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写“一合酥”?不应该是“一盒酥”吗?在东汉时期,阔也是门加活吗?如果仅仅是表达一盒两盒的意思,曹操当然知道应该写成“一...
曹操为什么写“一合酥”?不应该是“一盒酥”吗?在东汉时期,阔也是门加活吗?
在东汉时期,阔字也是由门加活组成,只不过,门字是繁体字,其他的都一样。
请问一下,观沧海的作者曹操为什么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感情?
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曹操明明没有杀吕伯奢,三国演义为什么还要写曹操杀吕伯奢以绝后患的片段?
首先来说,曹操杀吕伯奢一事还是确定的,但是不过是分两种情况。但是确实,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杀了吕伯奢,并且还很无耻地喊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足够将曹操钉死在耻辱柱上了。那么历史中的曹操杀吕伯奢是怎么一回事呢?演义中又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历史上的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一事,首先来说是确有其事,但是很明显地分成了三种情况。一种情况为曹操自我防卫,算是个防卫过当;一种情况则是因为曹操疑心病太重;一种情况也是因为曹操疑心病太重,但是明显有悔恨心态。
第一种情况被记录在《魏书》之中。我们听这个名字就知道,《魏书》就是曹魏编写的史书,他们的立场自然是站在曹操的立场之上。《魏书》之中对于曹操杀吕伯奢是这样写的: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杀数人。”
这里说的就是曹操逃跑的时候到了吕伯奢家中,结果吕伯奢的儿子和宾客看见曹操带着很多财物,因此便想打劫曹操,结果被曹操反杀。如果是按照这种说法的话,曹操属于正当防卫,吕伯奢的家人见财起意,确实该杀。
第二种情况记载在《世语》之中。《世语》之中记载: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杀八人而去。”
这里说的就是曹操住在吕伯奢家,但是怀疑吕伯奢的家人会告密,然后就杀了吕伯奢全家。这里就是比较纯粹的曹操的疑心病在作怪了。
第三种情况记载在《杂记》之中。其中记载说: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里的曹操,听到了吕伯奢家中有磨刀声音(?)因为吕伯奢家里想要杀掉自己,因此连夜杀了吕伯奢全家。之后发现自己误杀好人,于是非常悲伤难过地说:“宁可我辜负别人,不能让别人辜负自己。”
我想这个时候曹操的心情应该是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光复汉室、驱除董卓,虽然误杀了一些好人,但是也都是难免的,希望我能对得起我所杀的人。相对于杀了人还大言不惭的曹操,这里的曹操多了几分忏悔之情。
因此综上来看,曹操杀吕伯奢全家一事属实,但是不同的就是曹操杀吕伯奢的原因以及曹操杀人后的表现。那么在《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是如何写这段的呢?
二、《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在《三国演义》之中,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经典的一段剧情了。就是这段剧情,直接奠定了曹操不是个好人的形象。其中写到: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吩咐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曹操为什么杀吕伯奢?就是因为疑心病作祟。吕伯奢明明是准备杀猪招待曹操,结果因为曹操疑心病太重,误杀了吕伯奢全家。如果说这段曹操还能够洗白成为误杀,那么后面曹操杀了吕伯奢,那就是连陈宫都难以容忍了,因此曹操这个时候就是故意杀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踪迹。此后曹操更是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不同于正史之中的略带悔恨的意思,这个时候的曹操可以说是理直气壮。
三国演义《张松献图》这集中,曹操为什么把自己的
神龟寿是曹操在哪里写的为什么写这首诗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