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公正的历史评价?一、,丰功伟绩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揭竿而起,向暴秦发难,一时天下云集响应。...
"西楚霸王″项羽公正的历史评价?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揭竿而起,向暴秦发难,一时天下云集响应。9月,项梁和项羽也在吴中起事,杀了会稽太守殷通。项梁自为会稽郡守和将军,任用项羽为裨将,也就是副将,分派吴中豪杰为军吏,分头攻下会稽各县,整编队伍,有精兵8000人。这个时候项羽才24岁。
公元前208年6月项梁立了楚怀王。8月进兵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大败秦军主力章邯。接着分兵追击。项梁领兵包围章邯于定陶。项羽、刘邦联军,西击秦军,攻克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接着又在濮阳以东大败秦军。项羽乘胜突入河南,转攻雍丘(今河南杞县)斩杀了李斯之子李由。李由为秦三川守,镇守军事重镇洛阳,李由带重兵东援章邯,被项羽斩杀。这是反秦义军诛杀的最高秦军统帅。项羽威名大振。
陈胜吴广
但真正使项羽名声大振的是在巨鹿之战。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多次激烈战斗,秦二世三年正月,楚军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夜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项羽凭借巨鹿之战,一战成名。
二、 江河日下
项羽凭借着天下反秦的声浪,杀死了郡守,成为了起义军将领,又凭借着家族的威望赢得了士气。项羽一路走来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但事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
项羽接受章邯投降后,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然后西进,直指秦都。诸侯之兵,在秦朝许多曾为刑徒,痛恨秦人已极,一路上虐待秦降卒。20余万秦降卒人心浮动,流露不满情绪。公元前207年10月,项羽行进至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已得知刘邦入关。项羽怕入关后秦卒反叛,就在新安坑杀了20余万秦降卒,制造了血腥的杀降惨案。所以司马迁评论说:虐戾灭秦,自项氏。项羽在反秦斗争中的这种复仇主义,虽是痛快一时,却大失人心,这是导致他成为悲剧英雄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历史上,对西楚霸王项羽怎么评价,大英雄,战神吗?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力能扛鼎的大英雄,也是战神,但是他也是一介莽夫,有勇无谋。所以这样的项羽只能做将不能为帅,更不可能会成为一国之君。
楚国名将项燕被秦军围歼之后,他的孙子项羽后来卷土重来,兑现了他临死前对秦的诅咒:“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时候项羽还被秦国的严刑峻法束手束脚,每天只能偷偷摸摸的进行他们的灭亲大计,时机没成熟却想鲁莽行事强出头,还好有他的叔父项梁把他按住了。当秦朝分崩离析的时候,灭秦的时机来了,项羽仅带三百楚国勇士就开始起义。项梁深知项羽行事鲁莽,所以给他找了一个亚父—范增,让他充当项羽的智慧囊。但是项羽习惯了一意孤行,所以在很多时候与范增意见相左,随后被刘邦成功离间了他们俩的关系。由此可见,项羽不仅鲁莽,而且愚不可及,盲目自信还不自知。
失去了范增的项羽,就只剩下勇了,在经过与刘邦长时间对峙,他越来越被刘邦这个痞子牵制得死死的,最后兵败被围困于乌江,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何骄傲,他选择了自刎身亡。这样一个一身勇猛的人就这样死去了,让人感叹。那为什么说他仅能为将不能为帅呢?要到帅才,不仅要有勇,而且要有谋,而作为将才,只要有勇并且听话就行,很显然项羽是属于后者。
看了《楚汉传奇》里的项羽,觉得他行事作风就像一个孩子,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一意孤行,把自己一开始的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他缺将才,很自信的他把韩信逼走了,他缺谋士,也很鲁莽的把范增气走了。剧中弹幕总在刷项羽“完美的避开所有正确的决策”,也是因为这样导致了他的悲惨下场。
如何评价项羽呢?
