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英雄的区别一、释义不同英雄: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
民族英雄 英雄的区别
一、释义不同
英雄: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民族英雄:
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注:图为民族英雄郑成功。)
二、类型不同
民族英雄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类型。
1、狭义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在 “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以上定义适合于任何民族,并且不受地域和历史时间限制,也不受成功失败、人物大小条件限制。
2、广义民族英雄的定义是: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从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闪烁着民族英雄的光辉。
英雄没有这种狭义与广义的解释。
三、人数不同
称得上民族英雄的只有管仲、蒙恬、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马援、班超、冉闵、祖逖、谢玄、檀道济、陈庆之、李靖、薛礼、苏烈、徐世勣、高仙芝、郭子仪、杨业、狄青、曹玮、李继隆、种师道、宗泽、岳飞、韩世忠、吴阶、刘锜、李显忠、虞允文、辛弃疾、毕再遇、孟珙。
余玠、王坚、张珏、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徐达、常遇春、冯胜、傅友德、于谦、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孙承宗、袁可立、沈有容、邓子龙。
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史可法、阎应元、何腾蛟、夏完淳、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林则徐、刘永福、刘铭传、邓世昌、冯子材、孙中山、节振国、赵尚志、张自忠、马占山、杨靖宇等人。
称为英雄的人大有万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英雄
一、条件
民族英雄,除符合英雄的条件之外,还有以下两种特殊条件:
1、捍卫本民族尊严与权利这一行为,
2、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英雄:
1、才能勇武过人。
2、具有英雄品质。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
二、含义:
1、民族英雄是为了捍卫本民族尊严与权利而抗争的英雄,比如圣女贞德,康熙(雅克萨之战)等等。
2、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三、范围:
民族英雄是属于英雄分类中其中的一种,英雄是一个大分类,除此之外还有爱国英雄,人民英雄,抗日英雄、平民英雄等多种类型称呼。
扩展资料
民族英雄分类:
民族英雄分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类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解释为狭义的民族英雄。狭义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在 “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斗争中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人”。
以上定义适合于任何民族,并且不受地域和历史时间限制,也不受成功失败、人物大小条件限制。中国著名民族英雄有卫青、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王铭章、张自忠等等。
广义民族英雄的定义是: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从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闪烁着民族英雄的光辉。
又比如一项发明,使本民族受益,或为本民族争光;一项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学说,以及为本民族争光的行为者,都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如当代中国的民族英雄钱学森、邓稼先等。
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不是有捍卫本民族尊严与权利这一行为,不一定要像楼上说的要抵御入侵,比如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抗议英国殖民统治的行为也可以算作是民族英雄。
从历史角度上说,鲜卑或女真已经被我们民族同化,同属中华民族,就不能说那些抗金,抗辽的将领是民族英雄。
而英雄就不一定非要抵抗外国侵略者了,比如岳飞,他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是英雄,却不是民族英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场战争是内部战争,金打南宋,中国人打中国人,岳飞不是为民族而战,所以不是民族英雄啦O(∩_∩)O!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有关材料在任何时代之中,不管好与坏都有想改变世界野心的人。能评价其野心所能改变世界的可能,只有那时代的人们。为什么如此说?是因为后世的史学家会因所生存的时代而有不同的评论。但,在历史留下其名并燃烧起改变世界的野心,在人类历史中烟消云散的人,人们称这些人为“英雄”。
