等于周围水对他的浮力,这一浮力正好支持了它。
56、一杯咖啡,为了能在几分钟后你喝的时候更热些,应该立即加入牛奶。物体比他周围温度高得越多,冷却速度就越快(牛顿冷却定律:降温速度正比于温差),因此立刻加入牛奶便可降低咖啡在你和之前这一段时间内的冷却速度,如果你等着,那么很烫的咖啡会很快变凉,再加入牛奶时,会使温度降得更低。加入牛奶,你就将将咖啡由散热快的黑色变成了散热慢的乳褐色,因此立刻加入牛奶还能减少辐射热量。而且,当你加入牛奶后,扩大了液体总量,而液体散热表面积未变,这也将导致冷却速度下降。所以,立刻加入牛奶为好!
57、一个晴朗、出太阳的日子里,你在雪地上看自己的影子带有蓝色。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那部分显示出太阳的颜色:黄白色。在你阴影中的雪没有直接受太阳光照射,而是被来自蓝色天空的光线照明。因此,阴影多半是蓝色的。
58、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带有一定的电荷,然后让其放电,产生火花。若让平行板再次充上与上次完全一样的电量,但现在将两板间的距离拉大。如果让它们再一次短路,产生的火花将比第一次火花大(释放的能量较多)。什么能量使火花变大?这能量是来自将带正电荷的与带负电荷的板拉开时所作的功。这个功没有使板上的电荷有任何增加,而是转换成了两板间电场的能量,使两板间的电压增大了。
59、蓝色的天琴座α星比红色的天蝎座α星泽热一些,因为加热一块固体,当温度生到足够高时,它就开始发光。最初发红光,当温度继续升高时,依次变成橙色、黄色和白色。如果温度再生高,就变成蓝色。高压气体发光颜色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熔化了的固体一样,因而街上红色霓红灯中的氖和天蝎座星其实是一样热的。
60、想从镜子里看到放大的像应该使用凹面镜。
61、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像水银一样反光。
62、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红、绿、3种光合成的。
63、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下降
64、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高于原来的液面。
65、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用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降低室内平均温度正确的做法是拔掉电源,打开电冰箱的门
66、舀一勺海水看看,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海看上去却是蓝的,这是因为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而像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大部分一遇到海水的阻碍就纷纷散射到周围去了,或者干脆被反射回来了。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部分被散射或被反射出来的光。海水越深,被散射和反射的蓝光就越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总是碧蓝碧蓝的。
67、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托马斯.杨最先提出“干涉”这个术语,哥白尼创立了《天体运行论》,迈克尔.法拉第发表了《电学实验研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68、由于高山的气压低,因而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
69、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的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
70、大气臭氧层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71、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72、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10米深的水抽到地面抽水是由于大气压力,大气压只能把水提高10米。
73、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它们的形状不同,油条是由两根面条粘在一起组成的,入油后,相粘的部分不会被油炸硬,因此有膨胀的机会,油饼的外表面被炸硬,不能充分膨胀。
74、把手放在100℃的热空气里不会烫伤,因为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皮肤的温度。
75、水滴掉在两块铁板上,温热的铁板比灼热的蒸发得快,因为灼热的铁板会在水滴周围形成蒸汽层包裹水滴,使水滴的蒸发变慢。
76、在封闭不透光的盒上挖的一个小洞,黑色的丝绒,月光下的墨滴三者中,前者看起来最黑,因为光线进入盒子的小孔后,在里面不断反射,很少有再射出的机会。
77、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材料,它在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在返回大气层保护返回舱不被高温烧毁
78、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请问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变化。
79、炎热夏天里,当你走在晒得滚烫的柏油路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向地面洒水,这时你却感觉到更加的闷热难耐,请问这是因为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8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的发电厂进行轰炸时曾使用到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能释放出大量的石墨纤维,使设备发生短路
81、节日放焰火时,焰火弹在高空爆炸开来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炸开后下落过程中礼花在空中是以爆炸点为中心半径不断增大的球形。爆炸瞬间,爆炸力远大于重力,可以看为一个动量守恒过程,礼花的各个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于每个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碎片能保持爆炸时的球形不变。
82、17世纪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在他的学说中提出了一个对后来的光学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概念:次波源。
83、发明避雷针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本杰明•弗兰克林,美国人。
84、1895年,伦琴首先发现X射线。
85、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分别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
86、电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87、在一铁块上用导线绕一线圈, 只要有电流在导线内流动,铁块就会成为一块磁铁
88、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到达底端时装满沙的滚得快。由于水在瓶子里可以流动相摩擦损失机械能,而装满的沙子在瓶子里很难移动,没有摩擦,机械能损失至微,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知应是装沙子的瓶子滚得快。
89、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灰纸亮。这是因为纸产生漫反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部分反射光线;而镜子发生镜面反射,只有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反射光,其他方向是没有反射光的
90、一艘宇宙飞船关闭发动机后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飞船内的水滴呈球形。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公降得过低。
10、大多数人认为保温瓶中的水水的传热速度是水蒸气(或空气)的四倍。保温瓶中的水不太满,在水面和软木塞间有一小段距离。那么热量散失的速度就慢得多,其保温效果会更好。灌满,以为这样保温效果最好,事实并非如此。当水灌满时100℃的水直接向外传递,因为
11、平面镜照出的人是一个反的,可以用报纸上的字在镜子上照一下试一试,你会发现镜子里的字是反的。偶镜把光线反射两次,所以从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中看到的是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12、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从视差的分析,远处的物体相对观察者移动缓慢,近处的快,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13、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应该后轮先着地
14、太阳系九大行星从里到外的顺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15、对于战略武器限制条约的检查,困难之一是对地下原子弹试验和自然地震不易区分,这是不对的。世界上有两种波——横波和纵波,当岩体突然断裂产生切变时发生地震。断裂减轻了切变,同时岩矿体发生短暂的颤动,颤动时发出波。一次地震能发出所有类型的波。另一方面,爆炸只发出一种纵波。仅有纵波的“地震”,总是人为的“地震”,这是无法保守的秘密。
16、公元1827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布朗运动,成为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不断地杂乱无章的运动。
17、光年是时间的单位,它表示光一年走过的距离。
18、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
19、烤箱利用红外线来将饭做熟。
2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要在铁轨衔接处留空隙。
21、因为红光波长长,容易发生衍射,穿透本领强,所以用红光来表示危险的信号。
2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瀑布在太阳光下呈现彩虹,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
23、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是水从水龙头冲出时的频率与水管的固有频率相同(或很接近),从而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24、对着电视画面拍照,不应该把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打开,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2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而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因为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2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但为什么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而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伯努力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27、生活中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真的是人被电“吸”住了吗?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如果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
28、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正确的打秋千动作: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29、1912年秋天,远洋巨轮“奥林匹克”号,正在波浪滔滔的大海中航行着。很凑巧,离“奥

