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功臣隆科多的死很蹊跷,雍正为何处心积虑将他置于死地?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如果没有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位的帮助,雍正想...
第一功臣隆科多的死很蹊跷,雍正为何处心积虑将他置于死地?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如果没有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两位的帮助,雍正想要当上皇帝,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康熙刚刚出世的时候,众皇子那可是虎视眈眈,生怕自己的皇位,被别人抢走。那时候的雍正,若没有年羹尧统兵在外,没有隆科多携步兵在内支应,估计雍正也就只有眼巴巴看别人登基做皇帝的份了。
可是,在雍正做了皇帝之后,他为人比较心狠手辣,所以曾经辅佐自己的那些人,他不仅不记得他们的好,反而是把他们给处决了。比如年羹尧,再比如本文中我们将要提到的隆科多。
隆科多帮助雍正做了皇帝之后,雍正刚刚登基,自然会对拥戴自己的那帮功臣论功行赏,当时隆科多自然以头功,大受雍正皇帝的褒奖。所以我们看到雍正坐上皇位后,发布的第一道任命书中,就有隆科多的名字。
首先,隆科多是康熙遗诏,立雍正为帝的见证人。很多传言说雍正存在篡位的嫌疑,但隆科多身为唯一承旨大臣,在皇子们中间的话语权,无疑是最关键的。所以,隆科多对雍正的支持,无疑为雍正顺利登基,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因此,雍正帝内心对隆科多是心存感激之情的。由此,隆科多深受雍正垂爱,数次提拔他,隆科多的官也是越做越大。为了表达自己与隆科多的亲密关系,雍正在书写谕旨的时候,也经常以“舅舅”来称呼隆科多。
被雍正视为“恩人”的隆科多,雍正为何处心积虑将他置于死地?
手握重兵,是雍正决心除掉隆科多的重要原因。
雍正三年六月,雍正给内阁大学士下谕:“前以隆科多、年羹尧颇著勤劳,予以异数,乃交结专擅,诸事欺隐。”此诏一出,朝野都很明白,雍正是想要收拾隆科多了。
彼时,自身难保的隆科多,还要存心扰乱年羹尧案,此时为了对抗雍正,隆科多竟与年羹尧结成同盟,酝酿将雍正帝架空。而雍正帝给隆科多定罪,也是毫不留情。
后来,雍正派隆科多与沙俄谈判,并借机以结党营私等罪名将他抓捕。之后雍正给隆科多列出四十一款重罪。
此后,雍正便将隆科多给幽禁在了畅春园。
畅春园对于雍正和隆科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场所,那是隆科多见证康熙遗诏的地方,正是这次见证,隆科多才助雍正顺利当上了皇帝。
雍正将隆科多关起来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史书中记载:“外筑屋三楹,永远禁锢”。
“楹”是个量词,是“一列”或说“一间”的意思。
那么“外筑屋三楹”就是在畅春园之外,盖了三间屋子,然后将隆科多给关在里面,永远禁锢起来了。
所以,曾经鼎立支持雍正继位的隆科多,被雍正彻底置于死地,他内心里应该是苦不堪言的。所以,一年之后,隆科多就在这三间屋子中,带着满腔的幽怨,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这就是隆科多的下场。
雍正以什么理由除掉隆科多呢?
帮助雍正顺利登基的,一共有三位功臣,分别是陕甘总督年羹尧、九门提督隆科多,以及十三阿哥胤祥。这三个人中年羹尧是封疆大吏,主持西北地区的民政军务,实力颇大。而隆科多手握九门兵马,是北京城的实权人物,不可小觑。
至于十三阿哥胤祥,虽然当时没有具体职务,却是雍正最贴心的兄弟,为雍正举荐了不少人才,比如说金南瑛、李卫等。雍正在登基以后,陆续除掉了年羹尧和隆科多,胤祥后来也病死了,但是胤祥被封为铁帽子王,而年羹尧和隆科多却身败名裂。那么雍正为何要急着除掉隆科多呢?