——《黄金之翼》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发雄兵百万、战舰千艟,怒鞭大海,远征希腊,扬言要“使波斯的领土与苍天相接”。斯巴达王李奥尼达仅率300名勇士坚守温泉关。当敌人吹嘘他们射出的箭能够遮蔽太阳时,勇士们高兴地回答:“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阴凉里追杀敌人了!”后人在李奥尼达和他的战士们墓前树立起纪念碑,镌刻着:“过路的客人啊,请告诉斯巴达同胞,我们尽忠职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这就是英雄。
今天,如果有人非要出语惊人地说:“李奥尼达作为斯巴达王,如果他的脑子里装的是抵御外辱,保护百姓的话,就不应该只带300个亲信到温泉关去送死,而应该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向斯巴达、雅典和全希腊的人民如实宣告波斯大军的不可抵抗,组织人民转移或有条件投降,尽最大可能保全人民的生命财产。实际上,他满脑子装的只不过是‘为祖先的坟墓,为希腊诸神的祭坛而战斗’!他应知道温泉关失守后,被激怒的波斯军会使希腊血流成河,他不去尽全力采取有效措施疏散人民,只是想通过战死来逃避,推卸自己应有的责任,这样的行为难道不自私吗?雅典城千年积淀下来的文物古迹其实正是由于李奥尼达的自私而毁于一旦。”那么,我们对于这样的高论者只能嗤地一笑置之。
以事后诸葛亮的英姿对作古的英雄妄加指责,以标榜自己的见识不凡,只能显露出论者本人的可笑。几乎没有哪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能够经得起今天多角度全方位的道德审判。如果说岳飞在收到12面金牌后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班师回朝是“效忠皇帝却辜负了国家”的话,那么1793年4月22日华盛顿在法英战争中罔顾民意与国会而发表“中立宣言”是否也可解读为 “效忠己国却背叛了全人类的事业”?当我们对这位“半神半人”的伟人不恋栈权位而乐于归隐田园的高尚品行再三鞠躬时,是否也应该问问他为什么不解放弗农山庄里蓄养的数以百计的黑奴……
有人提出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字是传说而非史实,有人认为那阕流唱千古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并非岳飞亲笔,更有人论证“兀术遗桧书”纯属子虚乌有……这些对于还原历史真实也许不无意义,但用来指证岳飞“大有问题”则未免太费了些周折。且以无疑岳飞版权所有的几首诗词来看,其中便不乏“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七律.寄浮图慧海》);“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七律.题骤马冈》);“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七绝.题青泥市萧寺壁》)云云,这顶“愚忠”的帽子戴的可谓不冤了。然而,就今天而言,岳飞真的“落后于时代”,不再值得敬仰和学习了吗?
卡莱尔(Thomas Carlyle)在《英雄和英雄崇拜》一书中如是评价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诺克斯(John Knox):“在我看来,要求这个苏格兰人在300年后的今天像一个刑事被告那样在世界面前抗辩,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以当时可能的那种方式,他是所有苏格兰人中最勇敢的!”在我看来,岳飞也是一个道理。在那侵略彼时中国的北方民族如怒涛一般奔腾南下的危难关头,身为一介末将的岳飞以大无畏的勇气奋起抗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直令金兵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以其大智大勇挽狂澜于即倒,玉柱擎天般地捍卫了中国人的疆土和尊严,如此英雄绝代,又怎不教人扼腕千古!
时下各种反岳飞的高论言之凿凿,或将学习岳飞与提倡愚忠挂钩,或曰高举岳飞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平统一云云。不客气地说,这些论调大都在混淆视听。现在我们学岳飞,学文天祥,决不是要学什么“男儿立志扶王室”、“壮志饥餐胡虏肉”,而是要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学习文天祥毅然捐弃歌伎满华堂的优渥生活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精忠报国”之于当代,决不再是效忠于个别统治者,更不是效忠于专制政统,而是要我华夏儿女忠于母国,忠于中华民族,以国家向荣、民族复兴为己任,争进民主自由,建设国富民强。这些,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华同胞都不会误读,而那些拒绝对母国和民族有所承担的“逃兵”们总是要王顾左右而言他的罢。
回到民族英雄的话题上,究根到底,民族英雄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试图从战争中哪一方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战争中哪一方代表着正义的力量来加以评判,笔者以为,这个标准还是没有挣脱“历史唯物主义”的泥沼。尤其是若依前者,中国曾经“改土归流”和美国曾经屠灭印第安人的污史岂不摇身变成了“英雄史诗”?秦桧主持和议殚精竭虑,甚至不惜代宋君跪受金帝诏书,终于签约罢兵,为宋、金双方恢复、发展生产力营造了难得的和平环境,试问桧与飞谁更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而 “正义力量”之说又有着太多的衡量角度,最后还是一团乱麻。至于《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定义:“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则未免有失偏颇——难道为中国制定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孙中山、为南非废除种族歧视制度而奋斗一生的曼德拉、为韩国推翻专制暴政而无畏抗争的金大中、以一颗基督般的心给印度无数“贱民”以人的尊严的德兰修女……竟不够“民族英雄”的资格,就因为他们没有抗击外来侵略?