[物理][液化、升华与凝华]-气体液化之降低温度

生活中的物理热学知识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生活中的物理热学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1.燕子低飞有雨

  下雨前空气湿度很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

  2.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是高空中的小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低温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是放热过程,空气的温度要升高。这就是我们感觉到“下雪不冷”的原因。

  下雪后,雪要熔化,雪在熔化时,要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因此空气的温度要降低,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化雪冷”。

  3.真金不怕火炼

  金(晶体)的熔点比较高,一般的炉火温度不能达到金的熔点,所以不能使金熔化。

  4.瑞雪兆丰年

  覆盖在地面的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保护小麦安全过冬。雪花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凝结了许多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的灰尘,对小麦具有一定的肥效。雪化成水渗人土里,对小麦的生长极为有利。故小麦来年必然丰收。

  5.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处于西风带,降雨云大多由西向东运行。早晨看到西方有虹霞仗,表明西方有降雨云,由东方射来的阳光照射在西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了虹。而西方的降雨云很快会随着西风移到本地,所以本地很快要下雨。到傍晚看到东方有虹,这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的降雨云的水滴上形成的,这种虹的出现,说明西方已没有雨了,天气将晴。

  6.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高中地理,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7.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8.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9.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10.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 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吸热

  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2.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13.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14.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15.钻木取火

  内能的改变方式

  16.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下雪天,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所以下同样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掺?霜,而高山不易形成霜。

  17.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

  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水的对流停止.气温继续下降时,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密度减小不再下沉,底层水温仍保持4℃,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水面开始结冰.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结成厚厚的冰,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

  18.火场之旁,必有风生

  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9.十雾九晴

  时至初冬,我们经常会发现早上有雾当天多半是晴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十雾九晴”。

  “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大雾多发生于晴天。雾与晴天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要想搞清楚这些问题,先得从雾的成因上说起。

  雾是指在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据资料表明,根据成因,雾一般分为四种:

  ①辐射舞。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凝结而成的雾,日出前雾最浓,日出后随地面气温升高而逐渐消散或上升为层云,其厚度一般为100—200米,最薄者只有2—3米。