隆科多和年羹尧联合,想要扳倒胤祥。胤祥被康熙关了十年,一直到雍正上台以后,他才重新被启用,成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这个时候的年羹尧成为了征讨西北的大将军,隆科多成为了军机处大臣兼任九门提督。
胤祥则被任命为和硕怡亲王,议政大臣,总理户部事务。原本只有年羹尧和隆科多是雍正最得意的功臣,可是突然插入一个胤祥,这让他们俩有点不适应。而且胤祥是皇子,和雍正的关系非常好,很明显,胤祥是要盖过年羹尧和隆科多一头的。为此年羹尧和隆科多在私底下,肯定是有想过怎么扳倒胤祥的。
雍正和胤祥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们对手握大权的年羹尧和隆科多,自然也是不怎么放心。尤其是出征在外的年羹尧,手握大量军队,是最需要重用却又是最棘手的人物。为此胤祥向雍正推荐了金南瑛做陕西驿道使,陕西是年羹尧的大本营,陕西驿道使虽然只是个四品官,但是这就等于是在年羹尧的眼皮子底下安插了一个眼线。
此后年羹尧的一举一动,雍正和胤祥都会知道的一清二楚。为此年羹尧大为恼火,不过人家毕竟是大将军,不可能直接弹劾一个四品小官。
所以年羹尧就派手下人轮番弹劾金南瑛,目的就是为了把他赶出陕西。可是这种弹劾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雍正明白年羹尧的心思。
玉柱以行止甚劣,夺官,交隆科多管束。羹尧得罪,上以都统范时捷疏劾欺罔贪婪诸状,及妄劾道员金南瑛等,并下吏部议处。上谕曰:"前以隆科多、年羹尧颇著勤劳,予以异数,乃交结专擅,诸事欺隐。"命缴上所赐四团龙补服,并不得复用双眼花翎、黄带、紫辔。---《清史稿》
于是年羹尧索性自己上书,甚至伙同了隆科多一起上书,两位宰府之臣居然同时上书弹劾一位四品官,这种事情还真的是闻所未闻。
很显然这两位弹劾的其实不是金南瑛,而是他背后的和硕怡亲王胤祥。甚至于说,这两个人的目的,是为了给雍正提个醒,这不是找死这是什么?结果金南瑛上了两道奏折,年羹尧和他的朋党们就都下课了,而隆科多也等到了他的厄运。
隆科多自恃功高,丝毫不懂得收敛。隆科多算起来还真的是雍正的舅舅,虽然不是亲娘舅,可是雍正自幼就是隆科多的姐姐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所以跟佟佳氏这一族的关系比较亲密。
同时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又是康熙皇帝的老丈人兼舅舅,康熙的生母是佟国维的姐姐。由此可见隆科多和皇家的关系,那是相当硬的。再加上康熙临终前将他任命为顾命大臣,帮助雍正皇帝顺利登基,这更是大功一件。为此隆科多在雍正朝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地位高了,那么前来攀附的人就多,为此隆科多的党羽可以说是遍布朝野。当年他老子佟国维就被称之为佟半朝,如今隆科多比他老子还要过分。
这次隆科多联合年羹尧弹劾金南瑛的事情,就足以说明隆科多当时已经猖獗到了什么地步,居然连胤祥也敢收拾,甚至可以说这矛头是直奔雍正去的。
就连隆科多的家奴,也知道仗势欺人,收受贿赂。结果这兄弟被抓了以后,居然供出了隆科多收受年羹尧等人的巨额贿赂。及议上,以时捷劾,请罢羹尧任;以妄劾南瑛,请严加治罪。上以前议徇庇,后议复过当,责隆科多有意扰乱,削太保及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命往阿兰善等处修城垦地。---《清史稿》
隆科多推荐的官员中,也有不少被查贪污受贿的,雍正皇帝那段时间是一想到隆科多就脑壳疼,这家伙现在真事儿不干,就知道捞钱,那哪里还能长久呢?雍正曾经多次提醒过隆科多,可惜他并不知道收敛,再加上隆科多的儿子、仆人、属下这些人的神助攻,最终雍正还是把隆科多给法办了。
雍正是实权皇帝,隆科多想要建立自己的权力网络。