让我们不妨抛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禁锢,便不难发现民族英雄真正的普世标准——所谓民族英雄,当是以一个真诚而无畏的高贵灵魂体现了民族共同信仰的伟人,在他/她的身上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凝聚着民族所共同追求的高尚美德,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照亮了民族的历史,最终升华为激越子孙后代踵武前贤不懈进取的典范和楷模!
华盛顿之为美利坚的民族英雄,代表着争取自由、维护民主的民族精神;圣女贞德之为法兰西的民族英雄,体现着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民族气节;圣雄甘地之为印度的民族英雄,集反殖民主义、反种族歧视、反宗教偏执、仁爱非暴力等崇高美德于一身,成为印度的“民族精神之父”;岳飞、文天祥之为我泱泱中华的民族英雄,乃因他们象征着“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民族精魂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概。民族精魂一日不移,英雄之光一日辉明,不随时局变迁、政治转向而暗灭。
如果说岳飞的“愚忠”有错,那么错的只是他生于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具体的人的岳飞自然是有局限的,而他所象征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浩然正气则跨越千古而长存,化入我中华民族血脉之中,与中华民族的灵魂息息相通,成为维系我中华国祚历经万劫而绵延的民族脊梁。卡莱尔说:“任何时代只要能找到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一个非常智慧和善良的人,它就不会走向毁灭。”岳飞正是这么一盏昏暗的宋王朝中的明灯,甚至可称得上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明灯。在这个意义上,岳飞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而且当仁不让我中华民族第一位的民族英雄。
《宋史》是元朝蒙古族丞相脱脱主持修撰的,岳飞并未被抹杀;满清的皇帝老儿们——女真人的子孙也没有夷平岳王庙,相信今时今日更鲜有人会用心险恶地将尊崇岳飞利用为宣扬民族仇恨抑或抵制和平统一,而今的史官们何竟如是庸人自扰!要知道,岳飞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早已跨越了民族鸿沟而为中华同胞所共仰,成为海内外亿万华夏儿女所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知道,对岳飞的尊崇来自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自发选择,纵然秦桧、赵构之流曾篡改史书,严禁“私史”,大兴文字狱亦不能压制!日本小说家田中芳树说:“当我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旅行之际,都一定会向当地人询问:对你们而言,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应该是谁呢?关于这个问题,大概百分之百都会提到岳飞。”(《中国武将列传.续出的英雄——宋时代》)岳武穆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英雄地位又怎是一纸高中历史教育大纲所能褫夺得了的呢!田中又说:“是以从中国所出关于历代名将的评价来看,常会有称其为抗金名将的情形,其重点就在于岳飞是持续抵抗金兵侵略的名将,自然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了。” 这么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又怎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所能诡辩得了的呢!今日为兄弟,当年岂手足?可见中国一以奉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已经走火入魔、误人子弟到了何等地步!
长期以来,一些高举着“历史唯物主义”大旗的史官大人们总是在自作聪明地物化英雄的价值,藐视英雄的光辉。对他们来说,岳飞、文天祥也好,戚继光、郑成功也罢,都不过是政治玩物和宣传道具而已,用之则招,不用则弃。在他们毫无敬畏的眼中,这些英雄无不一钱不值,与娼妓无二。然而,英雄之光又岂是这班唯“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的史官大人所能遮蔽得了的呢!
最后要强调的是,关于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而只能称为“抗金名将”的说法并非“与时俱进”的新物,我上学时就做过这样的题目,当年多拿了那几分,今日尤令我痛悔莫及。据闻五十年代末还搞过对岳飞的大批判,指称其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云云。与其说“新民族英雄论”是出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时代需要”,还不如说是执中国教育权柄者长期以来用变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强奸学子的一个明证。
借用武穆祠前楹联以为结:“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历史不是任人亵玩的娼妓。
东西方英雄观
几乎每个中国孩子都是听英雄故事长大的,那些闪耀着光芒的名字让我们循规蹈矩的生活变得精彩,让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因为“光荣与梦想”变得激动不安。
然而前不久,美国的一份英雄谱却很多中国人大跌眼镜。“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排行前10名中有影星约翰·韦恩,还有几乎和谎言划上了等号的克林顿。中国人疑惑了,老美们心中的英雄到底是怎样的?