  ②平流雾。暖空气移行到较冷下垫面上,其下部分水汽冷凝结成雾。平流雾的生、消和发展主要取决于暖湿平流的特性,一般说它比辐射雾范围广,厚度大,时间长,日变化也不很明显。平流雾形成于冬季热带暖湿气团移行在高纬寒冷地区时;春夏大陆暖气团移行到较冷海面上时;冬秋季海洋暖湿气团移行到较冷陆地时;海洋上暖湿空气移行到冷海面和冷暖洋流交汇时。

  ③蒸发雾。冷空气移到较暖水面上,水面蒸发加快,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而形成雾。

  ④锋面雾。是暖锋锋前降雨蒸发后使低层空气达到饱和形成的雾

  很显然,这里所指的“雾”应该是“辐射雾”。它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无云或者是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差,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同时因为无云、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特别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减弱,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因而当天多半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20.大树底下好乘凉

  阻挡辐射,通风对流,水分蒸发吸热

  21.扬汤止沸,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扬汤”是为了使汤的温度降低至沸点以下,但这只是暂时的“止沸”。如果“抽薪”以后,停止了加热,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22.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比热容的性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比热容

  23.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掬”意为“捧”)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光的反射和扩散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哪些

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

  生活中,有哪些物理小知识是你不知道的呢?下面我给你分享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欢迎阅读。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二、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识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厨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炉灶、器皿以及做饭、炒菜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定会发现很多处要用到物理知识。

  一、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把凉粥或饭烧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身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饭,既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所以,当锅底的粥或饭吸热后,温度就很快上升,但却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动,大量的热就集中在锅底而将锅底的粥烧焦。因热很难传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凉的。加热凉粥或饭时,要在锅里多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此外,还要勤搅拌,强制进行对流,这样可将粥进行均匀加热。

  二、用砂锅煮肉或烧汤时,当汤水沸腾后从炉子上拿下来,则汤水仍会继续沸腾一段时间,而铁、铝锅却没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

  因为砂锅是陶土烧制成的,而非金属的比热比金属大得多,传热能力比金属差得多。当砂锅在炉子上加热时,锅外层的温度大大超过100℃,内层温度略高于100℃。此时,锅吸收了很多热量,储存了很多热能。将砂锅从炉子上拿下来后,远高于100℃的锅的外层就继续向内层传递热量,使锅内的汤水仍达到100℃而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铁、铝锅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见面熟”。逢年过节,人们总要炒上几个肉菜,那么怎样爆炒肉片呢?

  若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去爆炒,则瘦肉纤维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剧蒸发,致使肉片变得干硬,甚至于会将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鲜味。为把肉片爆炒得好吃,师傅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则肉片放到热油锅里后,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发,而肉片里的水分难以蒸发,仍保持了原来肉的鲜嫩,还减少了营养的损失,肉又熟得快即“见面熟”。用这种方法炒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四、冻肉解冻用什么方法最好?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冻鸡,如何将其解冻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为冻肉温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热水里解冻,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传递热的本领也就下降,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热解冻而形成硬核。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则因冻肉、冻鸡吸热而使冷水温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还会结冰。因1克水结成冰可放出80卡热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热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肉外层的温度较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0℃。如此反复几次,冻肉就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些民谚、俗语及一些成语,这些生活语言中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能注意分析,了解这些语言,就可以在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我们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是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列举一些事例。

   一、声学方面

  1、 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2、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

  3、 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

  4、 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5、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二、热学方面

  1、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为1064℃而火焰的温度一般为800℃左右,所以金子不会被熔化。

  2、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液体沸腾的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和能继续吸收热量。扬起的汤向空气中散热而温度下降,但水回到锅内吸收热后马上又沸腾了,它没有断开热源,而抽薪过后能从根本上制止液体的沸腾。

  3、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液体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就破裂,声音较大,而沸腾时,水温上下相等,气泡升到液面时才破裂,声音较小。

  4、下雪不冷化雪冷: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雪时放出热量,而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因而空气的温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5、 瑞雪兆丰年:因为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地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三、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

  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像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

  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

  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

  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四、运动和力学方面

  1、四两压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长,那么“四两” 压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难怪阿基米德会有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

  2、如坐针毡,快刀斩乱麻:刀刃越薄,受压的面积越小,要实现同样的效果——快刀斩乱麻,当然就省力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这个道理。

  3、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分子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4、坐地日行八万里:因为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了约为40003千米,约为八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科学地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总之,物理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交谈的过程中,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定能对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标题: 有哪些生活中的物理学常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79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常喝碳酸饮料对女性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存活 150 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