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域三十六国的历史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 2022-11-03 16:01: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的见面礼仪,有没有古书记载?西域番国志》、《哈烈志》记到穆斯林相见的礼节时说:“相见之际,略无礼仪,惟释屈躬,‘...

有关西域三十六国的历史书籍推荐

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的见面礼仪,有没有古书记载?

西域番国志》、《哈烈志》记到穆斯林相见的礼节时说:“相见之际,略无礼仪,惟释屈躬,‘撒力马力’一语而已……”。“撤力马力”就是“色俩目”、“阿来库”;“惟释屈躬”,回族说”色俩目”腰微前躬

西域三十六国

西域三十六国各国的历史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地方,按历史资料,大致应是: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

  楼兰
  楼兰,西域古国名。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辖。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汉书》以其名列传:“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1)”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在轮台和渠犁设立了使者校尉,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设官之始。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都护府,统一了西域“三十”多个“城郭”国。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西域”曾先后存在有36个国家。至于古代“西域”三十六国现在的地方,按历史资料,大致应是: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西域二字始于《史记》。其意:凡起玉门阳关直抵欧洲统谓之西域。
三十六国位于乌孙以南,匈奴以西,西羌以北,即今新疆全境。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其人,或城郭、或游牧,不一种。孝武以前,皆役于匈奴,匈奴王领其地,置校尉。其种族素弱,徒不能独立,不及胡与羌之强悍,孝武欲伐匈奴,及先开西域以断匈奴与西羌通道,于是西域诸国终汉之世,皆服于汉室。

出阳关,自近者始,曰若羌国,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兵五百。随畜逐水草,不田作,地僻不当孔道(指丝绸之路)。西北曰楼兰国,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兵二千九百十二人,地沙漠,少田,穿、田仰旁国,民随南行畜牧,逐水草,与若羌同,当地汉人连西方大道。西行七百里至末且国,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兵三百二十。南行三日至小宛。自且末以往,皆城郭之国。西南曰小宛国,户百五十,口千五十,兵二百人。地僻不当孔道。再西曰精绝国,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兵五百人。南行三日至戎虞国,户二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兵三百人,地僻不当孔道。再西曰芋祢国,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千一百七十人,兵三千五百四十人。西行三百九十里至于点阗,芋祢南曰渠勒国,户三百一十,口二千七百三十三,兵三百人。于阗(今和田)国户三千三百,口万九千,兵二千四百人。西行三百里至皮山国(今和田以西),户五百,口三千五百,兵五百人。西经乌柁国(已连克山地),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七百三十三,兵七百四十人。山居石壁间,以手接饮,累石为室,有悬渡处,沿途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乌柁北为西夜国,户三百五十,口四千,兵千人,西夜种与西域各国通,为羌氏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西与蒲犁接。蒲犁国,户六百五十,口五千,兵两千人。西曰依耐国,户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兵三百五十。西曰无雷国(今俄境内)户千,口七千,兵三千人。凡蒲犁、依耐、无雷三国,皆与西夜同行国也。北曰难兜国,户五千,口三万一千,兵八千人。此为汉属之至西境,西有月氏矣(大月氏)。

北道诸国(由西往东):

大宛国,户六万,口三十万,兵六万。与安息同俗,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室数十年不败,汉人因宛始得蒲桃。贵女子,其人多深目,多须。桃槐国,户七百,口五千,兵千人。休循国,户三百五十八,口千三十人,兵五百。其俗就水草故塞种也。其东南曰莎车国,户两千三百五十九,口万六千三百七十三,三千零四十九人。至西疏勒五百六十里,莎车西北曰疏勒国(喀什)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兵两千人,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大道再东曰尉头国,户三百,口两千三百,兵八百人,其俗随水草。再东曰如墨国,户三千五百,口两万四千五百,兵四千五百人。再曰温宿国,户两千二百,口八千四百,兵五百人。再东曰龟兹国,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兵二万一千零七十六人。再东羽绒乌垒国(库车东南)户百一十,口千二百,兵三百,都护所治也。东曰渠犁城(库车)户百三十,口千四百八十,兵五百五十人。其东曰尉犁国,户千二百,口九千六百,兵千十人。其北曰危须国,户七百,口四千九百,兵二千人。再北曰焉 国,户四千,口三万两千一百,兵六千人。焉 国西北曰乌贪国,户四十一,口三百三十一,兵五十七人。其东曰卑陛国,户二百二十七,口千三百八十七,兵四百二十二。其东曰卑陛后国,户四百六十二,口千一百三十七,兵三百五十人。其东曰郁立师国(乌鲁木齐)户百九十,口千四百四十五,兵三百三十人。其东曰单桓国,户二十七,口一百九十,兵四十五人。再西曰蒲顿国,户三百五十,口千三十二,兵七百九十九人。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此外,还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宾、乌弋山离等十几个小国为西域国家,现在中亚及阿富汗、印度等国境内。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西域二字始于《史记》。其意:凡起玉门阳关直抵欧洲统谓之西域。
三十六国位于乌孙以南,匈奴以西,西羌以北,即今新疆全境。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其人,或城郭、或游牧,不一种。孝武以前,皆役于匈奴,匈奴王领其地,置校尉。其种族素弱,徒不能独立,不及胡与羌之强悍,孝武欲伐匈奴,及先开西域以断匈奴与西羌通道,于是西域诸国终汉之世,皆服于汉室。