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空泛的概念,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英雄,就是一个差异表现的典型。
英雄本身是一个相当主观的概念,每个人心中英雄的形象都会不同,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欧洲人和欧洲人之间也有分歧。但是若从宏观角度来看,以较大范围的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对英雄的理解这个问题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西英雄观的不同,以及进而揭示的文化根源的差异。
下面,我将试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中西的不同英雄观,希望可以阐述得尽可能详尽。
一、 生命&价值
在美国评出的英雄榜里,还有十位生活中的英雄。其中一位叫约翰·麦凯思,是越战军人,1967年起他在越南整整呆了六年,但是这六年他没有在战场上厮杀,而是呆在越南人的战俘营里。就是这样一个战俘,回国后不仅受到英雄的礼遇,被颁发了荣誉勋章,后来还走上了政坛,在人们的赞誉中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在排行榜中列居第六。
很多中国人面对这样的结果觉得愕然。中国人的英雄,即使不能够宏图霸业,至少也应该视死如归。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中国古代故事里,连乞丐都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气节、尊严,这样的字眼是比生命重要的,这与它们真正的现实价值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戊戌变法时,要说社会价值,康有为梁启超可以被认为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但若要论英雄,中国人更愿意选择“以死唤起民众”的谭嗣同。至于他的牺牲究竟有多少价值,这样煞风景的问题,是被回避考虑的。
自古以来,中国的英雄崇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人却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在战场上千方百计地使自己活下来的人是英雄,而悲壮地牺牲并没有多大意义。历史上曾有一个小故事,在一九四五年九月的日本投降仪式上,麦克阿瑟将军代表盟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时,突然招呼陆军少将乔纳森· 温赖特和英国陆军中校亚瑟·帕西瓦尔,请他们过来站在自己的身后。而这两位将军都是1942年向日军投降,刚刚从中国满洲的战俘营里获释,然后乘飞机匆匆赶来的。就是这两个战争初期就当了俘虏的人,却占据了历史镜头前最显要的位置。麦克阿瑟将军曾经这样解释,这是对他们巨大自卑和精神损失的一种弥补和真诚答谢。在将军眼里,他们不仅为战争做出了贡献,更为赢得生命作出了巨大牺牲,怎能不算英雄?
相比之下,西楚霸王乌江自刎,并非真的无路可走,却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宁可死得轰轰烈烈,也绝不愿意苟且偷生。还有战国时期的程婴,在仇人门下忍辱负重十几年,最终大仇得报,却再不愿独活人世。在无比珍视生命的西方人眼中,这些又是难以理解的了。
西方的英雄观里,很重要的两点就是,珍爱生命,创造价值。
而中国的英雄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慷慨悲歌里,坚信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可丢。
至于这样差异的根源,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在这里一并提出,请老师指正。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必定是能够做成凡人难以做到的事。
在中国百姓的生活哲学里,讲究“好死不如赖活着”,讲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或许在中国人的观念深处,放弃生命是最难的,死亡最可怕。中国近代的老百姓生活非常凄凉非常悲惨,甚至可以说是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但是当时自杀的比率却很低。这也说明在中国百姓的传统观念里,活着是一个最重要的本钱。而英雄伟大就伟大在,肯放弃最难放弃的东西去成就事业。说句俗话,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
而西方人的珍爱生命也跟宗教信仰有一定关系。在基督教里,放弃高贵生命的人是不能进天堂的;而佛教里生命能够轮回转世,小说里很多英雄临死前都会幽默地说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对于那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们,多少也是一种安慰吧。
二、 民族&个人
回忆一下从小耳熟能详的英雄名字,古代的有岳飞、文天祥,现代的有黄继光、董存瑞、江姐,都是响当当的民族英雄。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人对英雄的定义里,最初是仅有民族英雄的。中国英雄的价值重心在于能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这样的品质在战争时表现为革命英雄,在和平时期,则很明显地具有政治色彩。
2000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拍,保尔·柯察金这个久违的英雄形象再次被搬上银幕。由此,却引发了新世纪一场有趣的讨论:“保尔和盖茨,谁是英雄?”
