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是什么?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希腊语:Βυζαντιν,αυτοκρατορα,英语:The,Byzantin...
拜占庭是什么?
拜占庭帝国——第五个地中海第一强国(395至468年)
上一章回顾:罗马——第四个地中海第一强国(公元前241至公元395年)
283年,罗马帝国伊利里亚王朝皇帝在攻入萨珊帝国首都泰西封前夕被雷意外劈死,罗马帝国随即和平分裂为统治西部的长子卡里努斯和统治东部的次子努梅里安,分别以罗马和尼科米底亚为首都。这是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最早的雏形。随着戴克里先的继位以及其所创立的四帝共治制度的实施,罗马帝国的分裂已逐步形成趋势,而且帝国重心也逐渐向东转移。330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王朝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首都从安纳托利亚的尼科米底亚迁至巴尔干半岛的拜占庭,并将其改名为“新罗马”,罗马人民则更多地称之为“君士坦丁堡”,日后正式成立的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帝都就此诞生。
395年,随着罗马帝国狄奥多西王朝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逝世,罗马帝国随即和平分裂为统治西部的次子霍诺留和统治东部的长子阿卡狄奥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统一过,标志着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正式建立。西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西地中海及东地中海的亚得里亚海、西爱奥尼亚海和西利比亚海,而拜占庭帝国则继承了罗马帝国东地中海的东爱奥尼亚海、东利比亚海、爱琴海、黎凡特海、奇里乞亚海、马尔马拉海、黑海和亚速海。从面积、分布以及君士坦丁堡的归属上来看,拜占庭帝国的海权略胜一筹,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地中海霸权就此被拜占庭帝国所和平继承。
此后的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虽然没有再次统一,但是双方之间在地中海上一直相安无事,并共同对抗匈人和日耳曼人的入侵。由于君士坦丁堡城墙的坚固以及采取向匈人妥协纳贡的方式,拜占庭帝国在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受损有限,反而是西罗马帝国遭受到了匈人和日耳曼人连续的冲击濒临崩溃。
当匈人帝国在454年瓦解之后,汪达尔王国成为了西罗马帝国最大的威胁。以迦太基城为首都的汪达尔王国不仅在455年攻陷了罗马城,更是先后在458年的锡纽萨海战、460年的埃尔切海战和461年的卡塔赫那海战三次大败西罗马舰队,令后者不得不向兄弟之国拜占庭帝国求援。
468年,汪达尔王国在卡本半岛海战大败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联合舰队,西罗马舰队就此全军覆没,拜占庭舰队则遭遇重创。夺取西地中海霸权的汪达尔舰队进一步将势力延伸至东地中海,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的地中海霸权就此被汪达尔王国所瓦解和取代。
参考资料:
本系列主要阐述了以地中海为舞台的“历代地中海第一强国”,想要了解以全球海洋为舞台的“历代海上第一强国”,请参阅专栏《以全球角度看历代海上第一强国》:
拜占庭算现在哪个国家的历史
拜占庭算土耳其的历史,现在城市名字是伊斯坦布尔。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的名字而著称——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
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见《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汉译本)。
扩展资料
拜占庭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
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工业。也是重要渔港。有苏莱曼清真寺等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伊斯坦布尔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等34所大学和高等学府。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兵家必争之地。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
人口密度超过2700人每平方千米,远超所在国家土耳其101人/平方千米的人口密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西部的欧洲部分(占总人口65%),而亚洲部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于斯屈达尔。
人口大部分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移民,只有28%的人口为本地居民。男女比例均衡,男性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50.21%。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拜占庭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