出阳关,自近者始,曰若羌国,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兵五百。随畜逐水草,不田作,地僻不当孔道(指丝绸之路)。西北曰楼兰国,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兵二千九百十二人,地沙漠,少田,穿、田仰旁国,民随南行畜牧,逐水草,与若羌同,当地汉人连西方大道。西行七百里至末且国,户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兵三百二十。南行三日至小宛。自且末以往,皆城郭之国。西南曰小宛国,户百五十,口千五十,兵二百人。地僻不当孔道。再西曰精绝国,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兵五百人。南行三日至戎虞国,户二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兵三百人,地僻不当孔道。再西曰芋祢国,户三千三百四十,口二千一百七十人,兵三千五百四十人。西行三百九十里至于点阗,芋祢南曰渠勒国,户三百一十,口二千七百三十三,兵三百人。于阗(今和田)国户三千三百,口万九千,兵二千四百人。西行三百里至皮山国(今和田以西),户五百,口三千五百,兵五百人。西经乌柁国(已连克山地),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七百三十三,兵七百四十人。山居石壁间,以手接饮,累石为室,有悬渡处,沿途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乌柁北为西夜国,户三百五十,口四千,兵千人,西夜种与西域各国通,为羌氏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西与蒲犁接。蒲犁国,户六百五十,口五千,兵两千人。西曰依耐国,户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兵三百五十。西曰无雷国(今俄境内)户千,口七千,兵三千人。凡蒲犁、依耐、无雷三国,皆与西夜同行国也。北曰难兜国,户五千,口三万一千,兵八千人。此为汉属之至西境,西有月氏矣(大月氏)。

北道诸国(由西往东):

大宛国,户六万,口三十万,兵六万。与安息同俗,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室数十年不败,汉人因宛始得蒲桃。贵女子,其人多深目,多须。桃槐国,户七百,口五千,兵千人。休循国,户三百五十八,口千三十人,兵五百。其俗就水草故塞种也。其东南曰莎车国,户两千三百五十九,口万六千三百七十三,三千零四十九人。至西疏勒五百六十里,莎车西北曰疏勒国(喀什)户千五百一十,口万八千六百四十七,兵两千人,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大道再东曰尉头国,户三百,口两千三百,兵八百人,其俗随水草。再东曰如墨国,户三千五百,口两万四千五百,兵四千五百人。再曰温宿国,户两千二百,口八千四百,兵五百人。再东曰龟兹国,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兵二万一千零七十六人。再东羽绒乌垒国(库车东南)户百一十,口千二百,兵三百,都护所治也。东曰渠犁城(库车)户百三十,口千四百八十,兵五百五十人。其东曰尉犁国,户千二百,口九千六百,兵千十人。其北曰危须国,户七百,口四千九百,兵二千人。再北曰焉 国,户四千,口三万两千一百,兵六千人。焉 国西北曰乌贪国,户四十一,口三百三十一,兵五十七人。其东曰卑陛国,户二百二十七,口千三百八十七,兵四百二十二。其东曰卑陛后国,户四百六十二,口千一百三十七,兵三百五十人。其东曰郁立师国(乌鲁木齐)户百九十,口千四百四十五,兵三百三十人。其东曰单桓国,户二十七,口一百九十,兵四十五人。再西曰蒲顿国,户三百五十,口千三十二,兵七百九十九人。
(一)乌孙: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县附近几县及现哈萨克斯坦部分。是当时乌孙国的属地,但绝大部分被沙俄侵占;