雍正和隆科多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权力,这两个人都非常看重权力。隆科多自从拿到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军权以后,立刻就意识到了权力有多么重要。权力不仅可以让他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而且可以左右皇位的人选,这实在是太诱人了,所以隆科多压根就没打算放弃权力。
初,隆科多与阿灵阿、揆叙相党附,既又与羹尧交结。至是,上尽发阿灵阿、揆叙及羹尧罪状,宣示中外。又侍郎查嗣庭为隆科多所荐,坐悖逆诛死,上诘隆科多,隆科多不以实对。五年,宗人府复奏劾辅国公阿布兰以玉牒畀隆科多藏於家,阿布兰坐夺爵幽禁。上命夺隆科多爵,召还京,命王大臣会鞫。---《清史稿》他在手握大权以后,想要搭建一个权力的网络,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隆科多才会愿意和年羹尧这些人打交道。
在他看来,关系多了,路就好走了。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一直有一双眼睛,正牢牢地盯着他,那就是雍正的眼睛。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45岁了,所以他当然也知道权力的重要性。这位做了45年皇子的皇帝,在掌握皇权以后,自然是不可能愿意将权力拱手让人,哪怕是分一部分出去都是不行的。
而隆科多要做的,就是分走一部分权力,甚至是想要架空雍正皇帝。这两人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引爆,所以雍正对他下手,是越早越好。
总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
这就是雍正除掉隆科多的真正原因,包括年羹尧在内,这些人都是有拥立之功的人,所以他们才会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因为雍正一旦收拾了他们,那就会背负上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可惜他们不知道,雍正是个不怕挨骂的人,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哪怕天下文人都在骂他,他也不在乎。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协助他上位的舅舅隆科多?
他是处于什么考虑?雍正登基后本来非常欣赏并重用隆科多,是隆科多帮其登上皇位,但在皇家中君臣之间不免猜疑重重,随着隆科多的权利越来越重,雍正难免害怕其篡夺皇权,加上种种事件,最终雍正杀掉了隆科多。在雍正登基第五年,就将其关入了大牢,罪名多达40多种,包括结党营私,私藏玉蝶等等。
总的来说,雍正是慢慢不满隆科多,最终将其杀掉的。
雍正刚登基时,帝位还不稳固,隆科多虽扶持雍正登位,但其私下竟还和八爷党有联系,八爷党不服雍正,一直密谋推翻雍正,此时隆科多竟然还和八爷党有联系,雍正当然不满,心生间隙;雍正有两大重用功臣,一个是隆科多,还有一个是年羹尧,本来他俩两者非常平衡,互相牵制,但后来年羹尧结党营私,自恃功高,专横跋扈,苛待部下,引起朝野上下公愤,还任人唯亲,不满皇权进而威胁皇权,在皇帝面前无礼,最终皇帝杀了他,此时,平衡被打破,隆科多失去了制约他的人,也开始作乱,滥用职权,乱劾贤吏,雍正对其越来越不满;
隆科多拥有兵权,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在古代,一般拥有兵权的人稍不小心就会被皇帝猜测会谋反。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他触犯到了皇权,让皇帝不满,对官员的派向予以干涉,这本来只有皇帝才可以干预,其干预让皇帝感到了危机,最终雍正以41条罪名扣在了他身上,致其被杀。
雍正为什么要杀隆科多?