项羽,名籍,字羽,少年时期跟随项梁学习兵法。据说项羽天生就力大无穷,能够将成年男子打倒,无人能敌。在电视剧《神话》中项羽和易小川比试骑马,谁先掉下来谁就输。项羽为了让易小川赢,故意用力将自己骑的马夹死,然后让小川赢了。虽然这只是根据项羽的故事而编纂出来的一个故事,但是民间和历史上的记载,项羽的确是少有的武艺了得的人。在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开头就写了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这也证实了项羽并不是大家眼中的武夫。
许多人在评价项羽的时候会认为项羽只是一个只会靠蛮力取胜的莽夫,却不说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其身份高贵,又自小跟随项家的当家人项梁学习,学识自然是不弱的。
秦朝末期,随着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各地诸侯也纷纷复燃,重新掌握了军队和土地,在自己的地盘盘踞着,俨然就成为了战国时期齐七国并存的分封的局面。项羽当时跟着项梁东奔西走,就在陈胜吴广起义后不久,会稽太守殷通就对项梁说他想要自己起来造反,这刚好就给了项梁一个机会。项梁故意让殷通召唤来项羽,然后项梁就指使项羽杀了殷通。殷通的手下们乱做一团,为了镇压住他们,项羽又接着杀了将近百来人。
就这样,项梁说服了这些部下,带着殷通的部下军队反秦起事了。公元前208年,陈胜被杀,谋士范增赶来对项梁说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项梁采纳了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仍旧立为楚怀王,而项梁就自号为武信君。可是在后来和秦将章邯的对战中,项梁兵败被杀。而那时项羽和刘邦正在两地分别对抗着不同的敌人。项羽得知叔父项梁已死,知道自己未来只有一人坚持下去了,于是变得异常坚韧。章邯在打败了项梁后认为楚地无惧,因此就前进攻打赵国,赶去和王离的军队汇合。章邯和王离将赵王困在巨鹿城,在两个军队之间修建了一条专门输送粮食的甬道。
项羽手里只有五万的兵力,而章邯和王离的军队加起来一共有四十万,这样悬殊的差距,使得项羽不得不想办法来应对。赵王在巨鹿向各诸侯都发送了求救信,只有楚怀王答应出兵帮助他,但是派去的兵力也只有这么多了。其他诸侯军都惧怕秦军,因而不敢前进。项羽之前的楚军上将军宋义也是这样。项羽就将宋义杀了,自己做了上将军,然后率领这支队伍援救赵王。这是项羽第二次弑杀上级,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先给将士们做好了思想工作。可见项羽并不是一个没有谋略的人,相反他很有思想。
项羽让将士们抱着誓死的决心对战秦军,为了加强他们的信念,他吩咐大家烧掉了帐篷和粮食,凿烂了船只,只能赢不能输。于是楚军上下一心,士气高涨,个个以一当十。就这样灭掉了当初令人闻风丧胆的帝国秦军,威慑了诸侯军,各诸侯军共同推举项羽为诸侯联军的首帅。这也是后来项羽的军队的组成,因为不是所有的士兵都属于自己派系,所以项羽在诸多方面多有掣肘。
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后回去向楚怀王请封为“西楚霸王”,然后项羽还分封了各位在战场上有功劳的臣下。项羽知道楚国不能有二主,于是他一直都在找机会除掉楚怀王,这样楚国甚至普天之下,项羽为王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项羽派英布刺杀了楚怀王,这是项羽第三次弑上。这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不受制约,也是正了名分。
至于后来项羽没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这件事,也是因为个中原因让项羽没办法杀他。首先项伯的阻止就是一大阻碍,另外刘邦无错,称臣的态度太低,不好下手,否则政治失分太多!总之,项羽不是一个蛮夫,他是一个极其善于用兵的人,文武双全。
如何评价项羽?
首先项羽是一个没有做到帝王但位居本纪之列毫不逊色的英雄人物。他起于贵族家庭,自小就有贵族气质和雄心壮志,并且抓准时机、揭竿而起,帮助项梁运筹帷幄,势力迅速壮大,在项梁去世后更是扛起大旗,战功显赫,威震雄风,崛起为西楚霸王。
他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东救齐地,西破章邯。而巨鹿和彭城两战,更是他辉煌的顶峰。他的盖世豪气永垂青史,立志图秦表现了他少年的豪气,破釜沉舟展示了他生命的锐气,痛别虞姬反映了他真爱的勇气,自刎乌江书写了壮士的志气。
司马迁也赞颂道:“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同时学界也有对他的性格缺陷、领导能力有限、政治手腕不足等方面有诸多的讨论,对他最终败于刘邦的原因做出形形色色的细致分析。确实,他虽叱咤风云、豪气盖世,但他剽悍滑贼之性,嗜杀如嗜食。秦吏卒心不服,就将20余万降卒全部坑杀,杀田荣不得便“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肆意杀人和屠城。
而且脾气暴躁、不会礼贤下士,没有政治心机,最后众叛亲离,落得被逼绝路、乌江自刎的结果,着实让人惋惜与深思。日本学者泷川资言也感叹道:项羽留给后人太多的喟叹、太多的思考。项羽是个悲剧英雄,《项羽本纪》使人读来“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