(二)龟兹: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一带;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四)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一带;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

(六)楼兰: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罗布荒漠中,后改国名为鄯善(与现在的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有别),现仅存楼兰遗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取经曾在此停留过;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为西域36国中最小的国。

(九)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南;

(十)纡弥: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东;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上述四国全部在今和田地区东部一带,均已被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淹没)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废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东一带;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莎县东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喀什市;

(十七)莎车: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后被于阗吞并;

(十八)尉头:今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和喀什地区巴楚县一带;

(十九)温宿:今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和温宿县一带;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和尉犁县,后被焉耆吞并;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一带;

(二十二)卑陆: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带;

(二十三)乌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市以北一带;

(二十四)卑陆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东一带;

(二十五)单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东北;

(二十六)蒲类: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七)蒲类后国:今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

(二十八)西且弥:今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东南;

(二十九)东且弥: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东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国: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

(三十三)车师前国:现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车师后国:现新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

(三十五)车师尉都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东南;

(三十六)车师后城国: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周围。

关于西域三十六国

自从丝绸之路开始,就有了繁华的西域三十六国的记载,但是却也存在的疑惑是,他们都哪去了?他们那里到底发生过什么?rnrn有知道的请介绍一些有关西域三十六国的资料。
西域三十六国的概念:

西域三十六国指西汉西域都护府所辖之下的“城郭诸国”和“行国”的大概数。

在汉代,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近一两千人。由于当时这些小国有30余个,所以班固所著的《汉书》中称其为“三十六国”。又由于他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又称“城郭诸国”。

按照《汉书》的相关记载和有关辞书表述,首先, 西域三十六国并不包括乌孙国和大宛国这两个同样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国家,其次,三十六国也不是一个定数,只是一个约数。再次,这些国家都属于汉朝管辖。不属都护管辖的国家列明“不属都护。”

依据:

1。《汉书。西域传上》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

2。《汉书。杨雄传》引杨雄语:“往者图西域,制车师,置城郭,都护三十六国。”

3。《汉书。西域传》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遣子入侍,质于汉,汉因使赂赐镇抚之。”大宛国地处今乌兹别克斯坦国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而城郭诸国则均在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

4。《新疆历史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指西汉西域都护所辖治国数。 但后来增多,一说五十余,一说五十四。具体含哪些国,历来说法不一致。

5。《西域地名词典》词条[西域三十六国]载:“西汉时期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在今新疆境内置城郭国和行国,到东汉时又增至五十余国。”

6。《汉书。西域传》中有介绍,但不属于都护管辖的载明。例如:“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

综上所列,班固在《汉书。西域传》开篇之首所言的一段话有四层意思:

其一,文中所指西域是狭义的西域概念,旨在说明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

其二,西域三十六国均在乌孙以南、葱岭以东广大地区,不包括葱岭内外附近地区那些属于汉朝管辖的国家。这里并没有把乌孙等西域国家排斥在汉朝管辖范围之外的含义。

其三,西域三十六国是在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本来就有的,汉武帝之后,这些国家在历史风云中变动较多,既有西域各国相互兼并的原因,也有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的管辖划分。而西域三十六国具体指那些国家自然有所不同。到西域都护府建立后,大致还是三十六个国家。此时的三十六国就不再是汉武帝之前的三十六国了。对照《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所列西域国家名称和数目差别之大就不难看出这种变动性。班固所云:“本三十六国”一语对汉武帝开通西域之前原本就有三十六国是肯定的。

其四,班固所云“其后稍分至五十余”, 虽指汉武帝之后逐渐分成五十余国的,但这个变动期并不在西汉时期,而是到东汉时期才完成。至少是西汉末期匈奴势力重新卷入西域以后。因此,西域三十六国是西汉时期的范畴。后人和今人往往把乌孙和大宛也算在其内,都是不符合《汉书。西域传》本义的揣测。

正是由于西域三十六国在汉武帝时期到东汉时期的此消彼生、分解加剧状态,也是由于司马迁和班固均未列出汉武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的名录,其具体所指不免令人困惑,见解颇多,乃至误解。误解划分必然造成误导。