雍正能登上皇位,隆科多功不可没、后来雍正为什么要杀他?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胤禛的真相,自然为雍正所忌讳。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在罪状中,胤禛认为康熙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隆科多同年羹尧一样,都对其他官员的任命予以干涉,称“佟选”和“年选”。虽然隆科多是正常的途径,他任吏部尚书,但选官这种事情一向是皇权所为,你一个臣子居然选起官来了,不仅是擅权,而且有结党之罪。
隆科多对雍正的疑忌不是不知,也想自留退路,于1725年底主动提出辞去步军统领一职。这一招正中雍正下怀,他早就不想把这个要职留在隆科多手里,而且准备让与隆科多不甚亲密的巩泰来接手这个职位。以准许隆科多辞去步军统领一职为契机,雍正开始公开打击隆科多。
1727年夏,隆科多、图理琛等人被派往边境代表清朝政府就边境问题同俄罗斯举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七月,隆科多被逮捕回京后,其他谈判代表不再坚持强硬立场,对俄国做了许多让步,当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时,俄国的代表认为俄国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隆科多的被召回”是原因之一。而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身陷囹圄,被冠以四十一项大罪定为死刑。
1727年,诸王大臣会议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以上这些都列其中。四十一条中有一些奇怪的罪行。比如,交结、庇护年羹尧之罪。其实说起来,要说交接年羹尧之罪,是首倡于胤禛自己。当初,年大将军以雍正皇帝藩邸旧人,是很瞧不上隆科多的,认为“舅舅”只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而已。但雍正皇帝出于稳固自身统治的考虑,不愿自己的左膀右臂闹僵,竭力表明隆科多对年羹尧的尊重,说舅舅隆科多说有些事必须要等你进京一起商量(年羹尧在西北),又表示自己以前也不知道隆科多的才能,后来才明白自己大错,隆科多真正是父亲康熙皇帝的忠臣、朕的功臣和国家的良臣,真正是“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希有大臣”。雍正希望年羹尧跟隆科多要好好共事。雍正皇帝甚至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长子过继给隆科多做儿子,以此来糅合两人为自己效命。隆科多本来就对年羹尧无恶意,又经过这样的拉皮条,他能不跟年羹尧交结吗?雍正在这里不惜自相矛盾,原因在于此时年羹尧已经倒台,雍正正是要让隆科多背上“奸党”恶名,为年羹尧陪葬。
还有一条罪状,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卒于1716年,揆叙卒于1717年,他们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这条罪状从何说起?原来,雍正这是在算旧账。早在1708年,群臣推举皇太子时,阿灵阿和揆叙是推举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个一等侍卫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统、銮仪使之职已被康熙罢去。他是大阿哥的人,虽然大阿哥积极参与谋立八弟,但隆科多毕竟跟胤禩隔了一层。事实的隐情还在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维在1708年大臣推举之前抢先上奏,提醒康熙对立储之事要谨慎考虑。当时,佟国维已经退休了,但这个上奏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等于告诉众臣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不赞成复立废太子胤礽,而是意图支持皇八子。当后来康熙追究主谋时,众臣举出大学士马齐,但康熙表示肯定是佟国维,予以斥责,只是没有重罚。毕竟佟国维是皇亲国戚,父皇都没有加罪,雍正也不好说什么。但对阿灵阿和揆叙,雍正在他们死后也不放过,斥之为不忠不孝暴戾阴险之人,俨然是本朝最无耻的大臣。雍正借此张开了清除胤禩集团的大幕。
陈年旧账,嫉恨如此之深,说明雍正是一个多么刻薄阴险的人。雍正为了避免给人滥杀功臣的讥刺,所以没有将隆科多处以死刑,而是在畅春园附近建房圈禁。圈禁隆科多的地点颇富意味:隆科多位极人臣以此始,身败名裂以此终。一年后,失势的“舅舅”死于禁所。
隆科多并非一无是处。1727年,隆科多被派往边境主持同俄国的划界谈判。当时,尽管他的地位摇摇欲坠,但他恪尽职守,仔细进行实地调查,态度坚决地要求俄国归还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也许他有讨好皇帝的心思,但他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可惜,那时雍正已经完全不信任他,反倒因为其他问题把他逮捕回京受审。
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其赃款数十万两,于家产中追补。长子岳兴阿被革职,次子玉柱被发往黑龙江当差。1728年夏,隆科多于幽愤中死去。而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在雍正末年隆科多联合皇八子等人逼宫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胤禛的真相,自然为雍正所忌讳。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在罪状中,胤禛认为康熙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雍正多次放过隆科多,但是隆科多自己一直不知悔改,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但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雍正帝抓到罪证立即谴其回京逮捕、抄家;十月,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幽禁于畅春园。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
拓展资料佟佳·隆科多(?—1728年),清朝满洲镶黄旗人,字竹筠,与雍正养母佟佳氏一族,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佟国维之子,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重臣,被雍正皇帝公开称为“隆科多舅舅”。
康熙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朝吏部尚书加太保衔。因曾经帮助雍正秘密登基(后书记载,不实),事后于雍正三年(1727年)被处永远禁锢,次年死于禁所。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隆科多
大权在握的隆科多开始得意忘形,不但自己收受贿赂,还纵容家人违法,各种罪行已经汇集到了雍正的桌子上了,杀他只需要一个时间罢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