很明显地,保尔具备了一个革命的英雄需要的所有品质:勇于奉献,勇于牺牲,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盖茨,世界首富,在社会主义经典意识形态里,即使不算剥削资本家,也绝对不可能被称作英雄。但是讨论却依旧热火朝天,为什么?因为比尔盖茨就是美国人选出来的英雄。在美国人心目中,他通过自己的独立奋斗和不懈努力,创造了天文数字的财富,创造了无数的就业机会,达到了世人难以比拟的成功,所以,他是英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的英雄观,是不是无私奉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独立奋斗的精神,有充足的生命体验,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盖茨的例子如果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不妨看看英雄榜前十名的另两位,影星约翰·韦恩,还有飞人迈克尔·乔丹。很明显,在个人成就方面他们非常成功,事业有成,影响广泛,魅力难当,但是影星球星,在中国可以被当作偶像崇拜,但要评价为英雄,听起来甚至是有些可笑的。
当然西方也有民族英雄,比如圣女贞德,比如戴高乐将军,但总体来说,中国的英雄之价值重心在民族和国家,以民本主义为圆心,而西方的英雄则是个人本位,崇尚的是自我中心主义。
三、 道德&力量
在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中的威武英雄到到中世纪的宗教领袖,一直到近代资产阶级创造的富人英雄,始终围绕着、并且丰富着一个做人的理想——英武的俊杰英雄。英雄主义回荡西方已经历史相当久远。健壮、骠悍、机智、幽默、豪侠、富有同情心和冒险精神,甚至还有浪漫,这些都是西方英雄主义的代名词。而在中国古代,排除狭义的民族英雄不算,英雄最初的意思更多的应该是“圣贤”二字。中国古代的文化作品一以贯之地讲述、追寻着的一个人生理想——成为君子、圣贤。这与西方的英雄品质是相映成趣的。
看古希腊神话,阿喀琉斯、赫拉克勒斯这些英雄个个都是勇猛彪悍,骁勇善战,是西方传统英雄的典型,有着西方独有的尚武精神和进取心。而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儒教思想深入人心,认为道德的力量比武力重要。罗素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上曾经这样评价中国人:“比起白人民族中国人统治别人地欲望远为淡薄。如果世界上存在任何‘不屑于战’的国家,那便是中国。中国人态度的本色是容忍和友善,待人以礼,也希望别人以礼相待。要是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只希图自由,不追求统治地位。”也因为中国人这种隐忍的特性,中国的英雄与西方相比,低调的多,崇尚道德的多。
中国人崇尚的品质,在于高尚,清朗,坦荡,出淤泥而不染。所谓圣贤,其实是这些理想品质的综合,是人生理想的结晶。中国人的人生理想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其中以立德为首,有大德而又建立大功的,或者有大德而又有大智慧的,都在圣贤之列,比如孔子——大德大智的化身,诸葛亮——大智大功的化身,关羽——大德大功的化身。甚至只要道德崇高,即使没有功业和著作,也可进入圣贤之列,比如颜回。相反地,如果德行不良,即使武功盖世,智慧超群,中国人也会把他划入奸雄之类,得不到尊敬。
总结出以上三点中西英雄观之间的主要差别之后,在翻阅资料时,还发现另一个有趣的小问题,表现了中西英雄很典型的一点差异,在这里也稍加阐述:
四、 英雄与美人
西方的传说里,英雄们奋力战斗的时候,背后总是有美女深情款款的目光。比如阿喀琉斯,比如侠盗罗宾汉,比如那个风流倜傥的007。而在中国的英雄故事里,即使是被艺术化之后,也一般是没有女性出现的。自古美女爱英雄,但是中国人说:“红颜祸水。”水浒108将,背后有女性的少得可怜,历史上英雄加美女的组合,通常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霸王别姬,比如貂蝉吕布,比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
中国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英雄是要以事业为重,国家为重的,英雄是一定要承担起超乎常人的责任,完成历史的使命的。这其中,必定没有儿女情长,没有七情六欲,红颜最终只会成为英雄们事业道路上的绊脚石。明理的美女如虞姬,就会自刎以求丈夫成就霸业。这不仅仅因为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歧视,也来源于中国人对于英雄超越人本性的要求。
西方的英雄明显人情味浓得多,爱得深沉,斗得勇猛,让人不得不感叹,西方的英雄真轻松,江山美人,一个都不少。这也是根源于西方的人本主义,不管他是斗士是英雄,他首先是个人,有人需要的一切需要,包括儿女情长,包括七情六欲。而中国的英雄们受伦理道德的规范则严格苛刻得多,至少,要成为英雄,首先就不能是俗世之人。
综上所述,中西的英雄在价值观,道德观,民族观上都有典型的差别,中国的英雄大多民本主义,西方的英雄大都为个人主义。理解中西英雄观的差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根源上的差异。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