此外,西域三十六国所说的“国”,并不是指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指散布于西域各地、各自为政的不同政治势力。

西域三十六国的地理位置

三十六国中,大部分是城郭之国,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包括天山北麓“山北六国”、“车师六国”共计12个国家;天山南麓北道11个国家;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丝路南道13个国家。合计三十六个国家。葱岭内外的八个国家不在其内。

山北六国

《汉书•西域传》所载:西域卑陆国、蒲类国、西且弥国、东且弥国、劫国,均治天山一带,与车师并称“山北六国”,后陆续被车师后部王所吞并。

车师六国

西汉时期的车师六国有:
车师前国、车师后国、狐胡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小金附国。《汉书。西域传》所指“西域三十六国”中含上述六国。

北道十二国

[除仑头外11国属于三十六国之列]

自古楼兰国西行北道路线排列-----

1山国:又称墨山国。在今新疆和硕县东北、托克逊县南部之库鲁塔克格
山北麓山中破城子一带。

2焉耆:在今焉耆县。

3危须:在今和硕县境内。

4尉犁:在今焉耆县南。

5渠犁:在今库尔勒市和尉犁县。

6乌垒:在今轮台县境内。今新疆轮台县东,库尔勒市库尔楚至策大雅[今
改名策云]一带。与汉朝在渠犁的屯田部队相邻。

仑头:仑头:也称轮台。是一个仅有1200人口的小国,故址在今轮台
县城东南15公里的野云沟。前104年后仑头国已不复存在,这
里是汉朝屯田部队的住所地。

7龟兹:在今库车县。

8姑墨:在今阿克苏市和温宿县。

9温宿:在今乌什县境内,并非今温宿县。

10尉头:在今阿合奇县、巴楚县一带。

11疏勒:在今喀什市和疏附县一带。

南道十二国

[全部属于三十六国之列]

自阳关南下南道路线排列---------

1婼羌:在今若羌县。

2鄯善:楼兰迁都后国名,楼兰和鄯善只算一国。

3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西南,玄奘西去印度取经返
程时曾在此停留过。

4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东、车尔臣河南岸。

5精绝:在今民丰县北尼雅河下游沙漠中,现存尼雅遗址。

6戎卢:在今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南山中、尼雅河上游之十万铁里木一
带,不在丝路南道上。公元前60年始属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归
鄯善,三国时属于阗。

7扜弥:在今策勒县北部和于田县东北沙漠中,北邻龟兹、姑墨。

8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南;

9于阗:在今和田市一带。

10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东南的藏桂乡附近,尚有汉时皮山古城
废墟。

11西夜:西夜在今莎车县南,子合在今叶城县西南山中。本为两国,汉
代视为一国。参见《汉书。西域传》。

12莎车:在今莎车县。

13依耐: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和英吉沙县以南山中。

http://tieba.baidu.com/f?kz=207098492

http://tieba.baidu.com/f?kz=207098492
由于地区沙漠化,生存环境变得很恶劣,很多文明或是迁移或是消失灭亡。
丝绸之路使得西域各国经济繁荣发达,人口众多。而在各种生活级生产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也大大增加。特别是木头的消耗。人口增加要伐木建房。旅客要修补车辆。西域寒冷,取暖也要用的大量木材。使得西域木材被严重砍伐,在加上本身气候改变,西域开始逐渐变为沙漠。西域的繁荣也被渐渐掩埋在黄沙之中
谁知到迁哪去了,你穿越回去看看吧!!!有的是中国线在的少数民族

西域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的前世今生)

西域在中国人眼里一直是一个充满着危险又神秘富饶的地方。葡萄美酒夜光杯、不破楼兰终不还等描写西域的诗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

张骞通西域后不久,大汉骑兵威名远扬,汉帝国兵力空前昌盛,西域各国纷纷遣使长安,上表服从。汉帝对于这些臣服大汉的小国也是来者不拒,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命郑吉担任第一任都护。自此,东到玉门关,西至巴尔喀什湖,北到天山的广大地域就被正式列入大汉王朝的管辖范围。

西域三十六国指的是今玉门关以外往西的亚洲地区的一个统称,实际上在汉初时期西域大大小小共有五十几个小国,到了张骞出使时期,通过弱肉强食规则,西域先后存在了36个国家,所以统称“西域三十六国”。

在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比较出名的有鄯善(楼兰)、龟兹、乌孙、于阗等。这些小国在中国历史书籍上出现的次数比较频繁。但时至今日,这些国家都早已不复存在,或消失成疑,或成为中国一县市。

别看“西域三十六国”名声打得响,不知道的还以为它们有多大,实际上这三十六国都小得可怜。人口破万在西域算是大国,小的国家只有几十户人,最多的有七八万人,大多数都是千户左右,也就是咱们乡村与乡镇的规模。

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西域地区成为“小邦林立”的状态,为何不会出现“大一统”王朝?其实这和西域的地理环境有关,西域不像中原地区草肥土沃,总的面积虽不小,但是适合人类居住的面积却很小,往往都是一片绿洲养活一个国。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距离汉朝已经过去了两千余年,“西域三十六国”还有多少在中国境内?

完全在中国新疆境内的有 龟兹、焉耆、于阗、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纡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疏勒、莎车、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单桓、蒲类、蒲类后、西且弥、东且弥、劫、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车师尉都、车师后城、渠犁 。

实力最强劲的乌孙国则有一部分在新疆,其余部分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还有一些不在中国境内的“西域三十六国”: 大宛、大月氏、 罽 宾、无雷、滑国 等。

这些古国如今大部分都成为了中国新疆的一个县,咱就不一一去做介绍了,挑几个比较有名的讲一下。

大月氏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大月氏,与其联合围剿匈奴,然而张骞大月氏没找到,却找到了后来的西域三十六国。大月氏人是生活在中国的西北一带的游牧部落,与匈奴是世仇。

匈奴崛起后,经过匈奴冒顿单于和军臣单于的连续打击,大月氏人被迫西迁。经过长途跋涉,大月氏人来到今天阿富汗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著名的贵霜帝国。由于大月氏人已经在西域稳定下来,不愿意再卷入争端。汉朝与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的计划没有成功。没有盟友的帮助,只能由汉朝自己保卫北方,这也是汉武帝连续讨伐北方的原因。

乌孙

乌孙是三十六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极盛时期国土面积也比较大,如今在中国新疆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境内。乌孙与大月氏人一样,都是在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都是在匈奴的打击下被迫西迁。关于乌孙,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乌孙在被匈奴单于冒顿灭亡后,乌孙王子猎骄靡成了冒顿的养子。猎骄靡不忘仇恨,逃出匈奴的掌控,成功复国。

跟匈奴有血仇的乌孙在汉朝时一直是汉朝的盟友。

龟兹

在西域各国中,龟兹是唯一能与乌孙一决雌雄的国家。如今的龟兹大概位于我国新疆的阿克苏市和库车县之间。汉朝和唐朝的都护府都在这里。龟兹人口在西域是最多的,这里商贾来往如织,还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在这里聚集,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文化中心。

焉耆

焉耆是西汉对抗匈奴,唐朝对抗突厥的前线军事基地。焉耆如今的位置是新疆焉耆县。在西汉时,这里的人口也有万余人。而在打败西突厥后,唐朝把位于焉耆的北庭都护府迁到了碎叶城,之后焉耆就逐渐衰落了。

于阗

于阗位于天山脚下,塔里木盆地的南部。现在是以出产玉石出名的和田市。两汉时,于阗最为发达,人口数万人。于阗的佛教氛围浓厚出名,很多游记对其浓厚的氛围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大唐西域记》。

楼兰/鄯善

楼兰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如今的位置位于当时的大湖罗布泊的隔壁。楼兰在汉朝时是人口破万的西域大国。楼兰王因杀害汉庭使者被灭国而出名。楼兰国之后改名为鄯善,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七大强国之一。

疏勒

疏勒是汉朝在西域的重镇,现位于喀什市疏勒县。由于疏勒是汉朝通往天山以南的重要通道,也是草原民族通向西域的主要通道。所以汉朝和匈奴在这里发生过多次争夺战,疏勒是汉朝安西都护府向西扩展的前线根据地。在东汉时,掌控西域几十年的班超也以疏勒为自己的行营。

如今的三十六国早已不复存在,这些“袖珍”小国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汉书·西域传》

本文标题: 有关西域三十六国的历史书籍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390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朱元璋为什么想杀刘伯温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女生对怀孕有什么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